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3752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强烈推荐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强烈推荐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强烈推荐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强烈推荐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

《强烈推荐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烈推荐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docx

强烈推荐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研报告

中型灌区加固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目 录

1总则

2综合说明

3水文

4工程地质

5工程任务和规模

6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7机电及金属结构

8工程管理

9施工组织设计

10工程占地

11环境影响评价

12水土保持

13节能设计

14工程投资估算

15经济评价

1总则

1.1中型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项目立项和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提要。

1.2本提要适用于中型灌区加固改造工程。

规模较小条件简单的中型灌区或小型灌区可适当简化。

1.3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广东省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规划》的要求,在《广东省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规划》尚未完成以前主要依据地级以上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或《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一五”灌区规划报告》要求,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遵循有关规程规范,对工程项目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在可靠基本资料的基础上,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评价。

基本资料主要包括:

(1)地形资料

1)比例尺为11000~110000的带状地形图;

2)比例尺为1200~12000有特殊要求的地形图等。

(2)水文气象资料

包括降水、蒸发、湿度、气温、风力、风向、日照以及天然河道、水库的水文、泥沙等。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

包括干渠、支渠沿线和重要建筑物位置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沿线天然建筑材料调查资料,以及灌区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特征、埋深、补给条件等。

(4)土壤资料

1)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类型、质地、结构、分布状况、容重、比重、孔隙率等;

2)土壤化学性质,如含盐量、盐分组成、PH值,以及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等;

3)土壤水分特性,如饱和含水量、渗透系数等。

(5)作物灌溉排水资料

包括需水量,灌溉方法,耐渍、耐淹能力,排涝、防渍要求等。

(6)建筑材料资料

包括各种材料的来源、储量、运输方式、运距、单价等。

(7)水利工程现状资料

包括已有灌溉、排水、防洪等工程设施,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渠道防渗状况等。

(8)自然灾害资料

包括历年发生旱、涝、渍等自然灾害的范围、面积、成因及损失等。

(9)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资料

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土地面积(山、川、丘陵、平原)、耕地面积(水田、水浇地、旱地)、作物组成、耕作制度、机械化发展水平、单产、总产、农业成本、农业纯收益、人均收入等,以及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工业、交通、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规划资料等。

1.4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

(3)查明影响工程的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选定工程建设场址、闸址、厂(站)址等。

(5)基本选定工程规模。

(6)确定工程等别及标准,选定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型式,初选工程总体布置。

(7)初选机组、电气主结线及其他主要机电设备和布置。

(8)初选金属结构设备型式和布置。

(9)初选工程管理方案。

(10)基本选定对外交通方案,初选施工导流方式、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提出控制性工期和分期实施意见。

1.5下列资料可根据需要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

(1)与工程有关的重要文件。

(2)咨询或审查会议纪要。

(3)水文分析报告。

(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工程占地专题报告书。

(6)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7)水土保持方案专题报告书。

(8)工程信息管理专题报告书。

(9)其它重要专题报告。

1.6灌区可行性报告章节安排应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以下章节应按提要3~15章的编制要求依次安排。

1.7中型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提要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8中型灌区加固改造工程信息管理专题报告可参考有关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信息管理专题报告进行编写。

2综合说明

2.1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和所在河流(河段)规划成果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过程。

2.2简述工程自然条件,水文主要成果。

2.3简述区域地质、工程地质的主要结论。

2.4简述工程建设的任务,工程规模。

2.5简述工程等别及标准,工程选址(选线)、主要建筑物型式和工程布置。

2.6简述主要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的选型和布置。

2.7简述工程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及管理办法。

2.8简述施工条件、施工导流、工程控制性进度。

2.9简述工程征(占)地范围及主要实物指标,拆迁安置初步方案、补偿标准和投资。

2.10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成果。

2.11综合说明应附以下附表和附图:

(1)附表

1)工程投资总估算表。

2)工程特性表。

(2)附图

1)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

1:

50000~1:

