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772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课题

1.空气的性质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证实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3、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重点

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教法

启发、谈话、演示

难点

认识空气有质量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

关键

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空气也有质量

教具

水槽、注射器、塑料袋、饮料瓶等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证明空气的

存在

 

探究空气是否

占据空间

1、猜谜语2、生回答3、谈话

4、提问: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证明它的存在

5、学生演示实验方法。

6、用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7、学生演示并说明原理。

8、小结。

1、谈话:

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

大吗?

2、让几名学生试着吹一吹。

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

探究空气是否

有占据空间的

性质

10分

10分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学生实验,进

一步验证空

气占据空间

 

总结

3、提问:

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4、学生讨论:

制定研究方案

5、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6、师小结。

1、谈话:

空气是否真的占据空间

2、分组实验

3、汇报结果

4、提问

5、学生讨论汇报

6、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让学生在实验

中觉察到空气

的存在。

18分

2分

板书

设计

1、空气的性质

会流动占据空间

课后

反思

优点:

能以学生认知背景为基础去指导他们。

缺点:

实验时还不够细化,学生参与不全。

改进:

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动手参与实验得出结论。

课题

1、空气的性质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

三维

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并归纳概括空气的性质。

2体会压缩空气的运用,拓展所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

比较空气和水的压缩性

教法

讲解演示

难点

压缩空气的运用

学法

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关键

拓展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教具

杯子、水槽、注射器等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比较空气和

水的异同点

归纳空气的

性质

 

探究空气可以

被压缩、压缩

空气有弹性

1、提问:

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

性质呢?

2、讨论:

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师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试验。

1、提问:

用手轻轻压气垫有什么感觉?

2学生分组试验

3汇报:

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通过空气与水的

比较,了解它们

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

8分

10分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探究压缩空气

在生活、生产

中的应用。

探究压缩空气

在生活、生产

中的应该

总结

1、提问: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应用了压缩

空气,那么压缩空气的多少与

它的力量有关吗?

2、学生讨论,做出假设。

1、师演示自制的空气枪

2、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

3、学生自选材料制作

4、讨论:

为什么有的空气枪射得远?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更进一步

认识被压缩空气

的力量的大小。

10分

10分

2分

板书

设计

1、空气的性质

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是有质量的

课后

反思

优点:

能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

缺点:

学生实验时应放手

改进:

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课题

2.热空气和冷空气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知道同体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3知道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学会积极探索,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

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法

讲解、演示、交流

难点

理解风的成因

学法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关键

弄懂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具

蜡烛、火柴、集气瓶等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

 

研究热空气

是怎样流动的

1出示上节课吹气球的装置

提问:

我们是怎样把气球吹大的呢?

2学生回答

3问:

想办法证明空气从瓶子里跑出来的吗?

4学生做实验,然后汇报。

1谈话:

空气受热流动时会怎样流动呢?

2学生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问:

热空气可能向哪里流动呢?

通过实验

得出结论

6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探究热空气

上升的原因

探究冷空气

的流动

探究风的成因

总结

5学生回答

6提问:

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热空气向上

流动吗?

7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1谈话:

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

2学生猜测、交流

3实验并汇报结论

1问:

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2生:

推理、猜测、讨论

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风是怎样形成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通过实验、讨论

设计得出结论

10分

6分

6分

2分

板书

设计

2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受热------向上流动

受冷------向下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课后

反思

优点:

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认识等体积空气的性质

缺点:

设计实验有些欠缺。

改进: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课题

3空气中有什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能够运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3探究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

重点

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法

启发、谈话、讲解

难点

认识气体

学法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关键

支持燃烧

教具

蜡烛玻璃等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

 

分析和认识

空气的成分

1提问:

猜一猜,下面的三支蜡烛哪支最先

熄灭?

哪支燃烧的最持久?

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

4讨论:

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

熄灭?

5学生讨论、交流

1实验:

(1)讲述:

为什么会熄灭?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通过预测实验

得出结论

10分

25分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总结

(4)讨论:

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

(5)讲述

(6)分组实验,汇报结果

(7)讨论:

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了

什么?

2、实验:

(1)提问

(2)猜测

(3)讲解(4)分组实验

(5)汇报结果(6)师小结

1讨论: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

不支持燃烧的空气中还有什么?

2学生汇报

3师讲解

通过实验验证

总结

5分

板书

设计

3空气中有什么

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

课后

反思

优点:

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恰到好处。

缺点:

结论时没有放手让学生来说。

改进:

在实验环节应更细致一些。

课题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及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3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危害

4关心空气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

为净化空气做贡献

教法

讲解谈话

难点

调查空气污染的原因

学法

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关键

空气污染的含义

教具

挂图多媒体课件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认识空气也是

生命之源

 

认识空气的污

染、污染的原

因及危害

1让学生做憋气活动

2说说自己的憋气时间

3提问:

憋气时,你有什么感觉?

