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993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们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当代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如何深刻认识肩负的历史新使命、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如何理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难点:

当代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当代大学生个人成才如何与历史新使命结合;

授课时数:

4学时

课堂导入: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1、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全国统一教材);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启示:

从2006级开始,我国高校中原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将合并为一门课程。

但是它绝不是两门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全新意义上的整合,是教学目的、任务、内容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而成为一门新课程。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的什么?

是调节社会的两条杠杆。

这就表明,这门课程最终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人才,是培养合格的公民素质的课程,是伴随大学生成长的成长课程。

2、课程类型:

必修课(考查)

3、学分:

3学分

4、课时:

48课时(其中课堂42,实践6)

5、主要内容:

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三章),属于思想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部分(第四章及第五、六章的部分内容),属于道德教育内容;第三部分(第五、六章部分内容,第七、八章),属于法制教育内容。

6、课程特点: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课程涉及:

伦理学、政治学、哲学、法学、心理健康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历史学、美学、文学等学科领域;

7、授课方式:

讲课、讨论、作业、实践(录像、团体心理咨询等)、考试等。

8、考核方式:

考试成绩分两部分:

期末的开或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讨论情况,作业,实践参与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9、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重在日常、重在态度、重在表现

二、为何要学习这门课程?

也许同学们一听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个名字,就会产生疑惑:

怎么?

都大学了,还要学习政治?

怎么又把法律和思想道德修养放在一起呀?

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有一些不悦,有一些厌烦,有一些失望?

有一些困惑?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几句顺口溜:

幼儿园里讲共产主义;小学学习社会主义;中学学习集体主义;大学开始学习“立正稍息”?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我们来看看发生在大学生中的现象:

刘海洋泼熊事件、马加爵案件、在沙县小吃店为了一碗扁肉的先上后上大学生大打出手,为了抢女友杀死同学等等。

再来看看中国青年报10月14日的一篇报道:

“新经济犯罪多为高智商高职位青年”。

报道中讲到,当前,在利用工作职务进行的新经济犯罪活动中,呈现出了高智商、高职位、年纪轻的特点。

许多有学历、年纪轻、任职时间不长的犯罪者显现出的贪欲之强、行为之无所顾忌、手法之卑劣,无不令人瞠目。

当然,刘海洋事件、马加爵案件等应该说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而面对新经济犯罪者多为高智商、高职位青年的现象,严格管理、加强法制、强化以法律手段惩治犯罪行为固然重要,然而,这些还只是“他律”。

如果没有作为经济和社会主体中最为活跃因素的人的伦理道德的自律,再严格的“他律”也要大打折扣。

因此,在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型的时候,社会在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以外,还需要社会伦理道德的建设,还需要人文精神,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在这里,也要纠正一下很多同学认识上的误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课程分为对自己“有用”的课程和“无用”的课程,并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对那些被认为“有用的课程”则认真对待,而对那些被认为“无用的课程”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事实上,大学学习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掌握多少专业知识技能,(因为知识和技能是无穷尽的和发展的,)而在于通过各方面学习,锻炼和发展你的精神和人格素质。

修读各种人文和自然科学课程、写论文、听讲座,都是在训练你的脑子和眼光。

或许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许多知识都“无用”,但在学习这些知识过程中发展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能力等无形的东西,有助于你在众多的工具型人才中脱颖而出,并终身受用。

可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绝对是一门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用处的课程,是一门伴随大学生成长、能够为大学生的成长指点迷津的课程。

它在培育大学生完善的精神世界和强烈的法律意识方面,担当重任。

大学生要拥有一颗健全善良的心灵世界(人格)。

成才首先是要成“人”。

同时,大学生要有强烈的现代社会法律意识,不仅懂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有自觉的守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的自觉意识,有自觉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思维和价值取向等等,因此,大学生必须要学习这门课程。

正文讲述: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大学生活展现给莘莘学子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高等学校对青年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将为我们实现自己的抱负提供各种新的机遇。