200000)。

2)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

3)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图。

4)工程总布置图。

5)工程施工总进度表。

3水文

3.1流域概况

(1)说明灌区工程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河流水系和水利工程概况。

(2)说明灌区概况。

3.2气象

3.2.1气象测站情况

说明流域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

3.2.2气象特征

概述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温、降雨、风速、蒸发等气象特征。

3.3水文基本资料

3.3.1水文测验及资料整编

说明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观测项目、观测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特性和高程系统。

水位、流速、泥沙等的测验方法和测验精度。

主要测站资料整编情况。

3.3.2水文资料复核

说明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存在的主要问题,复核变动情况,并对基本资料质量做出评价。

3.4径流

灌区改造工程的径流分析计算一般指灌区水源(水库、江河等)的地面年径流及年内分配的分析计算,径流成果主要用于灌区水量平衡计算。

本提要按工程所在流域的径流实测资料情况分三种情况分别说明,在灌区改造工程设计时,可根据下列所述的三种情况的径流分析计算方法,结合灌区所在流域(或邻近流域)的降雨径流特性、水文观测情况及灌区水源特点等因素,灵活选用、综合考虑。

3.4.1具有长期实测资料时年径流及年内分配的分析计算

(1)设计依据站实测径流资料系列在30年以上且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地址的径流分析计算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说明径流的时空分布特性;

2)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及径流还原计算;

3)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4)年、期径流及其时程分配的分析计算;

5)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2)人类活动使径流量及其过程发生明显变化时,应进行径流还原计算。

还原计算采用水量平衡方式,应逐年、逐月(旬)进行。

还原水量应包括工农业及生活耗水量、蓄水工程的蓄变量、分洪溃口水量、跨流域引水量及生态、水土保持措施影响水量等项目。

水库入库径流系列的还原计算可根据水库实测水位、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出库流量资料,采用水量平衡的方法进行。

(3)径流系列应通过分析系列中丰、平、枯水年和连续丰、枯水段的组成及径流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代表性,可采用滑动平均、累积平均、差积曲线等方法,分析评价该系列的代表性。

(4)年、期径流及其时程分配的分析计算应包括:

1)径流频率计算,提出年径流参数的计算成果和设计年径流计算成果;2)根据设计依据站径流分析成果,推算工程地址径流量;3)径流年内分配计算。

4)采用代表年法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的,说明径流调节代表年的选择原则,选择代表年。

5)径流分析计算成果,应与上下游、干支流和临近流域的计算成果或经审批的水文图集成果比较,分析检查其合理性。

3.4.2具有短期实测资料时年径流及年内分配的分析计算

(1)径流实测径流系列不足30年,或虽有30年但系列代表性不足时,应进行插补延长。

插补延长年数应根据参证站资料条件、插补延长精度和设计依据站系列代表性要求确定。

(2)径流系列的插补延长,根据资料条件可采用下列方法:

1)本站水位资料系列较长,且有一定长度流量资料时,可通过本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插补延长流量资料。

2)上下游或邻近相似流域参证站资料系列较长,且与设计依据站有一定长度同步系列时,可通过与参证站的径流相关关系插补延长。

3)设计依据站径流资料系列较短,而流域内有较长系列雨量资料时,可通过降雨~径流关系插补延长。

(3)插补延长后的径流分析计算内容与“3.4.1”中所述大体一致。

3.4.2缺乏实测资料时年径流及年内分配的分析计算

(1)缺乏径流资料时,工程地址径流量可采用经主管部门审批的最新水文图集或水文比拟、地区综合等方法估算。

设计年径流的年内分配,可参照邻近相似流域的资料,采用水文比拟、地区综合等方法分析确定,也可按设计流域的降雨年内分配进行分析确定。

(2)水文图集法:

当采用代表年法进行灌区水量平衡计算时,可根据《广东省水文图集》中的“广东省1956~1979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广东省1956~1979年年径流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查取工程地址的多年平均径流深和年径流变差系数Cv,据此计算丰、平、枯设计年径流深、年径流量。

设计年径流的年内分配,在扣除基流量后,可依据设计流域代表年的的降雨年内分配计算分析确定,或者按《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编)附表9~10的年降雨时段分配表计算确定。

(3)水文比拟法:

