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中国远比美国自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190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20中国远比美国自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0320中国远比美国自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0320中国远比美国自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0320中国远比美国自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0320中国远比美国自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20中国远比美国自信.docx

《0320中国远比美国自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20中国远比美国自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320中国远比美国自信.docx

0320中国远比美国自信

中国远比美国自信:

东方时事评论|2011-03-20

(2011-03-2020:

56:

09)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纽约消息】据媒体报道,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安理会当天上午再次就利比亚局势举行闭门磋商,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时30分左右就法国、黎巴嫩、英国和美国共同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

表决结果显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

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

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并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

此外,决议还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比第1970号决议更为强硬的武器禁运和财产冻结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冻结利比亚中央银行和利比亚全国石油公司等利比亚实体的财产。

决议要求利比亚冲突双方立即实现停火,全面停止对利比亚平民的一切袭击,呼吁利比亚各方加强努力,推动对话,促成必要的政治改革,以寻求一个和平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安理会当天上午再次就利比亚局势举行闭门磋商,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时30分左右就法国、黎巴嫩、英国和美国共同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

表决结果显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

 

●这段文字包括了这样几个要点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段文字包括了这样几个要点:

第一,决议草案的“共同提交者”是:

法国、黎巴嫩、英国和美国;

第二,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

第三,这份决议案是在利比亚政府军“即将”大举进攻反对派的大本营--班加西,且卡扎菲基本上稳操胜券的“特殊背景”下,突然通过的。

●处处透露着“古怪”

显然,通过上述“三个要点”,我们不难看出:

在这份决议案漫长“加工过程”中,处处透露着“古怪”:

其一,针对第一,我们想说的是:

在这个“大国游戏”中,在“两个常任理事国--中国与俄罗斯”对“共同提议”不感兴趣、因此“其它重要国家”也“深知厉害关系”的无奈下,或许是为了掩盖该决议案的“纯西方”色彩、特别是抹上点儿“阿拉伯味道”,堪称世界上自主能力最弱、但战略价值又极大的黎巴嫩,显然“被”“共同提议”了!

●最为微妙的是:

德国与“中俄”这两个“非美中坚”一起玩“弃权”

其二,针对第二,我们想说的是:

“第二”其实也是最为微妙的。

作为欧盟经济中最具实力、或者最能代表欧盟、且还是本轮非常任理事国的德国,是既不参加“西方阵营”玩什么“共同提议”、甚至不举手“赞同”这样一份决议,而是与“中俄”这两个“非美中坚”、以及“印度、巴西”这些个“非美大国”坐在一起,玩起了“弃权”游戏。

●通过的“时间”太精确了,可谓是“早一分嫌早、晚一分嫌晚”!

其三,针对第三,我们想说的是:

就通过的“时间”而言,实在是太精确了,可谓是“早一分嫌早、晚一分嫌晚”!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再来阅读两则新闻片段。

外交部发言人就安理会通过关于利比亚问题的决议答问

【北京消息】据媒体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8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希望利比亚局势尽快得到稳定,避免出现武装冲突升级和更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有记者问,安理会通过了关于利比亚问题的第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中方对此有何评价?

姜瑜说,中方一贯强调,安理会行动应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尊重利比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通过对话等和平手段解决利当前危机。

我们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对决议中的一些内容是有严重保留的。

考虑到阿拉伯国家和非盟的关切和立场以及利比亚当前的特殊情况,中方和有关国家一道对决议投了弃权票,没有阻拦决议的通过。

我们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利比亚问题特使以及非盟、阿盟继续致力于和平解决利当前危机。

我们希望,利比亚局势尽快得到稳定,避免出现武装冲突升级和更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俄外交部:

俄美在利比亚问题上的立场不一致

【莫斯科消息】据媒体报道,俄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17日表示,俄罗斯与美国就解决利比亚问题的立场在许多方面都不一致。

里亚布科夫在“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的节目中说:

