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出版社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133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8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科技出版社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湖南科技出版社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湖南科技出版社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湖南科技出版社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湖南科技出版社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科技出版社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湖南科技出版社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科技出版社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科技出版社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湖南科技出版社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湘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上期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了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了创新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主题单元,共21课,53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听话的电磁铁”以电磁铁为研究对象,在磁铁与电磁铁的比较中获得对电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地球的运动”指导学生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事实现象的研究到原理的发现进行研究。

“显微镜下的世界”带领学生探访微观世界的神秘,了解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遗传和变异”介绍了遗传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通过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完成。

遗传现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现象使生物界得以进化和发展。

“青春活力”学生正在或即将进入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

通过学习进一步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怎样做计划”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引导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至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以电磁铁为研究对象,在磁铁与电磁铁的比较中获得对电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指导学生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事实现象的研究到原理的发现进行研究。

●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微观世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了解遗传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遗传现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现象使生物界得以进化和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四、教学措施

1、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抓住本质的能力作为训练重点。

2、重视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做一个有心人,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究方法与过程,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

4、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进度安排(每周3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制作电磁铁

2-3

2

电磁铁的磁力

1-2

3

电磁铁的磁极

1-2

4

生活中的电磁铁

1

5、6

太阳与影子

2-3

7

昼夜交替

1

7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1

7

一年四季

1

8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1

8

解开生物结构的秘密

2

9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1-2

9

微生物怎样生活

1-2

10

微生物的功与过

1-2

11

从种瓜得瓜说起

2

11

找遗传规律,育良种

1

12

神奇的基因工程

1-2

12

我们在成长

2

13

我们的成长曲线

1

13

男孩和女孩

1

13

我们怎样做计划

1

14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2

15

期末复习

3

16

考试考察

1

其余时间机动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一、本单元在结构上分为三层:

1.同学们将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了解电磁铁的结构和组成,知道电可以产生磁,知道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2.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磁力变化的因素。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二、说一说,图上的几副图画的是什么,标志着什么?

你知道吗?

学生观察单元页上的图片并齐读书中小诗。

三、回忆磁铁的基本性质。

1.吸铁、隔物吸铁;

2.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指南北方向。

四、师总结单元页上内容

单元页上的画面依次出现了磁、电、电磁铁及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作的磁卡电话,与单元小诗相互呼应。

介绍了电与磁之间相互作用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展示了人类对电磁的利用情况及美好前景。

第1课制作电磁铁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组成部分,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3.模仿奥斯特的发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合理猜想;

4.会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简单的设想、方案或思路;

5.学习科学家认真、细致、努力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放手让学生玩电磁铁,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指导学生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导线、钉子、电池盒、回形针、指南针、灯座或小灯泡、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引入。

介绍科学家奥斯特。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生于1777年——1851年)……人们为了纪念他,从1934年起,磁场强度单位命名为奥斯特。

2.学习新课。

活动一、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问:

奥斯特的发现是什么呢?

猜一猜?

你能根据书中提供的材料去发现奥斯特猜想吗?

学生分组实验:

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汇报实验情况:

发现小磁针在转动。

说明:

电路通电后产生磁性,电——磁。

从而知道了奥斯特的猜想可能是:

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力可能是横向的。

活动二、自制电磁铁。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1.定理:

电磁铁是一个带有铁芯的导线圈。

2.结构:

铁芯、线圈。

3.分组制作电磁铁,并用自制的电磁铁接触回形针,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产生磁性)

4.猜测:

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

(电流、线圈匝数)

5.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时吸起回形针,断电后回形针掉下。

实验说明:

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6.用铁钉制作的电磁铁,通电后能吸起回形针。

其它的物体是否也能吸起回形针呢?

活动三、其它物体代替铁钉是否能吸起回形针。

学生分组活动,并将现象记载书上3页表格里。

二、制作电磁铁

1.你们想制作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电磁铁么?

需要哪些材料?

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2.学生制作活动。

三、初步分析电磁铁的磁力

1.比一比,你们的电磁铁,谁的磁铁吸引铁的本领比较强呢?

2.估计一下,你们的电磁铁要增强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3.总结并且板书学生意见:

导线、电池、铁钉规格

四、探究实践磁力大小

你能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来试试看吗?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整理:

1、只能改变一个单一因素。

2.如何改变这个因素。

3.怎样来记录。

探究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汇报活动:

通过实验,你发现猜测的因素和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么?

