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里巴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659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里巴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里巴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里巴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里巴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里巴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里巴人.docx

《中里巴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里巴人.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里巴人.docx

中里巴人

中里巴人健康大講堂筆記和找穴位

1、趋吉避凶的大法——对自己的七情六欲既要管理,又要顺从。

“气合而有形”是指指正气和邪气相会合后发生斗争,便会出现各种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讲的“百病从气生”。

“百病从气生”,是指气分内气和外气,外气:

是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气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气”既情志,要保持协调,不令偏激,该喜即喜,该怒即怒,该思即思,该恐即恐,该悲即悲,但是必须要有度,不可过度而无节制,才不会被内气所伤。

中医讲:

“怒伤肝,喜伤心,忧悲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

古人说,肾开窍于耳,肾主骨;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脾开窍于唇,脾主肉;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

“外气”本来是宇宙空间的自然产物,但如果与我们的身体“不投脾气”,就会成为我们的致病因素。

自我治疗方法:

1、面色暗黄,毫无光泽,舌苔暗红青紫,一年多无月经,(但是脉项浮大有力)

——揉脾经的公孙穴、心包经的内关穴。

每天一碗山药薏米粥(如人太瘦或觜唇红肿破裂可用二碗粥)。

2、腰部酸痛——通过“肾为腰之府”,是肾出了问题。

3、手指甲变得又溥又脆——通过“爪为筋之余”“肝主筋”可以考虑是不是肝脏虑弱了。

4、头发脱落,须发早白——通过“发为血之余气”,与心血不足有关。

5、夜里1-3点醒来睡不着——睡前按摩肝经的太冲穴(消气穴)以祛肝火。

6、晚上7-9点胸部不舒服或肚子痛——为心包经所主。

7、“推腹法”的目的——是清除腹内“三浊”(浊气、浊水、宿便)。

8、拔罐后皮肤奇痒难忍——是新鲜气血流注此处的极好表现象,此时刮痧痒的地方最适合。

9、吸痒——“嗅玫瑰”法;放松——“抓蝴蝶”法、“擦玻璃”法。

10、手脚凉、怕凉——用热水泡脚、坠足法、跪膝法、金鸡独立。

11、身心改善——先天之本,激活肾经——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原头。

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

再通过涌泉穴来好好利用,用在肝处——涌泉穴是通肝的;供给肝脏营养就靠肾,让肾经的气血周流通畅。

12、补肾——先揉肾经,再揉心经。

心肾是相通。

肾经叫足少阴肾经,心经叫手少阴心经,它们是一条经:

在胳膊上叫心经,属火,在腿上就是肾经,属水。

两经同时揉,效果能达到极致。

13、肾虑——揉肾经、心经。

14、失眠——揉然谷穴、再揉心经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

15、恐惧——揉摩太溪穴,来强壮肾脏(恐惧伤肾,就是大伤气血)。

16、吸气短呼气长“气短”——胸中有郁闷之气,但肾不纳气,就是肾虚,坚持用腹式呼吸法,能真正达到补肾的效果。

17、肚胀、消化不好——推腹法(主推胃经部分)、跪膝法(主要可引胃经气血下行)、敲胃经法(用拳头敲打大腿、小腿胃经部分)来调动身体本来就充足的能量库,自行冲击堵塞的经络。

18、小便不利、喝水少、身体湿气大——打通胃经来激发自身特有的原动力,而不是按膀胱经。

19、爱发火的人,脾气就是能量——平时多敲打、按摩肝胆两经,尤其是胆经。

经常刺激能疏解肝胆滞气,让气血畅通。

肝火旺的人能量最足,最易上火,通过肝胆两经就把肝火引到它该去的人体虑弱的地方去。

20、偏头痛、乳房胀痛——压抑点就在胆经和三焦经上。

21、吃得多但肚胀,就是所谓的“胃强脾弱”——小腿的胃经和脾经,尤其是脾胃相通的穴位上:

脾经的公孙穴、胃经的丰隆穴。

22、胃溃疡——病源起于肝,郁结之气在胆,症状表现在胃,压抑点在胆经上,郁结的能量从胆经宣发,而不去冲击胃。

23、塞症、萎缩症、炎症等久治不愈之症——需把气血引到病灶点,看看病灶点压哪条经上,就在病灶的去路上“挖个坑”,把气血引过去,用拔罐法(可能开始拔不住,多拔几次罐就能拔住了)。

24、补肾——借助一条不易枯竭的经络——胃经来实现,(治病从调肝入手,养生以强肾为功)。

25、气血不足、美容——打通胃经,保持胃经畅通,气血自然充足。

推摩腹部胃经(尤其是腹直肌部分),、敲打大小腿上的胃经、在胃经路线上拔罐子、刮痧,蹲档骑马式、跪膝后仰头着地等,都是打通胃经的方法。

26、清除体内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用“推腹法”,使大便畅通、小便增多、放屁打嗝,浊气排除。

27、壮肾阳——艾灸关元穴,和拍打命门和关元穴,以激发出体内无限的先天活力。

28、鼻子不通气——用“取嚏法”,流出清涕(寒气),鼻子马上通气。

29、受寒后头痛剧烈——用“取吐法”,汗水痰涎齐出(寒气),头痛立止。

30、吃凉的食物腹泻——是身体帮你把寒气排出,不必惊慌。

31、高血压——常揉尺泽穴。

32、关节炎——练“跪膝法”。

33、老胃病——练“壁虎爬行”效果最好。

34、美白、祛斑——打通小周天的“叩首法”。

三五天做一次,每次一小节,每小节叩首15次。

35、胆囊炎、乳腺增生、头皮屑、脑供血不足、补肝肾、预防老年痴呆、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脑梗塞——梳头,每天最少300次,越多越好,梳头还可以疏通很多经络,等于给身体打基础。

一梳头胆经的20多个经络就全部打通。

36、锻炼脖子、颈椎、头脑的神经——用头练书法(用头部练写字)。

37、膝盖痛、膝盖积水、膝盖骨刺、腰痛、不能下蹲、不能上侧所、补肾——练“跪膝法”(中医称膝为筋之府,膝是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又是大补肝脏的方法)。

