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补勘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431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兴补勘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兴补勘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兴补勘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兴补勘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兴补勘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兴补勘方案.docx

《大兴补勘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兴补勘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兴补勘方案.docx

大兴补勘方案

 

补充勘探工作方案

 

单位:

大兴煤业有限公司

日期:

2011年7月6日

 

补充勘探工作方案

为解决重组煤矿资料不准、采动范围不详、积水情况不清等问题,确保重组煤矿接管后有较为可靠的基础技术资料,根据平煤股份〔2011〕121号《关于开展重组煤矿补勘方案通知》及大庄矿的有关精神,决定开展大兴煤业补充勘探工作。

为此,特制定大兴煤业补勘方案如下:

第一部分矿井现状

一、矿井概况

(一)交通位置:

大兴煤业分公司位于平顶山市郏县黄道乡叶沟村北部,南距郏县县城17Km,行政区隶属平顶山市郏县黄道乡。

该矿有碎石公路与郏县至景家洼公路相联。

交通十分便利。

(二)地形地貌及水系

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大刘山北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低山丘陵区。

山脉走向大致由南向北延伸。

最高海拨标高点位于矿区东南部边界处,为+700米,最低海拨标高点位于矿区西部,为+325米,相对高差约375米,无重要建、构筑物。

2、水文

本区属淮河流域汝河水系。

区内无河流和地表水体,但有较为发育的洪水冲沟,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

(三)气象与地震

1、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2269.2mm,年平均降水量为781.9mm,1995~1989年十五年中,年最大降水量1984年928.3mm,最小降雨量1978年499.0mm;降水量一般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达41.3℃(1966年6月21日),最低气温零下-15.3℃(1958年1月16日)。

霜冻期为11月底至翌年3月初,冻土最大深度18cm。

北西风风速最大,可达24m/s。

最大积雪厚度0.16m。

2、地震

有史记载,公元前519年到公元1942年的2461年间,平顶山地区共发生地震84次。

河南省发生的八次大震中,七次对区内有较大破坏,其中主要四次发生于1522年1月28日、2月17日,1524年2月4日,2月14日,1809年,1820年8月4日,有民舍倾覆,伤人无数的记载。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编制的地震烈度区划图,平顶山矿区地震烈度为六度。

(四)区内经济情况

矿区地形为山前冲积地带,地势较陡,本区基本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等。

(五)水源情况

水源:

本矿生活和工业用水均取自于沟村西深井,距离600米。

其水质、水量均能满足本矿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二、地质特征

本矿井田是禹县煤田大刘山井田的一部分,位于禹县煤田西南隅,景家洼向斜北东翼西段及向斜转折端部位。

景家洼向斜位于华北古板块南缘,属嵩箕构造区嵩箕断隆小区。

(一)地层

矿区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寒武系上统张夏组,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和第四系上更新统。

石炭-二叠系为主要的含煤岩系。

1、张夏组(ε3z):

主要为薄-中厚层状浅-中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岩石呈细-粗晶结构,夹白云岩,顶部夹灰绿色砂质泥岩,未见底。

2、本溪组(C2b):

主要为铁铝质泥岩,厚度一般为10m左右。

与下伏张夏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3、太原组(C2t):

下部灰岩夹煤线及深灰色砂质泥岩,中部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等组成,上部灰岩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

厚度58.00m~79.50m,平均68.80m。

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

4、山西组(P1s):

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俗称大占砂岩)、粉砂岩夹煤层和炭质泥(页)岩等。

顶部为灰-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称小紫斑泥岩。

二1煤位于大占砂岩之下。

本组厚81.70m左右。

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

5、下石盒子组(P1x):

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紫斑泥岩、泥岩夹薄煤层(线)及少量的炭质泥岩组成,沉积韵律十分明显。

本组的三9、四4、五2煤在本区内可采。

地层厚度299.20m。

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

6、上石盒子组(P2s):

由多层的浅灰-灰白色中粒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厚度271.40m。

本组的七2煤在本区可采。

与下伏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

7、石千峰组(P2sh):

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含少量长石和岩屑,局部为细粒或巨粒,底部含砾,俗称平顶山砂岩,厚90.00m。

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整合接触。

(二)井田构造

区内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即景家洼向斜的北东翼,区内构造简单,断层褶曲不发育。

景家洼向斜:

轴向124~304°,北西端仰起。

北东翼地层走向60°,倾向南东,倾角一般15°,南西翼走向335°,倾向北东,倾角40°。

景家洼正断层:

断层构成了井田的西南部边界,断层两端均延伸区外。

区内部分走向343°,倾向北东;倾角65°~75°,北东盘下降,断距60~100m。

该断层地表出露较好。

老庄逆断层:

断层在区内西南部通过,断层北端被第四系覆盖,南端延伸区外。

走向330°,倾向北东,倾角32°~60°,浅部倾角缓,深部倾角陡。

北东盘上升,断距30~50m。

岩浆岩:

区内未见岩浆岩发育。

(三)煤层与煤质

1、煤层

大兴煤业批准开采煤层为二1煤层,二1煤层分布在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的二煤段中,煤层厚度0.94~12.70m,平均3.76m,含煤系数4.83%。

部分地段含1~2层夹矸,夹矸厚度0.10~0.68m,岩性多为炭质泥岩。

二1煤层距上部可采煤层四2(三9)煤层的距离为165m。

可采范围在景家洼向斜的北东翼,向斜核部与南西翼为采空区和护巷煤柱,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度在0.94~12.70m之间,平均厚度为5.10m。

景家洼向斜北东翼煤层较稳定,厚度3.38~6.95m,平均3.64m。

二1煤层的底板为灰—深灰色细粒砂岩或砂、泥岩互层(B3),较为稳定,顶板为大占砂岩,岩性为灰—浅灰色中粒砂岩、泥岩、砂质泥岩,较为稳定。

二1煤层赋存标高-102~334m,埋深0~751m。

可采煤层特征及顶底板岩性详见表。

煤层特征表

煤层厚度(m)

顶底板岩性

(度)

t/m3

最大

最小

平均

顶板

底板

二1

12.70

0.94

3.76

砂质泥岩

泥岩

较稳定

16

1.39

贫瘦煤

2、煤质

(1)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二1煤呈黑色、强玻璃光泽,条痕灰黑色,以粉状为主,粒状次之。

偶见黄铁矿结核。

煤的视密度为1.39。

二1煤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

显微组分特征(反射光下):

有机组份以镜质组为主,次为半镜质组、半丝质组和丝质组。

镜质组:

多由基质镜质体和均质镜质体构成,前者多于后者,偶见木质镜质体。

半镜质组:

除反射力稍强外,其它特征和镜质组相似。

丝质组:

多为粗粒体,有少量微粒体和结构镜煤状丝质体。

无机组份以粘土矿物为主,多呈侵染型分布。

硫化物和碳酸盐含量甚少。

(2)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

二1煤层属低-中灰、低磷、特低硫、中高发热量的贫瘦煤。

因其难选,可作为动力用煤和民用燃煤。

详见煤质化验表。

煤质化验表

煤层

Ad%

Vdaf%

Mad%

Qgr.vd

MJ/Kg

St‧d%

煤牌号

二1

17.92

15.82

0.90

29.81

0.67

贫瘦煤

(四)瓦斯、煤尘与自燃性

1、根据2004年度大刘山煤业矿井瓦斯及二氧化碳鉴定结果,瓦斯相对涌出量为7.79m3/t,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47m3/min,鉴定结果为低瓦斯矿井。

本设计暂按低瓦斯矿井管理。

待矿井形成生产系统后再鉴定,以便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煤尘: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洛阳矿山机械检测检验中心2008年11月出具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该矿二1煤层无煤尘爆炸性。

3、煤层自燃性: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洛阳矿山机械检测检验中心2008年11月提供的煤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该矿二1煤层自燃等级为Ⅱ类,属自然煤层。

(五)水文地质:

依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并结合矿区岩性及含水性等特征,对主要含隔水层划分如下:

(1)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景家洼正断层沟通了矿区与西部寒武系强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为矿区的补给边界;北部聂沟正断层切断了矿区与北部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构成阻水边界;南部1.32km为杏树口平移断层,使二1煤层顶、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与石炭系太原组地层接触,构成弱透水边界;东部无限边界。

(2)、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

1、张夏组白云质灰岩含水层

在矿区无出露,厚52.10m,由西向东埋深增大,岩溶裂隙的发育程度和富水性也随之减弱。

属于弱富水的岩溶裂隙承压水,是二1煤层底板水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2、本溪组铝土质泥岩隔水层

在矿区无出露,厚4.70~34.20m,平均厚10.60m。

由北向南埋深增大,分布连续,隔水性良好,可视为上下两含水层的隔水层。

3、太原组上、下部石灰岩含水层与中部砂泥岩隔水层

发育在井田西部,被第四系覆盖。

下部石灰岩含水层,厚8.44~17.69m,平均厚13.28m。

由北向南埋深增大,岩溶裂隙的发育程度和富水性也随之减弱,属弱富水的岩溶裂隙承压水,是二1煤层底板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据抽水实验,单位涌水量0.00264升/秒·米,渗透系数0.00505米/日,水位标高355.34m。