“我们在很多方面的立场都不一致,这很清楚。

我们甚至很难接受人道主义干预这个想法本身,而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多年来并且连续几届政府都在宣传、发展与实践这个概念。

 

法国宣布将参加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数小时内展开”

【巴黎消息】据报道,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利比亚问题的第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法国政府发言人巴洛因表示,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将于“数小时内”展开,法国也将加入。

希拉里称美国不会单方面在利比亚采取行动

【综合消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7日在访问突尼斯时表示,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会单方面在利比亚采取行动。

希拉里在同突尼斯外长穆勒迪·克菲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国际社会应该共同作出努力“迫使卡扎菲结束屠杀”,以保护利比亚无辜平民。

她说,国际社会目前正在联合国安理会审议利比亚局势,以期“找到阻止卡扎菲清除反对派和屠杀无辜平民的最好方式”。

希拉里说,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会单方面在利比亚采取行动,在利比亚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将是安理会协商后作出的共同决定”。

她说,美国将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决定,并主张应由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参与解决利比亚问题。

希拉里是17日凌晨抵达突尼斯进行短暂访问的。

她先后与突尼斯代总统迈巴扎和外长克菲举行了会谈,表示美国支持突尼斯为争取民主、繁荣和美好未来的斗争,并愿意为此向突尼斯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

 

【时事点评】请大家分别注意这几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段:

姜瑜说,中方一贯强调,安理会行动应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准则,尊重利比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通过对话等和平手段解决利当前危机。

我们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对决议中的一些内容是有严重保留的。

考虑到阿拉伯国家和非盟的关切和立场以及利比亚当前的特殊情况,中方和有关国家一道对决议投了弃权票,没有阻拦决议的通过。

第二段:

法国政府发言人巴洛因表示:

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将于“数小时内”展开,法国也将加入。

第三段:

希拉里说,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会单方面在利比亚采取行动,在利比亚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将是安理会协商后作出的共同决定”。

她说,美国将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决定,并主张应由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参与解决利比亚问题。

第四段:

里亚布科夫在“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的节目中说:

“我们在很多方面的立场都不一致,这很人清楚。

我们甚至很难接受人道主义干预这个想法本身,而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多年来并且连续几届政府都在宣传、发展与实践这个概念。

●它们分别说明了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真实态度”

显然,我们之所以罗列上述新闻、并摘要上述几段文字,在于它们分别说明了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俄、美、法、英)在利比亚问题上的“真实态度”。

而要厘清中、俄、美、法、英等在利比亚问题上的“真实心态”,我们不妨先回顾之前点评中的数组重要观点,即:

第一组:

第一:

从“美国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事先没能防止“巴林之乱”、且在“利比亚之乱”中也无法代言“北约”、北约核心成员(比如法国)与“中俄”以及“阿拉伯联盟”一道,公开“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军事介入利比亚”之情况来看,在将“埃及之乱”导向“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或者“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特别是“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的过程中,尽管“美国资本”一再向“欧洲资本利益”、特别是“欧盟国家利益”示好,但出于“互不信任”、且“彼此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或者“很难调和性”等原因,这一“导向进程”明显脱离了“原稿”。

第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也就为“非美势力”利用“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做“埃及之乱”的“后续文章”提供了“操作空间”。

第二组:

第一,由于埃及国内反美势力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特别是随之而爆发的“巴林之乱”,都已说明:

尽管“策动者”极力想将“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导向“欧亚海上航线之乱”,但在其它势力(比如、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特别是策应这些国家的中俄、也包括欧盟等)的“绝不坐视”下,其“后续发展”不仅没有完全按“美国策划稿”走,且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埃及之乱”及“其后续发展”已经“脱稿”运行、且正在失去控制。

