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单元过关训练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802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单元过关训练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单元过关训练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单元过关训练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单元过关训练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单元过关训练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单元过关训练12.docx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单元过关训练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单元过关训练1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单元过关训练12.docx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单元过关训练12

单元过关训练(十二)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7·阜宁中学模拟)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

“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

”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  )

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

B.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

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

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C [根据材料“普罗泰格拉”“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可知,作者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准绳,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C项正确。

]

2.(2017·睢宁高级中学模拟)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

“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

”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

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

这个故事反映出(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源

C [材料中苏格拉底让学生闻苹果,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而苏格拉底并没有告诉学生是什么味道,因此不能体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可以看出,其他学生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感觉说出感受,故B项错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许多学生却闻出了香味,说明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盲从,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只有柏拉图坚持诚实的美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对世界的本源进行探索,故D项错误。

]

3.黑格尔在比较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苏格拉底的“要认识你自己”时说:

“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这是作为思维的人”。

这里,黑格尔强调了苏格拉底认识的进步意义,那就是苏格拉底认识到(  )

A.人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

B.人是个体的感性的人

C.人的感知成了一切真理的标准

D.人的地位与作用

A [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作为思维的人”说明和智者运动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注重理性的成分,故A项正确;材料中“思维”说明强调是理性,故B项错误;感知和理性相对,不符合题干意思,故C项错误;“人的地位和作用”是二者共同强调的,故D项错误。

]

4.(2017·南通曲塘中学模拟)恩格斯曾经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已有的思想材料”“深藏在经济的事实”分别是指(  )

A.古代的希腊罗马思想文化、资本主义萌芽

B.古代的希腊罗马思想文化、工业革命

C.天主教神学思想、资本主义萌芽

D.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工业革命

A [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其思想来源是古代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其经济根源是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

]

5.(2017·如东中学模拟)“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

”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B [由“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可知其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旗号;由“古代习惯法的结束”可知这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

6.(2017·海门中学模拟)“有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道我们从何来,往何处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

”这种思想应是提倡(  )

A.实用主义B.享乐主义

C.理性主义D.人文主义

D [关键信息:

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

题干思想强调人的本性,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

7.(2017·昆山中学模拟)“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

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

B [智者运动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与材料中“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时间不符,A项错误;从“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可知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开始于文艺复兴运动,B项正确;启蒙运动宣传理性,出现在文艺复兴之后,与问题中“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开始于”不符,C项错误;宗教改革也在文艺复兴之后产生,D项错误。

]

8.(2017·无锡内部交流卷)一本书中写道:

“(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

”材料意在说明(  )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A [“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说明了宗教改革在社会影响巨大,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的核心目的是解决信仰问题,而不是消灭信仰问题,故C项错误;从题干中看不出各国间的激烈冲突,故D项错误。

]

9.(2017·天一中学模拟)“《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的发生完全出于偶然

B.《九十五条论纲》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C.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势力

D.宗教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 [宗教改革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其发生具有必然性,故A项错误;《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封建势力的信息,故C项错误;从材料“《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可知,宗教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故D项正确。

]

10.(2016·泰州一模)有学者指出: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抨击了宗教神学思想

B.两者相互推动

C.都直接猛烈地批判了天主教会

D.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B [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揭露的是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还未抨击宗教神学思想,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对教会的揭露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反过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两者相互推动,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间接批判天主教会,故C项错误;两者否定的都是天主教会而非上帝的权威,故D项错误。

]

11.(2017·沭阳中学模拟)路德说:

“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

原因是:

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

”材料体现了(  )

A.信仰得救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D.神权至上

B [解读题意可知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地位和尊严,故B项正确;A项是马丁·路德的观点,信仰得救强调的是信仰上帝就可得救,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C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内容,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以神权为中心,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

12.陈独秀说:

“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

”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生而平等”

C.“与上帝直接对话”D.“主权在民”

C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留传下来的最主要的哲学名言,与近代宗教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人生而平等”是启蒙思想家鼓吹的普世价值理念,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提出“与上帝直接对话”,推翻了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C项正确;“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潮流的体现,与宗教解放无关,故D项错误。

]

13.(2017·常州质检)孟德斯鸠认为: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有人提出:

“但是如果法律禁止所有事情或者几乎所有事情该如何呢?

”孟德斯鸠的解决办法是(  )

A.自由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B.以行政权制约立法权

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D.实行社会契约制度

C [“自由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不是解决办法,而是对材料的第一句话的重复,A项错误;“以行政权制约立法权”不是解决“法律禁止所有事情”的方法,B项错误;法律不可能禁止所有事情,这是违背人的理性的,C项正确;“社会契约”指政府之所以拥有行政权,是因为与人民之间达成了契约,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对政府不满,可以推翻它,属于卢梭的观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错误。

]

14.(2016·南京、盐城一模)《西方文明史读本》载:

“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而且确实挑战了传统本身的正当性。

他们拥护普通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奴隶、犹太人、印第安人和孩子的权利,但是并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

……在哲学和艺术中,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

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

”材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  )

A.全盘否定西方传统文化

B.哲学和艺术成就突出

C.捍卫所有人的基本权利

D.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D [A项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B项信息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主旨,均排除;材料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

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可知,材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不重视妇女的解放,D项正确。

]

15.张岱年教授认为: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C [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是指文艺复兴,A项错误;启蒙运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这一发展与“近代社会宣言书”并不契合,B项错误;“理性王国”就是对资产阶级建立国家的设想,与“近代社会”是相契合的,C项正确;民族独立的斗争和“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不契合,D项错误。

]

16.(2017·前黄中学模拟)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  )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A [根据材料信息“思维着的悟性”“平等”“人权”可知该运动为启蒙运动,该运动提倡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和法治,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A项正确;启蒙运动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成熟,B项错误;启蒙运动打击的对象是欧洲封建专制制度,C项错误;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D项错误。

