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059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学习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学习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学习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学习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学习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学习方法.docx

《地理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习方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学习方法.docx

地理学习方法

名师指导地理高考:

尽量引用课本阐述知识点

今年高考地理新增了实验题和选做题。

选做题占15分,主要考查考生防灾减灾、环境污染、海洋地理的类型、危害、分析原因、解决措施等方面;而实验题,可能会给出实验过程,考其中的地理原理和现象。

  应付实验题,关键在于掌握基本地理原理,特别是“气候”、“洋流”等章节里的原理。

考生一定要抓住“热力环流”的原理,这是大气运动的基础和核心。

而选做题的难度一般不大,提醒考生答题时尽量引用课本原文来阐述知识点,做到表述正确,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同时,今年试题本土化倾向明显,闽台经济协作、闽台农业合作,海西经济发展、海西港口建设、“大三通”、分析福建沿海台风灾害等是常见的考查载体,强调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实际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中尽量避免非知识性的失误,即知识点表述不准确,高考中因此而导致丢分的约占10%。

  复习建议不同程度复习各有侧重

  温书假期间,不要把时间大量花在做习题上,仍然要回归课本,认真梳理知识点。

学习程度不等的考生应有不同的复习策略。

  1.平时地理单科成绩在70~80分的考生,一定要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细化知识点,保持良好的备考心态,尽量避免低级错误和不必要的失分。

想拿高分的考生不能避开“地球运动”的内容,要掌握“时间计算”、“日期变化”、“周日视运动”、“晨昏线”这四种类型的题目。

  2.单科成绩在60~70分的中等考生,复习重点应该放在自己较为薄弱,但又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的知识点上。

例如人文地理部分比较容易提高成绩,要特别注意《必修I》、《必修III》部分。

  3.单科成绩在50分以下,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最后阶段要有所取舍,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一些难点内容,如自然地理部分的地球运动等内容可以跳过,重点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临考阶段,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建议按内容专题进行,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高考突出对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特别是考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工业布局、交通线建设及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大气运动、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等值线图的判读;区域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常见的日照图及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读;台风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酸雨的形成及控制措施,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等。

理解基本概念要透彻、准确,不可似是而非,这样才能学会运用专业术语答题。

  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例约3∶1,复习应以自然地理为主,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

初中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部分侧重“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认识方法”的内容。

图形资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复习时可将各类地图分类,归纳读图方法,可以将重要的经纬线经过的地理事物进行记忆,考试时可通过这一点找到地图所表达的位置。

高中地理学习技巧:

用活各类地图和原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们学习了地理学,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以及各地区的环境差异。

下面,明师教育广州高考网将为各位同学分享高考地理复习方法。

一、梳理知识,把繁多的内容念懂、念精

地理知识很多,全都记住是不可能的。

在最后阶段要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才能事半功倍。

如:

自然地理部分偏重概念、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要抓症结,在“懂”字上下工夫,一通而百通;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要抓思路,以“精”替代繁杂,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运用地理原理说明解决区域问题。

要抓特点,关键是“用”知识解决问题。

明确了地理知识的套路,把书念薄才能应对高考。

二、抓住各类地图,用图落实地理事物的分布与特征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特征是高考必然涉及的内容,尤其最后两道综合大题,往往以某区域为背景,考查空间判定和一系列自然、人文特征。

同时地理事物繁多的内容向来也是复习难点,而地图形象、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在最后冲刺需要强记忆的时候,使用地图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

如: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气温、降水量)、水系图、资源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人口民族图、城市商业图、交通图、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叠加辨认,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此外,对地理的其他各种考试图型,如地理景观图、剖面图、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的特点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备的。

三、重温原理,用知识结构厘清答题思路

地理重在讲理,高考试题就是围绕各种地理原理考核其内涵、运用。

要对地图、地球运动、气候、区位因素等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原理进行重温,以达到深入理解、真正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并建立起知识结构,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说明和解决问题。

如:

有了河流利用、治理的解题思路,解答同类型题目就容易多了。

例题:

(天津2009高考第13题)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答案:

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四、多方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面对以能力立意的高考试卷,考生应具备哪些地理临场应试能力?

