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296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挖孔桩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工挖孔桩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工挖孔桩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工挖孔桩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工挖孔桩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挖孔桩方案.docx

《人工挖孔桩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桩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工挖孔桩方案.docx

人工挖孔桩方案

人工挖孔桩方案

一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

1.1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

2、根据区间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埋深以及施工条件等,选择合理、可靠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保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减少盾构施工影响和地层的扰动;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工法,以确保施工工序和工程质量。

3、合理部署,突出重点,组织多工作面平行作业,以确保工期。

1.2编制依据

1、业主对本项目的工期要求;

2、地铁施工现行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3、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和成熟的施工工艺;

4、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力量;

 

二、工程概况

2.1概况说明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主要包括一站两区间:

我项目主要负责区间土建施工。

两区间均为盾构法掘进施工。

区间起讫里程为:

右线K34+653.369~K35+668.147,全长1014.778m;左线K34+653.369~K35+668.147,全长1013.663m,短链1.115m。

本区间线路平面上线间距从14.969m渐变成17m。

右线掘进过程中要经过两个曲线半径后到达角门西站,两条曲线半径均为1000m。

左线含四条曲线,其半径分别为1000m、600m、2000m、2000m,最后到达角门西站。

纵断面上,线路左右线采用单面坡,线路从角门东站出站后以22‰(左线22.11‰)下坡,接着以5‰(左线5‰)下坡进入角门西站。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和线路的纵坡条件,区间在右线K35+185.00处设一处联络通道。

起讫里程为:

右线K35+874.047~K37+335.900,全长1461.853m;左线K35+874.047~K37+335.900,全长1461.824m,短链0.029m。

如图1-1标段工程范围示意图所示:

 

图1-1标段工程范围示意图

2.2工程地质

区间内主要地层性状

A人工堆积层:

①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含以粉土,砖渣,灰渣,不连续;

①1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素填土,黄褐色,松散,稍湿,以砂质粉土、粘质粉土为主,含少量砖渣,灰渣,不连续;

B新近沉积层:

②砂质粉土、粘质粉土,黄褐色,稍密~中密,稍湿~湿,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夹少量卵石,圆砾,不连续;

②1粉细砂,褐黄色,稍密~中密,湿,中低压缩性,含云母,局部夹薄层粉土及少量卵石,圆砾,不连续;

③卵石,圆砾,杂色,中密,湿,低压缩性,亚圆形为主,一般粒径2~5cm,最大粒径约14cm,细砂充填约30~40%,局部夹薄层粉土,连续分布;

③1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灰色,中密,湿,高压缩性,含少量氧化铁,局部夹粉土,细砂,透镜体分布;

③2细中砂,褐黄色,中密,湿,中低压缩性,含氧化铁,局部夹粘性土薄层及少量卵石,圆砾,透镜体分布;

C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

④卵石,杂色,密实,湿~饱和,低压缩性,亚圆砾,级配连续,磨圆度中等,一般粒径2~6cm,最大粒径约16cm,细中砂充填30~40%,局部含圆砾,连续分布;

④1粉质粘土,粘质粉土,褐黄色,可塑,中密,湿~饱和,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土质不均,局部夹粉砂薄层,不连续;

④2细中砂,褐黄色,密实,湿,低压缩性,含云母及少量卵石,透镜体分布;

⑤卵石,杂色,密实,湿~饱和,低压缩性,亚圆形,级配连续,磨圆度中等,一般粒径2~7cm,最大粒径约16cm,细中砂充填约25~35%,连续分布。

⑤1粉质粘土,粘质粉土,褐黄色,可塑,密实,湿,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土质不均,局部夹粘土,不连续。

⑤2细中砂,褐黄色,密实,湿~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及个别砾石,不连续;

⑥卵石,杂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亚圆形,级配连续,磨圆度中等,一般粒径2~6cm,细中砂充填约30~35%。

