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925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docx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docx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修订)

第一章 绪论

1. 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  :

  遗传,变异和选择 

2.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

在的规律;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为人民谋福利。

 

名词解释 

3. 遗传学:

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4. 遗传:

  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5. 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第2章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1.无性生殖:

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这一方式也称营养体生殖 

2.有性生殖:

通过亲本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随后进一步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

3.染色体形态:

 

除此之外还有端粒,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是染色体两臂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构成的结构,使正常染色体端部间不发生融合,保证每条染色体的完整性。

 

4.同源染色体:

  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5.非同源染色体:

 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6.姊妹染色单体:

 在二价体中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成为姊妹染色单体 

7.非姊妹染色单体:

 不同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互成为非姊妹染色单体

8.当染色体组型为aa的植物给染色体组型为AA的植物授粉时,其种子有什么样染色体组型的胚和胚

乳?

 

        胚  Aa                  胚乳AAa 

9.有丝分裂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及各部分特征?

(19-22页、22-26页)(了解减数分裂在遗传学的意

义(25页最后一段))     书本上概括主要要点即可 

10.双受精过程:

 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1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

将来发育为胚。

同时另1精核与两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11.自花授粉:

 同一朵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叫自花授粉 

12.异花授粉:

 不同株的花朵间授粉叫异花授粉  

13. 孤雌生殖:

  凡由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有机体的生殖方式,称孤雌生殖 

14.单性结实:

   它是在卵细胞没有受精,但在花粉的刺激下,果实也能正常发育的现象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非重点)

名词解释 

1. 异染色质:

  是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深的区段

2. 常染色质:

   是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浅的区段

简答: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三个实验自己概括简明介绍】 

1)细菌的转化试验 

格里费斯(Griffith F.,1928):

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

 

① 无毒IIR型→小鼠成活→重现IIR型 ② 有毒IIIS型→ 小鼠死亡→ 重现IIIS型 

③ 有毒IIIS型(65℃杀死) →小鼠成活→ 无细菌 

④ 无毒IIR型→ 有毒IIIS型(65℃杀死)  → 小鼠→ 死亡→ 重现IIIS型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

 

     原理:

 P存在于DNA,而不存于蛋白质;S 存在于蛋白质,不存于DNA。

 

①.32P标记T2噬菌体; ②.35S标记T2噬菌体。

 

结论:

进入菌内的是DNA;DNA进入细胞内才能产生完整的噬菌体。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

 

   佛兰科尔-康拉特-辛格尔(Framkel-Conrat-Singer)试验:

 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的蛋白质外壳和单螺旋RNA接种:

  TMV蛋白质→烟草→不发病; 

 TMV RNA →烟草→发病→新的TMV;  TMV RNA + RNA酶→ 烟草→ 不发病。

 

结论:

提供RNA的亲本决定了其后代的RNA和蛋白质。

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扩展

名词解释 

1. 性状:

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2. 单位性状:

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得每一个具体性状称

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3. 相对性状:

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4. 表现型:

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5. 基因型:

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6.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非姊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互称等位基因 

7. 复等位基因:

一个基因存在很多等位形式,称为复等位现象,这组基因就叫复等位基因。

  

8. 纯合基因型:

从基因的组合来看,等位基因相同,这在遗传学上称为纯合基因型 

9. 纯合体:

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纯合体 

10. 杂合基因型:

从基因的组合来看,等位基因不相同,这在遗传学上称为杂合基因型 

11. 杂合体:

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杂合体 

12. 测交:

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用F1表示 

13. 致死基因:

致死基因是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14. 完全显性:

F1所表现得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成为完全显性 

15. 不完全显性:

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也叫半显性 

16. 共显性:

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为共显性 

17. 镶嵌显性:

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 

18. 返祖现象:

F1和F2的植株表现其野生祖先的现象。

 

19. 多因一效:

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这称为多因一效 

20. 一因多效: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到若干性状,这就叫一因多效或叫基因的多效性

简答 

1分离规律及其验证方法和实质

 分离规律 

1)(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2) 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验证方法

测交法、自交法、花粉鉴定法

实质:

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

 

2.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的表现如何?

