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党代会报告精典1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201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党代会报告精典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党代会报告精典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党代会报告精典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党代会报告精典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党代会报告精典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党代会报告精典14.docx

《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党代会报告精典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党代会报告精典1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党代会报告精典14.docx

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党代会报告精典14

加速跨越赶超推进强县惠民

奋力开启**后发崛起新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6月18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我县在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加速跨越赶超,推进强县惠民,努力开创**后发崛起新局面。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基本估价

中国共产党**县第十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探索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对外形象明显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跨越赶超、强县惠民”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胜利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谱写了**发展史上的精彩新篇。

经济实力持续提升。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把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县域经济逐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十一五”末全县实现GDP97.85亿元,财政总收入4.8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0.4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1.7倍、2.3倍、2.2倍、4.1倍和3.6倍,年均分别增长11.2%、18.5%、17.5%、32.5%和29.2%。

特别是2010年全县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均创改革开放32年来之最高;人均GDP首次过万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9:

26.3:

34.7调整为34.2:

38:

27.8,终于实现了二产超一产的历史性突破,二产业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

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55.3%提高到75.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32.6%上升到53.7%,节能减排顺利完成“十一五”指标。

城乡面貌不断变化。

坚持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提升**形象、增强发展后劲的大事来抓。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

娄新高速、娄衡高速、娄邵铁路扩改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新建改造公路1964公里,87%的村通水泥路。

县城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从2005年到2010年,城区面积由6.6平方公里扩大到1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6.2万增加到10.9万,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的省级卫生县城,全县城镇化率由16.7%提高到25.8%。

新农村建设来势较好,全面完成城乡电网改造,修建各类水利工程5.2万处,治理病险水库66座,解决1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老区建设、扶贫开发、移民开发、减灾救灾等工作力度加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全面扫尾,妥善处理改制遗留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财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县经济开发区和曾国藩故里管理处管理体制得到理顺,投融资体制改革、“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展开。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五年累计引进境外资金9046万美元,内联引资70.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66%,其中2010年到位外资3500万美元、内资26亿元,双双刷新历史记录。

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明显,去年以来,不锈钢产业园、3万吨乙撑胺、兴昂、荣诚、晟丰成品鞋生产线、家宝艺陶瓷、武汉凯迪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战略性投资项目相继落户开工,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产值50亿元,新增税收2亿元。

定园半轴扩产,农机产业成功整合,成为全国最大谷物组合机加工企业,**获授“中国碾米机械之乡”称号。

与2005年相比,入园企业由18家增加到48家,园区开发面积由不足1平方公里拓展到3平方公里,年创税收由117万元提高到3400万元,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我县获授“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基地县”、“全省农机产业基地县”、“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县”。

成功举办曾国藩国际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文化经贸活动,曾国藩故居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

民生事业加快发展。

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本,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2.1%、9.7%。

去年财政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达8.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0%,为2005年的4.6倍。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亿元,为“十五”末的2.2倍。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22万人。

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农村五保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由2005年的180元提高到1200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扩大,新农合参合率由2006年的76.7%提高到97.4%。

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768套,改造农村危房4200余户,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6所、敬老院16所,改造危房学校203所,消除中小学危房面积20万平方米。

关心下一代工作基金突破2000万元,居全省县市区之首。

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全省建设教育强省工作先进县,去年高考成绩领跑娄底,领先湖南。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省一类。

科技、文化、体育、广电、环保、老龄、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民主法制建设加强。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

政协履行职能水平不断提升,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渠道进一步拓宽。

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得到发挥,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壮大。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对台、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坚持党管武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常抓不懈。

“平安**”建设进一步推进,“五五”普法任务顺利完成,信访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我县从2005年起连续保持全省“平安县”称号。

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在2010年全省公众安全感及干部队伍建设民调测评中,我县由2009年的第73位上升到第31位,前进了42位。

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乡镇党政正职人选县委全会票决制、干部任用监督等制度得到完善。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力度加大,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

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

“三级联创”、“双培双建双强”活动向纵深推进,机关、学校、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拓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效显著,较大幅度提高村级运转经费和村干部误工补贴标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新提升,获评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县域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速度不快、后劲不足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瓶颈制约因素较多,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经济转型的压力很大;社会事业发展不足,改善民生任重道远;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少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过去五年的历程,是一部砥砺奋斗、负重前进的拼搏史,是一部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创业史。

五年的生动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作为最鲜明的导向,“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载体,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基础,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目标,努力把**打造成为娄底地区对接长株潭的“桥头堡”、承接产业转移的“排头兵”、跨越赶超的“先行县”。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造福百姓作为最高的追求,正确处理“强县”与“惠民”的关系,做到决策坚持民生首选,支出坚持民生首位,工作坚持民生首要,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把改革开放作为最根本的动力,引导广大干群以“不怕起步晚、就怕起点低,不怕没门路、就怕没思路,不怕没财气、就怕没志气”的豪情壮志,强力推动发展,加快跨越赶超。

四是必须坚持改进作风,把狠抓落实作为最根本的要求,牢固树立“不落实就会落空、不落实就会落后”的理念,说了算、定了干,不争论、不推诿,快节奏、大踏步地干好工作,形成干部心齐、群众气顺、干事劲足的良好氛围。

五是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执政为民,科学执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过去五年的实践,是我们乘胜前进的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的经验,是我们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

回顾过去,面向未来,我们对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充满信心!

