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长春十大笔记张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894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政治经济长春十大笔记张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际政治经济长春十大笔记张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际政治经济长春十大笔记张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际政治经济长春十大笔记张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际政治经济长春十大笔记张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政治经济长春十大笔记张斌.docx

《国际政治经济长春十大笔记张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政治经济长春十大笔记张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政治经济长春十大笔记张斌.docx

国际政治经济长春十大笔记张斌

国际政治经济

绪论

一、概念及学科属性

1国际政治经济:

研究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主体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行为及国际政治经济的关系。

2学科属性:

综合性、现实性、政策性、理论性

二、主要内容

1国际社会的各个客体及特征、存在条件、国际社会特点规律;当今时代特点、社会发展特点要求、科技作用;国际社会发展历程、现代国家产生历程,

2国际关系的一般理论及其代表、主张、差异、作用。

3国别政治、国别经济、国际问题(宗教、民族、人口、粮食、反恐)

三、学习攻略

四、主要概念

1世界政治:

揭示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者最主要是国家行为者间发展变化规律。

(党际政治、国际组织间政治、其他行为体政治)

2全球政治:

指全球性整体政治,是由于全球化影响及全球问题增多,全球性整体利益越来越多。

3国际政治:

国际与国家的政治,国际之间追求权力的政治。

4国际关系:

指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国际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及其他一切关系的总和。

还研究地区行为体关系、民族关系、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间关系。

第一章国际行为主体与国际社会

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

一、国际关系与国际行为主体

国际关系:

广义——指主权国家间的一切互动关系,包括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科技、

民间等。

既有政府间的也有非政府间的。

狭义:

指国家的官方关系。

行为主体:

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的经济政治实体。

1五种特征:

a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

b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c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d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实力;

e具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2关系:

彼此关联、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取义不可。

a行为能力是在规矩社会中确立地位的关键;

b特殊利益是其相互区别的基本依据;

c独立自主是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重要标志;

d实力是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作用的基础;

e组织是信用的保障。

二、国家行为体

国家是国际社会中最基本的行为主体,还是阶级矛盾的调和者。

现代国家一地域为划分,血缘关系相对降低。

决定因素:

1国家是构成国际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国际政治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国际社

会中的矛盾冲突因国际利益引起的。

国家在国际重大事件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2非国家行为主体虽然也发挥作用但它是由国家组成并为国家利益服务所以不能不受国际利益的支配和控制;

3非国家主体虽发挥作用但其发挥作用和程度受国家只制约,另一方面非国家行为体不可能参与和处理所有领域的问题;

三、非国家行为体

1概念

非国家行为体:

除国家以外独立参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政治经济实体

国际组织:

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政府、政党、民众和团体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而设立的组织机构。

2类型

国际组织: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与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跨国公司

3政府间的组织

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经一定的协议按照一定的目的而创立的组织机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成员。

仅限于主权国家

类别上看:

是国际的联盟、联合体。

地域上看:

是地区性组织、全球性组织。

目的上看:

经济目的、宗教目的。

*成立一个组织的条件:

a成员之间必须具有合作意愿。

这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b组织之间要有一定的结构形式。

解决组织的稳定性;

c要有一定的运作机制。

体现于组织的章程条约协定等文件中,构成一个组织的制度;

4国际非政府组织

有私人国际群体协会他们共同追求跨国利益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它不由政府发起、支持和指导。

它的财政来源由不定期的私人财团资助与管理。

5跨国公司

指以一国为基地或决策中心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建立子公司、分公司或直属机构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或其他服务活动的大型企业或公司。

*作用:

影响本国对外决策;影响本国内部决策;影响国际关系。

四、国际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异同

共同点:

都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要素;都具备经济及政治势力;都有国际舞台活动力。

不同点:

a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对外行为中不具有强制力或暴力机构,而国家行为体具有;

b非国家行为体无固定领土与居民,无特殊国家利益因而具有超国家和超阶级性;

c两者产生基础不同,非国家行为主体是在国际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二节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形成

