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操纵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4577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操纵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动操纵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动操纵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动操纵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动操纵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操纵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docx

《自动操纵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操纵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动操纵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docx

自动操纵实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

实验二.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二、三阶系统的电模拟方式及参数测试方式;

2.观看二、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转变对动态特性的阻碍;

3.学习虚拟仪器(超抵频示波器)的利用方式;

4.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时域法分析;

5.了解虚拟实验的利用方式。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模拟实验箱;

2.低频信号发生器;

3.虚拟仪器(低频示波器);

4.运算机;

5.MATLABL仿真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实验原理:

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二、二阶系统暂态性能

  (a)延迟时刻td:

系统响应从0上升到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刻。

(b)上升时刻tr:

关于欠阻尼系统是指,系统响应从0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刻;关于过阻尼系统那么指,响应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刻。

 

(c)峰值时刻tp:

系统响应抵达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刻。

 

   (d)最大超调量σp(简称超调量):

系统在暂态进程中输出响应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偏离量。

通常以单位阶跃响应稳态值的百分数来表示,即

 

            

   

 

 (e)调剂时刻ts:

系统响应抵达并再也不越出稳态值的允许误差带±Δ所需的最短时刻,即

     

 

通常取Δ为稳态值的5%或2%。

调剂时刻又叫做暂态进程时刻或过渡进程时刻。

    (f)振荡次数N:

是指系统响应在调剂时刻ts的范围内围绕其稳态值振荡的次数。

实验内容:

1.二阶系统

其中:

K1别离为一、五、10;K2=1;T1=T2=;

 

 

2.三阶系统

其中:

K别离为一、五、10。

四.实验步骤

1.由模拟电路中参数变更可采纳改变电阻或电容方式实现;

2.在模拟实验箱上按模拟电路接线,并组成测试系统;

3.输入信号采纳阶跃信号,注意记录输出波形和有关数据(σ%,k,ts,N,tp);

4.利用MATLAB仿真软件,重复上述进程并注意记录输出波形和有关数据。

五.实验结论

1.二阶系统参数及测试数据表(由输出波形取得)

K2=1;除R2外其它电阻都为100ΚΩ,C2=1uF。

K1

R2(ΚΩ)

C1(uF)

ts(s)

N

tp(s)

σ%

1

100

1

1

5

500

2

10

1000

3

2.三阶系统参数及测试数据表(由输出波形取得)

除R5外其它电阻都为100ΚΩ,C1=10Uf,C3=1Uf。

K

R5(ΚΩ)

C2(uF)

ts(s)

N

tp(s)

σ%

1

100

1

1

5

500

6

10

1000

MATLAB仿真

程序:

二阶系统K=1,

Gc=tf(1,[,,2]);%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step(Gc);

[y,t]=step(Gc);

[mp,tf]=max(y);%系统的最大峰值输出

cs=length(t);

tm=max(t);%仿真最大时刻

yss=y(cs);%系统的稳态输出

 

sigma=100*(mp-yss)/yss%超调量ts

tp=t(tf);%峰值时刻tp

%计算调剂时刻ts

i=cs+1;

n=0;

whilen==0

i=i-1;

ifi==1

n=1;

elseify(i)>*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1=t(i);

cs=length(t);

j=cs+1;

n=0;

whilen==0

j=j-1;

ifj==1

n=1;

elseify(j)<*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2=t(j);

ift2

ift1>t2

ts=t1

end

elseift2>tp

ift2

ts=t2

else

ts=t1

end

end

sigma=

二阶系统K=5,

Gc=tf(5,[,,6]);%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step(Gc);

[y,t]=step(Gc);

[mp,tf]=max(y);%系统的最大峰值输出

cs=length(t);

tm=max(t);%仿真最大时刻

yss=y(cs);%系统的稳态输出

sigma=100*(mp-yss)/yss%超调量ts

tp=t(tf);%峰值时刻tp

%计算调剂时刻ts

i=cs+1;

n=0;

whilen==0

i=i-1;

ifi==1

n=1;

elseify(i)>*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1=t(i);

cs=length(t);

 

j=cs+1;

n=0;

whilen==0

j=j-1;

ifj==1

n=1;

elseify(j)<*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2=t(j);

ift2

ift1>t2

ts=t1

end

elseift2>tp

ift2

ts=t2

else

ts=t1

end

end

sigma=

ts=

 

二阶系统K=10,

Gc=tf(10,[,,11]);%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step(Gc);

[y,t]=step(Gc);