38、补肝——“跪膝法”(坚持每天做一次20分钟,相当于每天喝几支杞菊地黄丸口服液)。

39、膝盖有积水——先推腿下边的脾经,先除湿,再揉膝阳关穴,往下疏导,然后再跪行把气引过来就没问题了。

40、减肥密法——“跪膝法”,三周见效。

41、脱发——“跪膝法”。

42、坐月子生气断奶——使劲点按“涌泉穴”,要身心同治,二小时后,乳房开始逐渐胀,奶水会重新有。

43、胃痛——按“足三里”,再循胃经上行,找到“伏兔穴”,将胃经上的硬结揉散。

44、生气打咯——用按摩棒从上到下疏通小肠经、三焦经、膀胱经,会有很多痛点,嗝打出来就不痛了。

45、弯腰时两肋疼痛——口服《加味逍遥丸》。

46、肝火旺、长豆豆——就按肝经的“曲泉穴”到‘阴包经’,都是肝穴的要穴,“曲泉泄”肝火,清湿热;“阴包经”解肝郁,调月经。

如按摩穴位疼痛时,可用刮痧法,工具随意。

让痘痘根除。

47、各种皮肤病——按“曲池”穴,多按就会好。

48、鼻流清涕、感冒、肘上边穴位痛——肺与大肠经相表里,手敲大肠经(感冒初期,有预防肺脏被风寒侵袭的作用)。

49、咳嗽、嗓子不痰咳不出——按肾经上的“复溜穴”、膝盖窝里的“阴谷穴”,咳嗽立止。

50、高血压——刮心包经、大肠经、肺经,按摩降压穴位,膀胱经走罐几分钟,再按摩太溪穴、太冲穴、足底心脏反射区。

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坚持三个月方见效果。

51、心脑血管疾病——“心包经”专治心脑血管疾患。

52、大肠经清体内热毒淤血。

53、肺经肃降而补肾。

54、太溪穴是肾经原穴,补肾并引血下行。

55、太冲穴清全身浊气,浊气出则百病皆消,使心脏反射区增强心脏供血,补充气血原动力。

56、冬天着凉——用“取涕法”。

57、鼻塞——按压胳膊上的“孔最穴”,右侧不通就按左侧的“孔最穴”,同样方法按另一侧。

58、胸闷、恶心、想打嗝打不出——用“推腹法”,主推心窝下及中间任脉和两旁的胃经,找三焦经的手腕处找“支沟”和“外关穴”进行敲打或点按。

小腿的胃经诸穴上点按或刮痧,也可按孙公穴(是消除肠胃浊气的要穴)。

59、通鼻、感冒引起的咽喉痛——按“孔最穴”(孔最穴是总管全身各种孔窍而得名的穴位)有特效。

60、防衰老的五大法:

治黄褐斑、眉棱痛、鱼尾纹、眼袋、黑眼圈:

做眼保健操——按“攒竹穴”(管眼睛视力及眼睛胀痛等眼睛不舒服问题);“鱼腰穴”(管的是眉棱痛);“丝竹空”(管专门祛斑的大穴,专管太阳穴附近出现的暗斑、黄褐斑)。

61、鱼尾纹——按眼睛上的“瞳子髎”。

62、去眼袋——按“承泣穴”(是专管眼袋的穴位,上眼袋是是肾虑引起的;下眼袋是脾虑引起的,都是脾肾两虑的结果)。

63、黑眼圈——按揉“四白穴”。

64、改善头部供血、面若桃花——采用“撞揉鼻骨法”。

65、乌发满头,肾强腰壮——多叩齿(牙齿里的经络和肾经是相通的,在不便直接调养肾时,就采用健壮牙齿,是最好的补肾方法)。

66、补肾、治耳鸣——用掌根揉耳背(每天揉三分钟直到耳朵眼里发痒,证明耳朵面里的气血过来了,长期这样揉,耳鸣、耳聋的问题就解决了)。

67、让面色一直保持健康红润——敲打“胃经”(胃经是经面部供血之经,是一条多气多血之经,直接通达于面部。

方法:

用10个手指肚敲打面部,敲打的就是胃经,也敲了大肠经和小肠经,再用手捋脖子,从下往上捋,再用空拳敲打胸部的乳头上下到心窝,两个空拳相对敲,然后在大腿的正面和侧面1/2处接着敲,最后再敲一敲小腿中间的胫骨外侧,就接通了下面的整条胃经。

只需几天时间,蜡黄、比较发暗的脸色不见了)。

68、高血压、脑供血不足、低血压——捋脖子上的“胃经”,从下往上捋脖子。

69、中医所称的三种痰——第一种是气郁生痰:

气郁生的痰在身体上最容易表现出的就是脂肪瘤、囊肿,叫痰核,像扁平疣这类也跟气郁有关;第二种是脾虚生痰:

就是人们一咳就吐的痰,其实不是来原于肺,而是生自于脾,脾是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要想根除痰,就必须健脾祛痰。

第三种痰是血痰,“血滞则生痰”,“痰蒙心窍”就是指血痰,就是常说的高血脂,血流缓慢停滞住了就堆积下来形成了高血脂。

心包经就是化痰的,化血脂之痰,是专门预防高血脂的一条经络,如果血脂高就会患心脑血管病。

70、刮痧方法——要顺着经络刮,轻轻的刮,顺着经络走,不能横着刮。

是否出痧不在于用多大的劲:

痧是不是刮出来的,而是体内的气血推出来的。

特别注意:

孕妇、肿瘤、心脏不好的病人不能刮。

71、肥胖产生的二种原因:

外寒和内火,治疗的六种方法:

肝胆功能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法:

推大腿骨侧的肝经和外侧的胆经、敲带脉区;

肠胃功能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方法:

跪膝法;

小肠功能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法:

捏手臂内侧心经和小肠经;

心脏功能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法:

用大拇指揉心包经;

脾的运化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法:

每天推揉左侧小腿上的脾经有特效;

膀胱经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法:

在后背膀胱经按摩、刮痧、捏脊、艾灸。

中医认为:

“风从项后入,寒从脚底生”,用拔罐、按摩托、捏脊、艾灸的方法,目的是清除后背的寒气,以消除肥胖;

72、通治各种肥胖的自治疗法——推腹法、走路法、早睡早起。

膀胱经大药房

73、治包括近视在内的任何眼疾——按揉睛明穴,按一下松一下,每天做9次就会起作用。

74、治眼睛方面的疾病和热证——揉攒竹穴。

75、通鼻窍、治眼疾、头痛、癫痫——用10个指头肚每天梳头上的膀胱经50次。

76、明目醒神、降血压、防治颈椎病、感冒——揉天柱穴。

77、治咳嗽老不好、心里发憋、心血管问题、胃痛、肝、胆问题、腰酸腰痛——按后背膀胱经上的相应位置,在后背中线旁开1.5寸和旁开3寸的地方上找痛点,多揉就行,每天一次。

78、治疗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揉“八髎”,位置在裤腰的下缘和尾骨尖中间这一段旁开2~3厘米处: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边4个,右边4个,共8个,通常叫八髎。

此穴是专门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各种男科、女科都归此穴管,如痛经、子宫肌瘤、前列腺方面的毛病等均在这几个穴位上找到痛点,按揉痛点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79、排毒减肥——拉抻或敲打承扶穴到委中穴一段:

坐在床上,腿伸直,腰往下弯一弯,抻完后再多敲打一下大腿后边,尤其是承扶到委中这一段,把痛点都敲得不痛了,膀胱经就疏通了。

80、降血压、治腰背痛、脑后头痛、足跟痛——压委中穴、委阳穴。

81、平时腰痛——压委中穴效果特别明显。

82、腰胀痛——不要拔罐子,会越拔越重,要揉“委阳”穴最管用。

83、降血压——按揉委中穴。

84、后头痛、足跟痛——揉委中穴。

85、治腰痛、坐骨神精痛、痔疮——揉承山穴。

86、治慢性腰痛(腰肌劳损)立竿见影——揉飞扬穴。

87、治感冒、膝盖发凉、血压高、眼睛酸涩、老花眼、腰腿痛、足跟裂、足跟痛——从飞扬穴一直推到昆仑穴。

88、治腿抽筋、癫痫、身上老发紧——揉“申脉穴”(顾各思义,就是使人的筋脉伸展开来)。

此穴在脚踝下缘,不太好揉,但用食指指节硌的方法一下就容易找到。

89、脑鸣——按揉束骨穴最管用。

膀胱经在脚上的穴位挨得都很近,用大拇指沿着外侧的骨头一推,就能把这些穴位一次性刺激到。

90、治疗脑鸣、头痛、防感冒、通鼻窍、防止脚寒凉——揉金门到足通骨这一段膀胱经(用拇指推)。

91、正胎位——艾灸至阴穴。

特别注意;在揉膀胱经的时候,心情一定好放松,如果是紧张状态的话,身体就会气滞血淤。

92、肾结石(体内垃圾)——通过刺激膀胱经来增强其功能,从而清除这些症状。

93、膀胱经在后背各穴——可以用后背撞树、撞墙、撞门框等,实际上撞哪都行,记住:

一是量力而行,二是循序渐进,三是持之以恒。

只有牢记这三个原则才会即安全又有效果。

94、老人腰不得劲——病人平趴着,按摩腿上膀胱经的穴位:

