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956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docx

《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docx

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

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

【篇一:

文言文阅读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

狄仁杰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

“仲尼云:

‘观过,斯知仁矣。

’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

”特荐为并州法曹。

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

“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

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

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高宗大怒,命促刑。

仁杰曰: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

”高宗涕泣曰:

“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

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

”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曰:

“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

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高宗曰:

“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

须法外杀之。

”仁杰曰:

“陛下作法,悬诸象魏,徒流及死,具有等差。

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

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高宗意乃解,曰:

“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命编入史。

又曰:

“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

”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

“卿得权善才便也。

”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

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

由是朝廷肃然。

【注】飞骑:

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

张释之:

西汉人,以善谏闻名。

辛毗:

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

象魏: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

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

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

“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b.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

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引古例强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

“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2)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

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4、c

5、a“黜”“陟”的意思说反了。

6、b“捏造”“诬陷”不准确,从下文狄仁杰的判断来看,权善才的确有“砍伐陵柏”的行为。

7

(1)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跟随的人说:

“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在白云的下面附近的地方啊。

”(“南”“左右”“所居”各1分,大意2分)

(2)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

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

(“恒”“万方”“措”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狄仁杰凭资历、声望出任汴州判佐。

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人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很惊讶地对狄仁杰道歉说:

“孔子说过:

‘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您狄仁杰真是海湾中的明珠,东南地方的遗落的宝物”,于是特别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法曹。

狄仁杰的亲人住在河阳,狄仁杰去赴任时,在并州登上太行山,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左右跟随的人说:

“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在白云的下面附近的地方啊。

”伫立在山上很久很久,直到云飘远了他才走。

权善才,在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

下属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太宗之墓)整天整夜地值班警卫,有一个飞骑兵犯了法,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

飞骑兵就多次请求拜见高宗,他先情不自禁,痛哭流泪,说权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树,对太宗十分不恭敬。

高宗也情不自禁地悲伤,痛哭不止,命令杀掉权善才。

大理丞狄仁杰据法律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

高宗大发脾气,命令迅速执行死刑。

狄仁杰说:

“法律是陛下制订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

为什么因为砍伐了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呢?

请求让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

高宗流着泪说:

”“善才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我作为儿子是不孝,以至因为这几棵柏树要杀掉权善才。

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善才等人最终必须判死罪。

”狄仁杰坚持谏争,侍中张文瓘(gun)挥动笏板叫狄仁杰出去。

狄仁杰就举出张释之处理高庙一案以及辛毗(p)处理牵裾一案的案例说:

“我听说触犯皇上,违背帝王意志,自古以来是件难事。

但我认为不难。

如果处在桀纣的时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

我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到杀害。

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九泉之下见了释之,辛毗还会感到羞愧。

”高宗说:

“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的愤恨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

”狄仁杰说:

“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公示在宫阙上,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难道有犯罪不足以判死刑,但特意命令要赐给死刑的。

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将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

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

高宗的年头这才打消。

说:

你能遵守法律,我有个认真执法的官。

”命令把狄仁杰的事编入史册。

又说道:

“狄仁杰能为了权善才而使我手法,难道不能为了我而使天下手法吗?

”任命他担任侍御史。

后来狄仁杰又有规谏,高宗开玩笑地说道:

“你是记得谏权善才之事的便宜了吧?

”当时左司郎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把持政权,朝廷大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却把他抓了起来,请高宗依法处置。

高宗却特许宽容他,狄仁杰便上奏说:

“即使王本立是国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

您为什么要怜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

你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

”高宗这才同意了他的奏请。

从此以后,朝廷秩序井然。

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

“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

狄仁杰使岐州,遇背军士卒数百人,夜纵剽掠,昼潜山谷,州县擒捕系狱者数十人。

仁杰曰:

“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

”乃明榜要路,许以陈首。

高宗喜曰:

“仁杰识国家大体。

”乃颁示天下,宥其同类。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

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

“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

”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

“我狄使君活汝耶?

”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

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光辅怒曰:

“州将轻元帅耶?

何征发之不赴?