然而,机遇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要将其转化为现实,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一位大学生在网上发表感受,认为大学是“培养人的殿堂,这里的同学文明程度很高,这里的学习气氛很浓厚,这里的环境很优美……”而在另一位学生的眼里“大学还不如过去的中学,老师上完课就走,就连辅导员也是一两个星期才能见一次面……”显然,由于每一个大学生接触的都是一定时期、一定际遇下特定的学校,因而对大学都会有着不尽一致、不同侧重的感受;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机构,大学在人们这种丰富多彩的感受的背后又有着自己的共性和个性。

为了更好地体会并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无疑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成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大学生活究竟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1、学习要求的变化。

大学生活具有强烈的学术色彩。

大学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较中学都大大增加,有确定的专业方向,需要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习环境的弹性也很大。

首先,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专业基础知识属于必修之外,各专业都开设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选修课程;其次,在大学周课表上,有老师讲授的正课仅占去一部分时间,其余的自修时间,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第三,大学老师所讲内容信息量大,不局限于书本,还常常涉及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并且许多问题尚无结论,这就要求大学生上课时不仅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还要开动脑筋,主动参与,积极思索;第四,教师有时会布置大量课外阅读书目;第五,图书馆和网络的作用凸显出来,如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索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现代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个案1]

张立勇,食堂厨师,生于江西赣南,1993年高中二年级辍学外出打工,1996年6月,成为清华大学食堂一名切菜工。

他自学英语十年,获得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证书,参加托福考试取得了630分的高分,即将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

张立勇因此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清华大学校内一间四平方米的小屋就是张立勇的住所。

张立勇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每天坚持自学七八个小时,有时候学到凌晨一两点钟。

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炎夏,他对英语的学习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在自己的床头,张立勇用毛笔写着“克己”和清华的校训“行胜于言”,以告诫自己不许偷懒。

食堂规定,在给学生卖饭之前,厨师们先吃,吃饭时间只有15分钟,结果张立勇在7分钟吃完饭,余下8分钟躲到食堂后面一个放碗柜的地方背英语课本,有很多同事觉得张立勇这种行为简直让人难以理解。

“大学生能通过正规的、系统的方式来学习英语,而我只有通过自己的渠道。

”张立勇说他的英语单词是从调料包里积累起来的,比如sugar(糖)、salt(盐)之类,然后在卖饭的时候操练英语,以锻炼自己的胆量。

因为没法和普通大学生一样通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张立勇只能买二手的书和磁带、听一台十分普通的收音机,这被他认为是“节俭式英语学习法。

”张立勇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英语上。

每当他看了一个晚上的电视,节目又不是特别有意思的话,他就会感到特别后悔,“完了,今天晚上又浪费一晚上的时间,又没做事。

”其实他说他也想到清华院内跳跳舞、看看电影,生活会过得好些,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不去那些场所。

就连朋友们结婚、过生日请他吃饭喝酒祝贺,他都不愿去,“我的朋友认为我面子大,不愿花钱,很抠门,是铁公鸡。

我还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怎么不需要跟同事、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张立勇拿出唯一的托辞就是“我要学英语。

”这在当时多少让人有些好笑的理由,现在终于都被朋友们理解了。

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张立勇参加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通过。

2001年,他参加了托福考试,获得了630分的高分。

在张立勇通过大学英语考试、并在TOELF中取得了630分的高分后,“馒头神”成了名人。

如今的他有了自己的网站——张立勇英语工作室,并且出了一本名为《英语神厨》的书。

经常去学校和工地讲演的他还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时,被邀请作为代表参加“市民说英语一千句”的启动仪式。

教师点评:

因为贫穷,他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高中辍学,成为千万农民工中的一名,踏上漫漫的求学之路。

因为理想,他坚守初衷,忍受寂寞,坚持自学英语10年,通过国家等级考试,获得托福高分,做了很多大学生做不到的事情。

张立勇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处境艰难的青年不屈不挠、不甘沉沦、不甘命运,自强不息的故事。

而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这恰恰是他最宝贵的品质。

有了这样一种品质,无论他在哪里,都是闪光的金子,一尘不染的莲藕。

有位智者说过:

“上帝关闭了所有的门,他会给你留一扇窗。

还有一句话说:

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

而我要说,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回首过去,不要悔!