水文比拟法就是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置到设计流域的一种方法,是以设计流域影响径流的各项因素(降雨、自然地理情况、流域面积等),与参证流域影响径流的各项因素相似为前提,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参证流域。

具体移置时,可采用直接移置径流深、移置参证流域的年降雨~年径流相关图等方法。

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的径流成果,应对其进行合理性分析。

年径流的逐月(旬)径流过程,可根据参证流域的逐月(旬)径流过程按年径流量同倍比缩放求得。

3.5洪水

3.5.1暴雨特性

说明暴雨成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测及调查大暴雨概况。

3.5.2洪水特性

说明洪水的时空分布特性,洪水成因。

3.5.3历史洪水

灌区所在流域有历史洪水调查资料的,应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历史洪水的洪峰和洪量估算方法及采用成果,分析确定历史洪水及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广东省水利电力厅1991年刊印的《广东省洪水调查资料》,根据流域、水系、地理位置和资料数量分为六区,合订成三册刊印:

第一册包括韩江及粤东沿海诸小河、东江,第二册包括北江、西江及珠江三角洲,第三册包括粤西沿海诸小河、海南岛诸河。

历史洪水调查成果已经审批通过,可直接采用。

3.5.4设计洪水

灌区改造工程设计洪水一般包括:

(1)取水口设计洪水;

(2)灌区交叉建筑物的设计洪水;(3)承担排洪任务或有山洪汇入的渠段、截洪沟的设计洪水。

设计洪水的计算应根据工程的集水面积,所在流域的暴雨洪水特性、实测水文资料情况等因素采用按实测流量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或按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的方法。

3.5.4.1根据实测流量资料推算设计洪水

列的统计原则,进行还原、插补延长和频率计算,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提出设计洪水成果。

分析洪水过程线的特性,选择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绘制(或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3.5.4.2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

对没有实测水文资料的,可采用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的方法计算洪水:

(1)各历时暴雨参数(均值、变差系数Cv)可根据工程集水区域中心点的位置从《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2003年)查算,Cs=3.5Cv。

(2)我省根据暴雨资料推算洪水的计算方法有:

1)1991年广东省水文总站编制的《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中的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2)1977年广东省水利电力局刊布的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法。

(3)除水库工程外,集水面积小于10平方公里的其他工程,仍采用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法进行洪水计算。

集水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进行洪水计算,合理选定参数,对两种方法的计算成果应合理协调,使两种方法的计算成果不超过20%。

在两种方法经过合理协调,使设计洪水成果比较接近后,原则上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方法的计算。

3.5.5分期设计洪水

(1)说明施工洪水时段的划分、洪峰和洪量系列统计原则,进行参数计算,提出各时段洪峰、洪量频率计算成果,并分析论证合理性。

(2)有实测流量资料的,按上述根据实测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进行分期洪水计算,洪水系列每年施工时段内最大值组成。

(3)缺乏实测流量资料的,采用暴雨推求洪水的方法进行分期洪水计算,有条件的可统计各施工时段各历时暴雨进行频率计算,求得各施工时段各历时设计暴雨量,再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或广东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法计算施工期洪水;对于只有逐月最大日降雨量资料,可采用相关法进行计算。

(4)灌区改造工程施工洪水主要是渠首建筑物、渠系建筑物及分期施工的渠道施工洪水。

3.5.6洪水地区的组成和遭遇

分析洪水地区组成规律和干、支流洪水遭遇特性,进行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计算和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提出采用成果。

3.6泥沙

说明泥沙来源,进行资料的还原和插补延长,对泥沙资料精度进行评价。

提出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等泥沙分析成果。

3.7潮汐

灌区所在流域受潮汐影响的,应说明工程所在地区的潮汐规律及特征水位,潮汐与洪涝水遭遇特性,分析计算确定设计潮汐水位、过程线等。

各潮位站的特征水位及设计潮水位可采用1995年5月广东省水利电力厅颁布的《广东省年最高潮位频率计算成果》中成果。

3.8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1)论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初步拟定遥测站网布设方案,提出报汛通信方式。