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

”仁杰曰:

“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

”光辅质之,仁杰曰:

“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

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

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

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

则天赠文昌左相。

中宗朝,赠司空。

睿宗朝,追封粱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之比。

(节选自《大唐新语》)

【注】诖(gu)误:

贻误,连累,牵累。

戎旃(zhn):

军旗,这里指军队。

著纲:

颁布法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让:

谦让

b.宥其同类宥:

饶恕

c.恐乖陛下存恤之意乖:

违背

d.愿矜其诖误矜:

怜悯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是(2分)()

颁示天下,宥其同类时狄仁杰哀其诖误

止司刑使,停斩决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a.b.c.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狄仁杰小时候就表现不凡,出言不俗;在歧州时做事,被高宗称赞“识国家大体”。

b.狄仁杰上表为越王事件中受连累的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c.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百姓闻讯,都抱头痛哭,伤心至极。

d.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狄仁杰毫不畏惧,据理抗争,斥责其纵容手下贪功滥杀。

11.下面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b.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c.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d.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6分)

(1)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

“我狄使君活汝耶?

”(4分)

(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

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

(4分)

(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分)

(4)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4分)

8.a(让:

责怪)

9.b

10.c(“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非狄仁杰)

11、d

12.

(1)囚犯们在宁州暂时停留时,宁州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说:

“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吧?

”(“次”“耆老”“郊迎”“活”)

(2)于是狄仁杰被张光辅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

不久又被召回担任魏州刺史,声威恩泽广为流传。

(“谮”“左授”“寻”“大行”)

(3)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百姓的愁苦为担忧,这样做的人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

(“乐”“忧”“然而”“未之有也”)

(4)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

(“然则”“美”“为……笑”)

狄仁杰字怀英,是并州太原人,当他还是儿童时,家里有位门人被杀害了,当官府来查问时,众人争相申辩回答,唯独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睬公人,官人责问他,他说:

“在书中正与圣贤对答,哪有时间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

”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调任汴州做参军。

狄仁杰出使到岐州,遇到几百个逃兵,他们夜间四处抢掠,白天藏在山谷里,州县擒拿拘捕在监狱里的有几十人。

狄仁杰说:

“这些都是走投无路的人,不缉拿他们,会成为祸患。

”于是在大路上张贴榜文,答应他们自首。

高宗高兴地说:

“任杰识得国家大体。

”于是颁布诏令,告知天下,饶恕他们的同类。

武则天准备自立为帝,对王室不利,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

当地士人和百姓因此受到牵连而获死罪的有六百多人,被抄没家产的有五千多人。

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执行死刑。

当时狄仁杰代理刺史,同情那些受连累的人,制止了监督行刑的官吏,停止执行死刑的决定,派人飞骑送奏表(给朝廷)说:

“我想(把这件事)奏禀皇上,似乎是在替谋反的人说情;知道了(这件事)又不说,恐怕违背了皇上您怜悯(天下百姓)的本意。

奏表写成了又毁掉,主意总是拿不定。

这些受连累的人(的行为)并非出自本意,希望皇上哀怜他们是(因为不得已而)受牵连的。

”奏表上奏以后,(朝廷派人)拿着诏书(来到汝南把那些人)发配到丰州。

这些囚犯在宁州暂时停留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对他们)说:

“是我们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啊!

”(囚犯们)互相搀扶着在(狄人杰任宁州刺史时当地百姓为颂其功德而立的)石碑旁痛哭,斋戒了三天然后才上路。

囚犯们到了丰州以后,又立石碑来纪念(狄仁杰的)恩德。

当初,张光辅凭宰相身份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叛乱)后,将士依仗威势,对当地横征暴敛,毫无节制。

狄仁杰一概不听。

张光辅很生气说:

“你们州官轻视元帅吗?

为什么不上交征发的物资呢?

狄仁杰,你们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仅是一个越王吗?

”狄仁杰说:

“现在一个越王已经死了,可是千万个越王又生了。

”张光辅质问这句话的含义。

狄仁杰说:

“您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他们身受如此深重的创伤,势必不惜生命(造反),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

那些跟随越王(造反)的人,势必不愿坚守,所以(朝廷)先宣布了(赦免这些人的)法令。

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来到,那些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人多不胜数,那些投降的人用绳子从城上滑下来,在城池的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

(您)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杀戮那些投降朝廷的人呢?

(这样做)只怕会使得民间的冤声沸腾,一直达到九天之上!

(我如果能)请来尚方断马剑,将杀了你。

”(因此)他被张光辅所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不久被召回任命为魏州刺史。

(他在任时)声威恩泽广为流传,百姓为他立了生祠。

(后来他又)担任内史,到(他)去世的时候,朝野都极为悲痛。

武则天赠封(他)为文昌左相,唐中宗时赠封(他)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他)身后所获得的荣耀一直持续了三代皇帝,当代的人中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比。

狄仁杰传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

“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

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

“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荐授并州法曹参军。

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

“吾亲舍其下。

”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

仁杰谓曰:

“君可贻亲万里忧乎?