]

17.(2017·高邮中学模拟)“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该材料表明卢梭主张(  )

A.主权在民B.天赋人权

C.自由平等D.制约平衡

A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统治者违背人民意愿,人民就有权去推翻他,这体现了卢梭的主权在民的思想。

]

18.(2017·盐城安丰中学模拟)“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

A.洛克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卢梭

D [洛克反对君主专制,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卢梭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且主张民主共和制,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

19.(2017·海安期中)“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以谋他们彼此之间的舒适、安全与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这样做。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

C.社会契约D.自由平等

C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放弃其自然自由……”“……同其他人协议……”“谋……彼此之间……舒适、安全与和平的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为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指人生来是平等、自由的,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指国家代表人民的利益去行使权力,一切为了人民,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自由平等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

20.(2017·盐城联考)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

“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

”那么回答就是:

“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康德意在说明(  )

A.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

C.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D.理性是启蒙时代核心

A [根据康德说的话可知倡导人的主体地位的启蒙并未完成,所以这意味着人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启蒙已经来临,但是尚未实现,是否一直延续,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康德肯定启蒙时代的存在,故人的社会价值已得到逐步肯定,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21.(2017·泰州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

(2分)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

(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他主张。

(2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1分)“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1分)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2分)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梳理材料一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普罗泰格拉强调以人为中心、怀疑神。

第二小问,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联系该阶段希腊经济、政治情况,予以关联分析,罗列相关因素即可。

(2)问的第一小问梳理材料二逻辑,理清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路德的观点予以概括表述即可。

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罗列即可。

第(3)问的第一小问联系其中关键词“社会契约”可知所指为启蒙运动。

第二小问结合语境,联系相关时代及启蒙运动的内容,可知其所指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4)问,比较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史的事件,理清其发展规律和趋势,予以评述,如思想不断解放,思想继承,与时俱进等。

【答案】 

(1)态度:

怀疑神灵。

条件:

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观点:

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主张:

信仰即可得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运动:

启蒙运动。

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认识:

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22.(2017·淮安期初)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个人自由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

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

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

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

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

——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

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材料二 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

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

……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

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

……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三 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而用来满足这种激情的手段则常常是犯罪的。

……有强烈的情绪而无法控制是因为他是产生自性格软弱;但是在意大利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于强有力的性格堕落。

……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伟大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

……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康德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康德还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

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

——叶秀山《启蒙与自由——叶秀山论康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头发及装饰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看法。

(3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康德关于个人自由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处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

(2分)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反映出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禁欲思想。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可见,认为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反映出文艺复兴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以及人们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追求。

(2)问,一分为二地评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人主义”,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的同时,“极端‘个人主义’……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泛滥。

第(3)问的第一小问材料四中康德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

第二小问,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理性主义。

第(4)问,个人自由是社会规范条件下有限度的自由。

【答案】 

(1)中世纪:

头发承载家庭的秘密和神圣,具有私密性。

原因:

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

文艺复兴:

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

原因:

文艺复兴弘扬人文精神,追求现世幸福。

(2)看法:

个人主义有助于冲破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极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泛滥。

(3)主张:

个人自由的行使必须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否则无真正的自由可言。

内涵: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4)关系:

个人自由应符合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应保障个人自由。

23.(2016·扬州四模)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扬“理性”与“天赋人权”两面旗帜,力图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霍尔巴赫等法国无神论者剑走偏锋的宗教批判以及卢梭对理性独断论的质疑,一旦传播到社会落后、思想保守的德国,立即就引起了深刻的哲学反思。

如果说启蒙运动在17世纪的英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试图在上帝的羽翼下发展理性的审慎主张(自然神论),在18世纪的法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无神论),那么它在稍晚的德国思想界则表现为一种努力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稳健立场。

……(马丁·路德所开创的)新教传统培育了一种德意志民族特有的宗教虔诚。

因此,当18、19世纪的德国知识分子面对着风靡欧洲的理性主义思潮时,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力图在英、法所代表的普世性的理性精神与德意志民族的宗教虔诚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

材料二 启蒙时代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用人的经验和理性所发现和掌握的知识去代替神启的智慧,进而摧毁神学的权威性。

这一启蒙的任务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显然被夸张了,一切事物的准则必须建立在实证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被知识检讨的统统被当作妄言,那么,人的智慧呢?

但是在人的精神结构中就存在不能被知识化的智慧,这部分精神资源基本上从启蒙时代以来越来越边缘化了……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的大规模技术发现,配合“工具理性”世界观的流行,使得工业化成为启蒙精神的社会历史的产物。

英国以及后来的美国,因为工业化的成功,成为现代化的典范,使得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把现代性直接定义在富强之上,认为强国富民就是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杜维明、

黄万盛对话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欧洲对待理性态度演变的历程。

相对于法国,德国思想界为什么表现为“稳健立场”?

(6分)

(2)有学者认为,由理论理性(知识)和实践理性构成的纯粹理性是有限的,在一个理性的世界之外,人类还需要精神的、信仰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重获精神上的富足和自由。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理性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论证。

(要求:

观点理解准确全面,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8分)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如果说启蒙运动在17世纪的英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试图在上帝的羽翼下发展理性的审慎主张(自然神论),在18世纪的法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无神论),那么它在稍晚的德国思想界则表现为一种努力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稳健立场”得出审慎——激进——稳健。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马丁·路德所开创的)新教传统培育了一种德意志民族特有的宗教虔诚”得出宗教改革使信仰更为虔诚;根据材料一“当18、19世纪的德国知识分子面对着风靡欧洲的理性主义思潮时,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力图在英、法所代表的普世性的理性精神与德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