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跟踪训练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3819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名师对话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跟踪训练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跟踪训练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跟踪训练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跟踪训练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与名师对话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跟踪训练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名师对话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跟踪训练12.docx

《与名师对话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跟踪训练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名师对话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跟踪训练1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名师对话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跟踪训练12.docx

与名师对话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专题跟踪训练12

专题跟踪训练(十二)

一、选择题

1.(2015·衡水月考)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对线粒体染色

[解析] 在解离时使用盐酸是为了溶解细胞间质以利于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并杀死细胞,但染色前必须漂洗,洗去盐酸后才能染色;与DNA结合的是甲基绿而非吡罗红;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时必须保证细胞是活的,盐酸处理会使细胞死亡,导致不能染色。

[答案] C

2.(2015·南阳月考)高中生物很多实验需要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列现象用高倍显微镜能观察到的是(  )

A.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B.小麦种子细胞中的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

C.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颜色越来越深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缓慢移向细胞两极

[解析]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小麦种子细胞中的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有丝分裂临时装片上的细胞已被解离液杀死,只能固定在某一特定分裂时期,无法看到染色体的移动。

[答案] C

3.(2015·德州月考)小王对四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错误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胚胎干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该过程中无四分体的出现;小鼠的睾丸是生殖器官,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黑藻幼嫩的叶片薄,由一层细胞组成,另外叶片中叶绿体大而流动,有利于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及叶绿体的移动;发菜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染色体。

[答案] D

4.(2014·山东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解析] 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入NaOH溶液并振荡,营造反应的碱性环境,再加入CuSO4溶液进行反应。

制作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后的洋葱根尖需先用清水漂洗,再染色。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大蒜根尖细胞只有在分裂过程中才能诱导染色体加倍,如制成装片后再进行诱导,则大蒜根尖会因被解离液杀死而无法实现染色体加倍。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将酶与底物各自在设定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混合。

[答案] A

5.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解析]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用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出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蛋白质;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溶于乙醇中,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可以除去其中的水分,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答案] C

6.(2014·济南模拟)下面是四位同学实验操作的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

C.稀释的蛋清溶液与唾液淀粉酶溶液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材料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解析] 西瓜汁的红色对实验结果有干扰。

提取色素原理是色素易溶在有机溶剂中。

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稀释的蛋清和唾液淀粉酶都含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都会呈现紫色。

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答案] C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解析] 某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越高,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该时期所经历的时间就越长。

选项B描述的比例反映的是物质运输效率。

选项C所描述的实验需要连续取样调查,才能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选项D所描述实验的自变量为萘乙酸的浓度,在整个实验中,通过设置合理梯度的浓度来控制自变量,高浓度不一定是最适浓度。

[答案] A

8.(2015·山东卷)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解析]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后,叶绿体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不会在滤纸条上扩散,即滤纸条不会出现色素带,A项错误;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会使大多数细胞正常分裂而染色体加倍的细胞比例降低,所以可能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项正确;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在解离过程中盐酸已经将细胞杀死,细胞不再保持活性,C项错误;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散失的水分子数目多于细胞吸收的水分子数目,最终引起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即质壁分离,水分交换平衡后细胞形态将保持不变,故制成装片后不能通过自身对照观察到质壁分离过程,D项错误。

[答案] B

9.(2015·福建福州期末质检)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摇匀并水浴加热,观察试管中颜色。

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解析] 萌发的小麦种子可产生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淀粉酶的量不同,30℃时淀粉酶产生量大于20℃时,因此提取液Ⅱ中淀粉酶的量大于提取液Ⅰ,故乙试管中产生的还原糖多于甲试管,丙试管中无还原糖,因此用斐林试剂鉴定,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即Cu(OH)2的颜色。

[答案] D

10.(2015·湖北武汉元月调研)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与该实验的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酶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

菠菜的叶肉细胞

A.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③④

[解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可以选择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后即可观察;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由于温度可直接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择成熟的含中央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成熟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需要使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染色后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菠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呈绿色的叶绿体,会影响线粒体的观察。

[答案] D

11.(2015·江西八所重点高三联考)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酒精洗去花生子叶染色后的浮色和解离后附着在根尖的卡诺氏液

B.观察线粒体,把烘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健那绿染液中染色

C.“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都要使用蒸馏水

D.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解析] 解离的根尖表面附着的是解离液,用清水漂洗;观察线粒体时,不将口腔上皮细胞烘干;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蒸馏水是用来使红细胞吸水涨破的,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实验中蒸馏水用来设置对照组和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反映的是物质运输的效率。

[答案] C

12.(2015·河南开封第二次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B.利用14C标记示踪法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D.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逐个记名法和目测估计法

[解析]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采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卡尔文利用14CO2研究了光合作用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并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答案] D

13.(2015·陕西宝鸡质检

(一))在下列生物实验涉及的方法、现象、试剂及条件中,实验题目与选项内容不相符的是(  )

[解析] 研究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分别用35S和32P进行标记),最终证明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探明二氧化碳中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也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对二氧化碳中的碳用14C标记)。

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反应呈现紫色;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染色,其中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于细胞固定后的冲洗,二是与盐酸混合作为解离液;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需要细胞保持活性,但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