第二,我们认为,在“埃及之乱”及“其后续发展”已经“脱离”策动者的“预案”运行、且正在失去控制的同时,已然“因”直接伤及对“美国中东安全框架”而言非常重要的“中东维稳”、从而正在迅速瓦解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格局,以及同时迅速强化的“欧美中东和平双边决策框架”之“欧盟权重”,最终将令“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迅速吃重。

如果“西方资本内部(欧、美资本)”届时能达成某种共识的话。

第三,我们还认为,从欧盟(法国)公开与美国的利比亚政策保持距离、并强调“重建地中海联盟、强化欧洲共同安全政策,加强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伙伴关系,将是今后法国外交的重点”的最新发展来看,欧盟的“地中海计划”显然“在打算”借助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吃重”而“迅速成型”,且“在打算”继续掩护“欧盟全面整合进程”进一步展开、以利其“加速完成”。

●那“四段原文”折射出安理会“五大常委”在利比亚问题上的“真实心态”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对照“上组观点”,那么,那“四段原文”所折射出的安理会“五大常委”在利比亚问题上的“真实心态”也就非常清楚了:

●如果仅“局限于地中海方向”考虑问题,那么,美国人的意图在于

对美国而言,通过利比亚这个点,如果仅“局限于地中海方向”考虑问题,那么,其意图在于最终顺序实现如下步骤:

第一步:

以“已经肢解”的苏丹为“模式”,将“有待肢解”的利比亚作为“变量”,将非洲大陆沿“欧亚海上运输线”的诸多国家视为一个“大苏丹”。

从苏丹已经被肢解、联合国在最后关头通过了设立禁飞区决议案的情况来看,利比亚已经处于“待肢解”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一步已经实现;

第二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先循“苏丹模式”肢解利比亚,再利用“肢解后的利比亚”这个“变量”作用于整个“大苏丹”,再循“瓦解索马里中央政府、在亚丁湾批量产出海盗”的模式,将目前“国境线”都非常完整的“大苏丹”先弄成一个“大索马里”,即逐一瓦解“大苏丹”区域内各国中央政府的权威,再循“索马里模式”瓦解这些国家的中央政府,期间,再“操纵”包括这些国家的“国家之间”及“国家内部”交杂的民族、宗教、历史、现实利益等“任何因素”,尽可能地“混淆”“大苏丹”内部的国境线,使整个“大苏丹”地区最终像索马里一样,陷入一种“广泛的无政府状态”。

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利比亚问题的第1973号决议的“决议内容(并未授权采取陆上军事行动)”来看,利比亚只是“待肢解”,最后是否会“被肢解”,还有待观察!

也就是说,站在美国人的角度看问题,要想实现第二步,还得做出更多的努力!

或者换种说法、还得支付更大的代价!

这一点,稍后再进行展开。

 

第三步,就是在实现了第二步的基础上,提供、或者制造一切必要条件,一方面,破坏欧盟、特别是中国自非洲获取石油、矿产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欧亚海上运输线”的“非洲段”全线推进“海盗”的“批发业务”,以破坏对欧盟、特别是对中国极其重要之“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运行。

●如果我们在全球层面观察问题,那么,美国实现上述三步的意图又在于:

上面是仅局限于地中海层面观察问题。

如果我们在全球层面观察问题,那么,实现上述三步的意图又在于:

在“努力追逐上述三步”的过程中,如果“欧美资本利益之间”那种“很难调和的矛盾”得以调和、或者“欧美国家利益之间”那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得以缓和,也就是说,如果“西方资本内部”达成了“彼此暂时妥协、合力对付非西方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共识,“欧美(北约)”内部达成全力进行“南亚破局”的话,那么,“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也就成了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且就等同于将“已经移至中东方向的大国间战略利益主要交换平台”又给推回到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也就可以再对中国施加最大限度的战略压力,从而令中国面临要么接受“G2”、要么直面“南亚破局”的境地。

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所谓“南亚破局”已经有包括“明修栈道式(政治与军事层面破局)”与“暗渡陈仓式(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破局)”的三种方式。

其中,对中国而言,威胁最大的是“第三种方式”--用“巴基斯坦之乱”特别是“印度之乱”将中国拖入“中印军事冲突”。

●何以选择利比亚作为“观察点”?

