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939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docx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docx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实施军事战略转变,对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调整。

中央军委所辖各大单位改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山东军区、华中军区、晋察冀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中原军区和华南各游击纵队。

同时组建野战部队,建立了野战指挥机构。

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及西北军区

(一)、晋绥野战军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野战纵队是为适应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的需要而成立的。

1945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兼司令员,关向应兼政治委员(后李井泉),张宗逊任副司令员,李井泉任副政治委员,张经武任参谋长(后许光达代),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后孙志远)。

下辖第358旅、独立第1、第2、第3旅和以后成立的独立第4、第5旅。

8月21日,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

1945年8月,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由贺龙、李井泉统一指挥,担负向日伪军开展大反攻的任务。

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部队,仍沿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番号,其编制序列和领导人如下:

1、1945年8月晋绥野战军编制序列

司令员:

贺龙(兼)(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政委:

关向应(兼)(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因病未到职)高岗(代)(不久奉调赴东北)习仲勋

副司令员:

徐向前(后调晋冀鲁豫军区)张宗逊

副政委:

谭政(不久奉调赴东北)李井泉

参谋长:

张经武许光达(代)

政治部主任:

孙志远

副参谋长:

李夫克

政治部副主任:

冼恒汉下辖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旅、独立第二旅、独立第三旅、独立第四旅、独立第五旅。

第三五八旅旅长:

张宗逊(兼)黄新庭(10月以后)政委:

余秋里

独立第一旅旅长:

高士一王尚荣(11月以后)政委:

朱辉照独立第二旅旅长:

许光达政委:

孙志远(兼)

独立第三旅旅长:

杨嘉瑞政委:

金如柏

独立第四旅(1945年11月成立)旅长:

顿星云政委:

杨秀山

独立第五旅(1946年10月成立)旅长:

贺炳炎政委:

王赤军

2、1945年12月晋绥野战军编制序列在贺龙赴晋绥前线后,由王世泰代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高岗兼代政治委员(关向应因病不能坚持工作),徐向前任副司令员,谭政任副政治委员。

不久,高岗、谭政先后调赴东北工作,徐向前调晋冀鲁豫军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

王世泰政委:

习仲勋副司令员:

王维舟阎揆要参谋长:

张文舟

教导第一旅旅长:

罗元发教导第二旅旅长:

黄永胜政委:

邓华

警备第一旅旅长:

高锦纯政委:

张德生

警备第三旅旅长:

贺晋年

新编第四旅旅长:

张贤约政委:

徐立清

第三八五旅旅长:

王维舟(兼)政委:

马文瑞

关中军分区(警备第一旅兼)

三边军分区(警备第三旅兼)

陇东军分区(第三八五旅兼)

延属军分区(教导第二旅兼)

绥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王季龙

新编第十一旅(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军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部第二十二军新编第十一旅旅部和一个团起义,保留原番号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序列,仍称新编第十一旅)旅长:

曹又参

1946年6月,晋绥军区成立晋北野战军

司令员兼政委:

周士弟副司令员:

贺炳炎副政委:

廖汉生参谋长:

王绍南政治部主任:

张国生政治部副主任:

杨尚高

1946年3月至4月间,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进行了精简机构和整编复员工作,先后裁减了10个团、12个营、67个连,共复员二千七百人。

同时,调整了部队序列,合并了领导机构,将教导第一旅旅部和教导第二旅旅部合并,改称教导旅;将第三五八旅并入警备第三旅。

3、1946年4月晋绥野战军编制序列(下辖5个旅)

警备第一旅旅长兼政委:

高锦纯警备第三旅旅长:

黄罗斌政委:

李鹤邦

新编第四旅旅长:

张贤约政委:

徐立清

新编第十一旅旅长:

曹又参政委:

高峰

教导旅旅长兼政委:

罗元发

1946年8月29日,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王震率领突围的第三五九旅及第十三旅一部返回陕甘宁解放区,转归晋绥军区建制。

1946年10月,邓宝珊集团二千一百余人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骑兵第六师,列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序列。

骑兵第六师师长:

胡景铎

1946年1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取消晋绥军区之雁门军区,将所辖第五军分区、第十一军分区拨归绥蒙军区建制,所辖第二军分区、第六军分区直属晋绥军区领导;同时决定取消晋绥野战军和晋北野战军番号。