这些能力要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舍得拿时间和精力,掌握实现能力的方法、途径,在不断训练中得以提高。

如:

描述、阐释能力。

首先描述要有思路。

如:

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势起伏、地形分布、特殊地貌、海岸特征、地质构造。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气候分布、特殊天气(因篇幅所限,其他略)。

描述还要形象、准确。

要紧扣试题;依据资料;观察细致;语言精准。

例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某月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

mm)”,描述图中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答案:

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向南北方向(或向北、西、南三面)递减。

五、关注热点,了解热区问题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因此复习要多加关注。

了解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也是目前阶段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特别是家乡天津的自然环境、近年人文活动的发展变化、文化习俗等,在以地方性为特征的天津高考试题中是不容忽视的。

六、适当做题,训练解题策略

最后阶段当然要做习题,它可检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开拓思路,提高各种能力。

但题要典型,有一定代表性,可找一套较好的试题做。

千万不要以题代替知识复习,或过多钻研难题。

特别是综合题,要有一定的解题策略。

在做题后要思考,该题主要考核哪些知识?

考查什么能力?

明确出题意图就可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综上所述,熟悉地理事物(地图),把握地理原理,建立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能力,关注热点热区,就能在高考中应对自如,取得佳绩。

综合题(区域)解题策略

审清题是前提:

图、文试题情景;设问内容、角度;试题给出条件

提取好是核心:

试题资料——信息提取;地理背景——熟悉掌握;知识结构——答题思路;地理原理——解题钥匙;综合思维——答会少丢。

善表达是落脚点:

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要点全面、表达完整

语言规范、言简意赅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了解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主要是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巩固基础知识,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则是在第一轮的复习基础上再深化和提高。

因此二轮复习的时间比较短,计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另一方面,复习任务很重,既要巩固还要提高。

因此在复习上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技巧和策略才是制胜之道。

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

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则以专题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

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目前,文综卷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

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复习。

当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宜的文综训练,显得很有必要,主要是训练学生做文综试题的感觉。

试卷的长度、难度、时间等要切近高考。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

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

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

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

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

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

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5、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

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

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

从一轮考试结果看,考试出错的,还往往是在看似简单的基础知识上。

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善于提炼主干知识,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

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

6、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7、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

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8、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资源、劳力、市场、技术、政策、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

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专题。

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高考地理考查策略:

根据变化要素预测未知

高考地理有什么答题策略呢?

很多同学以为文科就是背背写写就能获取高分,但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大部分题目都是偏向生活化,因此同学们除了做好平时复习外,还需要学到一些答题技巧。

答题时,有的考生面面俱到,卷子写得密密麻麻,却不得分。

有的考生,寥寥数语,却总能拿高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面面俱到,如战场上没瞄准目标,盲目射击。

“军师”提醒考生,考场答题不能拖泥带水,要争取弹无虚发,一语中的。

考场答题有“策略”

高考中,地理试题类型分五类:

特征描述(或简述)、成因分析、区位分析、意义罗列、建议罗列。

在答特征描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该题问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与状态特征,或者是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描述。

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试题设问形式通常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在答此类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出来。

根据变化要素,预测未知

区位分析既要说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说明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联系即是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

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答区位分析坚持四个原则:

一要点全,如分析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导因素突出,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区位因素。

注意根据变化的要素,推知变化的方向。

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

在何处(即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即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即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怎么样(即怎么变,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把握因与果的联系

成因分析类试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

“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指出××形成的影响因素,简述理由,说明××原因等。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

在哪里(位置)——为什么——形成××结果。

即第一步说明位置,以明确讲述的是哪里,第二步根据要回答的内容解释原因,第三步得出结果。

在回答原因类试题时,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地理课堂教学的“三度”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积极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拓宽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握好地理教学中几个“度”的问题。

一、教、学之度

   教学活动是课堂环境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向互动关系,成功的课堂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建对话与交流。

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灌输式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课堂中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大包大揽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学习了。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摆正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优化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使学生乐学善学、创造性地学。

例如在教授“地形、气候与城市区位”时,可在讨论地形、气候与城市分布的关系之后,布置学生看“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设置诸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只有几个大城市?