面对未来,不要怕!

以自己双翼飞翔的鸟儿永远可以飞得更高!

2、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学生活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绝大多数第一次跨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不同程度地有着一个适应过程,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未来四年的发展。

尽管大学生生活向每一个新生展现着通向理想彼岸的曙光,但是如果我们不能适应校园生活,那么一切美好的前景便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转眼即逝。

上大学对于绝大部分大学新生来说意味着告别家庭、开始独立生活。

例如,从生活方式看,上大学之前,大部分同学都是走读,也没有完全脱离家庭和父母,虽然不至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却不用自己操心,但上大学后,生活上就失去了家庭的照顾,衣食住行得完全靠自己了;从生活习惯上看,饮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气候和语言环境的变化,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的不同,经济安排不当等,也都给新入学的大学生造成很多麻烦;从生活范围看,中学时代生活领域较窄,由于高考的压力,学习成了生活的中心内容,课余时间少,但进入大学后,生活的领域大大拓展,除了学习外,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等等。

因此,大学的独立生活也会给每一个大学生生或多或少带来全方位的挑战,比如时间的合理利用、个人的理财以及生活中各种压力与问题的合理应对等。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学生逐步树立起一种高屋建瓴的全局观,并从具体的每一件事情做起。

这是应该引起每一个大学生注意的。

3、社会活动的变化。

大学生活还具有社会性的特色。

走入大学后,各种校园组织都会热忱欢迎新成员加入,以扩大组织力量、提高活动水平。

除了有正式的组织,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校园广播台、网络管理服务中心等外,也有业余的、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

这些社团有各种类型:

<1>专业学术型:

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小组、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科普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等;

<2>文体娱乐型:

如文学社、合唱团、艺术团、演辩协会、足球协会、集邮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

<3>社会服务型:

如电子系的家电维修小组、法学系的法律咨询服务队等。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经过慎重考虑之后,选择一两个社团参加,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的组织和交往能力。

值得提醒同学们的是,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再丰富,也仅仅是帮助自己得到锻炼的途径,学习才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千万不要主次颠倒,贻误了自己。

[个案2]

〷同学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老师:

您好!

听说您的课是专门为新生开设的。

旨在指导他们搞好工作和学习、健康成长。

我请您在今后能在课堂上把我的经历,我走过的弯路,告诉弟弟、妹妹们,劝他们别重蹈覆撤……

刚上大学那会儿,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学,浑身似乎有用不完的劲。

那阵儿,报纸上正展开知识与能力关系的讨论。

我更欣赏的观点是:

知识爆炸,毕业也学不完;知识老化,不等毕业就过时了。

于是我盘算如何走一条成材的捷径……

经过多次的追求与努力,我终干挤进了学生会《文学报》编辑部,以后又晋升为副主编,尽管占用了我很多时间,但我感刭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别人的承认,我感到很自信,自认为潜在的能力还很大,还可进一步开拓自巳活动的舞台。

于是我又加入学生科协,跻身于摄影爱好者协会……

随着明片上头衔不断增多,我的学业日益吃紧。

老师和同学都劝我放弃部分社会工作,把学习突上去。

但此时我兴趣已经不在学习上了。

学习需要循序渐进。

我违背了这个规律因而受刭惩罚。

以后我再也没有能力赶上教学进度了,不及格魔影式跟随着我。

我体会不刭以前学习那种乐趣,只有压力和痛苦的折磨!

在我被劝退回家前夕,真是后悔莫及,我不甘心呀!

学生以学业为主,学知识应该是大学时代的“主业”。

切不可只抓副业不抓主业。

这是我用沉痛的代价换来的教训。

老师,请转告后来者吧!