飞扬、委中穴揉一揉,要轻揉,还可以做跪膝,既可以渐渐增强腰部力量,又对缓解腰部疼痛有很好的帮助。

95、老人腰腿疼——在左右委中穴、飞扬穴上拔上二个罐;旁边还有穴也要拔二个罐;昆仑穴用手揉。

肾经大药房——激活先天这本,何惧疾病衰老

96、使人不易衰老——刺激涌泉穴,它是一个井穴,即源头。

用大拇指用力点按涌泉穴,如果很痛就适合每天按摩,一定要坚持,因为补肾是用一辈子来完成的任务,肾气强壮就不会衰老。

按此穴是引血归源。

每天按三分钟,坚持一个月,会发现脚底有弹性了,再按的时候就不会有有坑了。

如果有的人用力点按后没有什么感觉,穴位还被按下了一个坑,这就是典型的肾气虚弱、气血不足,这时就不适合按,这样的人要先做跪膝法,把气血引下来,再刺激涌泉穴。

其实,只要把涌泉穴按摩通了,就证明把整个肾经都给打通了。

97、咽喉炎——按揉照海穴。

98、糖尿病、烦燥口干、咽喉肿痛、遗尿、遗精等症——按揉然谷穴有效。

99、肾炎、肾绞痛、痛风、老年痴呆、先天抽搐、痛经、厌食等症——太溪穴。

100、哮喘、二便不利、腰骨无力、头昏失眠、足跟痛——按揉大钟穴。

101、膀胱炎、水肿、小便不利、前列腺炎、月经不调、脚踝酸痛——按揉水泉穴。

102、身上怕冷、脚心老是冰凉——按涌泉穴,如果按下时按点不弹起来,最好用艾灸法,如果火气较大,此法不适合。

103、脚心发热、但足不寒——最需要揉涌泉穴。

104、打嗝不止(呃逆)——是肾气不足,气不往下走,不能归源,而往上走就会产生打嗝,按涌泉穴。

105、虚寒履带呕吐——按揉涌泉穴。

虚寒是吃点凉东西就反胃呕吐,是肾气不足造成的。

106、耳鸣、耳聋——按揉涌泉穴(因为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足耳朵就会出问题)。

107、高血压——按揉涌泉穴。

也可马吴茱萸这味中草药打成粉,调点醋,和成泥状糊在脚心上,能很好稳定血压,其实是引火归源。

108、鼻出血——把大蒜捣碎糊在脚心上,左鼻孔出血糊右脚心,右鼻孔出血糊左脚心,两侧同时出血就一边糊一个,不超过10钟即可。

古人说糊上立马主好,如不好则说明身体不别的病。

109、治糖尿病、烦躁口干、咽喉肿痛、遗尿、遗精、——按揉然谷穴。

找然谷穴时,可以先摸一下脚的内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处有个高骨头,然谷穴就在高骨头下缘。

110、突然说不出话来,如是咽喉特别干——按揉然谷穴。

111、男科小便短赤(即尿少、很热、色发黄)等——按揉然谷穴。

112、益肾平喘、通调二便、强腰壮骨、清脑安神、治疗足跟痛、胆小怕事等情志病——按然谷穴。

113、阴虑火旺——按揉大钟穴。

114、嗓子老说不出来话——按揉大钟穴。

115、治膀胱炎、小便不利、胶列腺疾病、月经不调——按揉水泉穴。

116、足跟突然痛——按揉水泉穴,如果是长期足跟痛,就要揉大钟穴和太溪穴。

117、爬山发生脚踝酸痛——按揉水泉穴。

118、治咽喉痛、慢性咽炎——按揉照海穴。

119、以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没有唾液,是肾阴不足——按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

120、痛风、尿酸过高,这是尿里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从源头把问题解决。

121、肾炎,排不出尿来——揉太溪穴也能帮助把尿毒解掉。

122、先天性抽搐——按揉太溪穴。

123、老是好哭、哭了以后眼睛越来越看不见东西——多揉太溪穴。

124、厌食品症——按揉太溪穴。

125、胸闷、支气管炎、哮喘——按揉太溪穴。

126、老年痴呆、耳鸣、牙齿松动——打通肾经,这些症状就全没了。

127、咽喉痛——按揉太溪穴、然谷穴、涌泉穴。

单个揉,哪个痛揉哪个,痛的那个就管咽喉痛了。

特别提示:

足三里穴偏重于补后天,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

若补先天就要从太溪穴开始。

*调节肾经的杠杆之药——复溜穴

128、消肿(凡是有肿的地方)——按揉复溜穴(因为肿的意思是有水液在那里停滞不流,淤住了,揉此穴就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