⑥1细中砂,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及少量圆砾。

区间具体地质情况见附图。

2.3工程水文

(1)盾构区间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有四层类型:

由于地下水的长期开采等原因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加之区域地质局部粘性隔水层的作用,该区域第二层地下水表现出层间潜水的特性,并在之下的厚层碎石土及沙土中形成的第三层地下水,与区域水文地质情况略有不同。

地下水特征如下表1-1所示

表1-1地下水特征表

地下水性质

水位埋深m

水位标高m

含水层及其特征

岩性特征

渗透系数m/d

影响半径m

上次滞水

2

37.87

 

 

潜水

(二)

13.6-15.2

24.57-25.67

③、③2

 

 

潜水

(二)

22.3-24.9

15.62-17.48

130-150

77.53(10t/h)

潜水

(二)

26.6-27.7

12.42-12.67

⑤、⑤2

130-150

77.53(10t/h)

(2)角门西站~草桥站盾构区间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有三层类型:

由于地下水的长期开采等原因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加之区域地质局部粘性隔水层的作用,该区域第二层地下水表现出层间潜水的特性,并在之下的厚层碎石土及沙土中形成的第三层地下水,与区域水文地质情况略有不同。

地下水特征如下表1-2所示

表1-2地下水特征表

地下水性质

水位埋深m

水位标高m

含水层及其特征

岩性特征

渗透系数

影响半径

层间潜水

11.3-11.5

29.24-29.96

 

 

层间潜水

23.5-24.0

16.43-18.37

130-150

77.53(10t/h)

潜水

27.3

13.03

130-150

77.53(10t/h)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和线路的纵坡条件,区间在右线K35+185.00、K36+350.00及K36+830.00处各设一处联络通道。

区间工作内容包括两个区间盾构掘进、8个洞门、3个联络通道的施工。

由于区间隧道掘进大多处于卵石层中,对盾构机刀盘磨损严重,故计划在地面沿区间隧道每个150~200m挖一个人工挖孔桩探孔,以便观察刀盘的磨损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换刀。

三、挖孔桩工程概况及实施方案

3.1管井降水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人工挖孔桩施工前须采用降水管井将地下水降至开挖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其开挖,并随开挖进度进行降水。

根据计划始发端头采用一排Φ1000mm咬合200mm的人工挖孔桩,紧邻车站端头井维护桩布设,左线15根,右线15根,共计30根。

挖孔桩沿单线隧道走向每个150~200m布置一个,故结合计划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角角区间左线拟定施工4根人工挖孔桩,右线拟定施工4根人工挖孔桩,角草区间左线拟定施工6根人工挖孔桩,右线拟定施工6根人工挖孔桩,具体挖孔位置见《沿线人工挖孔桩调查报告》,人工挖孔桩施工前须采用降水管井将地下水降至开挖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其开挖,并随开挖进度进行降水。

根据设计要求,挖孔桩采用深管降水管井进行降水,在拟定挖孔桩前后20米范围的位置各打设一口管井,管井由加网焊接钢筋笼管和高扬程潜水泵组成,井深22.0m,以确保孔桩施工安全,管井的具体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打设前需查明现场管线的具体位置及埋深。

3.1.1管井降水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管井采用旋转钻机成孔,下放钢筋笼井管,高扬程潜水泵抽水,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所示。

管井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降水管井及降水施工技术方法为:

a.测量放线定位:

根据降水平面布置图,测量定出每个管井准确位置,钻机按井点位置就位。

b.钻孔:

采用GZQ-700型回转钻机正循环钻进成孔,成孔垂直偏差控制在1%之内,成孔深度应比设计深度深0.5m以上。

孔口设长1.5m、φ900钢护筒,钢护筒埋设高出地面0.3~0.4m,外围封填堵塞,设溢浆孔和进浆管,并保证孔内液面高出地下水位,护筒周围设置排浆沟、泥浆池、沉淀池。