 

1)基因互作  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2)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

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3)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4)重叠作用  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 

5)显性上位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

遮盖作用,显现起遮盖作用的基因 

6)隐性上位作用  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显现隐性基因 

7)抑制作用  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显现显性基因

第五章 连锁遗传(可能出计算题)

名词解释 

1. 相引相(相引组):

如果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形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地杂

交组合,称为相引相(相引组) 

2. 相斥相(相斥组):

如果甲显性性状和乙隐形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形性状联系在

一起遗传地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相斥组) 

3. 连锁遗传现象:

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

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linkage)遗传现象。

 

4. 完全连锁:

在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地交换,则这两个非等

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地现象,叫完全连锁 

5. 不完全连锁:

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

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6. 交换:

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和重组 

7. 交换值:

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

 

8. 基因定位:

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9. 单交换:

当3个基因顺序排列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如果每个基因之间都分别发生1次交换,即单交换 

10. 双交换:

对于3个基因所包括连锁区段来说,就是同时发生了两次交换,即双交换 

11. 干扰:

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叫干扰 

12. 符合系数:

是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的比值,用来表示受到干扰的程度 

13. 连锁遗传图:

通过两点测验或三点测验,即可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绘制成

图,就叫做连锁遗传图 

14. 连锁群: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称为连锁群 

15. 性染色体:

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16. 常染色体:

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除了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外,其余各对染色体统称为

常染色体 

17. 性连锁: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18.简答题

1. 什么叫交换值?

交换值是怎样估算的?

 

交换值:

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

一)、测交法 

测交后代(Ft)的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被测个体(如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二)、自交法 

自交法的原理与过程:

(以香豌豆花色与花粉粒形状两对相对性状,P-L交换值测定为例。

2. 基因定位的方法有那些?

 

(一)、两点测验(two-point testcross) 

将双因子杂合体用双隐性纯合体测交,测交后代中的重组基因型频率的大小直接反映基因间的连锁关系和连锁程度。

 

(二)三点测验(three-point testcross) 

 利用三因子杂合体的测交后代检测基因间的连锁关系和估计连锁基因间的距离

3. 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几种?

 

1) 雄杂合型(XY型):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X、Y; 

 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X和Y

染色体; 

 雌性个体则为XX(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X染色体。

 性比一般是1 :

 1。

 

2)XO型:

 

 与XY型相似,但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  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XO,不成对),它产生含X染色体和不含性染色体两种

类型的配子;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

  如:

蝗虫、蟋蟀。

3)雌杂合型(ZW型):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Z、W染色体;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Z和W染色体; 

 雄性个体则为ZZ(同配子的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Z染色体。

 性比一般是1 :

 1。

如:

蛾类、蝶

类,鸡鸭等

第6章真核生物的特殊染色体作图

名词解释

1.四分子:

在真菌和单细胞藻类中,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子囊孢子),以特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称为

四分子

2.线性分子:

子囊孢子以线性方式排列的四分子

3.无序四分子:

子囊孢子无序排列的四分子

4.八分子:

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又经一次有丝分裂所产生八个产物。

八分子是双倍的四分子,对它的分析与对四分子是一样的。

﹙一﹚两个连锁基因的作图

两个连锁基因的作图,用两种不同类型链孢霉的杂交为例,即Ab×aB。

形成四分孢子类型可能有三种:

▲亲二型(简写PD)▲非亲二型(简写NPD)▲四型(TT)

1.a、b间无交换(NCO)2.一次单交换(SCO)3.存在双交换(DCO)

■单交换频率为:

SCO=TT-DCO=TT-2NPD

■双交换频率为:

DOC=4NPD

■交换平均次数:

m=SCO+2DOC=(TT-2NPD)+2(4NPD)=TT+6NPD

假设ab双因子杂交产生的各类型孢子囊数目为112个PD,4个NPD,24个TT。

■把m转换成遗传图距单位:

图距=50×(TT+6NPD)=50×(24/140+6×4/140)=17.1

■那么:

Rf(重组率)=1/2TT+NPD=1/2×24/140+4/140=0.114(由于在计算中没能矫正双交

换产生的影响,比通过计算平均交换次数得到的遗传距离小5.7cM)

红色面包霉染色体的着丝粒作图

红色面包霉减数分裂特点:

1.每次减数分裂结果(四个分生孢子,或其有丝分裂产生的八个子囊孢子)

