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全真模拟卷四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262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全真模拟卷四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全真模拟卷四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全真模拟卷四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全真模拟卷四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全真模拟卷四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全真模拟卷四含答案.docx

《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全真模拟卷四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全真模拟卷四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全真模拟卷四含答案.docx

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全真模拟卷四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特训

全真模拟卷(四)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共1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并根据注音,将相应的词语用正楷书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4分)

海上的西天处,还浓浓淡淡地扯着幔帐似的薄云,那晚阳像归省时xiūsè(羞涩)的新娘,在朦胧的云帐里缓缓地向西走来。

说起来,人在旅途我从不遗憾天气的变化,我从来认为,任何天气都是上苍对我的特别kuìzèng(馈赠),我都要好好地珍惜,一一珍藏。

此刻我想,这海上晚阳大约要在cēncī(参差)的薄云中缓缓地zhuìluò(坠落)罢。

2.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倔强(jüé)凛冽(lǐn)脸颊(jiá)  花团锦族(cù)

B.蝉蜕(tuì)禁固(gù)亵渎(dú)锋芒毕露(lòu)

C.拂晓(fú)阻遏(è)剽悍(piāo)锐不可当(dāng)

D.黝黑(yǒu)诘责(jié)嗔视(chēng)呕心历血(lì)

3.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罩:

用手遮,形象表现善良的孔乙己的迂腐可笑。

B.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怒不可遏: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用拟人手法表现宽厚的黄河水一旦被“压迫”得忍无可忍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的个性。

C.使我的心也沉寂,然而又自失起来。

(自失:

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突出横笛的声音宛转悠扬,美妙动听。

D.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

(赘生物:

是机体或器官内、外面在病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突出物的总称。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巨”先横,再横折横,后竖折;“臣”先横,再竖横折横竖,后竖折。

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普冒险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儒勒·凡纳尔的代表作,作品讲述的是尼摩船长等人在海上的种种惊险奇遇。

C.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明了一年中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清明”“端午”都属于二十四节气。

D.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这一句话标点符号没有错误。

5.默写填空。

(8分)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6)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8)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告诉我们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道理。

二、综合性学习(共14分)

6.社区开展“弘扬家风”文化探究活动。

(8分)

【别样“家风”】

(1)请你搜集有关古代“家风”的资料,如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你对“家风”的理解。

(2分)

示例:

从“曾子杀猪”的故事中,我感受到“诚信至上”的重要性。

仿写:

从“岳母刺字”的故事中,我体会到“精忠爱国”的责任感。

(2)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古代文人墨客以对联勉励后人,积善行德,养育家风。

明代进士孙升,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三个儿子坐享荣华富贵,沉迷酒色,不学无术。

孙夫人焦虑不已,特手书一联,悬于正堂,警示儿子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要虚度光阴。

其对联是: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蹉跎岁月,将何日报答君亲。

明末清初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中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来强调人要懂得惜福,不要奢靡浪费。

读到这些“家风”对联,萧萧感触颇深,也想挥笔写对联,他已拟写好上联,请你帮他完成下联。

(2分)

上联:

成事成名成伟业 下联:

立人立德立家风

【魅力“家风”】

(3)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一处语病,请标出序号并修改。

(2分)

①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

②举凡德高望重的家庭和家族,皆以良好家风而备受社会推崇。

③曾子杀彘,示儿不欺;孟母三迁,断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无不展示中华民族历来讲究的家国情怀,修身养性和家风传承。

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⑤如此家风中流传的质朴语言,也已成为修身律己,礼治为先,以德谋政等思想的基石。

第③句,修改:

无不展示中华民族历来讲究的修身养性,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

(4)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的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一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请以“家风”为理念,为司马光写一段颁奖词。

(50字左右)(2分)

你虽官高权重,却严于教子。

“俭以立名”养德,“侈以自败”警诫;子女人生有成,世人见容皆知。

真可谓家风传承美名扬。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6分)

【材料一】美国自特朗普上台后,积极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在此期间,伊朗不幸成为美国下手的重点目标之一,先是退出伊核六方协议,然后禁止世界各国从伊朗进口石油,要把伊朗的石油出口归零,那样将会重挫伊朗石油经济,维持自己在中东的霸权地位,不让全球石油定价权旁落他人之手。

为达到这一目的,美国持续向海湾地区增兵,眼下美国在中东集结的军力规模已经和当年伊拉克战争相当,但综合战力则远超当年,一时间海湾地区战争阴云笼罩。

【材料二】从去年3月至今,中美经贸谈判虽几经反复,期间美方屡次强行加征关税,今年5月美方继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后,又扬言将启动对剩余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的相关程序,全然不顾中美十一轮经贸磋商的成果。