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

这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历届县委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

在此,我代表中共**县第十届委员会,向所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迫切需要我们认清大势,厘清思路,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未来,以更加科学的理念指导实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跨越,以更加坚强的保障促进赶超,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阔步迈进。

未来五年,将是我们跨越赶超的攻坚期。

经过近年的努力,**经济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实事求是地说,**跨越赶超的基础还很薄弱,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不仅在全省靠后,在娄底也居于下游,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全面依然是**当前的最大矛盾、最大问题和最大风险,我们仍将处于艰苦创业、负重赶超的时期。

下一轮的发展,全国已进入以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惠及民生为重点的新时期,区域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兄弟县市区竞相发展的态势咄咄逼人,而我们既要转变发展方式,又要加快发展速度,面临着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必须“背水一战”,奋起直追,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突出民生改善的导向下,使**经济增速在一个时期内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同期平均水平,从而实现跨越赶超、强县惠民的目标。

未来五年,将是我们跨越赶超的机遇期。

当前,我们正迎来沿海产业加速转移、国家中部崛起规划加快实施和湖南“四化两型”建设深入推进三重历史性机遇的对接、叠加和融合期。

特别是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先行先试的优势逐步得到释放,日益成为国内外客商竞相角逐的投资热土,人才、技术、资金将会在环长株潭地区积聚“寻租”。

**正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功能拓展区和湖南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段,地缘优势将不断凸显,可以更加充分地分享到规划的导向效应、政策的支持效应和要素的引导效应,为我县与长株潭地区在平台打造、产业配套、城市建设、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全方位对接拓展空间。

未来五年,将是我们跨越赶超的加速期。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积累,**取得了爬坡过坎的发展成果,正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开发、大产出并重的历史新阶段:

以载体平台的加速打造为标志,县工业园区的对外影响力、要素集聚力、发展支撑力明显增强;以重大项目的成功落户为标志,一批投资超亿元、过十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正在成长为县域经济新的中流砥柱,必将改写我县工业不大不强的历史;以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为标志,交通路网框架全面拉开,城镇建设日见成效,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经济地理空间进一步拓展,这些都为我们跨越赶超提供了十分厚实的基础。

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借势突破、强势发展,在奋力赶超中实现后发崛起。

今后五年我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民生优先,发展至上,跨越赶超,强县惠民”主题,坚持“四个第一,三个争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在新的五年后发崛起。

今后五年总的奋斗目标是:

加速跨越赶超,推进强县惠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全省中等发达县市水平。

——经济实力要跃上新台阶。

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12亿元以上,一般预算收入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目标。

综合实力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努力冲刺20强,人均水平力争进入前50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0:

50:

30左右。

——民生状况要得到新改善。

到“十二五”末,覆盖城乡、公益普惠的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现代国民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现代交通、住房保障、公共安全保障、解困救助等八大民生体系基本完善,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发展环境要达到新水平。

到“十二五”末,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交通体系基本建成,水、电、路、信、网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和园区等平台的承载能力大为增强。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各项事业要开创新局面。

到“十二五”末,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建成教育强县。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人口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文化更加繁荣兴旺,文化软实力较大提升。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明显加强,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加快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发展是**的第一要务。

必须努力排除各种干忧,聚精会神搞建设,必须切实做到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谋发展,推进**由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强县的历史性跨越,实现由落后地区向全省中等发达县市的加速赶超,构筑强县惠民的经济基础。

坚持转型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变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走内需主导、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和民生优先的路子,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坚持民本发展。

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坚持开放发展。

切实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不断增强创造活力和发展后劲。

三、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新跨越

跨越赶超、加快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的永恒主题。

未来五年,我们务必卧薪尝胆、负重拼搏,把**的经济搞上去,让**的老百姓富起来。

1.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跨越式发展的支撑。

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一化”带“三化”,全力推动工业大发展、结构大调整,实现工业化初期阶段到中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到2015年力争工业产业项目投入在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达到50%,工业增加值占比在GDP中达到50%,工业税源在税收构成中超过50%。

一是改造和提升并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农机制造、建材、农产品加工、煤炭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制鞋、电子信息及新材料、新能源、不锈钢深加工等新兴产业,着力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工业主导产业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湖南最大的农机制造基地、湖南鞋业外向型加工贸易基地、长株潭先进装备制造业配套服务基地和新能源原材料基地。

