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442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检测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七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题组1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015广东文综卷)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

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解析:

A 题目涉及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其北坡是阴坡,气温较低,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故A项正确;北坡属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寒潮影响较大,故B项错误;该地区种植春小麦,积雪厚不利于牲畜越冬,故C项错误;阴坡采光条件差,故D项错误。

(2014广东文综卷)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图1

图2

2.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解析:

C 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海拔小于125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在1500~

1700m之间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坡度<2°或≥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题组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8天津文综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3.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4.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3.D 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对照1936年和2015年拍摄的照片可知,1936年该山岳冰川分布面积广,2015年该山岳冰川分布面积很小,几乎消失。

这说明1936—2015年当地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年蒸发量应该增加,A错;随着山岳冰川的融化,河湖水量不断增加,但当山岳冰川大量消融后,河湖因缺乏冰川融水的补给,加上年蒸发量的增加,水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也会相应减少,B、C错;山岳冰川属于地表淡水资源,2015年山岳冰川分布面积很小,几乎消失,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D对。

4.D 沿海地区海拔越低,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越大,排除A;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越大,海平面上升淹没的范围越大,排除B;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越多,海平面上升幅度越大,排除C;洋流是海洋表层海水沿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对海平面升降几乎没有影响,故选D。

(2017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5.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解析:

B读图可知,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海洋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A错误;近十几年来,年平均陆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仍在以一定速度上升,选项B正确;近十几年来,并没有集中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且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C错误;近十几年来,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D错误。

(2016浙江文综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l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下题。

6.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解析:

B由图可知,甲到乙时期,云杉分布北界向高纬度扩展,说明期间北美气温升高。

乙到丙时期,云杉分布北界整体略向南移,说明期间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太阳辐射强度主要和纬度、天气状况、海拔、日照时间等有关,据图文信息不能判断太阳辐射是否持续增强。

北美沿岸的墨西哥湾暖流是否加强无从判断。

(2016上海地理卷)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7.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A全球变暖会导致陆地上的冰川融化,故欧亚大陆的冰川会后退;冰川融化后的水注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故太平洋部分海拔低的岛屿会逐渐消失;A项正确。

全球变暖,北美中高纬地区气温升高,小麦会增产;随着全球变暖,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升高,台风出现的频率会增加,故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会增多。

(2015海南地理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9.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

解析:

8.A9.B8.根据材料中“北半球比南半球大”可知,位于南半球的巴西高原升温幅度不会是最大的;再根据“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纬度较高的蒙古高原的升温幅度应大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和纬度较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9.北半球的陆地面积远大于海洋,而陆地的比热容较小、易升温,故北半球升温幅度比南半球大。

10.(2014广东文综卷)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解析:

B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流出北冰洋的寒流增强,暖流减弱,导致欧洲西部冬季温度偏低,故选B。

上升流是寒流,上升流减弱应该导致温度上升,故不选A。

极地东风带北移应该导致影响欧洲西部的偏北风减弱,故不选C。

全球气候变暖应该导致中纬度降水减少,故不选D。

(2014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

km2)。

读图,完成11~12题。

1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

1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

解析:

11.A 12.C 11.西北地区的冰川面积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因此A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能导致冰川面积的缩小,因此B、C、D三项错误。

12.如果冰川快速减少的趋势不变,在不久的将来,冰川面积急剧缩小,必然会导致冰川融水量的减少,使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干旱程度加剧,C项正确。

冰川面积减少,冰蚀作用减弱。

因此A项错误;短期内冰川融水量增加,从长远看则会减少,因此绿洲面积会减小,B项错误;从长远看河流水量会减少,河流长度会缩短,流域面积会缩小,D项错误。

题组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海水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据此回答下题。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

C 开采海冰资源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所以没有大规律开采。

(2014四川文综卷)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下题。

14.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解析:

B ①③两地风功率密度等级低,可供利用的有效风能资源少,A、C项错误。

④地虽等级高,但距广东太远,建设成本太高,D项错误。

②地等级高,分布广,距发达地区近,故B项正确。

(2014大纲全国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下题。

15.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

A.土地资源B.水资源

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

解析:

B 由经纬网及海陆轮廓特征判断甲地所在国家为吉布提,其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故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题组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017海南地理卷)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

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

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据此完成16—18题。

16.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

17.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

18.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①砾石多②退水快③历时长④流速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16.A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农业社会,耕地面积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条件,也是决定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

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而山间谷地由于地形较为平坦、取水方便等,适合耕种。

谷地面积的大小决定了耕地面积的大小,谷地面积成为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故选A。

17.B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山间谷地被水淹的频率很高,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建造时必须要考虑减轻洪水对人类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是为了在洪水淹没下层时,方便居民进出和逃生,故选B。

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基于信息展开思考、综合分析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以本题为例,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水淹频率很高说明集镇易受洪水威胁,“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建筑物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定采用了防灾减灾措施,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18.C本题主要考查洪水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集镇地处山间谷地,地势起伏较小,因此洪水流速缓。

集镇地处南岭山地,汇水面积较小,来水量较少,加之谷地较为宽阔,泄洪能力较强,因此洪水退水快。

综上可知,C正确。

(2017北京文综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9.该台风(  )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解析:

D台风为热带气旋强烈活动的一种形式,在北半球北侧为东北风或北风,故D正确。

我国黄海海域位于中纬度地区,海面温度较低,不具备台风形成的条件,A错。

台风中心处气压最低,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形成了一个面积较小的气流下沉的台风眼,其内天气晴朗,而且风速也小于6级,故B、C错。

20.(2015广东文综卷)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

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

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

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

解析:

C 优化城区雨污管网,疏浚城区河流水道,二者均可以加大暴雨积水排泄量;扩大城区湖泊面积可以扩大城市容纳暴雨积水的能力,上述三方面均对减轻城市内涝灾害起积极作用。

城区防洪大堤主要是对流经城区河流的洪水具有防御作用,而对减轻城市内涝灾害基本无效。

21.(2015广东文综卷)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

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D由图可知,丁区域远离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最弱,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重建城市最安全。

(2014重庆文综卷)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3.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

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解析:

22.B 由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多的6、7、8月份,滑坡发生的频率较高,尤其是7月份滑坡频率最高。

所以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夏季降水多,B项正确。

年降水量多是滑坡多发的诱因,年降水量少不会引发滑坡多发。

冬季降水量少,不容易引起滑坡,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

所以A、C、D项错误。

23.C 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涨落不定,水位上涨时,库岸受到水的浸泡,容易发生滑坡现象,C选项正确。

水流速度快容易引发滑坡现象,A选项错误;水库蓄水后,水流速度下降,B选项错误;水库修建后,水位涨落,D选项错误。

(2014天津文综卷)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24.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

A.震级B.震中距

C.烈度D.震源深度

解析:

C 断裂带附近的城市易发生地震,制定建筑防震标准的目的是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而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烈度是表示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的破坏程度,因此烈度是制定建筑防震标准主要考虑的因素。

25.(2014广东文综卷)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

“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

A.台风引发风暴潮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D.地表下沉塌陷

解析:

B 由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台风、海岸侵蚀、地表下沉比较严重;由于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寒潮冰冻很少发生。

26.(2015浙江文综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

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解析:

该地区地势低平,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旱涝灾害较多;该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答案:

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