(2)重要的节制闸、分水闸、泄水闸处应设遥测水位站;灌区范围较大时,应根据灌区分布及与周边关系布设遥测雨量站。

(3)灌区站点布设应尽量利用、整合已建或将建的站点,避免重复。

(4)灌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应与灌区水源工程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三防指挥系统互联互通。

3.9附图

(1)流域水系图(表明水文、气象站和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

(2)径流、洪水、暴雨量插补延长的主要相关关系图。

(3)年径流、年降雨频率曲线图。

(4)洪峰、洪量关系图。

(5)洪峰和各时段暴雨、洪量频率曲线图。

(6)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

(7)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图。

(8)其他有关附图。

3.10附表

(1)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2)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3)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4)其他有关附表。

4工程地质

中型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在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勘察资料基础上,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程》的要求,结合中型灌区的特点,查明灌区沿线重点是重要建筑物(如新建渠线、较高渠堤以及规模相对较大的渡槽、水闸、隧洞、涵洞等)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规模相对较大的渡槽、水闸、涵洞等基础处理措施,初查沿线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来源、质量、储量、运输方式、运距等。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按《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4.1概述

概述勘察工作经过,进行的勘察工作项目,完成的工作量和主要成果。

4.2区域地质

(1)概述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2)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

确定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

4.3渠道工程地质条件

(1)概述渠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

(2)论述渠道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

对明渠线路,着重说明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层的分布及其对稳定和渗漏的影响,初步预测产生边坡失稳、管涌和沼泽化等问题的可能性。

对隧洞线路,着重说明进出口洞脸、交叉段、浅埋段和地质构造复杂地段的稳定条件。

(3)评价渠道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初步围岩分类。

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

4.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1)概述各主要建筑物场址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

(2)论述各主要建筑物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说明渡槽、水闸地基和消能冲刷区岸坡的稳定条件,渗流稳定条件,沉陷变形和液化条件。

(3)评价各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

4.5天然建筑材料

初查沿线各种天然建筑材料。

说明沿线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位置、质量、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等。

4.6结论

综述工程地质问题初步评价和结论,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7附图及附件

4.7.1附图

(1)区域地质图。

(2)渠道工程地质图、剖面图。

(3)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及剖面图。

(4)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图。

(5)典型钻孔柱状图及坑、槽、井、洞展示图。

4.7.2附表、附件

(1)岩、土、水质试验报告及成果汇总表。

(2)其它相关报告或附件。

5工程任务和规模

5.1灌区规划成果及审查结论

(1)概述灌区的规划成果及主要审查结论。

(2)灌区改造工程项目主要依据:

1)灌区改造规划报告;2)地级以上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3)我省水利发展“十一五”灌区规划报告。

5.2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规划

概述与工程有关地区的社会经济现状及远近期发展规划。

5.3工程现状及发展规划

(1)说明灌区灌溉范围、现状灌溉面积、规划灌溉面积、作物组成。

(2)概述灌区工程组成(包括水源工程、渠首工程、骨干渠系工程)。

5.4工程建设必要性

(1)概述灌区改造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2)概述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3)论证灌区工程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5.5工程任务

概述灌区改造工程的任务,确定需要达到的目标。

5.6设计水平年及设计标准

5.6.1设计水平年

根据灌区改造规划或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确定灌区改造工程的设计水平年。

5.6.2灌溉设计保证率

域综合规划,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5.6.3灌区工程等别及洪水标准

灌区渠道、主要建筑物的工程级别及相应防洪标准。

5.7灌溉制度

(1)说明灌区作物组成及各种作物的灌溉方式、灌溉制度。

(2)根据灌区所在地区、作物组成及土壤情况,参照《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编),确定灌区各种作物灌溉净定额及灌溉时段分配。

作物的灌溉定额亦可以采用其它经审批通过的相关规划设计报告(灌区规划报告、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水源工程设计报告等)中的灌溉定额成果。