您的学生〷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如何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也是每个大学生进校后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中学阶段,学生大多是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作为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父母尽可能地提供一切好的条件,甚至包办代替了同学们的衣食起居等生活琐事。

在大学里,没有父母可以依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结束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开始了。

许多人在中学时代强烈希望自己能过上独立的生活,但真的过上了,又会发现所要面对的问题之多、困难之大是始料不及的,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这种生活,应对自如,而有些自理能力差的同学,则可能计划失当,生活得一塌糊涂。

因此,集体生活与独立生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相伴而生的,大学新生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树立自信、自律、自强、自立的精神,敢于、勇于面对变化了的新生活。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会不断出现,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不要有畏惧心理,而是要勇于去面对,勇于去解决,自己不懂的或者暂时解决不了的不能逃避,而要虚心的向他人请教,细心体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真知来自于实践,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所以,同学们要大胆参与各种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增长见识,锻炼各种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过去在中学我们大都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上了大学以后许多人反而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了,仿佛大学是恋爱的地方,交朋友的地方。

可以讲,我们这个年龄段是掌握知识的“黄金时期”,因而大学生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我们只有抢在“春天”及时耕耘,秋天才会硕果累累。

大学的学习正逐步从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转向自主性学习。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仍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已经不再管得那么具体了。

在学习时间的支配、学习计划的安排、学习方法的选择方面,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自主权。

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明确的要求,是否努力学习,是否善于学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学生们参考(注:

可不讲。

):

第一、“牵住学习的牛鼻子”。

我国著名力学家钱伟长教授说:

“我常见到不少大学生,特别是一些考入大学的新同学,在课堂上一个劲地记笔记,教师讲什么,他就记什么;教师写什么,他也写什么。

一堂课下来笔访记得很多,人也很累。

他们中间虽然不少人很用功,但学习效果往往很差,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光忙着记笔记了,没有注意听讲,没有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弄懂问题。

他们的学习方法就叫做“”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

这显然是被动地学习方法。

也有另一种情况:

有的学生上课干脆不记笔记,名曰集中精力听讲,实际上听不进去多少。

凭自己一点记忆,下课凑合做完作业就算完事。

平时轻轻松松,一到考试前复习时,两手空空,腹中也空空。

于是,借笔记,抄笔记,甚至干脆“拷贝”。

考试前“临阵磨枪”,黑天白夜连轴转,混个“及格”就算过关。

上述这两种学习态度、两种学习方法,都不科学,均不可取。

课堂教学是整个学习的中心环节、关键环节。

抓好课堂学习,提高听课效率,才是抓住了学习的“牛鼻子”。

怎么牵住这个学习的“牛鼻子”呢?

简单说来,就是:

手、脑、耳、眼并用,听、看、想、记全要。

紧紧跟着老师思路,认真听讲,及时琢磨——想,想通弄懂的记下来,没想通弄懂的也要记下来——存疑到课后去解决。

课堂学习的高效率,是学习好的诀窍和基础。

第二、注意及时复习。

从小学读书,教师就教给学生“学而时习之”。

这个道理学生都懂得。

现在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是靠别人帮助,还是靠自己?

不少学生“学而时习之”尚能做到,但是学习之中稍有疑难,就左顾右盼,找老师,寻同学,颇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就是不愿独立钻研思考问题。

这样的“时习之”,得来容易失去也容易。

一个人独立工作的能力,来源于独立地学习和生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学生时代起,就应学会独立地学习。

这种独立学习的能力要从课后复习、做作业开始培养起来。

复习是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独立环节。

复习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听课之后,进一步融会贯通,在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前提下深入地思考、钻研,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给以科学准确的说明并会应用。

这样勤复习、勤思考,就能主动积极地自我推进学习。

第三、要有选择的学习。

古人说:

“手艺样样会,‘九天’无棉被”,意思是什么技艺都会一点,最后连自己的温饱也难保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不可能什么都学,必须有选择的学习。

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目标要求,从“学海书山”中挑选那些有用的,急需的东西,钻研、弄懂、学到手,变为自己的知识和武器,并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地学习。