都保存在一个子囊中;2.四分子或八分子在子囊中呈直线排列,具有严格的顺序。

第7章细菌及其病毒的遗传作图

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

病毒的特点

1)病毒比细菌更为简单,也只有一条染色体(单倍体),2)形体极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

能观察到3)化学组成简单,主要是核酸与蛋白质4)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5)无细胞结

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被外壳包裹着的核酸(遗传物质)6)繁殖方式独特,没有自身进行代谢和分

裂所必须的细胞质和细胞器,必须借助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才能繁殖自己7)具有双重存在方式,或

在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或在细胞外以大分子颗粒状态进行传播8)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

素敏感9)缺乏独立代谢能力,依赖宿主

病毒按寄主可分为: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按遗传物质可分:

RNA病毒,DNA病毒。

细菌病毒又称为噬菌体,根据噬菌体和寄主关系,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的裂解周期过程:

吸附、侵入、核酸复制与蛋白质合成、装配以及释放

原噬菌体:

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这种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称为

原噬菌体(原噬菌体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是随着宿主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同步

复制。

溶原性细菌:

含有原噬菌体的宿主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或溶原体。

T4噬菌体rⅡ区的作图

细菌的细胞和染色体结构

细菌的形态特征: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部分细菌还有

某些特殊结构,如鞭毛、伞毛、荚膜、芽孢和气泡等。

(细菌DNA是一个很长的共价闭合环状双

链分子,是超螺旋结构)

细菌细胞结构特点:

无真正的细胞核,核区无核膜和核仁,缺乏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细菌的染色体作图

一个细菌细胞的DNA与另一个细菌细胞的NDA的交换与重组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进行:

1)接合:

指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的重组过程。

2)转化:

指某些细菌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介质中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整合到自己染色

体组中的过程

3)性导:

带有F'因子的细菌在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便转移到宿主细菌的染色体上,

这一过程称为性导

4)转导:

通过噬菌体作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细菌的过程称为转导

 

第八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

名词解释 

1、 缺失杂合体:

某个体的体细胞内同时含有正常染色体及其缺失染色体,称为缺失杂合体 

2、 缺失纯合体:

某个体的缺失染色体是成对的,称为缺失纯合体 

3、 罗伯逊易位:

在一个易位杂合体的自交子代群体内,就有可能出现少了一对染色体的易位纯合体,这种易位称为罗伯逊易位 

4、相互易位:

指两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节段。

5、假显性:

和隐性基因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了,个体就表现出隐性性状,(一条染色体缺失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便会表现出来)这一现象称为假显性。

6、位置效应:

基因由于交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的改变现象。

7、剂量效应:

即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的现象。

缺失类型:

顶端缺失、中间缺失重复类型:

顺接重复、反接重复倒位类型:

臂内倒位、臂间倒位

易位类型:

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

简答题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一、利用缺失进行基因定位 

A、利用缺失进行基因定位 

利用假显性现象,杂合体表现隐性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其关键为:

 

1. 使载有显性基因的染色体发生缺失 → 隐性等位基因有可能表现“假显性”; 2. 对表现假显性现象个体进行细胞学鉴定 → 鉴定发生缺失某一区段的染色体。

 B、利用易位进行基因定位 

1. 将易位半不育现象看作一个显性性状(T),与其相对应等位位点则相当于一个可育性状(t); 

2. 利用性状的连锁关系进行二点或三点测验  →  进行基因定位。

 

采用二点测验:

计算Tt与邻近基因之间的重组率,确定易位结合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例:

玉米长节间基因Br(株高正常)为短节间基因br(植株矮化)的显性。

二、果蝇CIB测定法 (利用倒位测定隐性基因的突变频率)

ClB测定法的原理:

倒位杂合体的重组率很低,把倒位区段作为抑制交换的显性基因或标志,而把正常染色体区段作为不能抑制交换的隐性标志。

        X射线  → 果蝇  → 倒位杂合体的雌蝇(XClBX+)

 三、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应用(鉴别家蚕雌雄性别) 

用X射线处理→第2染色体载有斑纹基因的片段易位到决定雌性的W性染色体上,成为限性遗传→幼蚕期,鉴别♀、♂,分别上簇。

 