上部石灰岩含水层,厚8.17~27.35m,平均厚13.34m。

随着由北向南含水层埋深增加,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和富水性也随之减弱,水位标高也随着降低。

属弱富水的岩溶裂隙承压水,是二1煤层底板水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根据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0.00308升/秒·米,渗透系数0.0107米/日,水位标高:

349.14m~279.67m。

水质类型HCO3-Na-Ca-Mg型。

中部砂泥岩隔水层,厚18.30~32.70m,泥质岩类占60%以上,是一个良好的隔水层。

4、二1煤层的顶板砂岩含水层

煤层顶板由砂锅窑砂岩、香炭砂岩及大占砂岩组成,厚17.40~74.39m,平均厚52.54m。

露头区和风化带裂隙发育,透水性好,深部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

属弱富水的裂隙承压水,是二1煤层顶板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据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0.00503升/秒·米,渗透系数0.00662米/日,水位标高356.42m,水质类型HCO3-Na-Ca-Mg型。

(3)、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

1、景家洼正断层

在本矿井田的西部通过,该断层落差60~100m,断层南西盘对口部位岩性为太原组和张夏组地层,多为脆性岩石。

因此,除断层带本身含有一定的构造裂隙承压水外,还使矿区与西部寒武系的强含水层勾通。

2、老庄逆断层

在矿区的西部通过,该断层落差30~50m,对上盘(东部)二1煤层顶板直接对口煤系地层,断层可视阻水边界。

对下盘(西部)二1煤层顶板直接对口太原组,断层可视为弱透水边界。

(4)、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井田以走向长臂采煤法开采多年,原井田+100m以上大部采空。

现未采煤层主要在+100~100m,+100以上只剩余少部分。

2000年以前,井田内井巷系统工程未全部形成,井下涌水量不稳定,涌水量在60~180m3/h。

2000年以来,井下涌水量逐渐下降,目前的正常涌水量10~20m3/h,最大涌水量30m3/h。

《河南省郏县黄道乡原田大刘山煤业有限公司储量报告》预测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120m3/h。

井田内最大涌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井田下一步向-100m水平开采,正常涌水量会加大,预计正常涌水量80~120m3/h,建议增大井下排水设备。

目前的井下涌水量较小,地下水处于半枯竭状态,与《河南省禹县煤田郏县大刘山井田勘探地质报告》测得的涌水量差距较大。

其原因是本地区煤、铝资源已全面开采多年,地下含水层的含水量大幅度下降。

尤其是井田东部为无限阻水边界,新峰矿务局六矿在东部开采多年,现开采标高低于本井田,是本井田涌水量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1、充水水源

大气降水、地下水、老窑积水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

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和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造成矿井充水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变化规律。

丰水年或雨季整个矿区水位回升,矿井水量明显增大,而枯水年或旱季一般较正常情况小。

这一现象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影响程度逐渐降低,且涌水量高峰值出现后延现象。

地下水

直接充水含水层

煤层顶、底板含水层是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

顶板水富水性较弱,且补给有限,较易疏干。

底板含水层富水性高,补给来源充足,将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

对矿井排水构成一定的威胁。

②间接充水含水层

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是直接充水含水层和矿井水的补给来源。

寒武系上统含水层和太原组下部灰岩段含水层往往通过断层带对矿井直接充水或突水,有时甚至造成淹井事故。

⑶老窑积水

煤层浅部有老窑分布,普遍积水,对煤层开采构成直接威胁,甚至造成淹井事故,其危害性极大。

⑷钻孔水

钻孔若封孔质量差,开采遇到时也会造成突水。

2、充水通道

根据通道类型和地下水流进坑道的水力特征及危害性,将通道分为渗入性通道和溃入性通道类。

顶板砂岩裂隙水在开采过程中是通过渗入性通道,以渗入和淋水的方式进入坑道。

底板岩溶水在巷道掘进和采煤过程中,也是通过渗入性通道以渗入的方式进入坑道。

在巷道掘进和煤层开采过程中,有时会突遇导水断层、老窑和岩溶发育带,地下水突然大量地溃入坑道,往往造成淹井事故。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在断层特别是导水断层两侧和老窑周边必须留一定宽度的防水煤柱。

(4)、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矿区煤层的顶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均小于0.1升/秒·米。

水文地质条件都比较简单,且以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

按照《煤炭资源勘探规范》,矿区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一型。

(5)、矿井涌水量预测

根据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2007年8月编写的《河南省郏县景家洼煤业有限公司大刘山煤业分公司二1煤层储量核实报告》,矿井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为120m3/h。