 

美国之所以选择利比亚,首先在于利比亚外交政策自伊拉克战争后,也就是目睹“美国单边主义绞死萨达姆”之后,出于一时的恐惧,基本上就陷入了一种“左右摇摆”的“毫无原则”状态:

一会儿因担心成为“萨达姆第二”而宣布放弃核武计划、并准备全面投入美国怀抱;一会儿又因“不愿意看到利比亚全面倒向美国的欧洲人”愿意改善关系、并提供保护、从而迅速倒向欧洲;一会儿又因“欧美”都无力顾它,又“瞬间重拾”“被自己曾经扔掉的尊严”,且不将世界任何大国的“核心关切”放在眼里,一副“我有石油我怕谁”、“你们都有求于我我怕谁”的样子,令世界“主要势力中心”,特别是距离它最近、绝对有能力、此前也“的确有心”与之搞好关系、并保护它的欧盟,与它的“战略关系”基本上都停留在“不确定状态”,与它的“利益关系”基本上维持在“生意层面”。

 

●对法国而言,利比亚从来就是地中海计划的搅局者

 

以法国为例,它在利比亚在大量的能源投资,在“生意层面”,甚至较中国的利益还要大,但是,在“战略关系”层面,利比亚从来就是地中海计划的搅局者,甚至是“环地中海国家中”唯一公开的“不感冒者”。

 

两年前,当美国出于“南亚破局”急需欧盟的“南亚配合”、以及延缓“俄欧新关系谈判进程”、而不得不让自己的“大中东计划”向欧盟中东利益做出让步,从而对欧盟的“地中海雄心”做出一定低姿态,而欧盟(法德共同推动)也抓住时机,一面用“科索沃独立”这个“试题”迫使美国立下“投名状”,并同时向旨在离间“俄欧”、“中俄”、甚至“中欧俄”的“美俄关系重启”打下一根楔子,一面又立刻打出“地中海联盟”这面大旗,从而在这面“大旗”掩护下、正式提速“欧盟的全面整合进程”。

 

●利比亚指责“地中海计划企图破坏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团结”

大家不要忘记了,当年,当萨科齐在“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中被美国所出卖、最终惨败、而不得不“自打耳光”地“决定”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之后,想赶在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前,“先”召开一个“建立地中海联盟的首脑会议”以“广告天下”并“正式启动相关进程”,再在北京寻求中国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对”的时候,正是利比亚的公开拒绝、抵制、甚至指责“该计划企图破坏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团结”,不仅令萨科齐下不了台、还令“萨科齐外交政策”因“自打耳光地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所承受的“羞辱(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媒体当时称其在向北京磕头)”、最终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

显然,那时候的利比亚,也包括许多其它地中海国家,其对“地中海联盟”的“最终态度”,其实取决于“中美俄”中的“大多数”。

因此,中国“不反对”虽然不足以“一定决定什么”,但在美国铁定“反对”、俄罗斯的态度也“有待争取”的情况下,能否拿到中国的“不反对”也就“至关重要”了。

不难想像,拿到中国的“不反对”之后,再去争取俄罗斯的“不反对”甚至是“支持”,就成了打出了“地中海联盟”这杆大旗的萨科齐(包括许多欧盟国家领导人,但请注意,德国总理当时并没有出席)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最现实的动机”。

 