[mp,tf]=max(y);%系统的最大峰值输出

cs=length(t);

tm=max(t);%仿真最大时刻

yss=y(cs);%系统的稳态输出

sigma=100*(mp-yss)/yss%超调量ts

tp=t(tf);%峰值时刻tp

%计算调剂时刻ts

i=cs+1;

n=0;

whilen==0

i=i-1;

ifi==1

n=1;

elseify(i)>*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1=t(i);

cs=length(t);

j=cs+1;

n=0;

whilen==0

j=j-1;

ifj==1

n=1;

elseify(j)<*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2=t(j);

ift2

ift1>t2

ts=t1

end

elseift2>tp

ift2

ts=t2

else

ts=t1

 

end

end

sigma=

ts=

三阶系统K=1,

Gc=tf(1,[,,1,1]);%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step(Gc);

[y,t]=step(Gc);

[mp,tf]=max(y);%系统的最大峰值输出

cs=length(t);

tm=max(t);%仿真最大时刻

yss=y(cs);%系统的稳态输出

sigma=100*(mp-yss)/yss%超调量ts

tp=t(tf);%峰值时刻tp

%计算调剂时刻ts

i=cs+1;

n=0;

whilen==0

i=i-1;

ifi==1

n=1;

elseify(i)>*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1=t(i);

cs=length(t);

j=cs+1;

n=0;

whilen==0

j=j-1;

ifj==1

n=1;

elseify(j)<*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2=t(j);

ift2

ift1>t2

ts=t1

end

elseift2>tp

ift2

ts=t2

else

ts=t1

end

end

 

sigma=

ts=

三阶系统K=5,

Gc=tf(5,[,,1,5]);%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step(Gc);

[y,t]=step(Gc);

[mp,tf]=max(y);%系统的最大峰值输出

cs=length(t);

tm=max(t);%仿真最大时刻

yss=y(cs);%系统的稳态输出

sigma=100*(mp-yss)/yss%超调量ts

tp=t(tf);%峰值时刻tp

%计算调剂时刻ts

i=cs+1;

n=0;

whilen==0

i=i-1;

ifi==1

n=1;

elseify(i)>*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1=t(i);

cs=length(t);

j=cs+1;

n=0;

whilen==0

j=j-1;

ifj==1

n=1;

elseify(j)<*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2=t(j);

ift2

ift1>t2

ts=t1

end

elseift2>tp

ift2

 

ts=t2

else

ts=t1

end

end

 

sigma=

ts=

三阶系统K=10,

Gc=tf(10,[,,1,10]);%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step(Gc);

[y,t]=step(Gc);

[mp,tf]=max(y);%系统的最大峰值输出

cs=length(t);

tm=max(t);%仿真最大时刻

yss=y(cs);%系统的稳态输出

sigma=100*(mp-yss)/yss%超调量ts

tp=t(tf);%峰值时刻tp

%计算调剂时刻ts

i=cs+1;

n=0;

whilen==0

i=i-1;

ifi==1

n=1;

elseify(i)>*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1=t(i);

cs=length(t);

j=cs+1;

n=0;

whilen==0

j=j-1;

ifj==1

n=1;

elseify(j)<*yss%选择5%的误差带

n=1;

end;

end

t2=t(j);

ift2

ift1>t2

ts=t1

end

elseift2>tp

ift2

ts=t2

else

ts=t1

end

end

 

sigma=

ts=

 

4.误差分析

有MATLAB仿真取得:

(其他参数由公式即可求得)

二阶系统:

K1

Sigma

ts(s)

N

tp(s)

1

1

1

5

2

2

10

3

3

 

三阶系统:

K

Sigma

ts(s)

N

tp(s)

1

2

1

.

5

7

6

10

100

///

///

///

///

说明:

表格中前者计算值(即仿真值),后者为测量值。

由于在波形曲线上读值存在人为误差,乃至错误,这带来必然的阻碍。

关于最大超调量和峰值时刻比较容易读出,在表格中可看出其误差较小,而调剂时刻那么不是很方便读出,误差较明显。

实际闭环增益K1:

二阶系统:

K1

1

5

10

K1

 

三阶系统:

K

1

5

10

K1

1/05

///

 

显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在逐阶测试中,单独各阶都能专门好的显示,但连在一路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波形曲线,于是在咱们想尽所有方法后,寻求教师的帮忙得以解决。

应该是仪器本身的缘故。

2,测试进程中由于波形转变,不太容易记录波形曲线,最终是重复多次,反复读值,才获取了最后的波形曲线。

3,在MATLAB仿真进程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将写成了致使错误,最终有同窗帮忙找犯错误并将其更正。

4,最后值得提出的是,很多仪器都存在必然的问题,这给测试带来了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