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 管理学概论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343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大学 管理学概论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安徽大学 管理学概论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安徽大学 管理学概论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安徽大学 管理学概论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安徽大学 管理学概论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大学 管理学概论笔记.docx

《安徽大学 管理学概论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大学 管理学概论笔记.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大学 管理学概论笔记.docx

安徽大学管理学概论笔记

管理学概论

三个层次:

1、基本概论、原理

2、部门管理学

3、管理方法技术

第一章人类社会与管理

一、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一)管理起源

1.管理活动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2.管理起源的条件:

人类为共同劳动而进行的社会组织

3.人类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

(1)共同目的和目标:

生存

(2)具有共同意志和目标

(3)共同劳动的工具武器

(二)管理的发展情况

1.古代管理特点:

(工业革命前)

(1)实行的是强制的统治和管理

(2)管理水平长期低下

(3)偏重于宏观的行政管理

2.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

(1)工业革命基础上的新型管理

(2)科学管理的特点:

A、注重管理的经济手段和科学方法

B.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迅速提高

C偏重于微观的企业管理

3.现代管理

(1)定义:

战后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相应的先进管理

(2)特点:

A、对管理的重视深入到社会的所有行业和各个层面

B、在管理中不断地吸收和运用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方法

C、注重管理的方法与分析

D、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管理实践与思想

1.管理实践是管理思想的客观基础

2.管理实践必须接受管理思想的指导

3.既相互影响和作用,又相对独立

 

二、管理

(一)定义: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只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从而达到自己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者

1、定义:

各类组织中从事管理性工作的人,即对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者、指挥者。

2、类型

业务:

计划、财务、人事、信息管理

层次:

高、中、基

资格:

职业化、非职业化

3、角色

管理:

一个组织

管理者

职工和工作

(三)管理学

1.定义:

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原理及管理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对象:

管理学概论

部门管理学

管理技术与方法

3.特点:

应用性、综合性、多变性

补充:

1.管理的特征:

社会性、文化性、差异性

2.管理与经营的区分与联系:

(法约尔)

经营是企业的全部活动和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管理是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管理的两重性(性质)

(一)管理的自然属性

1.含义:

是管理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生产相联系的一种基本属性。

2.作用:

反映了管理的必然性

社会化大生产与社会化趋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因此解决好社会化大生产面临的种种问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管理的永恒主题,也是所有社会和国家管理面临的共同课题。

(二)社会属性

1.含义:

管理与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2.作用:

目的性

管理在一定目的下进行,受其制约,管理也必然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因此,在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下,社会属性各不相同。

(三)意义

一、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管理理论和技术。

二、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

三、有助于总结和研究我国当前的管理经验与思想

四、管理职能

(一)提出与发展

1、定义:

指管理系统的管理活动应具有的作用与功能

2、法约尔的经营职能与管理职能:

经营职能:

(1)技术职能

(2)商业

(3)财务

(4)安全

(5)会计

(6)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发展

(1)对管理职能的归并与简化

(2)对管理职能的细分与扩展

(二)管理职能体系

1、决策与计划

2、组织与用人

3、领导与激励

4、控制与监督

5、学习与创新

(二)各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1、前后关联与连贯的过程关系

2、相互交叉与重叠的网络关系

3、相互影响与制约的连带关系

4、循环往复不断更新的发展关系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一、古代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1、管理思想的最早记录

2、春秋战国时期的管理思想

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

(1)富国富民的管理目标

(2)理法相济的管理原则

(3)严情结合的管理手段

(4)中庸之道的管理标准

(5)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6)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

(7)选贤任能的用人之道

(8)五德兼备的领导素养(将也,智、信、仁、勇、严也)

(9)上兵伐谋的战略思想

(10)出奇制胜经营技术

(二)国外古代管理思想

1、最早记载

(1)古埃及

(2)古希腊、罗马

(3)古巴比伦

(4)古印度孔雀王朝

2、欧洲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1)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

(2)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原则:

群众认可、内聚力、领导方式、生存意志《君主论》

(3)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1、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2、主要是经验性的直观论述与说明

3、论述分散零碎、缺乏系统性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一)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1、工业革命对管理提出的挑战

2、管理先驱的探索

(二)素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素罗其人----先驱:

亚当斯密、欧文

2、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四个基本思想:

专业分工思想;最优化思想;标准化思想;经济人思想.