本设计按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120m3/h。

需要提及的是,对矿井因构造引起的瞬间突水量,难以预测,矿方开采时应有所警惕。

建议矿方在生产中根据涌水实际,确定矿井涌水量,增减排水设施。

(六)、工程地质

二1煤层顶板以大占砂岩为主,部分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属中等稳定和稳定类顶板,易于维护,个别地段砂质泥岩属不稳定类顶板,不易维护。

在过去生产中,一般采取加固支护即可达到安全生产。

二1煤层底板为泥岩、泥质砂岩、粉砂岩,属不稳定类底板,遇水易软化,可能发生底鼓现象,在过去生产中,一般采取加强底板保护即可达到安全生产。

二1煤层顶板地质条件较好,底板较差。

在今后的生产中底鼓现象仍是最大隐患。

按照《煤炭资源勘探规范》,二1煤层顶底板围岩多为坚硬、半坚硬岩组,岩组结构较复杂,有局部较弱夹层分布,近断层地带,各类结构面较发育,煤层在构造破碎带易产生局部变形被破坏。

工程地质条件为Ⅱ类2型。

三、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评述

1956年—1957年中南煤田地质局126队在禹县白塔山—小刘山区开展了地质概查工作,并提交了相应报告。

1958年—1960年,中南煤田地质局126队在禹县煤田三峰山—米托寺及禹县西煤田西段(大刘山一带)开展了地质普查工作,并提交了相应报告。

1962年—1965年,中南煤田地质局126队开展了详查工作,提交了《河南省禹县煤田三峰山—米托寺矿区详查地质报告》。

1970年—1972年,河南省地质局地质十一队在河南省禹县煤田大刘山井田开展了补充勘查工作,并提交了相应报告。

1974年—1977年,河南区测队开展了1:

20万平顶山幅区域调查工作,出版有地质图和区调报告。

对该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均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84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在禹县煤田王英沟井田开展了详查最终勘查地质工作,并提交了相应报告。

1996年河南省煤田四队在郏县大刘山井田一带开展了精查地质工作,提交了《河南省禹县煤田郏县大刘山井田勘查地质报告》。

1996年10月24日由河南省煤炭厅审批,批准文号:

豫煤基字[1996]第643号。

批准二1煤层资源储量:

老庄断层以东,-200m以浅A+B+C级2898×104t;其中A+B级,757×104t;老庄断层以东,-200~400m,C级资源储量1110×104t;老庄断层以东,-200~400m,C级资源储量440×104t;

2001年11月河南原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交《河南省郏县黄道乡原田大刘山煤业有限公司储量报告》。

2001年12月11日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审认定,评审认定书号:

豫国土资储认证(2001)406号,批准查明资源储量360.3×104t,其中B级186.8×104t,C级173.5×104t;动用储量41.6×104t;保有资源储量318.7×104t,其中B级145.2×104t,C级173.5×104t。

该矿通过以往地质勘探和对二1煤层,主、副井井筒的挖掘、井巷开拓、回采工作面的开采,对煤层控制密度增大,包括煤层厚度、产状变化、水文地质、煤质化验分析、瓦斯、煤尘及煤层顶底板等实测资料比较丰富,加上野外邻区矿井调查、地形测绘、井位测量等取得的资料比较真实、准确、可靠。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2007年8月编制的该矿二1煤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是在总结前人的勘探资料和本矿井巷的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该报告中提供的地层、构造、煤层、煤质、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是基本可靠的。

原报告的主要工作量为施工钻孔5个,周边相关钻孔7个,12个钻孔全部控制二1煤层及底板.钻探工程质量较高.

孔深较正:

钻孔均按每进尺100m间距或见煤、终孔进行了钻具丈量,孔深样正,未超差。

孔斜测量:

所施工钻孔均作了系统的电测斜,未超差。

终孔斜度大于3°的钻孔均以支导线法换算了孔斜,并用走向投影法在勘查线剖面上作了歪斜投影。

岩、煤芯采取:

岩芯采取率大于70.0%;煤芯长度采取率大于94.4%,重量采取大于79.4%,全部合格.

水文观测:

施工钻孔均按设计要求进行观测,合格.

终孔施工位置:

竣工钻孔全部达到设计终孔层位,均合格.