国际社会:

作为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以及国际组织等各种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世界共同体。

国际社会关系:

作为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行为主体之间多

现代国际社会最早形成于16世纪欧洲。

三大基石:

让博丹“国家主权论”、雨果,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均势思想”。

“均势思想”:

原理在于在国家之间相互争斗状态下一个国不应多分处于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其他所有或大部分国家都应保持同等力量。

维持均势在于保持各国的自由、保障国际关系。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1618-1648三十年战争后影响意义价值

1它开创了以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范例。

2它明确规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原则,确定了国家主权平等。

3首次创立并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4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被打破。

5世俗专制的封建主权体制得到了加强其中法国最为明显。

6确立了外交常驻代表机构制度,为主权国家间经常性的政治经济交往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体系特点:

1欧洲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通过均势可以维持。

2为维持大国间均衡不惜牺牲战败国小国利益。

对他们的领土进行肆无忌惮的侵占分割吞蚀纺织大国间战争升级并维持现在秩序。

3各大国发展自身实力相近的实力保证了均势的实现和国际体系的稳定。

4这时的均势关系只是欧洲大国关系的结构反映只能保证欧洲大国对欧洲和平的要求。

且这一军均势原则只是欧洲各国遵守不适用于世界其他范围。

二、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

1共同性:

国际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类共同体。

2分散性:

国际社会是一个多中心、多元化的社会。

3必然性:

构成国际社会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间联系有客观必然性。

(受时代发展的制约;受力量对比状况的制约;受国际行为准则的制约。

4国际社会的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国际体系和国家

第一节国际体系

一、国际体系

国际体系:

主要指国家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体系。

是世界范围内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行为体相互政治经济联系合作用形成的既定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世界经济:

经济制度、经济实力、经济规模、经济关系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世界政治:

国际政治制度实力、规模、关系。

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平、强权民主等政治现象的总称。

二、国际关系结构

国际关系结构:

指国际社会中各种行为体主要是国家按照一定原则或方式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关系样式。

方式一:

超级大国大国小国

方式二:

中心国家半边缘国家边缘国家

方式三: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

*当今世界的世界体系的结构是:

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三类不同国家

a两种不同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b三类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

三、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间关系

既有独立性又密不可分。

国际经济是国际政治的基础;国际政治史国际经济的集中表现。

体现:

1国际经济决定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是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出现的。

国际政治的发展取决于国际经济的演变。

国际政治舞台的所有现象都可以从国际经济中发现其原因。

而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中的重大变化迟早必然对国际政治施加影响。

2国际政治也能反作用于国际经济

3经济与政治相互渗透。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产生许多全球性问题)

四、世界发展变化揭示出

1世界是人类共同创造的。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阶级都为世界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世界发展是多反面的、曲折的。

人类从来不会有平坦笔直的道路可以走,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饱览天下。

3不平衡的发展和曲折前进是一种绝对的。

这个世界永远在多抗和合作中发展。

第二节国家利益

一国家利益的含义

国家利益:

指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需求就是国家利益。

(它即指在复杂国际事务中使本民族国家利益免遭其他国际民族侵害的……)是指定对外政策目标的依据,对民族国家而言它是最高利益。

二、构成情况

1国家安全利益:

最根本利益,关系一个国家生死存亡,是其他利益实现的最基本需要

2国际经济利益:

一个国际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国家发展首先应追求经济利益

(包括:

一个国家对本国经济制度的坚持;对经济建设发展的自主权;对资源的拥有权;科技进步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互惠经济关系的基本权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

3国家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

主要表现在一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受外来侵害。

维护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独立与尊严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国际社会环境。

政治利益一旦形成既具有稳定性与独立性,但政治利益实现由于经济利益实现的影响反过来对经济利益的实现产生影响。

(包括对国家意识形态选择、巩固自身统治安全抵御外侵,用一切可能手段扩大自己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影响。