”诣长史兰仁基请代行。

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敕曰:

“吾等可少愧矣!

”则相待如初,每曰:

“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

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

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

“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

”仁杰曰:

“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

‘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

’於是罪止弃市。

陛下之法在象魏,固有差等。

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

”帝意解,遂免死。

数日,授侍御史。

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

仁杰曰:

“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

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

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本立抵罪。

繇是朝廷肃然。

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

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

仁杰曰:

“是其计穷,且为患。

”乃明开首原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

帝叹其达权宜。

迁度支郎中。

帝幸汾阳宫,为知顿使。

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

石女祠,俗言盛服过者,致风雷之变,更发卒数万改驰道。

仁杰曰:

“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

石女避邪?

”止其役。

帝壮之,曰:

“真丈夫哉!

”出为宁州刺史,抚和戎落,得其欢心,郡人勒碑以颂。

入拜冬官侍郎、持节江南巡抚使。

吴、楚俗多淫祠,仁杰一禁止,凡毁千七百房,止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而已。

转文昌右丞,出豫州刺史。

时越王兵败,支党余二千人论死。

仁杰释其械,密疏曰:

“臣欲有所陈,似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钦恤意。

表成复毁,自不能定。

然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

”有诏悉谪戍边。

囚出宁州,父老迎劳曰:

“狄使君活汝耶!

”因相与哭碑下。

囚斋三日乃去。

至流所,亦为立碑。

初,宰相张光辅讨越王。

军中恃功,多暴索,仁杰拒之。

光辅怒曰:

“州将轻元帅邪?

”仁杰曰:

“乱河南者一越王,公董士三十万以平乱,纵使暴横,使无辜之人咸坠涂炭,是一越王死,百越王生也。

且王师之至,民归顺以万计,自缒而下,四面成蹊。

奈何纵邀赏之人杀降以为功,冤痛彻天?

如得上方斩马剑加君颈,虽死不恨!

”光辅还,奏仁杰不逊,左授复州刺史。

徙洛州司马。

天授二年,以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武后谓曰:

“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

”谢曰:

“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

谮者乃不愿知。

”后叹其长者。

时太学生谒急,后亦报可。

仁杰曰:

“人君惟生杀柄不以假人,至簿书期会,宜责有司。

尚书省决事,左、右丞不句杖,左、右丞相不判徒,况天子乎?

学徒取告,丞、簿职耳,若为报可,则胄子数千,凡几诏耶?

为定令示之而已。

”后纳其言。

会为来俊臣所构,捕送制狱。

于时,讯反者一问即臣,听减死。

俊臣引仁杰置对,答曰:

“有周革命,我乃唐臣,反固实。

”俊臣乃挺系。

其属王德寿以情谓曰:

“我意求少迁,公为我引杨执柔为党,公且免死。

”仁杰叹曰;“皇天后土,使仁杰为此乎!

”即以首触柱,血流沫面。

德寿惧而谢。

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好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

”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

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

后乃召见仁杰,谓曰:

“承反何耶?

”对曰:

“不承反,死笞掠矣。

”示其表,曰:

“无之。

”后知代署,因免死。

武承嗣屡请诛之,后曰:

“命已行,不可返。

”时同被诬者凤阁侍郎任知古等七族悉得贷。

御史霍献可以首叩殿陛苦争,欲必杀仁杰等,乃贬仁杰彭泽令,邑人为置生祠。

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擢仁杰为魏州刺史。

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

仁杰至,曰:

“贼在远,何自疲民?

万一虏来,吾自办之,何预若辈?

”悉纵就田。

虏闻,亦引去,民爱仰之,复为立祠。

俄转幽州都督,赐紫袍、龟带,后自制金字十二於袍,以旌其忠。

召拜鸾台侍郎,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时发兵戍疏勒四镇,百姓怨苦。

仁杰谏曰:

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域之外。

东距沧海,西隔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天所以限中外也。

自典籍所纪,声教所暨,三代不能至者,国家既已兼之。

诗人矜薄伐於太原,化行於江、汉,前代之遐裔,而我之域中,过夏、商远矣。

今乃用武荒外,邀功绝域,竭府库之实,以争硗确不毛之地,得其人不足以增赋,获其土不可以耕织。

苟求冠带远夷,不务固本安人,此秦皇、汉武之所行也。

传曰:

“与覆车同轨者未尝安。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臣伏见国家师旅岁出,调度之费狃以浸广,右戍四镇,左屯安东,杼轴空匮,转输不绝,行役既久,怨旷者多。

上不是恤,则政不行;政不行,则害气作;害气作,则虫螟生,水旱起矣。

方今关东荐饥,蜀汉流亡,江、淮而南,赋敛不息。

人不复本,则相率为盗,本根一摇,忧患非浅。

所以然者,皆贪功方外,耗竭中国也。

昔汉元帝纳贾捐之之谋而罢珠崖,宣帝用魏相之策而弃车师田。

贞观中,克平九姓,册拜李思摩为可汗,使统诸部,夷狄叛则伐,降则抚,得推亡固存之义,无远戍劳人之役。

今阿史那斛瑟罗,皆阴山贵种,代雄沙漠,若委之四镇,以统诸蕃,建为可汗,遣御寇患,则国家有继绝之美,无转输之苦。

损四镇,肥中国,罢安东,实辽西,省军费於远方,并甲兵於要塞,恒、代之镇重,而边州之备丰矣。

且王者外宁,容有内危。

陛下姑敕边兵谨守备,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坚壁清野,寇无所得。

自然深入有颠踬之虑,浅入无虏获之益。

不数年,二虏不讨而服矣。

又请废安东,复高姓为君长,省江南转饷以息民,不见纳。

张易之尝从容问自安计,仁杰曰:

“惟劝迎庐陵王可以免祸。

”会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

仁杰曰:

“臣观天人未厌唐德。

比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

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

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

”后怒,罢议。

久之,召谓曰:

“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

”於是,仁杰与王方庆俱在,二人同辞对曰:

“双陆不胜,无子也。

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

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

文皇帝身蹈锋镝,勤劳而有天下,传之子孙。

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

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余年,又欲以三思为后。

且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

”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於房州。

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

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

后乃使王出,曰:

“还尔太子!

”仁杰降拜顿首,曰:

“太子归,未有知者,人言纷纷,何所信?

”后然之。

更令太子舍龙门。

具礼迎还,中外大悦。

初,吉顼、李昭德数请还太子,而后意不回,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为言,后虽忮忍,不能无感,故卒复唐嗣。

寻拜纳言,兼右肃政御史大夫。

突厥入赵、定,杀掠甚众,诏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假以便宜。

突厥尽杀所得男女万计,由五回道去,仁杰追不能逮。

更拜河北安抚大使。

时民多胁从於贼,贼已去,惧诛,逃匿。

仁杰上疏曰:

“议者以为虏入寇,始明人之逆顺,或迫胁,或愿从,或受伪官,或为招慰。

诚以山东之人重气,一往死不为悔。

比缘军兴,调发烦重,伤破家产,剔屋卖田,人不为售。

又官吏侵渔,州县科役,督趣鞭笞,情危事迫,不循礼义,投迹犬羊,以图赊死,此君子所愧,而小人之常。

民犹水也,壅则为渊,疏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

昔董卓之乱,神器播越,卓已诛禽,部曲无赦,故事穷变生,流毒京室。

此由恩不溥洽,失在机先。

今负罪之伍,潜窜山泽,赦之则出,不赦则狂。

山东群盗,缘兹聚结。

故臣以为边鄙暂警不足忧,中土不宁可为虑也。

夫持大国者不可以小治,事广者不可以细分。

人主所务,弗检常法。

愿曲赦河北,一不问罪。

”诏可。

还,除内史。

后幸三阳宫,王公皆从,独赐仁杰第一区,眷礼卓异,时无辈者。

是时李楷固、骆务整讨契丹,克之,献俘含枢殿,后大悦。

二人者,本契丹李尽忠部将,尽忠入寇,楷固等数挫王师,后降,有司请论如法。

仁杰称其骁勇可任,若贷死,必感恩纳节,可以责功。

至是凯旋,后举酒属仁杰,赏其知人。

授楷固左玉钤卫大将军、燕国公,赐姓武;务整右武威卫将军。

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官不能足,更诏天下僧日施一钱助之。

仁杰谏曰:

“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

不损百姓,且将何求?

今边垂未宁,宜宽征镇之傜,省不急之务。

就令顾作,以济穷人,既失农时,是为弃本。

且无官助,理不得成。

既费官财,又竭人力,一方有难,何以救之?

”后由是罢役。

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

赠文昌右相,谥曰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