采用原土造浆护壁,泥浆沉淀净化后再利用,泥浆比重控制在1.1~1.2g/cm3,含砂率不大于5%,下设井管前,采用正循环清孔,让泥浆翻清,清除孔内沉碴。

c.管井下设:

管井采用焊接钢筋笼制作,钢筋笼采用12φ18钢筋作主筋,外设φ8@150箍筋,内部设φ16@1900加强箍,主筋与箍筋、加强箍之间点焊连接形成骨架,钢筋笼由外向内依次包尼龙网、1×1镀锌铅丝网和5×5铁丝网,钢筋笼内径为φ400。

将制作好的钢筋笼管井,用汽车吊吊放入井内,管井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管顶部比地面高出20cm左右,并有加固措施。

d.填滤料:

管井放入井内后,及时在井管与孔壁间填充粒径为3~15mm细砾石滤料。

滤料必须符合级配要求,将设计砂砾规格上、下限以外的颗粒筛除,合格率要大于90%,杂质含量不大于3%,用铁锹下料,以防止分层不均匀和冲击井管,填滤料要一次连续完成,从底填到井口下1.5m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分层回填并夯压封口。

e.洗井:

采用压力为0.8Mpa,排气量为9m3/min空压机及潜水泵联合洗井,直至抽出清水为止。

洗井应在下完井管,填好滤料,封口后8小时内进行,一气呵成,避免时间过长,护壁泥皮逐渐老化,难以破坏,影响渗水效果。

f.下放水泵:

采用JQB1.5-6型潜水泵抽水,在安装前应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

检验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各部位的螺栓是否拧紧,润滑油是否加足,电缆接头的封口有无松动,电缆线有无破坏折断等情况,然后在地面运转3~5min,如无问题,始可放入井中使用。

用绳索将潜水泵吊入滤水层下部,并固定牢固。

潜水泵电动机、电缆及接头应有可靠绝缘,每台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主电源线路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3.1.2管井降水控制措施

a.管井降水施工前,先根据设计参数进行试验管井施工,以进一步验证涌水量和地质情况,调整管井布置及施工参数。

b.管井使用时,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

并派专人值班,负责抽水,采取分级降水,一次降低水位5m以内,稳定24小时后再进行下次降水,直到水位降到所需深度。

c.管井降水时要进行水位观测,当水位差超过警戒要求时,应立即采取减少部分管井抽水或回灌水等补救措施。

d.井点供电系统应采用双线路,防止中途停电或发生其他故障影响排水。

e.潜水泵在运行时应经常观测水位变化情况,检查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以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渗入电动机内。

同时,还须定期检查密封的可靠性,以保证正常运转。

f.井管使用完毕,用汽车吊将井管管口套紧,徐徐拨出,井管拨出洗净以备后用,残余孔洞用砂砾填充、捣实。

3.2、始发端头人工挖孔桩

3.2.1人工挖孔桩布置

根据计划始发端头采用一排Φ1000mm咬合200mm的人工挖孔桩,紧邻车站端头井维护桩布设,左线15根,右线15根,共计30根。

加固范围为隧道轮廓外左右3米,上下4米范围,具体如图所示:

 

 

人工挖孔桩布置图

3.2.2咬合桩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及工期安排,挖孔桩采用“跳三挖一”的顺序施工,共分3个循环完成。

挖孔桩施工顺序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

端头人工挖孔桩施工顺序图

咬合挖孔桩施工,为了围护结构的整体性,在灌注第一批挖孔桩时,采用在咬合部位预埋聚乙烯泡沫板,以减少后期桩施工时咬合部的凿除量。

当开挖第二批、第三批挖孔桩时,须将相邻桩的护壁及泡沫板凿除至设计要求,以保证咬合宽度。

护壁分节处应与先行桩节间交错布置,护壁钢筋同先行桩护壁钢筋相连接,护壁处理见下图所示。

 