4国家的文化利益:

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是国际团结统一的基础性因素。

是国家利益组成部分之一。

文化内涵包括一个国家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共同感及经济政治安全有关的文化现象。

四者关系:

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

1>安全利益是一国生存基础,发展繁荣的条件

2>追求经济利益增强国家实力支撑和维护本国的安全政治文化利益。

3>政治利益的获得可以保证一国独立自主选择对外行为。

4>文化利益在体现上述三种利益的同时又为三种利益服务。

三、关于国际利益的性质——双重属性:

“民族性”和“阶级性”

五、国际利益的功能和作用

追求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力。

国际关系发展的动力源于国际利益。

具体:

1知道国家制度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2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

3判断国际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主权国家

一、主权概述

主权国家:

是现代国家形成的标志,也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之一。

是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1希腊主权概念:

主权是国家统一的实质的不可分割凌驾法律之上的权力。

公民身份的含义在于对主权的服从。

只有服从于统一主权之地才有国家侧重内部权力关系特征。

2主权认识:

1>一个是对内最高统治权对内主权。

对领土内一切事物和领土外的一切公民拥有最高统治权,管辖权。

2>另一个是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对外主权)。

在国际关系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干扰控制。

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

国家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外侵略进行防范的行为是国家主权的固有属性,同时也是维护国际法与国际秩序的手段。

3主权分割种类:

1>主权被霸权主义的外国力量强行干涉分割。

2>传统的国内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

3>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步和分享。

(自愿性、平等性、共享性)

4关系:

1>自愿是让步的前提和基础

2>平等是让步的程度和方式

3>共享是让步的归属和结果

二、主权国家

1主权国家:

具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能力并能参与国际法的制定、履行国际法规定和义务、享有国际法规定的权力。

这样的国际社会中国的基本行为主体叫主权国家。

2产生:

国内革命内战争取民族独立

3特征:

1>一定数量的定居的国民

2>一定面积的国土

3>一定的政权形式

4>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4分类:

1>按国家政体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国家

2>按国家结构分——单一指主权国家、复合制主权国家

第四节主权国家国家权力综合国力

一、国家权力的界定

国际政治权力:

指在国际互动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它国家国家的能力。

这个能力饱含一下四层含义

1由于权力主要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因此强调这是一种互相影响的国际政治关系。

2作为一个关系范畴和互动范畴权力只有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3权力体现的是一种能力,也就是我能够对你施加影响。

因此物质实力是必须的。

4权力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这一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二、国家权力的属性

1国家权力的相对性。

a权利在投入使用时总是根据其对象来应用。

b权力虽可以物化和计量但权力构成的作用是不同的。

c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个国家的权力地位不是一尘不变的。

2国际权力的两重性

国家权力既是国家追求的目标又是维护权益的手段。

3国家权力的强制性

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一种外在强制性。

它不等于使用武力或暴力而是包括非暴力的关系。

4国家权力的利益性

a权力作为实现国家利益手段与国家利益关系紧密

b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主动行使权力以改变其他国家的行为。

三综合国力

1综合国力:

指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2综合国力的构成

a经济力:

资源力、对内对外经济活力

b科技力:

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其他国家影响

c军事力:

保卫国家安全利益的防御能力,以威慑力存在的国力

d社会发展程度: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社保法律教育安全卫生健康)

e政府的协调控制能力:

国家对宏观经济的驾驭能力与技巧(包括经济、行政、法制等调控)

f外交力:

一个国家在对外活动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

第三章当代国际政治

第一节战后国际格局与秩序——战后国际政治体系

一、战后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

由德黑兰会议(1943.11)、雅尔塔会议(1945.2)、波茨坦会议(1945.7-8)建构的雅尔塔体系

内容:

1协调战后关系

2确定对战败国处理

3战后世界格局安排

二、国际行为主体的变化和力量消长

1二战使资本主义尤其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遭受到严重的削弱,欧洲在国际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

2经过二战国际舞台上出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3二战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三、两极体系的特征

1两大阵营体系不再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体系而是以美苏两大国的两极体系,这一体系之所以存在有赖于两大国因素。

——美苏两国有他国望尘莫及的国力与各自阵营的支配地位;这两个国家尖锐对立但力量上有大体均势。

2两大阵营首先是美苏两国都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作为国际行为的出发点。

3以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是以冷战为主要形式。

4两大阵营并未涵盖整个世界体系。

第二节战后国际政治格局

格局:

事务的格局和本质形态

国际格局:

世界上主要行为主体(包括国际和国家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的一种力量对比态势或结构。

*国际格局取决于国家或国家实力。

战后国际格局显著特征是以东西方冷战为特征。

一、冷战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

指由两个世界大国或国家集团领导和统治的国际体系。

在这种格局中两个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形成一种势力均衡的状态,相互影响制约并通过相互影响制约共同影响国际事务。

*战时合作的打破:

1战后美苏两国合作基础不复存在,意识形态、势力划分、根本利益冲突

(20c50后国际政策变化二者对抗;46.2乔治凯南;46.3.5铁幕演说;47.2英照会美援希腊

土耳其)

2人为因素和国家政策:

(乔治凯南八千字电报、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援希腊土耳其)

二、国际格局的演变和终结

A阶段一:

战后初期——20c50年代中期两大阵营间对抗,冷战体制形成

表现: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日美安保条约

共产党工人情报局、华沙条约、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冷战体制:

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军事上遏制、政治上对抗、经济上封锁、组织上包围的体制。

B阶段二:

50年代中后期——69年代末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表现:

1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退经互会、中苏关系恶化

2欧洲一体化戴高乐主义“欧洲人的欧洲”将欧洲建成美苏之外的第三力量;德国勃兰特新东方政策;欧共体地位上升欲摆脱美国控制;日本田中角荣多边自主外交

3第三世界崛起,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万隆会议55、不结盟运动61、七十七国集团64、第三世界形成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C阶段三:

20c70年代——80年代末世界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变化美苏由争霸走向缓和

表现:

1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力量壮大。

加入联合国,对外建交。

2反帝反殖斗争转向发展经济并以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独立,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西欧日本独立自主发展,西欧一体化倾向更加强烈。

4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增速高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谋求政治大国、东欧与摆脱苏联控制、美苏由激烈争霸走向缓和。

D阶段四:

20c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解体美国单极霸权

E阶段五:

90年代末至今

表现:

1联合反恐

2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加快区域一体化加快

3发展中大国国际作用增强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4全球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第三节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一、国际秩序及其演变

1国际秩序的含义

国际秩序:

指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及其相对稳定的有序状态。

国际机制:

包括国际规则、协议、惯例、国际组织等。

判断国际秩序的标准:

赖以生存的利益基础;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旧秩序:

指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特征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就是国际旧秩序。

表现:

政治上——强权即“公理”

经济上——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垄断

实质:

国际经济旧秩序——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

国际政治旧秩序——维护超级大国的霸权利益

关系:

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历史范畴。

一定时期的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的实现基础;国际秩序是国际格局的原则体现。

国际秩序根据无政府状态时间提出一定时期由各国利益而产生的一种规则和目标的行为模式。

国际秩序不等于无冲突无动乱,秩序存在于冲突和动乱中。

2国际秩序的演变

a1618——1815威斯特法利亚秩序

b1815——一战结束维也纳秩序

c一战后——二战开始凡尔赛—华盛顿秩序

d二战后——冷战结束冷战秩序

*维也纳会议:

a各国关于禁止贩卖黑奴宣言

b指定国际河流开放制度

c外交大使等级制度(大使、公使、代办)