你们是怎样操作的?

比较了那些数据?

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板书在黑板上。

五、了解电磁铁两极的变化:

我们通过刚才的比较,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用磁针测一测,你的电磁铁的两极。

再和其他小组的电磁铁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能解释一下你发现的现象和原因么?

能使你们的两个电磁铁磁极相同么?

比较一些两组组装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

合并小组活动,要求:

改进一个小组组装的电磁铁,使两个电磁铁磁极一样。

(相同的小组则改变成不同)

总结活动过程,板书学生改装的经验方法。

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

六、全文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新的磁铁,我们看看他有什么用处。

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指示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中去,使生活更加方便。

板书设计:

1.制作电磁铁

铁芯

电磁铁——装置

线圈

通电产生磁性

断电磁性消失

教学后记:

第2课电磁铁的磁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

3.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匝数有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导线、钉子、电池盒、大头针、回形针、指南针、资料图片。

教学方法:

观察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自行发现问题:

一、游戏

  1、谈话:

  同学们,课下你们都制作了电磁铁,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先在小组间进行,看看你们小组谁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最多,然后,我们请每个小组推荐的选手再进行刚才的游戏,最后,选出胜利者。

二、学生游戏,评选优胜者。

三、讲述:

  有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较多,有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较少。

这说明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关于电磁铁的问题。

(板书课题)学习新课,自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一、认识电磁铁磁力大小不同

  1、讲述:

  为什么有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较多,有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较少。

说明什么?

  2、师生小结:

  实验说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1、谈话:

  

(1)对于刚才的结果,你有什么问题?

  

(2)为什么有的同学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很大?

你们小组再研究一下,一会儿我们再来一次,你们有信心找到加大电磁铁磁力的方法吗?

  2、小组实验,汇报方法。

  3、对于你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什么情况下磁力比较大?

什么情况下磁力又比较小?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连接的电池多少是否有关系?

你用什么方法证明?

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绕的圈数多少是否有关系?

你用什么方法证明?

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5、师生小结:

  实验证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和线圈匝数有关系,串联电池多、线圈匝数多,可以加大电磁铁的磁力。

(板书串联电池多线圈匝数多)

  6、谈话:

  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使它能吸起很多大头针,应该怎么做?

  7、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1)你们制作的电磁铁吸起多少大头针?

  

(2)你们是怎样做的?

用了多少节电池?

线圈匝数是多少?

  8、讨论: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三、认识电磁铁的应用

  1、讲述:

  上节课后,让同学们查找电磁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什么广泛的应用。

请你们来汇报一下。

  2、学生汇报查找结果:

  (电磁起重机、电铃、电话等)

3、讲解:

  

  

(1)出示课件

(一)(分别出示自然图册21页电磁铁的应用的前两幅图)

人们还利用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的特性制成了电铃。

在电铃这个装置中,有一个弹簧片,能使导线中的电流时通时断;这样,电磁铁就时而有磁性时而无磁性,于是就一下一下地吸引连着铃槌的铁片,使它带动铃槌不断敲打铃。

由于敲打的速度很快,就发出连续的铃声。

  

(2)播放或介绍磁悬浮列车的资料。

  (3)出示电磁起重机图片。

  利用电磁铁可以制作电磁起重机。

电磁起重机主要由一大块铁心和缠绕在铁心周围的线圈构成。

通电后,可以吸起很多铁块、铁管、铁板等;断电后,可以自动将这些铁制的物体放下。

电磁起重机多用在炼铁厂和搬运铁器的地方。

  (4)出示电话听筒、继电器图和扬声器图片

  4、归纳本课内容。

(板书加大电磁铁磁力)

板书设计:

电磁铁的磁力

改变线圈圈数

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电流大小

教学后记:

第3课电磁铁的磁极

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铁的磁性。

2、知道电磁铁的磁性是可以改变的。

3、知道电磁铁的磁性改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电磁铁的磁性。

2、知道电磁铁的磁性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准备:

导线、钉子、电池盒、大头针、回形针、指南针、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

电池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自行发现问题:

  1、出示课题(板书电磁铁)

  2、提问:

  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

  3、学生质疑。

学习新课,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二、认识电磁铁的性质。

  1、演示实验:

  

(1)出示电磁铁(不讲名称),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

  

(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2、谈话:

  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

你有什么发现?