能一直

憋下去吗?

为什么?

4学生回答

5提问:

在自然界中,你还知道有哪些生命

离不开空气?

1谈话:

书中图片反映的环境你经历过吗?

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环境?

2讲述什么叫空气的污染

从自己亲身体验

引入新课

10分

10分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考察周围空气

的质量

探究保护空气

的措施

1谈话:

你对周围空气质量满意吗?

为什么?

2学生制定调查方案

3分组汇报,相互补充

1提问:

怎样才能减少空气的污染?

2演示课件

3讨论:

为净化空气,我们能做些什么?

利用多媒体课件

播放资料,让学生

充分了解

10分

10分

板书

设计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污染原因保护措施

课后

反思

优点:

认识空气污染时,指导较恰当。

缺点:

演示课件时,学生观察不够。

改进: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题

1冷热与温度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分时段记录数据。

3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重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法

启发谈话

难点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

学法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关键

测量热水逐渐变凉的温度变化

教具

杯子温度计钟表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认识温度及

温度计

 

学习正确使用

温度计的方法

1、讲述

2学生实验并交流

3提问:

从实际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4学生讨论交流

5师小结

1、学生自学温度计使用方法。

2测量三杯水的温度

3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

从讲述和学生

交流讨论过程

中认识温度计

8分

6分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热水在降温

过程中温度

的变化

画曲线图,

分析数据

继续预测

课后研究

1、讲述:

有什么规律?

2、学生预测

3、提问:

该怎样研究

4、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5、研究并收集数据

1讲解什么是曲线图及其画法

2学生画图

3交流发现了什么

4提问: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5、讨论交流

1问:

如果继续预测下去,温度会怎样

变化?

2、是否这样一直降下去呢?

会降到多少呢?

动手绘制曲线图

从中发现水降温

的规律

6分

14分

6分

板书

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计曲线图

课后

反思

优点:

能够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在实验后获得结论

缺点:

测量温度后没有及时强调知道什么时候水温不再下降。

改进:

增加讨论,温度是否会一直降下去

课题

2热的传递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会做固体热传导,液体对流的实验。

2能够正确使用酒精灯。

3知道热总是从温度高处向温度低处传递。

4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重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

教法

讲解演示

难点

正确使用酒精灯

学法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关键

知道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教具

酒精灯课件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

 

探究固体的

传热方式

 

探究液体的

传热方式

师:

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

方,那么,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是

怎样传递的呢?

 

1、提问:

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递的?

2、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

4、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5、学生实验汇报

1、液体是怎样传递热的呢?

2、学生假设

3、讨论:

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

激趣引入

导入新课

动手实验

得出结论

6分

8分

8分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认识热辐射

巩固应用

总结

4、实验、汇报、交流

5、小结

1问:

热从哪里来?

它是怎样传递给物体

的?

2学生交流,讨论

3讲述热传递方式

1出示图片

2问:

有哪些热传递方式

3学生交流回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提问、讨论

等形式研究热是

怎样传递的

10分

6分

2分

板书

设计

2热的传递

传热方式:

传导辐射对流

课后

反思

优点:

三种传热方式,让学生清楚明了。

缺点:

学生动手实验不够。

改进:

应该多加指导,研究。

课题

3加热饿冷却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液化和气化。

2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认识液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4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重点

认识到冷热的变化

教法

讲解演示

难点

对物体产生的变化

学法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关键

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具

酒精灯课件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

 

研究受热和

冷却后物体

形态的变化

 

研究物体的

热胀冷缩现象

1提出问题:

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

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

1提出问题:

糖和蜡受热和冷却后有什么

变化?

2学生实验、汇报

3学生讨论、交流

4学生阅读交流

1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2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3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先提出问题,学生

实验、汇报,从而

自己得出结论

 

6分

8分

8分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了解温度计的

发明史

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

(2)学生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4)汇报结果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阅读书上资料

3谈谈体会

1提问:

生活中,人们通过加热和冷却

做那些事儿?

2学生讨论

3师补充讲解

4讨论:

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

给我们哪些启示?