将两野战军部队统一组成为晋绥军区野战纵队。

(二)、晋绥军区野战纵队1946年6月16日,晋绥军区部队发起晋北战役,解放崞县、朔县(今朔州)、宁武、定襄、五台、代县、繁峙等7县。

8月2日,参加大同集宁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700余人。

8月29日,从中原突围的第359旅返回陕甘宁边区,列入晋绥军区建制。

1946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取消晋绥野战军和晋北野战军(于1946年6月组建,属晋绥军区建制)番号,将两野战军部队统一组成晋绥军区第1、第2、第3纵队。

第一纵队

司令员:

张宗逊政委:

廖汉生副司令员:

贺炳炎参谋长:

王绍南政治部主任:

冼恒汉政治部副主任:

张国声

第一旅旅长:

王尚荣政委:

朱辉照

第三五八旅旅长:

黄新庭政委:

余秋里

第二纵队

司令员兼政委:

王震副司令员:

彭绍辉参谋长:

唐健伯政治部主任:

王恩茂

第三五九旅旅长:

郭鹏政委:

李铨

独立第四旅旅长:

顿星云政委:

杨秀山

第三纵队司令员:

许光达政委:

孙志远参谋长:

李克夫政治部主任:

杨尚高

独立第二旅旅长:

唐金龙政委:

罗志敏

独立第三旅旅长:

杨嘉瑞政委:

孟昭亮

独立第四旅旅长:

李克夫(兼)政委:

王赤军

晋绥军事政治干部学校(1946年11月成立)

校长:

贺龙(兼)副校长:

周士第王尚荣

(三)、晋绥军区晋绥军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军区的延续。

1945年8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向侵华日军展开全面反攻后,中共中央军委为统一战略区的作战和行动,并实行人民军队由游击军、游击战向正规军、正规战的战略转变,决定将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从陕甘宁联防军建制中划出,重新成立晋绥军区机关。

1945年8月晋绥军区机关晋绥军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军区的延续。

1945年8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向侵华日军展开全面反攻后,中共中央军委为统一战略区的作战和行动,并实行人民军队由游击军、游击战向正规军、正规战的战略转变,决定将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从陕甘宁联防军建制中划出,重新成立晋绥军区机关。

司令员:

吕正操(后调东北)贺龙(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兼任)政委:

林枫(后调东北)

李井泉(9月接任)副司令员:

续范亭周士弟参谋长:

陈漫远政治部主任:

甘泗淇(后张平化)政治部副主任:

张平化(后冼恒汉)

1945年9月12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晋绥军区将原辖的12个军分区分别组成吕梁、雁门、绥蒙3个二级军区和1个直属军分区。

同时,将晋绥军区骑兵旅划归绥蒙军区建制,改称绥蒙军区骑兵旅。

将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机关大部和特务团及第17团合编,组建独立第3旅,均归晋绥野战军建制。

至此,晋绥军区下辖:

第1军分区司令员:

陈漫远(兼)政委:

刘长亮

吕梁军区(辖第3、第4、第7、第8、东9军分区)

司令员兼政委:

张宗逊

雁门军区(辖第2、第5、第6、第11(绥南)军分区)司令员:

吕正操(兼)政委:

高克林

绥蒙军区(辖骑兵旅)司令员:

姚喆政委:

张达志

该军区组成后,即与晋察冀军区部队一道发起平绥路战役,击退了向平绥路西段进犯的国民党军,收复了丰镇、集宁、卓资山、陶林、和林、凉城、清水河、托克托、萨拉齐、武川、百灵庙、四子王镇、兴和等13座县城,使大同的国民党军陷于孤立。

11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以吕梁军区第11、第13、第14团为基础组建独立第4旅,归晋绥军区指挥。

12月,晋绥军区又将晋西工委改建为第10(晋西)军分区,鬼吕梁军区领导。

1946年4月,为缩小机关,晋绥军区决定撤销第4、第7军分区,并将第7、第9、第10军分区合并为第9军分区,归吕梁军区建制。

1946年6月,为统一指挥晋北战役,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晋北野战军,归晋绥军区建制。

 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周士第副司令员:

贺炳炎副政委:

廖汉生参谋长:

王绍南政治部主任:

张国声

该军区组成后,即与晋察冀军区部队一道发起平绥路战役,击退了向平绥路西段进犯的国民党军,收复了丰镇、集宁、卓资山、陶林、和林、凉城、清水河、托克托、萨拉齐、武川、百灵庙、四子王镇、兴和等13座县城,使大同的国民党军陷于孤立。