(2)四条原理:

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适应原理;“精神革命”原理;计划与执行职能分离原理。

(3)五项具体措施:

工作定额;工作标准;使工人与工作适应;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与执行分离

3、泰罗的弟子及追随者

甘特古尔布雷斯夫妇艾默森邱奇

(三)法约尔的经营管理理论

1.法约尔其人

2.其基本内容

(1)企业经营的六项职能:

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2)管理职能的构成: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技巧和能力:

身体智力精神条件全面教育专业知识经验

(4)管理十四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

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四)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理论

1、“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官僚组织制度、制度理论)

(1)三种组织形态:

A神秘型组织形态B传统型C法理型

(2)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征:

1)具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和等级制度

2)注重法律与程序

3)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成为选择录用人员的客观标准

4)要采取正式的工作联系方式

三人际关系理论

(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1.霍桑工厂的前期试验

2.梅奥主持的后期试验

(1)继电器装配实验室试验

(2)访问调查

(3)电话线圈装配室试验

(二)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2.在企业中除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3.工人的士气、情绪是决定生产效率的一大重要因素

4.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有组织生产的能力,二必须有处理人事的能力。

(三)意义

1.促进管理学的发展

2.促进企业管理的进步与提高

四.战后西方的管理热潮

(一)管理热潮兴起与低落

1.兴起及背景

2.低落及原因

(二)西方管理学的大发展

1.众多管理学派、学说的涌现

2.管理教育的发展与普及

(三)西方管理学的主要特点

1.广泛吸收、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新成果

2.日益趋向于国际化与社会化

3.以私有制为其管理思想的基础

五.战后西方管理学的学派

(一)行为科学学派

1.从“人际关系”到行为科学

2.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马斯洛及其“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及“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及其“X—Y理论”

卢因及“团体力学理论”

(二)管理学科学派(数量学派)

1.运筹学的运用与管理科学学派的

2.主要理论观点:

(1)社会组织都是生产系统

(2)管理科学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产管理问题

(3)管理科学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企业的生产管理与作业领域

(4)管理科学在解决管理问题时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

(5)管理科学具有一些系列的科学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三)经验主义学派(经理学派或案例学派)

1.兴起与演变

2.主要观点

(1)管理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不是一门科学,只是一门实用学科;管理的任务突出表现在经理的作用上,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代替的特殊任务,一是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另一是要努力把企业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2)目标管理:

德鲁克对目标管理的阐述与推广

(3)用比较方法研究和概括企业管理经验

(4)企业管理的组织机构

(四)社会系统学派

1.兴起:

60年代

2.巴纳德的社会协作系统学说

(1)正式组织是社会协作系统,

(2)正式组织的基本要素:

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交流

(3)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使正式组织更有效率,并使它更有效力,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经理人员的职能:

A.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交流的系统

B使组织成员进行协作,并使他们为组织做贡献

C制定组织目标,并向组织成员灌输组织的共同目标

(五)决策理论学派

西蒙的决策理论:

(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2)决策的过程

1.收集情报,确定问题,确定决策的目标

2.拟定决策的方案

3.选定决策方案

(3)管理决策的准则,应以“令人满意”准则来替代传统的“最优化”准则

(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5)决策与组织机构、集权分权等问题之间的关系

(六)系统管理学派

卡斯特等人反的系统管理学说

(1)系统管理既是一种哲学思想,又是一种实际的管理方式

(2)系统观念与权变观念是研

(3)究组织与管理的两个主要环节

(4)开放系统模式与系统管理

 

第三章新经济与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一.新经济新时代

(一)西方社会80年代的四大潮流

1.企业的私有化潮流

2.企业兼并风潮

3.全球化风潮

4.技术创新风潮

(二)知识技术的到来

1.知识经济的提出

2.知识经济的前提与条件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一)

1.美国管理学界的再思考

2.彼得斯的管理革命思想

《寻求优势》1982

《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1985

《乱中求胜——美国管理革命通鉴》1987

(二)企业文化

1.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的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2.企业文化的构成

(1)表层的物质文化

(2)浅层的行为文化

(3)中层的制度文化

(4)深层的精神文化

3.企业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对企业行为方向所起的显示、诱导和坚定的作用

(2)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对强化其员工的工作动机,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3)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4)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通过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硬的约束,通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进行软的约束

(5)辐射功能:

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与交流实现企业文化的传播和辐射

(三)企业再造

1.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辟:

《再造公司——企业的革命》

2.内容

(1)企业流程再造

(2)企业管理者再造

(3)企业再造的动力

(四)虚拟经营

1.虚拟经营的提出

威廉·戴维陶、迈克尔·马隆

《虚拟企业:

21世纪企业的构建和新生》1992

2、虚拟企业: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主要针对企业核心能力资源的一种外部整合,其目的在于迎合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