家蚕第10染色体上有一蚕卵黑色基因(B),通过X射线诱变→将该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使雌蚕卵(ZWB)为黑色,预以淘汰。

雄蚕卵(ZZ)为白色得以区分,进行饲养。

 

3﹚染色体组的特点. 

a不同属往往具有独特的染色体基数; 

b一个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间形态、结构和载有的基因均彼此不同,并且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整

体,任何一个成员或其组成部分的缺少对生物都是有害的(生活力降低、配子不育或性状变异)。

第9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名词解释

1、染色体组:

生物一个属中二倍体种配子中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该生物属的一个染色体组。

2、同源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得到。

3、异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

倍形成的。

4、 整倍体:

指具有基本染色体数的完整倍数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5、非整倍体: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上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的细胞,组织和个体,称为非整倍体。

6、非整倍体类型:

1) 超倍体:

染色体数多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如:

三体、四体、双三体等。

2)亚倍体:

染色体数少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如:

单体,缺体,双单体等。

7、单倍体:

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

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8、二倍体:

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

9、一倍体:

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雄蜂。

同源多倍体

10、单体:

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缺少一条的个体(2n-1)

11、缺体:

生物体细胞中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2n-2)的个体,仅存在与多倍体生物中二倍体生物中缺体不

能存活。

动物都是二倍体,故动物不存在缺体

12、三体: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较正常2n个体增加一条的变异类型(2n+1)

13、四体:

生物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多了两条同源染色体的个体(2n+2)

第10章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动物性别决定:

植物性别决定: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2)两对基因决定性别(书中214页)

性别决定的剂量补偿:

激素和环境条件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1)早期的胚胎在性别上无雌雄之分,其性腺是中性生殖腺。

中性生殖腺来源于生殖嵴,生殖嵴继续发育

形成皮层和髓层两个区,往后性别分化取决于皮层还是髓层的优先启动。

2)当环境符合正常性别分化的要求时,按照遗传基础规定的方向正常分化,否则偏离分化方向

3)第二性征一般都是在性激素的控制下发育起来的,第一性(如睾丸和卵巢)的发育也受性激素的直

接影响(自由马丁牛、母鸡性反转公鸡)

伴性遗传:

X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只存在于Y染色

体上两者无配对关系,无功能上联系,这些基因称为半合基因,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称半性性状,

因为这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称为半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

从性遗传:

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限性遗传:

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

第十一章核外遗传

1. 细胞质遗传:

由胞质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现象(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

外遗传、母性遗传)。

 2.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①.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核遗传:

表现相同,其遗传物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质遗传:

表现

不同,某些性状表现于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故又称母性遗传。

 

   ②.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

 

③.非细胞器的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传递类似病毒的转导。

④.基因定位困难: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的分离。

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

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

 3. 母性影响 概念:

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

 

特点:

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

 母性影响所表现的遗传现象与胞质遗传相似,但其本质

不同,因为母性影响不是细胞质遗传,而是F1受母本基因的影响,以后还要分离。

 

4、 共生体:

不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组成部分,仅以某种共生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之中。

能够自我复制,或者

在核基因组作用下进行复制;对寄主表现产生影响,类似细胞质遗传的效应。

 

5、细胞质遗传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细胞质遗传因子可以自主复制和传递,但是这种自主性是相对的

6、母性影响与细胞质遗传的异同:

相同点: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不同点:

1)细胞质性状的遗传受细胞质基因控制,表型是稳定的2)母性影响的性状受母本核基因

控制,有持久性的,也有短暂性的

7、线粒体遗传的特点:

与质体的遗传相比,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与核基因组间的关系更密切▲一方面,线粒体在遗传具有自

主性(能自我复制、转录和翻译表达),决定性状表现▲另一方面,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线粒体找不到10%

的结构与功能蛋白;其余部分由核基因编码(受核基因调控)

8、叶绿体的遗传特点:

1)叶绿体遗传具有遗传自主性▲既能自我复制,又能独立表达(决定性状表现)

2)叶绿体遗传的自主性是相对的▲可能与核基因共同决定性状表现▲在某些情况下受核基因影响(甚

至产生细胞质基因突变)

9、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其反应机理不需要掌握】 :

核不育型、质– 核互作不育型、质不育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