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445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

混合运算;第二节:

应用题;第三节:

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

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

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

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

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

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

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

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

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

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

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

课程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证书四则运算。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

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依据三:

教材和学情

1、教材分析:

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

从连加、连减、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

应用题也有独立的线索,两者紧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学情分析: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掌握时较易,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多让学生练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

师: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下午有多少人?

生:

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

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

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

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

“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

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

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

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1.72-44+852.

(1)987÷3×6

(2)6÷3×987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四则运算第二课时:

一、二级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

课程标准

2、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3)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证书四则运算。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

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依据三:

教材和学情

1、教材分析:

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

从连加、连减、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

应用题也有独立的线索,两者紧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学情分析: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掌握时较易,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多让学生练习。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5、6、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级运算由高到低。

2、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四、教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媒体演示复习题

15×8÷629+34-2172÷8×664-56+58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3)师提问:

成人票每张多少元?

半价是什么意思?

儿童票每张多少元?

要买几张成人票?

几张儿童票?

要解决什么问题?

购买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最后求什么?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

在小组内说一说。

(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达标测评: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一第6、7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第二课时一、二级混合运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算法一:

24+24+24÷2算法二:

24×2+24÷2

规律: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则运算第三课时:

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

课程标准

3、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5)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6)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证书四则运算。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

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依据三:

教材和学情

1、教材分析:

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

从连加、连减、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

应用题也有独立的线索,两者紧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学情分析: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掌握时较易,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多让学生练习。

一、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P10-12例4、例5。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具:

挂图

五、教学教程:

(一)复习24点游戏,引入新课。

1、师准备扑克牌,带领学生玩“算24点”游戏,分组竞

教师抽出四张牌,根据扑克牌上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把它列为得数为24为胜。

2、有24个苹果,每6个苹果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2>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洁员,师可问:

60位游人需几名?

90位游人呢?

<3>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4>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5>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

(板书后)

问:

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追问: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巩固练习:

完成P11做一做。

<7>集体讲评。

2.学习例5

<1>出示挂图出示例5。

(板书后)

<2>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

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师问:

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

有什么不同地方?

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4>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5>师:

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6>师整理并板书四则运算顺序。

(板书后)

<7>巩固练习:

完成P12做一做1、2题。

<8>集体讲评。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第三课时:

混合运算

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

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例5、先说出各题运算顺序,再计算

(1)270÷30=9(名)180÷30=6(名)9—6=3(名)1.42+6×(12–4)

(2)270÷30—180÷30=9–6=3(名)2.42+6×12–4

(3)270–180=90(位)90÷30=3(名)

(4)(270–180)÷30=90÷30=3(名)总结四则运算:

答:

下午要比上午多派3名保洁员。

 

四则运算第四课时:

有关0的运算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一:

课程标准

4、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7)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8)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证书四则运算。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依据二:

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依据三:

教材和学情

1、教材分析:

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

从连加、连减、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

应用题也有独立的线索,两者紧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学情分析: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掌握时较易,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多让学生练习。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6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面八方则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四、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150+90=43-0=52-25=

0+50=0×135=0÷12=

学生口算后两题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前两道已学过的含有0的加减法算式来对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进行归纳。

提问: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和0减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

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追问:

如果要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我们以前学习的含有0的减法只说了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但如果是0减任何数还得任何数吗?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112-47×2

(二)教学新课

1、回忆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例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0÷5=0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5÷0=□0÷0=□

(2)引发思考

(3)小组交流

(4)举例说明观点

观点1:

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

我们来讨论“0÷0”,它结果是多少呢?

可能有的同学认为“0÷0=0”。

也有的同学认为“0÷0=1”(相同数相除,商是1)。

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

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我认为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教师小结

3、拓展练习(第13页数学游戏)

(1)教师让学生先明确题意。

(2)分组探究

(3)交流反馈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计算

0+8=22+17×0=0+7+7=

0×8=56×27×0=74-74+19=

2、思维训练

巧算:

3300÷25=1320×500÷250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第四课时:

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例5+0=5小结:

0不能作除数。

如5÷0不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

0除以任何数都得00÷5=0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