●别人可以忘记,但法国(欧盟)绝对不可能忘记的是

当“俄美”在“北京奥运回合”结束后便立刻“直接交手(美国为反击俄罗斯率先发动的旨在结束石油美元结算制的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策动了格鲁吉亚战争)”,结果却是美国被欧盟(法国与德国)所出卖,最终惨败,而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后;特别是,当“格鲁吉亚战争”之后、当“俄欧”开始考虑“启动俄欧新关系进程”、以部分替代北约、成为“未来欧洲安全框架”的三大支柱(分别是欧盟、俄欧新关系、北约)的时候,萨科齐(欧盟)是拿“尚在讨论中的俄欧新关系进程”作为“安全支撑”、以“欧盟未来可以忽略美国”的姿态、去启动“地中海计划”的。

而从“欧盟全面整合进程”能否启动、加快、直到完成其实是个攸关欧盟(欧元)生死存亡的“核心问题”,我们就不难看出“地中海计划”对于法国(欧盟)的重要性。

因此,别人可以忘记,但法国(欧盟)绝对不可能忘记的是:

其一,当年,当法国(欧盟)于2008年7月18日决心召开一个“地中海首脑会议”以“广告天下”的时候,正是利比亚公开拒绝并抵制了该“启动峰会”。

其二,在利比亚公开拒绝并抵制该会议的时候,甚至连“以色列”这个美国铁杆盟友都参加了该“启动峰会”。

●这种背景下,如此行事,只能让美国高兴

 

站在法国(欧盟)的角度,这种“旧账”或许可以暂时放放,但“新恨”不能不提:

这一点,从卡扎菲公开警告欧洲(主要就是法国)的“不恰当讲话”中就可以看出。

我们知道,在“利比亚之乱”后,由于法国(欧盟)在响应“设立禁飞区”的问题上持“附加前提条件的支持(即:

坚持要对的黎波里展开军事行动(这需要中国、俄罗斯的‘不反对’)”之态度,卡扎菲是如此公开警告欧洲的,他说:

“(利比亚)准备将欧洲国家在利比亚的经济利益,转交给俄罗斯、特别是中国”。

这对在利比亚有大量投资的欧盟国家(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当然是个“公开的警告”,但对“眼下务必维持”的“中欧俄之伊核战略协调”而言,就有点儿“肆意挑拔”的意味了。

这种背景下,如此行事,只能让美国高兴。

●为利比亚“积攒”了一个“舅舅不亲、姥姥不爱”的“糟糕处境”

 

不仅如此,当“埃及之乱”演化为“利比亚之乱”之后,利比亚“对外政策”的“毫无原则性”再一次爆发出来:

卡扎菲在为自己辩护时,竟然拿中国的“内政”说事儿。

事实上,从“突尼斯之乱”再到“埃及之乱”等一系列之乱,东方评论员从来、且也无意评论这些国家的内政,因为,这是它们自己的事儿。

因此,卡扎菲在为自己辩护的问题上,其对与错我们无意评论,但它拿中国的“内政”说事儿那就不是一个“错”字可以简单带过的,这说明,直到经过“利比亚之乱”,利比亚政府的“对外政策”仍然没有吸取足够的教训,仍然不懂哪些“国际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即:

你可以维护你的核心利益,但不要以此为由、去损害别人的核心利益。

特别是在“你根本就是一个小国,根本就没有资本”去伤害实力较你强大得多的别人、且还有求于别人的情况下。

长期以来的无原则行事,累积下来,卡扎菲自然就为自己、也为利比亚“积攒”了一个“舅舅不亲、姥姥不爱”的“糟糕处境”。

 

●维护、并延续卡扎菲政权、才是利比亚政府的“核心利益”,也就是利比亚政府的底线

而从利比亚外交政策的“毫无原则”性可以看出:

维护、并延续卡扎菲政权、才是利比亚政府的“核心利益”,也就是利比亚政府的底线。

 

●利比亚何以被“大国们”无一例外地选为“观察点”?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熟知利比亚对外政策的“无原则性”,且洞悉“上述底线”,也就成了“利比亚游戏(请大家注意这个说法)”的能够持续下去的要点,至于这个“舅舅不亲、姥姥不爱”的利比亚,也就被“大国们”无一例外地选为“观察点”、从而“进一步观察”“埃及之乱”之“后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个人安全”的重大压力下,卡扎菲“似乎”又开始摇摆了!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卡扎菲个人、及其亲信的“个人安全”始终“没有什么问题”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从卡扎菲公开将“基地组织”视为“利比亚之乱”的“主要策动者”、而刻意忽略“美国因素”这一“主要因素”的情况来看,在“个人安全”的重大压力下,卡扎菲“似乎”又开始摇摆了!