钻孔封闭:

钻孔封闭层段:

孔底至二1煤层以上60m;其它煤层顶板封40m,底板封10—20m;主要含水层的顶部和底部各封40m;孔口封5—10m(并做暗标).均采用1:

1:

0.7的水泥、砂子和水混合的为砂浆由钻具泵入封闭段,并预定深度掏浆检查,当封闭深度少于设计深度5m时进行补封所用水泥标号425——525#,砂子过筛。

经现场验收钻孔的封闭质量均符合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

钻孔标记:

各竣工钻孔除在封孔中做暗标,地表全部埋桩,钻孔标记符合要求。

孔位定测:

钻孔施工前全部用经纬仪定位,竣工后再次用经纬仪定测,位置精度符合要求。

本次测量工作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采用高斯三度带。

 

四、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大刘山煤业井田是禹县煤田大刘山井田的一部分,位于禹县煤田西南隅。

井田东部为禹县新峰六矿井田,北部为禹州市神通煤矿井田,井田西部和南部为景家洼煤矿井田。

该矿井批准开采煤层为二1煤层,井田长2.6489Km,宽0.85Km,面积2.2516Km2。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11月颁发的第4100000830295号采矿许可证,矿井采矿权范围由采矿证范围内的以下10个坐标拐点连线圈定。

矿井井田坐标拐点表

点号

X

Y

点号

X

Y

1

3776140

38424895

6

3775000

38422040

2

3775536

38425224

7

3775270

38422150

3

3774565

38423465

8

3775010

38422616

4

3774900

38422880

9

3775820

38423840

5

3774511

38422330

10

3776035

38424215

 

二1煤层开采深度底板标高-102米至+264米,井田面积2.2516平方公里。

(二)资源储量

1、地质资源储量

地质资源储量为勘查查明资源储量的全部。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2007年8月编制的《河南省郏县景家洼煤业有限公司大刘山煤业分公司二1煤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交并经省国土资源厅评审备案查明二1煤层资源储量为1208.87万吨,其中,动用170.15万t,保有地质资源储量1038.72万t。

其中: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391.51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647.21万t。

探明的、控制的基础储量占保有资源储量的38%。

2、保有地质资源储量

二1煤层保有资源储量1038.72万t,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391.51万t,(333)647.21万t;矿井地质资源储量见表。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汇总表单位:

万吨

煤层

查明

资源

储量

动用

(111b)

保有地质资源储量

(333)k

工业

资源

储量

121b

333

合计

二1

1208.87

170.15

391.51

647.21

1038.72

517.77

909.28

第二部分补充勘探

从以往井田勘探工作过程及其成果,结合本矿井开采现状分析,目前矿井在地质勘探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本矿井井田范围内的钻孔较少,可控性低,尤其是将来主要采矿作业的井田深部几乎无可控钻孔。

2、井田内水文工作量控制不足,随着矿井向深部开采,需要深部更可靠的水文工作资料。

3、井田内东部和南部钻孔较少,实际揭露与周边钻探资料有一定差距。

生产中应进行补充勘探或巷探工作,以增加矿井储量和提高储量级别。

4、矿区及周边采空区、残采区的分布范围和位置及积水情况等不详尽。

5、矿井无充水性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矿井富水性图等资料。

一、补充勘探工作目标

针对以往勘探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矿井目前和以后工程布局,本次补勘工作的目标是:

进一步探明井田东部和南部地质、水文及煤层赋存及储量情况;勘查矿井尚未开采的二1煤层赋存条件,完善有关地质、水文资料;探明矿区及周边采空区、残采区的分布范围和位置及积水情况。

建立或完善井上下控制测量系统,为矿井建设和进一步延深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指导原则

按照“总体规划、分批实施、稳步推进、保证质量”的原则,扎实开展补勘工作。

1、补勘工程布置应继承原有勘探线系统,加密勘探线应尽量与矿井主要井巷工程布置的方向一致。

2、针对矿井以往勘探工作的不足,全面规划,合理布置,充分利用矿井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面与井下相结合。

3、补勘工程密度应尽量提高勘探程度,勘探工程布置要灵活机动,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苛求勘探网度和布孔密度,但布置钻孔严格按有关地质规程规定进行。

三、补勘方法与手段

(一)测量

建立或完善井上下控制测量系统,实测井上下主要工程。

(二)地面物探

1.三维地震勘探:

对采矿证边界以内范围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探查采空区范围、煤层赋存情况及地质构造发育情况等。

2.电法勘探:

对三维地震勘探的采空区异常范围进行地面电法(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法等)勘探,查明采空区的积水情况。

(三)钻探

对于可能的积水区、控制程度较低区域、需重算储量区域,应布置地面钻孔或井下近距离钻孔予以控制。

原《河南省禹县煤田郏县大刘山井田勘探地质报告》主要勘查手段为钻探和测井.

勘查类型;井田内主体为单斜构造,断层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边界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