5.8灌区供需水量平衡

5.8.1灌区可利用水量

(1)说明灌区水源数量,阐述灌区各水源基本情况。

(2)根据“水文”中径流分析成果,确定灌区可利用水量。

5.8.2灌区需水量预测

(1)根据灌区所在地水源规划、灌区规划及各水源工程的工程任务、兴利目标,明确设计水平年灌区水源及需灌区水源担负灌溉、供水的用水户。

(2)根据灌区内社会经济现状、用水现状及灌区所在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灌溉规划、供水规划等,参照省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中成果,预测设计水平年各用户需水量,一般包括生活及工业用水量、农业灌溉用水量及生态用水量。

(3)确定各用户用水年内分配,农业灌溉用水年内分配可根据丰、平、枯不同水平年,按《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中成果选用;生活及工业用水年内分配根据当地用水情况确定。

(3)灌区水源工程(水库等)已完成除险加固或重建、扩建设计,且其设计成果已经水利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在复核后,灌区需水量预测成果应与水源工程设计报告中成果一致。

5.8.3供需水量平衡计算

(1)根据灌区可利用水量、需水量年内分配成果,按水量平衡公式进行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2)灌区水源为多水源、多用户的水资源供需系统时,应根据各水源的特点、输水工程特点划分供水分区,并据此进行供需水量平衡计算。

(3)根据供需水量平衡计算成果,应明确灌区水源能否满足灌区用水需求,不满足灌区用水需求的,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5.9工程规模

5.9.1灌区工程总体布置

简述灌区工程总体布置。

5.9.1渠道灌溉流量

6.1.9”中的规定,计算各渠道各渠段设计流量、最大流量、最小流量。

所采用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应与灌区规划、灌区供需水量平衡中采用的成果一致。

5.9.2渠道设计排涝(洪)流量

对于承担排涝(洪)任务的渠道,根据各渠道的设计排涝(洪)标准及水文分析计算成果,确定渠道设计排涝(洪)流量。

5.9.3渠道设计水面线

(1)采用渠道水力学公式或水面线推算公式,计算各渠道设计水面线。

(2)水面线计算中所采用的糙率应根据渠道特征、改造后衬砌情况,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录E中糙率表合理选用。

应考虑渠道糙率取值偏大或偏小对工程设计及灌区实际运行的不利影响,糙率偏大则容易造成实际灌溉水位比计算的灌溉设计水位低,糙率偏小则容易造成渠道实际过流能力比计算的过流能力小。

(3)灌溉、排涝(洪)结合的渠道(段),应分别计算灌溉工况、排涝(洪)工况下的设计水面线。

5.10附图

(1)灌区工程布置图、灌溉面积分布示意图。

(2)其他有关附图。

6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6.1设计依据

6.1.1工程等别及洪水标准

(1)根据灌区灌溉面积的大小,按《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及洪水标准》

(2)根据引水枢纽工程引水流量的大小、提水枢纽工程单站装机流量或单站装机功率的大小、灌排渠道的灌溉流量或排水流量的大小、灌排建筑物过水流量的大小,纽工程、灌排渠道、灌排建筑物的工程级别及相应防洪标准。

工程及灌排建筑物级别及防洪标准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于兼有行(排)洪功能的渠道或渠段,其工程级别及防洪标准还应结合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综合确定。

②在防洪堤上修建的引水、提水工程及其他灌排建筑物,或在挡潮堤上修建的排水工程,其级别不得低于防洪堤或挡潮堤的级别;倒虹吸、涵洞等灌排建筑物与公路或铁路交叉布置时,其级别不得低于公路或铁路的级别。

6.1.2确定地震设防烈度

确定地震动峰值、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地震基本烈度。

6.1.3基本资料

明确本次设计所依据的气象、水文、地基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等资料及相关文件。

6.2工程布置

6.2.2总的要求

(1)灌排系统布置应尽量与现有灌排系统相结合的原则,现有灌溉系统布置合理的则基本维持现状,对局部不合理的渠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完善。

(2)山丘、丘陵区的灌区应遵循高水高用(排)、低水低用(排)的原则;平原灌区在具备条件时提倡分开布置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

6.2.2水源及渠首工程

(1)从水库引水的灌区,水库的除险加固不纳入灌区改造项目;从河流引水的灌区,拦河闸(坝)可根据实际情况纳入灌区改造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