  3、讨论:

  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

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

 4、谈话:

  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

实验完毕后,请你拆开这个装置,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还要把它组装好。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6、汇报结果:

  

(1)电磁铁由铁心与线圈构成。

  

(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

(板书通电有磁性断电没磁性)

二、认识电磁铁也有两极

  1、讨论:

  

(1)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也有南、北两极呢?

  

(2)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

  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思考:

  

(1)你制作的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2)哪端是南极?

哪端是北极?

为什么?

  4、分组实验:

  用指南针检验电磁铁两端是否有南、北极。

  5、汇报结果:

  

(1)钉帽一端是南极、钉尖一端是北极。

  

(2)钉帽一端是北极、钉尖一端是南极。

  6、师生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之分。

(板书有两极)

三、认识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变化的及其原因

  1、思考:

  通过刚才各组的汇报,关于电磁铁的南北极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学生质疑:

  (我们制作的电磁铁,同是钉帽或钉尖一端,为什么有的是北极,有的是南极,这是为什么?

  3、谈话:

  

(1)两个实验不同结果的小组,把你们的装置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发现?

  

(2)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实验,能解释原因吗?

  4、分组实验:

  

(1)把电磁铁接通电源,用指南针试一试,记住此时电磁铁两端分别是什么极。

  

(2)把导线两端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交换一下,再用指南针试一试,看看是否有变化?

  (3)把电磁铁的线圈拆开,仍然从钉帽一端开始,沿着与刚才相反的方向缠好线圈。

接通电源,原来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两极不变。

用指南针试一试,此时电磁铁两端分别是什么极?

与改变线圈方向之前相比,是否有变化?

  5、小结:

演示动画(板书有变化)

  6、学生看着板书,归纳本课知识。

7、回家制作一个电磁铁,并查找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铁。

板书设计:

3.电磁铁的磁极

改变线圈绕向

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电流方向

教学后记:

第4课生活中的电磁铁

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继电器和电磁阀车门、磁浮列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初步认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3、通过阅读说明书,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4、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电磁继电器、电磁阀车门、磁浮列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控制电路。

教学准备:

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挂图和示教板(或实物),导线若干,开关,学生电源2台,电动机。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是电磁铁?

它有哪些性质?

2.电磁铁有哪些应用?

点拨:

在众多的应用中,我们选择一、二个典型的例子来进行研究。

本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了解电磁继电器、电磁阀车门、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二、新课教学

1.电磁继电器的结构。

出示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挂图和示教板,介绍它的结构:

主要由电磁铁、弹簧、衔铁和触点组成。

2.结合挂图介绍它的工作原理:

(1)控制电路:

低压电源、线圈、开关。

(2)工作电路:

高压电源、用电器(电动机)、触点开关。

启发:

电磁继电器是如何控制工作电路工作的呢?

引导分析:

闭合S→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触点开关接通→高压电路接近→电动机工作。

断开S→控制电路断开→电磁铁磁性消失→弹簧复位→触点开关断开→高压电路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

演示:

电磁继电器的控制作用,让学生观察触点闭事和断开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运转情况。

点拨:

实际的工作电路是高压电路,使用电磁继电器,通过控制低压电路通断的办法,来间接控制高压电路的通断,既可以保障人身安全,又可以实现遥控和生产自动化。

启发:

懂得了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我们就可以进行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实验。

3.认识电磁阀车门

电磁阀是靠线圈充放电引起阀门的关闭和开启。

有永久磁铁参与的,是靠抵消磁性来实现;没有永久磁铁的,靠线圈产生的磁性发生作用。

产生磁性的强弱与阀门的功率有关系,控制线圈的电流即可。

4.认识磁浮列车

出示内燃机和磁浮列车的照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提问:

这两种地面上的交通工具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小结:

磁浮列车的特点和优点:

消耗动力小,不受气候影响,无噪音,振动小,不污染环境等。

磁悬浮列车

介绍:

磁浮列车不同于一般轮轨粘着式铁路,它没有车轮,是借助无接触的磁浮技术而使车体悬浮在国道的导轨面上运行的铁路。

磁浮列车被喻为21世纪生态纯净的交通运输工具,它利用电磁感应的作用,沿导轨漂浮于空气中,与其轨道没有直接的接触,没有旋转部件,靠磁力推进,时速可达300公里以上。

因此磁浮列车具有高速、安全、舒适和低噪声等优点,而受到各国的重视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4.电磁铁的应用

控制电路:

工作电路:

磁浮列车: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一、介绍单元内容。

本单元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

(多数是模拟实验),包括“太阳和影子”、“昼夜交替”、“昼夜是怎样形成的、”“一年四季”、“四季是怎样形成的”5课内容。

通过实验和阅读,认识太阳、影子和温度的关系,知道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知道昼夜与四季形成的原因,同时了解人类探究地球运动的有关历史。

让学生知道呀太阳离我们之远,照在地球上的均为平行光线,地球运动中地轴的方向始终是倾斜不变的。

二、理解、阅读书上小诗。

第1课时太阳与影子

教学目标: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2.记录并测量影子。

 3.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4.体验到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的变化中包含着有趣的规律与联系。

 5.增强关注身边的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2.增强关注身边的科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

计时表、哨子、粉笔。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起导入

  1.你能在室内画出自己的影子吗?

影子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然而很少有学生关注影子,研究影子,在科学课开始提出让学生画自己的影子,又不准出教室,平日经常见面的影子,现在竟一下子想不起来,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探究热情。

二、探究太阳下影子的特点:

1.学生独自想像画自己的影子

  学生努力在自己的脑海中搜寻影子的记录,大多数同学经验少之又少,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心中一定想,要是现在身在阳光下,一定仔仔细细地观察影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想像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的意识。

  2.小组交流讨论:

各自画的影子可能有哪些错误?

  学生画出的影子肯定五花八门,此时小组间的交流,可以充分集中利用各人脑中有关影子的经验积累,形成初步的共识,亦可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来到室外,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走出教室天地宽,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课堂,科学教学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在教室里研究影子永远只是纸上谈兵,教室外阳光下才是孩子们探究的广阔天地。

  4.画下自己的影子

  怎么画自己的影子,这个问题虽没有由教师提出,但每个同学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此时,合作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合作精神很自然地得到了培养,同时,画下的影子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参照。

  5.比较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画的影子的什么不同?

  此时可验证在室内自己的想像以及小组的讨论有哪些是正确的。

  6.组织讨论:

  

(1)影子会移动吗?

  

(2)猜一猜,你的影子再过20分钟会移多远?

  地上画好的影子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如不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又会像以前的影子一样被学生忽略,而学生研究自己的影子,兴趣也会十分浓厚,猜一猜,锻炼了学生预测的能力,预测、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能力,要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本设计把预测环节提至此处,意在用20分钟的等待时间进行影子游戏,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

  7.玩影子的游戏(时间20分钟)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影子游戏也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新鲜,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踩影子和手影,在此,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影子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不断积累对影子的感知,对影子的思考不断深入。

 8.讨论阳光下孩子的特点

  

(1)20分钟到,通知学生回到课始影子处,对先后两次影子进行观察、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想。

  自己的假设即将得到验证,孩子的心情格外地兴奋,而此时对比较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孩子的科学探究收集准确的数据。

(2)小组讨论影子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整理信息,形成初步结论,为大组汇报交流作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回教室讨论阳光下物体影子,还有哪些特点?

  影子变化的规律也是阳光下物体影子的特点之一,再提出还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调动平日及本课的感知积累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对影子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9.汇报交流

  此时学生对影子已有了丰富的感知和自己组的结论,此时的交流可以让大家客观审视自己的探究。

  三、总结延伸,指导课外实践活动

  1.我们今天记录、观察影子的方法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怎样记录更准确?

(白纸、铅笔、指南针)

  2.用讨论出的方法,探究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

  本课使用的记录观察影子的方法,属就地取材,意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些不易控制之处,引导学生探究更准确的方法,才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更严谨的态度去探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后探究活动中去,下课的铃声不是科学探究的终点,课后有着更广阔的时空有待学生去探究。

板书设计:

1.太阳与影子

太阳高度是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的夹角。

日晷古代的计时工具

日晷的工作原理:

教学后记:

第2课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1.能对昼夜交替作出自己的解释。

2.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