第四节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一、为何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体系未有实质性变更

1两极体系中另一霸权并未从力量格局中消失,可继承原有格局中领导权

2霸权国家与其他国家间的关系未发生重大变化

3原有的两极体系下的主要制度安排规范是当时美苏互动的结果,它基本上代表了双方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

4最根本的是物质条件作为世界秩序存亡的外在条件有重要意义。

三、趋势

1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乱主要热点地区在做和平努力。

世界政治多极化:

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互相作用而朝着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2世界多极化对国际关系民主化起促进作用。

国际关系民族化:

与统治和服从这种强权型国际关系向独立自主平等参与和互利合作作为特征的民主型国际关系体系转化的过程。

*世界政治多极化对国际民主化有重要作用的原因:

a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时代发展要求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和前提。

b未来多级是一种国际权力的分散化与均衡化。

全球化带来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国际关

系受制度制约。

民主化发展对国际民主有重要影响。

未来多级合作多与对抗。

c多极化本事即是一个“民主化”的表现。

3大国关系的调整

4国际组织作用加强

5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国际关系影响加大

原因:

a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升降

b从现实看加快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国首要目标

c经济全球化将各国各地区联系的更加紧密

d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6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互相交织

7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

a强迫别国照搬接受自己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b利用民主人权价值观等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c凭借经济军事文化实力到处侵略

d经济技术封锁和垄断

8未来多极与传统欧洲多极格局差别

a地域差异

b制度差异

c利益分配的关系和变化

d多级存在的形式

e动态性变化

f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在增强

g时代背景不同

h实现多极的手段不同

第四章当代国际经济

第一节国际经济体系

一、国际经济形成

1国际经济:

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也是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组合。

2形成基础:

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国际货币、资本的国际化

国际分工—指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的生产分工。

国际市场—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

国际货币—指超出国家界线,在国际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媒介的货币。

资本国际化—指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三、战后国际经济结构与运行机制

1国际经济行为体

A国际经济组织:

世贸组织(WTO)、世界银行(IBR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区或域经济组织:

指地理上毗邻或相近的若干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合作联合或融合的组织。

(包括五种形式: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

C三类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

D跨国公司: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

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

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发展表现:

a绝对数量上迅速增加、海外投资攀升、影响加大,销售额迅速增加。

b全球经营战略和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对世界各国经济和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作用总的看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客观地发挥了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功能。

这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表现:

a加速了生产国际化使生产过程跃出民族国家疆界。

国际产业分工更加深化在国际范围

内形成一个整体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使资本跃出国际界线,加速了国际资金流动,但也加剧了国际经融市场的不稳定。

c促进和控制了国际贸易发展。

跨国公司对世界贸易的增长与趋向有重大影响。

d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科学技术的交流。

e加快了经济行为的国际化步伐推动国际经济发展

*跨国公司本质上是高度化的国际垄断资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国际利润,除以上积极作用外也有消极作用。

a强化发达国家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机身南北矛盾。

b干涉别国经济内政

2国际经济运行机制

A国际市场:

是全球范围内跨越国界的交换过程。

这一市场是各国国别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并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

B国际贸易:

是国与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对贸易当事国来说是对外贸易,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国际贸易。

C国际金融:

是各国之间由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周转和流动。

其出现以国际间的商品交换为前提。

(包括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

D国际投资:

指某国的企业个人或政府机构以资本增值,或其它经济利益目的所进行的超出本国疆界的投资。

(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间接投资):

是一国资本所有者购买外国公司股票或其它证券的投资,对于投资者来说不产生任何权利,即对企业没有控制权。

(直接投资):

指一国的投资所有者对另一国的经济实体的购买和控制。

其形式有贸易信贷、国际租赁、信托投资、项目贷款、技术转让、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合作开发、国际工程承包等。

E国际经济协调:

是世界经济主体间互相协调经济政策共同对世界经济运行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以便解决其问题,克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