同时还不断在中国南海、东海继续挑事,自由航行于南海和台湾海峡,与有关国家进行所谓的军事演习,极限打压华为,意图凭借军事强国和美元霸权地位压迫中国屈服。

【材料三】面对美国的极限打压,华为公司提前推出“备胎”计划,“鸿蒙”操作系统______,华为“5G”______。

中国政府同时准备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表示,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中国都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

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将带来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充分空间,中国能保持经济______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前景非常乐观。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2分)

一、现代战争往往取决于经济因素,也可以说因为经济而推动了战争的发展;二、面对中国的强劲发展,美国奉行“美国优先”策略,不择手段全方位打压,最终害人害己。

(2)【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紧锣密鼓  锐不可当  延续

B.呼之欲出  愈挫愈强  持续

C.紧锣密鼓  愈挫愈强  持续

D.呼之欲出  锐不可当  延续

(3)你认为当前中国政府或华为公司应当怎样做才能化解美方的打压?

(2分)

面对美方的打压,我认为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坚持科技创新,把主动权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中。

三、阅读课内文段,按要求答题。

(共16分)

(一)怀疑与学问(节选)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便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8.选文中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分)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9.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事例论据。

(2分)

列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

10.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下面这则链接材料能否充当理论论据。

(2分)

【链接材料】明代人陈献章说:

“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能充当理论论据。

选文首句即是中心论点,强调“怀疑”的重要作用。

链接材料也强调了“怀疑”对学问的长进的重要性。

观点与材料高度统一,能有效证明中心论点。

(二)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

B.而或长烟一空一鼓作气

C.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D.或异二者之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3.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三)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请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2分)

“凌”有“登上”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

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15.清代浦起龙认为“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你是否同意浦起龙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2分)

我同意浦起龙的观点。

从内容上看,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临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心存天下、志在社稷的人生态度。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上看,情景交融,单是“齐鲁青未了”一句,便写出泰山雄踞齐鲁,高耸入云的气势。

作者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与泰山的雄伟壮阔浑成一体,用语简洁劲健,造就了诗篇宏大的气魄。

四、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共22分)

(一)世间愚人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

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

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②沉水:

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1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

(1)方得一车       方:

才,刚

(2)诣市卖之市:

集市

17.文中画横线句子体现了长者子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

(2分)

心理:

急功近利。

简析:

耗费一年时间艰难寻找的沉香木,因名贵而长时间卖不出去,见卖炭的易于出售,就想将名贵的沉香木烧成炭,快速卖出去。

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思想。

18.从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①自己孜孜以求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②我们做事情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要被眼前小利所惑。

(二)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

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

那么,植物有“语言”吗?

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

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

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

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

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

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

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

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

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

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9.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2分)

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同植物能发出不同的“语言”。

20.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

为什么?

(2分)

不能删。

“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

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常常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特点。

删后,就是绝对的了,这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删。

21.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

(三)烟火里的疼爱

①那日回到家时,天色已晚,舟车劳顿的我很没精神。

原想吃点水泡饭就得了,洗洗便睡。

②母亲不同意,她说知道我要回来,白天就买好了饺子皮,下午剁肉做馅儿,晚上包好了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饺子,空着肚子的人哪能睡一场好觉?

于是,她让我歇着,自己开始忙活。

③虽然一身倦意,但我看着清瘦的母亲端来菜肉馅儿,拿出圆筛子,放上一碗水,摊开了饺子皮,熟练无声地包着饺子,我不再好阻止。

灶台旁放着的花茶,那是我过年时带回家给她泡着喝的,常听她说受凉嗓子疼,想着花茶会润喉滋脾。

我过去打开一看,还有很多包,就问:

“怎么没泡呢?

④她抬头望了我一眼,继续低头包饺子。

“白开水就行了,冲茶多麻烦啊。

”“那包饺子不麻烦吗?

白开水泡点饭不是更省事吗?