[答案] D

14.(2015·湖北宜昌第一次调研)如图甲烧杯中是质量分数为5%的淀粉液,乙烧杯中是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将装有蒸馏水的透析袋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水和葡萄糖分子能通过透析袋的膜)。

放置1h后(  )

A.甲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淀粉液浓度不变

B.甲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碘液后呈蓝色

C.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液浓度降低

D.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斐林试剂后即呈砖红色

[解析] 甲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水分子会向淀粉液扩散,导致淀粉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淀粉分子不能通过透析袋的膜,因此,甲烧杯中透析袋内没有淀粉分子,加碘液后不会变蓝:

乙烧杯中由于水分子通过透析袋的膜向葡萄糖液扩散,同时葡萄糖分子也向透析袋内扩散,这样使透析袋外葡萄糖液的溶剂增加、溶质减少,从而使其浓度降低;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中也含有葡萄糖,葡萄糖需要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 C

15.(2015·高考命题原创卷

(二))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抗体的化学本质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水浴加热

B.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和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实验中,都会遵循“随机取样”原则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计数血球计数板中酵母菌的数量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都有染色环节

[解析] 选项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鉴定蛋白质需要利用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但不需要加热,A正确。

选项B,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而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只能在患者家系中调查,不涉及随机取样,B错误。

选项C,血球计数板常见的是25×16这种类型的,计数时往往计四个角和中间的这五个中格中的酵母菌的数量,所以是五点取样,C正确。

选项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过程中需要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利用龙胆紫溶液给染色体染色,D正确。

[答案] B

16.(2015·高考命题原创卷(三))一些实验技术或方法在科研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实验技术或方法的运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同位素示踪法可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内氧的来源

B.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无水乙醇可用于提取色素

C.培育无子果实时都要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花蕾

D.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不是唯一培育多倍体植株的方法

[解析] 无子果实中,无子番茄一般采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花蕾,而无子西瓜一般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来获取,C错误;多倍体育种中,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常用方法有用秋水仙素处理和低温处理等,D正确。

[答案] C

17.(2015·高考命题原创卷(七))下列有关实验描述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相关描述

A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宜选用雌性个体生殖器官

B

探究胸腺与免疫的关系

切除小鼠胸腺,细胞免疫完全丧失

C

探究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将插条浸泡在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让其生根

D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从不同土壤中采集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解析] 选项A错误,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而且有些动物卵巢排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在精子的刺激下才开始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选项B正确,切除小鼠的胸腺,细胞免疫完全丧失,同时因为失去了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从而使体液免疫能力也大大降低。

选项C错误,浸泡法是将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而非让插条浸泡在溶液中并让其生根。

选项D错误,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应该从相同状况的土壤中采集样本,且对多组样本进行统计比较。

[答案] B

18.(205·高考名校优化卷

(一))图甲~丁为四个实验的过程或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导致图甲结果的原因一定是选用深秋时节梧桐树的叶子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

B.要完成图乙相关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培养根尖→解离→染色→漂洗→制片→低倍镜观察

C.图丙所示状态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D.若图丁的一个中格内的酵母细胞数为a,则每毫升原培养液中的酵母细胞数为

×106×稀释倍数

[解析] 图甲中,色素带1到4依次代表的色素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深秋时节温度降低,导致叶绿素被破坏,同时叶绿素合成速度极慢,所以在深秋时节用梧桐树的叶子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可能只能分离得到色素带1和2,A错误;要完成图乙相关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培养根尖→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低倍镜观察,B错误;图丙所示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同时也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C错误;如果计数的中方格内酵母细胞平均数为a个,则1mL原培养液中酵母细胞的总数=

×400÷(2×2×0.1×10-3)×稀释倍数=

×106×稀释倍数,D正确。

[答案] D

19.(2015·名校联考优化卷

(二))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苏丹Ⅲ鉴定脂肪时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剪取洋葱根尖2~3mm的原因是其内可找到分生区细胞

C.低温诱导洋葱根尖后制作临时装片,大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已加倍

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在人群中进行

[解析] 选项A,鉴定脂肪若用的是花生组织样液,则不需要用显微镜镜检;选项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根尖分生区的大部分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是那些低温处理时恰巧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根尖分生区的大部分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选项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答案] B

20.(2015·高考名校优化卷(五))“染色”是生物学实验中会用到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关于“染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可分别鉴定脂肪、蛋白质的存在

B.用台盼蓝染液进行“染色排除”,可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C.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时可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D.探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情况,可用斐林试剂来检验

[解析] 选项A,苏丹Ⅲ遇脂肪显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正确。

选项B,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检测细胞是否存活,B正确。

选项C,龙胆紫溶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使用醋酸洋红溶液可使染色体着红色,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也可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

选项D,探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情况,每一组实验实验前后应保持温度不变,应使用碘液来检验实验后淀粉的有无,而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是否生成了还原糖,因为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要加热,这会改变反应进程中温度的一致性,D错误。

[答案] D

21.(2015·高考名校优化卷(七))下列相关实验中,试剂或实验方法的使用正确的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盐酸是用于配制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的

B.在提取色素时向研钵中放入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

D.在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实验中,使用了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解析] 选项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即便于染色。

选项B,为了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可加入碳酸钙。

选项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用于检测CO2的。

选项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实验中利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到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保存。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