咬合挖孔桩护壁接头方案图

若护壁漏水则采用速凝水泥砂浆封堵,并辅以小导管导流,待封堵砂浆凝固后,再堵塞小导管。

防止孔外水通过护壁流入桩孔内,影响桩身混凝土的成桩质量。

挖孔桩桩身混凝土浇灌时选用坍落度为4~8cm的商品混凝土,用串筒法,连续分层灌注,分层厚度不超过0.5m,采用插入式捣固器和人工插实相结合的方法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浇注时,在孔底段应迅速灌注,以防孔底渗水量增多影响桩芯砼的质量。

第二批挖孔桩混凝土灌注前,将先行桩咬合部进行凿毛处理,并涂刷YJ-302环氧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提高桩间接缝混凝土的封水抗渗能力。

桩身混凝土灌注时尽量避免用水下混凝土灌注,以免出现桩间渗漏,影响围护咬合桩的整体性。

3.3区间人工挖孔桩

工作井采用人工开挖,直径1500mm,每天进尺2m,大约7~10天可挖至设计标高(盾构拱顶下1m)位置,采用小型卷扬机起吊土石方,分节开挖及灌护壁混凝土成孔,分节开挖深度视地质情况采用0.5~1.0m,护壁混凝土采用现场自拌。

孔桩钢筋笼、钢格栅在加工房加工成型,用两台QY-16型汽车吊整体起吊放入孔内。

3.4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

根据施工实际情况,人工挖孔桩需在盾构机预计到达指定里程前15到20天开始施工。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详见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所示。

 

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工作井采用人工开挖,直径1500mm,每天进尺2m,大约7~10天可挖至设计标高(盾构拱顶下1m)位置,采用小型卷扬机起吊土石方,分节开挖及灌护壁混凝土成孔,分节开挖深度视地质情况采用0.5~1.0m,护壁混凝土采用现场自拌。

孔桩钢筋笼、钢格栅在加工房加工成型,用两台QY-16型汽车吊整体起吊放入孔内。

3.6人工挖孔桩技术措施

挖孔桩采用人工开挖,小型卷扬机起吊,分节开挖及灌注钢筋混凝土护壁成孔。

施工中根据地质情况按0.5~1.0m循环进尺进行施工,护壁混凝土采用现场自拌。

桩身钢筋笼在加工房加工成型,用两台QY-16型汽车吊分段起吊放入孔内。

a平整挖孔桩施工场地,布设挖孔桩桩位测量控制点,并编制桩位编号及坐标表,经复核无误后现场测放桩中心点。

施工前先由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逐孔全面检查各项施工准备工作,逐级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使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在思想上、组织上、操作上得到落实。

b由人工逐层用镐、锹进行开挖。

挖土顺序为先中间,后周边,第一节桩孔开挖完成后,进行护壁钢筋混凝土施工。

护壁模型采用组合式钢模板,模板用U型卡连接,上、下由两半园组成的钢圈顶紧,并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

护壁混凝土采用C20早强混凝土,现场自行拌制,用机动翻斗车运至现场灌注,插入式捣固器振捣密实。

其中孔口护壁混凝土应比其它护壁厚15cm,护壁顶面高出现场地面20cm,以防杂物掉入伤人及地表水流入孔桩内。

待第一节孔圈护壁完成以后,重新布设桩心控制点,将孔桩中心点用十字线布设于护壁顶面,标高基点布设于护壁上,并检查复测其准确性和精度。

在挖孔桩成孔过程中,以此为标准来检查其垂直度和几何尺寸。

c于孔口安装半园形防护罩,安设垂直提升架、起重卷扬机、活底吊土桶及排水、通风、照明等设施,并检查其安全性能。

在使用过程中,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等必须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

d开挖土石方由小型卷扬机配吊土桶起吊出孔外。

采用分节开挖及灌注护壁混凝土成孔,隧道范围外护壁竖筋用φ10@150沿周边布置,φ10@200沿环向布置;隧道范围内护壁用竹条纤维@100沿周边布置护壁,φ10@150沿环向布置,混凝土需振捣密实,防止渗漏水,桩孔分段开挖完成后应尽快灌注护壁混凝土,且同段必须一次灌注完毕。