二是项目和园区互推共进,促进工业增量提质。

重点抓好不锈钢产业园、3万吨乙撑胺、成品鞋生产线、农机产业整合上市和品牌创建等项目的实施。

同时,努力招大引强、靠大联强,持续不断地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强县惠民的大项目、好项目。

围绕“打造特色园区、建设工业新城”的目标,搞好新一轮园区扩规,大手笔、大气魄、大强度推进园区建设。

到2015年园区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以上,产值100亿元左右,税收3亿元左右,分别相当于现有规模的2倍、5倍和10倍,使之真正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辐射源。

建立“共建共享、收益分成”运作模式,鼓励乡镇工业小区与县工业园区互动,按照优化结构、合理承载的原则,统筹配置土地、厂房、能源、用工等要素资源,实行错位发展,打造特色板块经济。

2.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跨越式发展的平台。

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重点、区域中心城镇为支撑,不断增强城镇集聚与辐射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一是做大做美县城。

以建设产业聚集、活力迸发、生态宜居、文化深厚的生态工贸城为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重点推进以新行政中心为核心的城北新区、以艺芳新城为核心的商业新区、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工业新城、以湄水河风光带为核心的城东生态新城和城南、天青街等为核心的老城区改造等五大板块建设,重点抓好县城北环线、湄水河风光带、第二水源建设、城北新区教育中心、体育中心、行政集中办公区、曾国藩广场、艺芳新城、中心城区主干道砼改油、烈士公园、管道燃气等项目工程,到“十二五”末城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6万人,真正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服务完善、宜业宜居的新县城。

二是统筹城镇布局。

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研究出台财政、土地、收入分配等倾斜政策,重点支持建设“青三甘”工贸城镇带,洪山殿、蛇形山物流城镇带,荷叶、井字、杏子铺旅游城镇带等三个特色城镇带,协调发展其他建制镇。

三是强化城镇建设管理。

进一步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加强城乡规划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监管。

进一步做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序化工作,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

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争创省级文明县城,提升县城品位。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3%以上。

3.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坚持贯彻“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的思路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是推进农业规模化。

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围绕粮、猪、菜、油、药等产业,规模发展一批专业乡、专业村和基地产业带。

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

重点发展粮油和生猪加工,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实现“企业做大、产业做强、农民增收”目标。

三是夯实水利基础建设。

抓住国家大兴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以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为重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五年内完成12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个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新建12处大型泵站和10座小型水库,切实提高防洪抗旱和水资源调配能力。

四是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

抓好村容村貌治理,着力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进一步健全农民负担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4.提升旅游服务业,拓展跨越式发展的空间。

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渗透,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

突出人文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四条主线,打造旅游精品。

推进曾国藩故居旅游区创建AAAAA级景区,并加快与韶山、南岳等周边连线景区的对接与合作,融入武广高铁、沪昆高铁沿线旅游经济带。

推动旅游消费,扶持开发溪砚等特色突出、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

优化旅游环境,加强荷叶、杏子铺等旅游名镇建设,完善交通、住宿、餐饮、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

到“十二五”末,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

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创意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全国知名、中南地区最大的农机专业市场,加快建设大型物流园区。

全面提升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托幼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重点推进大型一体化综合购物中心,推进连锁化农村超市建设。

5.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升跨越式发展的质量。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绿色**。

要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和水府庙湿地公园建设,抓好涓水、湄水、测水等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认真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加快生态村庄建设,启动曾国藩故里自然保护区建设。

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矿山污染和生态环境治理、农村污染防治等生态工程。

积极促进蛇形山、杏子铺、洪山殿部分区域对接融入娄底水府示范片区建设。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5%。

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严格监管重点能耗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依法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以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抓好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强化环保执法监督。

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和太阳能的使用推广。

牢固树立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理念,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确保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跨越式发展的环境。

完成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建好**火车北站,建设太平寺小城镇。

娄衡高速**段及其连接线要竣工通车。

启动建设双衡高速(南岳),争取320国道**至湘乡段升级改造为一级公路。

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改造好S210锁石至界首上,太平寺至“青三甘”至邵东,香卜坳—杏子铺—棋梓桥和永丰—石牛—衡阳等四段省道。

争取规划建设沪昆高铁娄底站至县城的高等级城际联络线,带动沿线发展。

规划建设**火车北站至县经开区物流园区的高等级公路。

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1000公里以上,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

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完成成品油输油管道建设。

加快推进村村通宽带、“三网融合”等信息化工程。

7.深化改革开放,增强跨越式发展的活力。

把深化改革作为创新之源,把扩大开放作为发展之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完善配套,继续清理化解公益性乡村债务。

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

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快建立村镇银行,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