”我对她的这种矛盾说法不依不饶。

⑤母亲回道:

“你回来了做什么都不麻烦,我一个人哪怕是喝茶都觉得费工夫。

”我没有答话,实在不知道如何回应这份她觉得理所当然的疼爱,我既心暖又心疼。

⑥平日她一人在家的时候,若不是过节的日子,很少煮肉烧鱼,常常是炒点自家长的蔬菜,烧一个汤便能完成一日三餐。

耗费时间精力的,如包饺子、擀面、烙饼之类,她更是不愿意忙的。

⑦可我回来了,她必然是要大肆在油烟里做各种吃的,从不怕麻烦。

回到家的第二个晚上,她捧出田里留的最老的南瓜,切开,打算烙南瓜饼。

她笑意浓浓,拍着南瓜给我看:

“南瓜越老越香,特意给你留着,做南瓜饼的手艺可是从你外婆那里学来了。

”听她得意的语气,我真觉得她好像一个等着被夸的孩子。

然而我知道,做南瓜饼耗时费力,光站在灶台边一个个煎就需一两个钟头。

⑧母亲愿意用整晚的时光去为我做南瓜饼,她说每次吃都会想起外婆,每次做出来都会想是否和外婆曾经为她做的一样。

我知道,她是想我以后吃到南瓜饼也会想到她,吃不到就会深深想念,她想将她做的味道烙进我的生命里,念念不忘。

⑨我看着母亲用勺子一点点将南瓜肉刮下来,那逐渐堆砌的南瓜肉儿卷着边,在瓷盆里精致得很,仿佛是艺术品。

再将鸡蛋打在南瓜肉里,放上切好的一堆碎葱,然后撒上盐、倒上豆油、添点味精。

这时去看瓷盆里的南瓜,大片的黄配上新鲜的绿色,没有被破坏的鸡蛋就像娃娃躺在上面,单单去看,我就觉得世界的幸福应该都汇聚在那里了。

⑩母亲让我起火热锅,她则将面粉散落在南瓜肉里,和配料搅拌在一起。

“我们一会儿就可以尝到香喷喷的南瓜饼了,明天中秋节,还可以盛两个放盘子里祭月亮……”母亲站在灶边等着锅热,往窗外看着那轮已经渐圆的月亮,她应该是挺开心的,这个中秋不再是一个人过了。

⑪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刻,母亲在锅边用勺子一个个烙着,锅里的南瓜裹着面粉一点点变得金黄,散发出沁人的香,她的脸上有着满足的笑容,说着一些寻常的话。

我添着柴火,时不时跑到她身边,眼馋着锅里的南瓜饼,嗅一鼻子的南瓜香,体会着油烟里的她的快乐。

外面的月亮就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

⑫待第一锅的饼熟了出锅,母亲就用筷子夹了一块让我张嘴尝。

她常说“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始终是孩子”,所以我就真像一个孩子接受着她的宠溺。

母亲做的南瓜饼,有着整个秋天的味道,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就入了生命里。

⑬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和清凉。

满满一盆的南瓜饼在屋内散发着清香,我们边烙边吃,早就吃不下了。

全部烙好后,母亲收拾碗筷,洗刷锅盆,这才发现刮南瓜肉的时候太过用力,手指都划出了小口子,沾水了会隐隐作疼。

我说:

“给你吹吹吧,再贴上创可贴,怎么那么不小心呢?

⑭母亲憨憨地笑着:

“忙着做好吃的,一点儿都没觉得。

你回来了我高兴,一点儿都不疼。

”她身上满满的南瓜香,还有岁月静好的味道,一并让回家的我感到心安。

⑮母亲在,家才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她做的所有饭菜,今生难忘。

我会永远记得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带着温暖走过日后的岁月。

22.请赏析第⑦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2分)

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细致传神地写出母亲做南瓜饼时慈爱、高兴的神情,表现了对孩子深深的爱,深化了主旨,天下的母亲都一样的为子女无私奉献着,并希望这种爱能传承下去。

23.文中多次描写月亮,有何作用?

(3分)

文中多次写月亮,属于景物(自然环境)描写,生动细致地描绘出村里月色的美丽皎洁,营造出舒适、宁静、和谐的氛围,烘托出“我”和母亲在一起时其乐融融的喜悦心情,让全文有了岁月静好的诗意,有了亲情让人心安。

(意思对即可)

24.请结合全文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

(2分)

朴实清瘦、节俭随意、疼爱子女、无私奉献、勤劳能干。

(答出3点,意思相近即可)

25.文中第④⑤自然段,母亲的话看似矛盾,实则在情理之中。

请简要分析。

(3分)

母亲一个人在家,生活简朴随意,连泡茶都觉得麻烦,对自己从不上心,但她对子女却从不怕麻烦,为子女做各种吃的;这看似矛盾的话实则体现了母亲细腻而深沉的爱,讴歌了对子女无私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意思对即可)

五、(50分)

26.按要求写作。

题目:

镌刻在______的约定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开始写作。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书写工整,标点规范,不少于600字。

(4)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