129、静脉曲张——按揉复溜穴。

130、颈椎病、生殖系统病、腹痛、腹泻等——按揉阴谷穴。

131、痛风、结石、抑郁、癫痫——按揉筑宾穴。

132、月经不调、崩漏等——按揉交信穴。

133、消肿利尿、静脉曲张、水肿、腹胀、自汗、盗汗、腹泻、尿失禁、指端麻木等——按揉复溜穴。

134、半天尿不出来、尿失禁——按揉复溜穴。

135、降血压——先按揉尺泽穴(把上面的气降下来),再揉复溜穴(把降下来的气给接收住,让它固定下来),最后再揉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肾给补上,是一步一步逐渐起效的。

136、腿脚酸胀、或是脚老是抬高放在桌子上才舒服,是气血下不去——每天多揉揉复溜穴。

137、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眼睛胀痛、上眼皮无力(扒拉开合还使劲睁开,睁开一会儿又搭拉下来)等问题——揉复溜穴都管用。

138、手指端或脚趾端总是麻木,是气血过不去,原动力不足——每天要按揉复溜穴。

139、补肾——先揉复溜穴,让它先通一下,马上再揉太溪穴,把好血赶紧引过来,打好这个基础。

140、月经不调、崩漏(月经到期不来或者有崩漏、淋漓不止等)——按揉交信穴。

141、膝盖发软、没劲、心里有恐惧的时候——按揉筑宾空就可以给人增加底气。

142、解药毒、空气污染毒——对常期服用西药的人,平时一定要多揉筑宾穴(也解烟毒、油漆味、污染空气的气毒)。

143、解肝毒——揉太冲穴。

144、尿酸过高——尿酸过高会产生痛风、结石症,揉筑宾穴可以治疗这些病。

145、神经受到伤害——揉筑宾穴。

特别提示:

筑宾穴的主要功能是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理气止痛。

146、肚脐周围的腹痛——按揉阴谷穴。

再按揉胃经上的巨虚穴配合使用,祛腹痛效果更好。

再加上推腹法,效果即快又好。

147、治颈椎病、生殖系统疾病、腹痛、腹泻——按揉阴谷穴(此穴在膝窝处、委中穴内侧)。

此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好穴。

中医常说“肾主骨”,颈椎和要椎体都是骨头的一个部分。

148、肚脐眼周围的腹痛——按揉阴谷穴。

149、腹泻——先按揉阴谷穴,再加上排浊气的推腹法,疗养既快又好。

150、治心脏、肠胃、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情志等疾病——推揉胸腹部肾经(推揉胸腹部肾经,心脏、肠胃病、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众多疾病会迎刃而解)。

特别提示:

在推腹的时候,肾经可分为3个部分来推:

第一部分从俞府推到步廊。

在这一段,会推到痛点,特别是心里有恐惧的时候,而且恐惧的时间越长,这些痛点就越敏感。

把这些痛点都给揉散了,就会觉得心里非常舒服,恐惧不知不觉消失了。

而且诸如心里郁闷、胸闷、咳嗽等毛病,都可以在这里打到原因并得以解决。

第二部分从中线旁开0.5寸的幽门空开始,一直推到肚脐眼旁边的肓俞穴。

推到这块是为了达到排出腹中的浊气、调节肠胃功能的目的。

第三部分从肓俞往下推到横骨。

能防治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打通身体正面的肾经,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推腹法来办到。

如果觉得身体哪方面问题最严重,就着重从管哪块区域的经络开始推就可以了。

肾经健康大课堂

151、问:

肾经从腿上到后背的穴位有哪些?

中里答:

腿最上面的肾经穴位是阴谷穴,再往上到背后、臀部这一带只有经,没有穴。

趴下的时候,内侧有一根筋,中间有一根筋,外侧有一根筋。

中间这根筋和外侧这根筋都是膀胱经,内侧这根筋才是腿上的肾经。

152、问:

涌泉穴是点按好,还是从中点往脚趾头顺揉好?

中里答:

怎么揉都可以,只要敏感了就可以多揉,如果揉时不敏感,又凹陷下去了,就别揉它,先揉其他的穴位,慢慢的把气血往那儿引。

153、问:

我的觜老是特别的干,尤其是夜里,请问用哪个穴位?