 

●对卡扎菲最终是否因“再度恐惧”而重新倒向美国的“可能性”,我们将密切关注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这一幕曾经因目睹萨达姆被“美国单边主义”处以、并执行了绞刑,而令世人大跌眼镜地上演过。

因此,对卡扎菲最终是否因“再度恐惧”而重新倒向美国的“可能性”,我们将密切关注。

要知道,对卡扎菲自己也好,对其亲信也罢、更或者其它政府、军队高官,在他们“敢于”频繁地露面于媒体面前的背后,恐怕是“确信”一向奉行“国家恐怖主义”的“美国利益”无意、至少暂时无意在其“个人安全”的问题上做文章。

●最高效、且代价最小的一种方式

 

显然,对美国人而言,其“利比亚政策”最现实的需要就是“肢解利比亚”,如果卡扎菲政府的存在妨碍了这一意图的话,那么,在卡扎菲几乎在与天下为敌、而卡扎菲却“偏偏认定”主要是“基地组织”在搞鬼的背景下,在其“个人安全”问题上做文章,就是最高效、且代价最小的一种方式。

 

●前面曾经提及的一个问题

 

前面也说了,站在美国人的角度看问题,要想实现“第二步”,还得做出更多的努力!

或者换种说法,美国还得支付“更大的代价”!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美国而言,这个所谓的“更大的代价”恐怕就是“埃及之乱”后的埃及政局的突然变化。

●“利比亚之乱”后的“美国利比亚政策”开始暴露出一个极大的隐忧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通过对利比亚这个“观察点”的密切观察,我们已经给出一个观察结论,即:

通过利比亚这个“观察点”,站在美国决策层的角度,那么,“利比亚之乱”后的“美国利比亚政策”开始暴露出一个极大的隐忧。

 

●“设置禁飞区的方案”在“利比亚之乱”初期是“最为有效控制局势”的手段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巨大隐忧源于这样几个层面:

第一层面:

在于利比亚内部局势的可能演化。

旨在“肢解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利比亚局势的“包括设置禁飞区的方案”,在“利比亚之乱”初期是最为有效的,因为,这个时候,一方面可以为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提供切实的军事支持,另一方面,可“合法地”威慑利比亚军队,促其分裂,令卡扎菲最大限度地失去权力;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就是可以“合法地”在军事层面“伺机”消灭卡扎菲的政治生命、甚至个人生命,特别是“以这种模式相威胁”;

值得强调的是,从卡扎菲因萨达姆被处死而突然摇摆、彻底放弃核武器计划、并全面倒向美国的“真实历史”来看,这种“威胁模式”一旦建立起来,其效果自然是“非常值得美国人所期待的”。

 

●如果.......“卡扎菲势力”就会立刻成为美国人手中的一枚制衡“欧盟在利比亚扩大影响”的棋子

 

显然,一旦“上述威胁模式”能早点儿建立,那么,在仍然保留下“卡扎菲势力”的前提下,基本可确定“利比亚将被肢解”。

毫无疑问,“现在与美国关系不错,但在地理与心理上‘将’距离欧洲、以及‘中俄’更近(这就是世界潮流所致)”的“利比亚反对派”一旦取得政权、上台执政,那么,届时已经下台、但又绝对没有“穆巴拉克式避难模式”可供选择的“卡扎菲势力”、就会立刻成为美国人手中的一枚制衡“欧盟在利比亚扩大影响”的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