通过提问、阅读

资料,得出结论

8分

10分

板书

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受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温度计的发明

课后

反思

优点:

教学环节比较清晰,实验布置较好。

缺点:

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没有多强调。

改进:

在实验测量时强调温度计的使用。

课题

4吸热和散热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

2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使用。

重点

不同物质吸热、散热性能

教法

讲解演示

难点

不同颜色物体吸热、散热性能

学法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关键

水、油吸热、散热性能的比较

教具

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等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研究水和油的

吸热与散热

性能

 

研究不同颜色

同种物质的

吸热散热性能

1提问:

2学生提出预测结果

3提问:

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生涯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4学生实验

5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画出曲线图

6小结、讨论:

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7教师归纳总结。

1提问:

不同颜色同种物质吸热、散热

性能一样吗?

2学生提出假设

3学生实验

 

经过提出问题、预

测,进行实验设计

 

10分

10分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讨论生活中的

吸热散热现象

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4汇报数据

5师生共同总结

1谈话

2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3观察图片、思考

4学生讨论交流

1谈话

2学生讨论怎样做,为什么

3交流设计意图

4动手制作

5检测性能评价

6介绍经验小结

动手设计制作,

用学过的知识

经验来操作,巩固

所学内容。

10分

10分

板书

设计

吸热和散热

不同物质(水、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课后

反思

优点:

生活中的现象与本科研究内容结合起来

缺点:

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不够明确。

改进:

在实验时,应该让学生独立完成。

课题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存在形态。

2了解雨的成因,认识水的冰点、了解霜的成因。

3进一步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了解雾的成因。

重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教法

讲解演示

难点

做造雾、雨、霜

学法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关键

模拟实验

教具

图片课件制作材料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

 

模拟雨、霜

雾的形成

认识蒸发现象

 

 

1欣赏大自然不同形态的水

2提出关于水的问题

1研究雨的成因

2研究霜的成因

3研究雾的成因

(1)实验方法

(2)学生实验

(3)讨论(4)小结

 

1提问:

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2学生回答

 

出示自然界

中不同形态的水

引出研究的问题

 

5分

10分

10分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探究蒸发的快

慢与哪些因素

有关

总结水的变化

及循环

3观察教材中的图片

认识我们周围存在着广泛的蒸发现象

1提问:

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提出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

4汇报结果

5小结

1提问:

水有哪些基本形态

2学生讨论

3师生共同总结

看图片

认识蒸发现象

通过提问、讨论

得出结论

10分

5分

板书

设计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雨霜雾的形成

水的蒸发现象水的变化及循环

课后

反思

优点:

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

缺点:

实验操作不够细致

改进:

探究实验要细致,结论留给学生自己总结。

三单元

课题

1声音的产生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广泛存在。

2制造声音,感受发声方法的多样性。

3帮助学生建立振动的概念,认识到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重点

在观察、比较、讨论

教法

讲解演示

难点

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学法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关键

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建立联系

教具

光盘保鲜袋尺子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

 

研究声音的

产生

1放录音。

谈话: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保鲜袋发声

3身体各部位发声

谈话:

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

身体发出声音。

提问: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

1提问:

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

物体发出声音?

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2按要求发声,完成课的记录表

激趣导入

引入新课

通过活动了解

声音是怎样产生

的?

10分

25分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总结

学生交流

3反证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谈话:

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

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

是不是这样的呢?

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学生汇报

谈话:

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了什么

结论?

小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活动来证明

声音是怎样产生

5分

板书

设计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课后

反思

优点:

能从探究中教学的思想出发,从生活入手,一步步揭示。

缺点:

揭示有关声音实验不足。

改进:

引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展开活动。

课题

2声音的传播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知道不同物质的传播效果。

3能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重点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法

讲解演示

难点

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

学法

合作交流讨论

关键

探究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

教具

图片课件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

发现真空状态

不能传播声音

 

研究固体和

液体是否能

传播声音

1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2引出问题:

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1提问:

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

2师讲活动步骤

3提问:

袋里装什么。

听声音效果最好?

装什么物质不容易听到声音?

激趣引入

 

通过讲解学生

活动得出结论

5分

10分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1探究问题:

音的传播方向

做“土电话”

并使用

拓展

1提出问题: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

中传播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呢?

2学生讨论

3提问:

怎样验证你们的假设?

4学生交流、实验、汇报

1师介绍制作方法

2学生制作并使用

3改变线的方向,再试,交流。

1提问:

解释“伏罂而听”

2介绍成功的方法并说明原理

自己动手操作

“土电话”

10分

10分

5分

板书

设计

2声音的传播

固体和液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方向

课后

反思

优点:

教师能够结合本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缺点:

课堂上,对学生的指导不够详细。

改进:

有效利用课件资源,充实课堂教学。

课题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三维

目标

1推测人是怎样感觉声音的?

2了解人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什么叫噪声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重点

了解耳朵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教法

讲解演示

难点

正确区分噪声和非噪声

学法

合作交流讨论

关键

保护听力的意识及措施

教具

图片实验材料

程序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