11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以吕梁军区第11、第13、第14团为基础组建独立第4旅,归晋绥军区指挥。

12月,晋绥军区又将晋西工委改建为第10(晋西)军分区,属吕梁军区领导。

1946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雁门军区,其所辖第2、第6军分区归晋绥军区直接领导;第5、第11军分区划归绥蒙军区建制。

1947年1月,重建第7军分区,马佩勋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归吕梁军区建制。

1947年3月,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晋绥军区第2纵队西渡黄河,调归西北野战军建制。

1947年6月,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绥蒙军区第5、第11军分区和吕梁军区第7军分区机关撤销。

1947年7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晋绥军区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

8月,第3纵队划归西北野战军建制。

9月,绥蒙军区骑兵旅第2团和第11军分区骑兵第1团调赴西北战场,脱离绥蒙军区建制。

10月,吕梁军区第7军分区并入第8军分区;同时,撤销绥蒙军区第5、第11军分区。

12月,晋绥军区决定,撤消第1军分区。

是年,该军区先后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陇东、三边、第一次榆林、沙家店、第二次榆林等战役。

1948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晋绥军区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合并为陕甘宁联防军区,晋绥军区改为二级军区。

1948年5月,晋绥军区决定,重建第1军分区。

7月,晋绥军区建成第12旅,并以第10、第12旅为基础组成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

1948年7月下旬,晋绥军区命令,重建第5军分区和第11军分区。

1948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重建第5军分区和第11军分区。

1948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以绥蒙军区之第43、第44、第45团组成第11旅。

同时,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撤销吕梁军区,另组建晋中军区,隶属华北军区建制。

原吕梁军区第8军分区划归晋中军区,其余军分区由晋绥军区领导。

9月,以陕甘宁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第34团、绥蒙军区大左支队、怀仁支队合编为第14旅,并以第11、第14旅及骑兵第1旅(骑兵旅改称)组成第8纵队,担任绥远作战任务,归西北野战军建制。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的通令,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晋绥军区归西北军区建制。

1949年8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山西军区。

9月,晋绥军区所属山西境内的晋西北、晋南军分区移交山西军区建制,机关并入西北军区,晋绥军区番号撤销。

晋绥军区所属军区1、绥蒙军区绥蒙军区前身是塞北军分区,1942年11月,塞北军分区组成。

1945年9月,晋绥军区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晋绥军区医院塞北军分区为基础扩编组成绥蒙军区。

司令员:

姚喆政委:

张达志(1946年春高克林接任政委,张达志改任副政委)参谋长:

邓家泰(后樊哲祥)政治部主任:

饶兴(1946年5月)

第一军分区(军区领导机关兼军分区领导机关)

绥东军分区司令员:

李甫良

骑兵旅旅长:

康志民政委:

王再兴(后李佐玉)

1946年11月,雁门军区撤销后,将第5、第11军分区划归绥蒙军区建制。

1947年10月,晋绥军区决定,撤消第5、第11军分区。

1948年7月16日,晋绥军区决定,以绥蒙军区第43、第44、第45团合编为第11旅,归晋绥军区建制。

22日,晋绥军区命令,以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机关为基础,重建绥蒙军区第5军分区。

9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以绥蒙军区机关一部、骑兵第1旅(由骑兵旅改称)与晋绥军区独立第11、第14旅组成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担负绥远作战,不列入西北野战军建制。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蒙军区改归华北军区建制。

6月22日,华北军区司令部通知,绥蒙军区与第8军军部合并,成立绥远军区,归华北军区建制,原绥蒙军区番号撤销。

2、雁门军区

1945年9月,晋绥军区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成立雁门军区。

司令员:

吕正操(兼)(后张经武)政委:

高克林(后朱明)副司令员:

许光达孙超群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孙志远(后王恩茂)参谋长:

王兰麟

同时,将进晋绥军区原第2军分区和塞北军分区划归雁门军区,并新组建第6、第11军分区。

其中:

第2军分区(辖神府第5支队、朔平支队)司令员:

李文清政委:

傅子和

第5军分区(9月由重建的塞北军分区改称,辖骑兵大队和清河支队)司令员:

王赤军政委:

李登瀛

第6军分区(辖第19、第20、第35团)司令员:

孙超群政委:

梁任芥

第11(绥南)军分区(辖第3支队)司令员:

黄立清政委:

张毅忱

1946年6月,配合主力部队,参加晋北战役。

11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雁门军区,其所辖第5、第11军分区划归绥蒙军区建制,第2、第6军分区归晋绥军区直接领导。

  3、吕梁军区1945年9月,晋绥军区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成立吕梁军区。

司令员兼政委:

张宗逊副司令员:

马佩勋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罗贵波副政委:

解学恭参谋长:

张希钦

第3军分区(辖临县支队)

司令员:

陈刚政委:

陈国声

第4军分区(辖离石支队)司令员:

杨秀山政委:

刘文珍

第7军分区(新建)司令员兼政委:

马佩勋

第8军分区(辖第1、第2、第6支队)司令员:

王长江政委:

张永青

第9军分区(新建)司令员:

黄忠学政委:

贾长明

同月,吕梁军区将所辖第2、第5支队和洪赵纵队等抗日武装依次改编为独立第11、第13、第14团。

11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以吕梁军区独立第11、第13、第14团为基础组成独立第4旅,归吕梁军区建制,由晋绥军区指挥,顿星云任旅长。

12月,晋绥军区决定,成立第10军分区(晋西),归吕梁军区建制。

第10军分区(晋西)司令员:

白炳栋政委:

杨一木

1946年4月,根据晋绥军区的决定,撤销吕梁军区第4军分区,将第7、第9、第10军分区依次合并为第9军分区,第7、第10军分区番号撤销。

6月,参加晋北战役。

1946年1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将独立第4旅与第359旅合编为晋绥军区第2纵队,纵队机关由吕梁军区机关编成,并兼吕梁军区。

1946年11月晋绥军区第2纵队兼吕梁军区司令员:

王震政委:

王震(兼)副司令员:

彭绍辉马佩勋副政委:

罗贵波解学恭参谋长:

张希钦政治部主任:

王恩茂

1946年12月,重建第10军分区,归吕梁军区建制。

重建后的第10军分区司令员:

陈国栋政委:

廉怀德

1947年1月,晋绥军区决定,重建吕梁军区第7军分区。

3月16日,第2纵队编入西北野战兵团,重建吕梁军区机关。

1947年3月吕梁军区司令员:

彭绍辉政委:

罗贵波

1948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吕梁军区番号,所辖第8军分区调归晋中军区建制,并改称第2军分区;第9、第10军分区归晋绥军区直接领导。

原吕梁军区机关及直属部队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机关。

4、晋南军区1948年12月25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决定,以晋绥军区领导的第9、第10、第11军分区为基础组成晋南军区,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后为西北军区)建制。

司令员:

马佩勋政委:

马明方彭德副政委:

武新宇参谋长:

江子炎政治部主任:

罗志敏

隰县军分区司令员:

朱友清政委:

贾长明

新绛军分区司令员:

马佩勋(兼)政委:

彭德

运城军分区司令员:

张树芝政委:

贾启光

1949年5月,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报经中共中央和中央西北局批准,决定将晋南军区并入晋绥军区,撤销晋南军区所属隰县、新绛、运城3个军分区番号,另以新绛军分区为基础成立晋南中心军分区(亦称晋南军分区),归晋绥军区建制。

(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1947年7月,晋绥军区再度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领导,仍由贺龙任联防军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

1948年2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正式定名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

1945年8月,晋绥军区从联防军中分出,驻陕甘宁边区的部队仍沿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番号。

同时,为适应战略反攻的需要,组建关中、三边、陇东、绥德警备区。

其中,关中警备区,由警备第1旅兼;三边警备区,由警备第3旅兼;陇东警备区,由第385旅兼。

10月25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决定,将国民党军第22军新编第11旅(旅部和1个团)的起义部队改编,仍保留新编第11旅番号,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

10月,中央军委决定,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第2旅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

11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决定,将延安卫戍司令部机关整编为延属警备区(兼卫戍司令部),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

 

(1)、1945年12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

王世泰政委:

习仲勋副司令员:

徐向前王维舟副政委:

谭政副参谋长:

阎揆要政治部主任:

徐立清

下辖:

关中、三边、陇东、绥德、延属等警备区和第385旅、警备第1旅、警备第3旅、教导旅、新编第4旅、新编第11旅。

1946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进行精简整编,将第385旅编入警备第3旅,撤消第385旅番号。