挖孔所出土石方用机械翻斗车转运至临时弃土场,再利用自卸汽车外运至指定弃土场。

挖孔桩通过卵石、细中砂层时,采用0.3m~0.5m短进尺、加厚护壁等措施通过。

孔内渗水用污水泵抽排,排出泥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再排放至城市下水道。

e.为保证护壁稳定性及整体性,护壁分节灌注成形时节与节之间要保证5cm搭接长度并预留连接钢筋(竹片纤维要保证10cm的搭接长度),钢筋通过绑扎连接。

护壁施工图如下所示。

接头搭接时先进行凿毛处理,下节护壁灌注时,在接头处加强振捣,以确保接头连接质量,增强整体性和封水性能。

 

 

护壁施工图

f在工作井护壁下部2~3m范围采用钢格栅、竖向设置连接筋,形成暗梁结构,同时打设小导管(小导管长度1500mm)对地层进行加固处理,小导管注浆范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予以加固,以确保施工安全。

g.最后四节护壁施工时,必须调整长度,保证倒数第二节下沿正好骑在盾构拱顶上,最后一节护壁只做刀盘前部,护壁月刀盘之间的间隙采用模板作为临时支撑用丝杠叮嘱,需要转动刀盘时拆掉临时支护,待刀盘转到下一修复位置、观察到土体稳定时再恢复临时支撑。

 

 

工作井与盾构位置关系图

h.钢筋笼用两台QY-16型汽车吊分段起吊放入孔内。

吊放钢筋笼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

钢筋笼加工时将钢支撑腰梁预埋连接筋准确定位,安装牢固,并要设防止钢筋笼上浮的防爬钢筋。

i.观察盾构机刀盘磨损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刀具的更换。

j.在更换完所有需要更换的刀具后,用级配砂石进行回填,回填时必须拆除倒数第一节护壁,以免影响盾构后续掘进施工,回填时采用30cm一步,人工夯实,最后2m用粘土回填并夯实。

然后,盾构才可以进行掘进施工。

3.7人工挖孔桩技术难点保证措施

本工程场内存在砂卵石层及细中砂层,加之地下水位存在,容易形成流砂,给施工增加极大难度,故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便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此工程:

a.思想重视、管理到位、精选劳动力

仔细研究工程勘察资料,仔细调查了解场地周围水文、地质情况,详实掌握第一手资料。

组织具强有力的施工管理机构,层层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位,将技术和方法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具体行动中,做好后勤保障指导工作。

劳动力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一支技术好、能吃苦、经验丰富、服从指挥的工人队伍是本工程顺利完工的重要保障。

b.充足的施工机具、物资准备

针对流沙、流泥层需配备5T高频振动器,用于在流砂层中振沉钢筒。

工地上将预备足够半模板、钢板、钢筋、水泵、稻草等施工用具,以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c.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所谓流砂、流泥是粉土、粉细砂、甚至粗砂为主的地质体在动水压力作用下经扰动而产生的现象,动水压力和扰动是土、砂体发生移动的作用力,所以要防止出现大量流砂、流泥现象,一是要减小动水压力,二是要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3.3人工挖孔桩优缺点分析

1、优点

a、工期快:

单个人工挖孔需要施工场地小,可以通过增加机械数量和工人来保证工期的要求。

b、施工简便,质量容易控制:

人工挖孔咬合桩具有施工机械简单,技术性要求不高,很好实现过程控制,穿越孤石、清除沉渣、桩端嵌岩等较易处理,成孔直观,混凝土施工质量较易控制。

c、污染小:

噪音污染小,人工挖孔桩使用小机械即可满足施工,无大型机械等噪音源;对环境污染小,人工挖孔桩不需要使用泥浆池,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d、造价低:

人工挖孔桩较地下连续墙和钻孔桩造价均低廉。

2、缺点

安全威胁大,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时时警惕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施工组织

4.1、人员组织

为了能优质、高效完成本工程,本着精干、专业、高效的原则,项目部成立挖孔桩施工管理小组,。

组长、各岗位及作业队管理人员均要求由责任心强、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担任。

管理小组机构详见下图:

 

为满足施工进度需要,需投入劳动力计划见下表所示:

分工种劳动力投入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1

掘井工

8

2

钢筋工

4

3

机电工

2

4

砼工

4

5

杂工

2

合计

20

说明:

1、本劳动力投入量根据施组设计之进度计算;

2、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4.2、机械设备组织

挖孔桩施工准备投入如下设备:

投入设备状况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功率

用途

备注

1

卷扬机

BS-655

2

5kw

提升土方

2

提升架

2

3

潜水泵

QY12

10

4

降水井抽水

扬程30m

4

搅拌机

φ1000×1012

1

搅拌护壁砼

5

吊车

25t

3

6

空压机

3m3

2

7

电焊机

2

8

氧气焊

1

9

钢筋切割机

1

10

钢筋弯曲机

1

11

对焊机

1

12

插入式振动器

3

设备进场前要进行全面检修,对某些部件予以更换,同时购置易损配件备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在出现问题时也能立即修复。

4.2.1对设备实行人机固定、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

要求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爱护机械设备,执行保养规程;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填好运转记录。

4.2.2实行操作证制度。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试,确认合格者发给操作证。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3、材料组织

在施工前进场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并报监理验收合格才能开始施工。

4.4、施工进度安排

桩型号Φ1500,深度范围16m~21m;在杂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中每天2个循环,每循环1m每天共进尺2m;在卵石层以及细中砂层中,每天进2个循环,每循环0.5m每天共进尺1m;一般10到15天可以掘进到设计深度。

 

五测量监测

5.1监测组织

建立专业监测小组,以项目技术负责人为直接领导,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仪器的调试和监测点埋设、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快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表12监测小组人员组织表

序号

人员

职务

主要职责

1

工程部部长

全面负责监测工作。

2

测量工程师

负责监测方案实施,管理。

3

测量工程师

负责监测方案实施,监测数据的分析。

4

技术员

监测方案实施,资料整理。

5

技术员

监测方案实施,资料整理。

5.2监测项目及监测仪器

为了确保施工期间的施工及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结合该段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确定监测项目和使用的监测仪器。

表13监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控制标准

1

地表沉降

+10mm/-30mm

2

孔内净空水平收敛

5-10mm

3

周边建筑物沉降

5mm

表14施工监测仪器汇总表

设备、仪器名称

单位

数量

全站仪

1

GY-85收敛计

1

SS-2频率接收仪

1

钢弦应变计

5

精密水准仪

2

水准尺

2

拾振仪

1

5.3测量监测内容:

a地表按设计布置观测点,观测频率为1次/天,监测人工挖孔施工引起的沉降变化量,当变形稳定后观测频率可减少为2~3天一次;

b工作井内布置收敛观测点,观测频率为1次/天,监测工作井内的井壁收敛变化量,当变形稳定后观测频率可减少为2~3天一次;

c观测资料及时提交有关部门。

5.4测量方法

采用水准仪配合钢尺进行地表下沉监测,采用全站仪或收敛仪量测工作井净空收敛情况,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地面及地面建筑物的沉降监测。

量测后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来指导施工。

如果通道变形过大或地面建筑物沉降较大或较快应及时采取注浆等补强措施来加强初期支护能力,在通道趋于稳定后再继续施工。

 

六施工保证措施

6.1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技术管理以“现场第一、强化服务”为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