3、虚拟经营策略

(1)战略联盟策略

(2)虚拟技术开发策略

(3)虚拟生产开发策略

(4)虚拟销售开发策略

虚拟企业代表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它具有灵活性、反应快速性、符合目前社会发展趋势等特点,但是也具有协作成本增加、蕴含高风险等问题。

 

第四章管理与环境

一.企业系统与其环境系统

(一)企业应是一个开放系统

1.封闭系统与开发系统的结合(两者具有相对性)

2.开放系统的构成

3.组织系统的构成

(1)管理分系统

(2)技术分系统(技术的保障)

(3)目标与价值分系统—企业宗旨、文化构成

(4)社会心理分系统

(5)结构分系统

战略

职能

作业

(二)企业的环境系统

1.一般环境系统

(1)文化因素:

包括传统风俗、社会心理

(2)经济因素

(3)技术因素

(4)政治法律因素

2.任务环境系统

(1)消费者

(2)供应者

(3)竞争者

(4)政府管理部门

(三)企业系统与环境系统

1.两个系统之间的联系

(1)企业系统与环境的任务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2)企业系统与环境的一般环境系统之间存在间接联系

(3)与外部环境系统的联系和交流主略分系统负责

2.环境系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1)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制约作用

(2)对管理的选择作用

(3)对管理职能发挥成效的限制作用

3.企业系统对环境系统的作用

(1)对环境系统的变化进行预测和预先控制

(2)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任务环境

(3)积极影响和促进一般环境系统的建设

二.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

1.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SA8000制定与实施——从理论到实践

2.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指在特定的法律框架、社会规范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在承担其基本的经济职能的同时,需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自觉、主动地采取各种符合社会目标和公众利益、适合社会预期变化的社会性行动方案、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注:

不是法律责任,是义务责任

3.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

(1)企业对股东的责任

(2)企业对雇员的责任

(3)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4)企业对政府的责任:

对政府的发展提供帮助

(5)企业的社区的责任

(6)企业对环境的责任

4.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企业提出的挑战

(二)企业伦理

1.企业伦理的历史发展

2.企业伦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3.企业伦理的内涵<韦伯>

(1)“以人为本”的企业伦理价值观:

满足人的需求

(2)“以德为本”的企业伦理精神

(3)“以诚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

在社会和国家上、在消费者上

(三)管理伦理

1.含义:

即管理道德,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完善自身素质和协调组织内外利益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以及在行为、品质上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准则等的总和。

2基本原则

(1)人道原则:

在管理中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肯定人们间的平等,肯定人谋取正当利益的合理性

(2)民主原则:

组织成员之间人格平等、政治平等;任何权利都要监督和制约;要实现管理行为的程序化与公开化

(3)公正原则:

是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求在组织成员间实现平等的自由实现机会的平等以社会成员的互利

(4)效率原则:

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的统一

(四)管理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失范

(2)企业伦理再造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与原则

1.西方学者对其的总结

2.管理原理的涵义:

是对管理实践经过长期理论总结后形成的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

,是对管理实践的理论抽象,是对各种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的

高度概括与综合

3.管理原理的特征:

客观性:

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想象、捏造

描述性

稳定性(相对)

系统性

注:

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原理,自然科学是必然发生的

(二)管理的系统原理

1.系统论与管理

(1)系统论的创立和发展

(2)系统的构成

(3)系统的主要特征:

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2.管理系统原理:

要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把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

3.管理人本原理的观点

(1)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2)职工参与管理的自觉意识→对员工重视,主人公意识

(3)使人性得到充满发展的管理宗旨

(4)服务于人的企业宗旨

(三)管理的效益原理

1.效益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管理的效益原理:

实现高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标,管理就是对最佳效益的不断追求,并不断把最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

3.管理效益原理的要点

(1)把提高效益摆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2)正确处理效益的内在矛盾

(3)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

(4)努力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

三、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管理方法的概述

1.管理方法构成

(1)管理的具体方法

(2)管理的一般方法→通用性、普遍性

(3)管理方法论

2.管理一般方法的基本类型

(1)按管理者特点划分:

专制民主、民主集中制

(2)按管理方法的精确度划分:

定性、定量

(3)按管理对象的范围划分:

宏观、中观、微观

(4)按管理中信息沟通的内容与特点分类:

行政方法

法律方法

经济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

3.管理一般方法的运用:

(1)必须选择运用

(2)必须综合运用

(3)必须创造性运用

(二)行政方法

1.什么是行政方法?