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比较三级阶梯的大城市分布,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最多的省份有哪些?

(4)没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哪些省份?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连串的问题,吸引了学生,学生通过看图回答,探索发现,进一步加深了对地形、气候与城市区位关系的理解,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到了知识,拓展延伸了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讲、练之度

   “讲”和“练”都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讲”应是教师有目的、有重点地释疑、答问;“练”是巩固教学的基本活动。

“讲”是前提和基础,“练”是强化和延伸,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

在地理教学中,要克服“只讲不练”和“重讲轻练”的思想,把“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在切实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处理教材,讲要讲得精到,讲要讲得巧妙,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练习的处理上也要精心设计,习题要富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练能练得针对,练能练得高效。

例如在教授区时知识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几个不同时区城市的区时计算,效果十分理想。

三、广、深之度

   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使学生获得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社会价值观,懂得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如何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

地理知识具有涉及面广和科学性强等特点,因此恰当处理地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变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并及时向学生传递新的科技成果。

在教学内容深度的把握上,应着力避免一味求深求难的倾向,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特点,恰当地把握程度,对教材中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要尽量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攻破难点。

如在教学“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不应把教学重点过多地放在原因探究上,而应该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例如:

(1)京广线上一列自北向南行驶的火车,列车加于哪一侧路轨的压力较大?

为什么?

(2)南半球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一般哪一岸坡度较陡?

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道理。

(3)北半球一自低纬向高纬运动的物体,其运动轨迹是怎样的?

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处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从而也为今后的风带、洋流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此外,在习题训练中,也应该把握广深之度,既不能为追求深度而一味地搞偏、怪、难,也不宜为追求广度而过分地不着边际、背离主要知识点,训练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促进核心知识点的领会和掌握。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准确把握好了这三个度,既能摆正师生的位置,优化教学关系,又能讲练得当,难度广度适宜,必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研究,变生搬硬套为活学活用,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树立全方位教学改革的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方法总结

地理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

在巩固双基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概括起来就是“深化”“综合”“应用”三个方面。

 

一、深化 

1 、深入研究考纲,重视能力要求,注重培养学的读图能力,和描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2 、构建知识结构,二轮复习应在更高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知识点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

 

3 、调整复习方法,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教材的顺序,立足专题,着眼全局,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查缺补漏,切忌简单地重复。

 

二、综合,是指专题的设计与落实要以高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主干知识为线索,突破教材原有的逻辑体系,建立新的逻辑体系,建立“选、讲、练、评”的教学模式。

 

(一)专题选择 

 1 、精选内容 

( 1)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

 

( 2)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

 

( 3)涉及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

 

( 4)和地理热点相关的内容。

 

2 、主要专题。

等值线专题,地球运动专题,气候专题资源和灾害专题及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治动,城市等专题。

 

3 、专题的复习方法 

第一步,教师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专题整理示例。

 

第二步,建构、分析专题的模式。

 

第三步,学生自己完成专题,老师在方法上进行具体指导。

 

第四步,对基本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典型习题解法指导。

 

第六步,对考试中出错内容进行补偿考试。

 

三、应用,是指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是学科能力和高考能力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特别关注三点:

 

1、 由已知知识推未知知识。

 

2、 掌握解题方法,注重小专题知识总结学会知识迁移。

 

3、 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掌握运用书本基础理论解决社会实际 

问题的思路、方式、方法,这是二轮复习的最高目标。

高三地理复习课的教学回顾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

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回首一年来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

面对今年高考“文综”的成绩,既有喜悦又有失落。

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高三地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

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呢?

  

1、认真备课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师为师傅。

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李老师请教。

李老师很有人格魅力。

他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李老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

针对A、B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

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