中里答:

肾经上的穴位挨个揉,哪个最敏感就最有效,但是最终目的是要让太溪穴敏感,再让涌泉穴敏感,就成了。

154、问:

帕金森这个病有不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调理?

中里答:

凡是颤动的症状都跟肝有关系,可以多揉太冲到行间,还有地筋以及肾经上的穴位。

但要想效果长久的话,还是要从肾经上来打通。

155、问:

请问尾骨痛按什么地方?

中里答:

凡是骨头方面的问题都跟肾有关,肾主骨。

所以尾骨疼也跟肾有关。

要揉肾经上的太溪穴、复溜穴,它们都管用。

另外尾骨和颈椎互为反射点,所以尾骨痛要揉颈椎上的痛点;颈椎痛要揉尾骨上的痛点,这二个点都可以互相参照。

156、问:

目前我脚上长有骨刺,又加上痛风,按摩哪个穴位比较好?

中里答:

没有哪个穴位是专门治这个病的。

多揉脾、肾、肝这3条经络,把它们打通后,这种病症就能缓解。

157、跪膝法对于腰椎也有好处吗?

中里答:

跪膝就是引血下行,主要是补肾、补肝,调节肝肾的,而腰椎是肾所主,像腰椎间盘突出就是里面的筋有问题。

筋硬、有淤血了就会产生关节的错位,这与肝脏功能有关,所以跪膝法是调节腰椎、调节肝肾的方法。

158、腰椎痛还有腰椎突出和右边这条腿发凉,通过跪膝法可以缓解吗?

中里答:

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

159、有一段时间气老不通,光往上走,不往下走,而且老打嗝,有什么办法治吗?

中里答:

揉尺泽穴、复溜穴,可以把气降下来。

但是老打嗝证明你有一个想往外发的力量,一定不能压住它。

所以最好先揉太冲穴到行间穴,把气消了,然后揉三焦经的支沟穴,再揉尺泽穴加复溜穴,把气再降下去。

160、问:

复溜穴这个穴位是治咽痛和咽炎的,那它治咽喉部的囊肿能有效果吗?

中里答:

只要是咽部的问题、喉咙的问题,揉复溜穴都会有效果。

161、问:

我总是怕冷是怎么回事?

而且爱睡觉,吃完饭就爱打盹,是为什么?

中里答:

总怕冷还爱睡觉,是肾气有点不足,也可能是脾虚。

要是整天都爱睡觉,那是阳气不足,也就是肾气不足。

如果只是早上起来后刚一两个小时就想睡觉,那是脾虚。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补肾经,把肾气升起来就好了。

胃经大药房——天天培育我们的后天之本

胃经这条经络很长,它从头到胸、腹、大腿、膝盖、小腿,最后到达双脚。

如果它畅通无阻,不但能让人睡得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能近老还童

胃经上的穴位共有45个,其中22个暂时不用去记,只用剩下的23个,就够我们养护后天之本了。

胃经大药房——1、饮半盏当知江河之滋味——品味头部的胃经大药

162、治迎风流泪、流泪控制不住、青光眼等——按揉承泣穴。

163、治黑眼圈、老花眼、眼睛痒或胀痛、三叉神经痛——每天按揉四白穴。

164、治面部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中风、嘴肿、嘴破——按揉巨髎穴。

165、治牙痛、口眼歪斜(面部神经麻痹)、睡觉有咬牙、磨牙、牙痛——按揉颊车穴(找此穴的方法:

使劲咬一下牙,面部会有一块地方突出来一个包,那是咬肌,咬肌上有个窝就是颊车穴,颊车穴与嘴角处在一条平行线上,上边垂直于鬓角,一般人按颊车穴时,都会比较酸痛)。

166、治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及胃经、胆经疾患——按揉下关穴。

167、快速缓解头痛、头胀、发懵、眉棱骨痛、太阳穴痛——按摩头维穴。

胃经大药房——2、无病第一利——品味颈胸部的胃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