大学生应该从学习生活的实践中培养锻炼这种有选择的、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到“必学”、“管用”的知识上来,更有效地学习到真才实学,学到有用之学。

第四、学会利用图书材料。

大学的学习,仅仅满足课堂和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图书馆里有丰富的藏书和资料,大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图书资料。

一是要学会查阅书刊资料。

大学生要掌握目录和工具书的知识,尽快熟悉图书馆和资料室的藏书建设,了解掌握藏书的方法,学会检索。

二是要学会选择参考书。

阅读参考书能拓宽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去选择参考书。

三是要学会积累材料。

通过做卡片、读书笔记、剪报等形式积累资料,养成习惯,总有所获。

[个案3]苏格拉底的两道考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两道考题。

一天,他对学生们说:

“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即把你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

”然后自己示范了一遍,“从现在开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可能感到这个问题可笑,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能做不到呢?

都齐刷刷地回答:

“能!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道:

“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

”90%以上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两个月后,当他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80%。

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

“请你们告诉我,最简单的甩臂运动,还有哪些同学坚持每天做?

”这时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叫柏拉图,他后来成了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

还有一个故事讲到,苏格拉底曾经给他的学生们又出了一道难题,让他们每个人沿着一垅麦田向前走去,不能回头,摘一束麦穗,看能不能摘到最大最好的。

对苏格拉底的这道考题,答案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学生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先在自己心里定下一个大体的标准,走上一段特别是在走过一半或三分之二的路程后,遇见差不多的便摘下来。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也许后面还有比这更好的,但不能好高骛远,就这样“认”了。

另一种答案是一直往前走,总觉得前面会有更好的麦穗。

这时要么放弃选择,宁缺毋滥,要么委屈自己,凑合着摘一束,而心里却是万分懊悔。

苏氏的两道考题,第一道启发人们,成功在于坚持,坚持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坚持又是最难的事,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是少数人,柏拉图坚持做到了,他后来能成为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

也许正因为柏拉图做到了这一点,他给后人留下一句名言: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这应当说是经验之谈,也是肺腑之言。

苏氏的第二道考题则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把握好选择度。

我们在自己的奋斗和追求过程中,应为自己定好目标,通盘审视,在适宜自己发展的情况时就要当机立断,莫要迟疑,选择出属于自己的那束“麦穗”。

千万不要左挑右挑,挑花了眼,挑走了神,结果事与愿违,高不成低不就。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大学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

大学生一定要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认识误区:

即总是把“学习”一词理解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事实上,大学阶段要学习的内容是很多的:

不仅要认真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还要学习一些技能,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与人协作,学习如何为人处世等等。

此外,如果仅向书本学习,我们就会变成书呆子,学习的知识就是死知识。

因此,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生活学习,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

各种知识遍布于社会的各个生产、生活环节。

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领域里,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信息。

特别是现代传媒技术设备的迅猛发展和广泛采用,在影视、通讯、网络等领域里,都向人们传递着大量新鲜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信息,这就大大拓展了人们学习的场所、条件和视野。

所以,大学生们应该时刻关注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就可以学习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我们已经进入的新世纪是一个学习型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你会发现没有永远领先一步的活跃头脑,没有善于控制和平衡自己情感的智慧,你就不可能顺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就会失去把握自己和掌握创造的主动权。

为了适应变化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必须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和怎样创造。

[个案4]

1997年11月10日,南京理工大学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节成果第五届“挑战杯”赛场传出一个爆炸性新闻:

林炜同学成了百万富翁,她的一项科研成果获取转让费700万元,创下了历届“挑战杯”竞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让费的最高记录。

林炜的科研成果项目是“KMPC铬鞣粉生产技术”由重庆农药集团公司独家买断。

林炜求学于四川联合大学皮革专业,早在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在成都一家工厂实习时她发现制革采用的蒙囿型和高吸收型两种鞣剂各有特点和缺陷,决心取二者之优,研究一种新型鞣剂,并一头扎进了课题中。

1995年她考取了硕博连读研究生,她一边读书一边研究课题,连续几个假期都泡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