整编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辖警备第1旅(兼关中警备区)、警备第3旅(兼陇东警备区)、教导旅(兼延属警备区)、新编第4旅、新编第11旅(兼三边警备区),绥德军分区。

1946年7月,撤销延属警备区,部队改编为教导旅独立团。

10月,成立榆横军分区,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

11月4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决定,将10月起义的原国民党第18军第86师、保安部队和新编第11旅各一部,改变为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6师,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

1947年2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为统一陕甘宁边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指挥,驻边区部队统一组成陕甘宁边区野战集团军。

陕甘宁边区野战集团军下辖陕甘宁边区的晋绥军区第一纵队及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所辖新编第四旅、教导旅、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三旅等部组成。

全军共六个旅,两万八千余人。

后晋绥军区第二纵队西渡黄河加入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序列。

1947年2月陕甘宁边区野战集团军

司令员:

张宗逊政委:

习仲勋副司令员:

王世泰副政委:

廖汉生参谋长:

阎揆要政治部主任:

徐立清政治部副主任:

冼恒汉

第一纵队司令员:

张宗逊政委:

廖汉生副司令员:

贺炳炎参谋长:

王绍南政治部主任:

冼恒汉政治部副主任:

张国声

第一旅旅长:

王尚荣政委:

朱辉照

第三五八旅旅长:

黄新庭政委:

余秋里

新编第四旅旅长:

张贤约政委:

徐立清

教导旅旅长兼政委:

罗元发

警备第一旅旅长兼政委:

高锦纯

警备第三旅旅长:

黄罗斌政委:

李鹤邦

第二纵队司令员:

王震政委:

王震副司令员:

彭绍辉参谋长:

唐健伯政治部主任:

王恩茂

第三五九旅旅长:

郭鹏政委:

李铨

独立第四旅旅长:

顿星云政委:

杨秀山

1947年3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以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及所辖第1纵队、新编第4旅、教导旅和晋绥军区第2纵队为基础,组成西北野战兵团。

20日,西北野战兵团指挥机关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部分人员和从中央军委抽调的部分人员为基础在延安正式组成,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番号。

1947年4月,1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决定,将陕甘宁各个警备区统一改称军分区。

同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决定,撤销新编第11旅番号。

7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晋绥军区划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西北野战兵团改称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北野战军)。

1947年8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成立河防司令部。

1947年9月17日,中央军委批复西北野战军,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第3旅和骑兵第6师为基础,组建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

20日,中央军委批复西北野战军,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新编第4旅为基础,组建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

1947年11月2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为配合西北野战军攻打榆林,成立榆林军分区,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后因野战军撤出战斗,榆林军分区于当年自行撤销。

12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决定,撤销榆林军分区。

1948年2月5日,中共西北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决定,成立黄龙军分区,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

1948年2月6日,中央军委批复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联防军全名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简称‘联防军区’,下辖晋绥联防军区及陕甘宁各直属军(分)区”。

1948年3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

同时还规定延属、绥德、三边、陇东、关中、黄龙军分区依次改称为第1、第2、第3、第4、第5、第6军分区。

(2)、1948年3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编制序列司令员:

贺龙政委:

习仲勋副司令员:

王维舟阎揆要副政委:

王维舟

张仲良参谋长:

张经武副参谋长:

朱早观政治部主任:

李卓然

第1(延属)军分区司令员:

郭宝珊政委:

李景膺

第2(绥德)军分区司令员:

张达志政委:

张邦英

第3(三边)军分区司令员:

曹又参政委:

郭炳坤

第4(陇东)军分区司令员:

徐国珍政委:

李合邦

第5(关中)军分区司令员:

陈国栋政委:

赵伯平

第6(黄龙)军分区司令员:

牛书申政委:

张自修

晋绥军区(辖第1、第2、第3、第6军分区)司令员:

陈漫远政委:

张子意

吕梁军区(辖第8、第9、第10军分区)司令员:

彭绍辉政委:

罗贵波

绥蒙军区(辖骑兵旅)司令员:

姚喆政委:

高克林

警备第4旅(1948年4月16日组建)旅长:

郭宝珊政委:

牛书申

第7(西府)军分区(4月23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决定,以西府游击队为基础成立)司令员:

赵伯经政委:

李景膺

骑兵第2旅(6月30日以晋绥军区所辖绥蒙军区骑兵旅第2团为基础组建)旅长:

王智政委:

王再兴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下发《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的通令,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