P180

2.特点

(1)权威性

(2)强制性

(3)垂直性

(4)具体性

(5)无偿性

3.作用

(1)有利于管理系统的集中统一

(2)有利于管理职能的发挥

(3)有利于灵活地处理各种特殊的问题

4.局限性

(1)管理效果受组织领导水平的制约

(2)不便于分权

(3)横向沟通困难

5.正确运用

(1)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2)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提高管理者素质

(3)依法行政

(4)注意被管理者的经济利益要求

(三)法律方法

1.特点:

规范性、严肃性、强制性

2.作用:

(1)维持正常的管理秩序

(2)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3)促进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管理

3.局限性“

(1)缺少灵活性和弹性

(2)在原则上适应于管理的各个领域,但在某些领域显得无能为力

4.运用:

(1)大力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

(2)注意对各种法律的综合运用

(3)注意培养和使用法律人才

(四)经济方法

1.特点:

利益性、灵活性、平等性、有偿性

2.作用:

(1)便于分权

(2)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利于组织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3.局限性:

盲目性、自发性

4.运用:

(1)按客观规律办事

(2)应加强思想教育和精神方面的鼓励

(3)注意对经济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五)教育方法

1.特点:

启发性、真理性

2.作用:

(1)激发人们持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对其它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起重要作用

3.局限性:

于被管理者并没强制性(行、法)、诱导力(经)

4.运用:

(1)教育的科学性与群众性结合

(2)教育者应以身作则

(3)教育活动应保持一定的弹性

第六章决策与计划

一.概述

(一)决策与计划的涵义

1.广义上:

两者是同一的

2.狭义上:

两者各有侧重:

决策侧重于方向和目标;计划侧重于方案

知识点:

浪漫化决策、“四边”决策、长官项目

三盲目:

盲目地跟风、盲目地扩张、盲目地多元化

三期综合症

3.共同涵义:

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宗旨和使命,通过对组织环境的调查分析与预测,发现问题和发展机遇,确定新的组织目标,并围绕新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制定和实施具体的行动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的活动全过程。

(二)决策与计划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

2.选择性

3.目标性

4.可行性

5.经济性

6.动态性

(三)结构

1.活动结构(P199):

决策与计划的主体

决策与计划的手段

决策与计划的客体:

宗旨,环境→规划

主体采用手段作用于客体

2.过程结构:

确立目标

设计方案

评估决断

实施反馈

(四)决策的类型

1.按决策主体分类:

个人决策和主体决策

2.按决策客体的层次分类:

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

3.按决策的特点、性质分类: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按决策信息的完备程度分类:

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五)计划的类型

(标准不一)1.按计划期限分类:

长期计划(10年以上)、中期计划(3-5年)和短期计划(1年)

2.按内容:

生产、财务、营销计划……

3.按计划对象的层次:

战略、战术和业务计划

4.按计划的范围:

国家、国家部门、地区、组织、组织职能、个人计划

决策:

经验型

理性

冲动型

(六)决策与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1.前提:

组织宗旨和使命

(1)组织宗旨的含义P203

(2)组织宗旨方面存在的问题:

A.没有宗旨或宗旨不明

B.随意违背或改变宗旨

C.宗旨没有特点

D.没对宗旨进行宣传

2.基础:

环境及其预测

(1)环境因素的作用

(2)科学预测方法

(七)制约因素

1.决策者的心理因素

(1)谨慎稳妥型

(2)循规蹈矩型

(3)进取冒险型

2.过去的决策及其与现在决策者的关系

3.组织文化

4.时间

二.决策与计划的基本程序

(一)发现问题,确立目标

1.发现问题

2.诊断问题

3.确立目标

(二)配置资源、设计方案

1.方案的性质、特点:

手段性、多样性、反馈性

2.内容:

(1)资源条件分析

(2)政策和策略

(3)规划设计

3.步骤和方法

(1)大胆设想:

头脑风暴法、特尔非法、戈登法

(2)精心设计:

冷静求实、对演法

(三)分析评估、择优决断

1.评估决断的标准:

(1)组织目标和价值标准

(2)效益和风险

(3)最优化标准或满意标准

2.评估决断的方法:

(1)经验决断法(定性方法)

(2)定量计算法(定量方法)

(3)试点实验法

(四)实施反馈、修正完善

1.方案总体正确:

注意方案执行周期的浴盆效应

2.决策总体失误:

需作“追踪决策”

三.计划的表现形式及其构成

1.宗旨:

一个有意义的组织应该具有的目的和使命

2.目标:

具体规定组织及各个部门的活动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3.战略:

为实现组织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方针及资源分配方针、分配方案的一个总纲

4.政策:

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

5.程序:

作为一种计划,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

6.规则:

具体情况下,允许或禁止采取特定行动的规定

7.规划:

包含以上内容及行动的步骤、资源配置方面的综合性计划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