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013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央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央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央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央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中央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中央电大经济法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为基础,兼采——、——和——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

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

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6。

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8,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对与——,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1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强调

C.对前段的限制D.对前段的例外

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3.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C.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5.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

对某甲应当()。

A.免除处罚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

6.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全部罪行处罚。

A.集团所犯的B.他组织、领导的

C.他参与的D.他指挥的

7.某甲为迫使某乙还债,将某乙非法拘禁了lo天。

某甲的行为属于()。

A.连续犯B.牵连犯

C.继续犯D.结果加重犯

8.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性质B.犯罪情节

C.犯罪所得D.经济状况

9.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墩低为()。

A.二个月B.六个月

C.一年D.二年

10.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

A.十年B.十五年

C.二十年D.二十五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刑事责任年龄

2.犯罪的过失

3.共同犯罪

4.自首

5.时效中断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

王某,男,23岁,某厂工人。

王某于2000年在江某开办的电机厂找了份临时工的差事。

2001年4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由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2至4月份工资。

王某不服,几次与江某交涉,均因双方各执一词不欢而散。

4月2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结果发生争执,双方扭打起来,人高马大的扛某还打了王某一拳。

吃了亏的王某遂起意报复。

4月24日中午,王某提着一桶汽油出现在江某家门前。

江某出门时与王某碰个正着,他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

“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没你好果子吃尸王某一边说一边晃了晃手中的汽油桶。

江某一闻到汽油味,马上返身进屋并锁上门,然后打电话给保安员。

王某则在门外高声叫骂并将汽油泼在江某的门口。

保安员赶到时,正好听见王某说“你再不出来,我就烧死你!

”便立即将王某扑倒在地,并从其手中夺下一只打火机。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c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应当如何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2,属地原则屈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3.严重危害刑罚

4.已满14不满16

5.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6.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7.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8.一个月三个月

9.累犯·

10.裁定减刑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ACD2.C3.B4.A5.A

6.A7.C8.B9.C10.B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

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犯罪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3.共同犯罪:

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自首:

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5,时效中断:

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4分)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分)

(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

(1分)

(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

(1分)

2.刑法总则对于死刑的适用作了以下限制性规定:

(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即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g巳罪分子。

这是刑法总则对于适用死刑所作的条件性规定。

(2分)

(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即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分)

(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分)

(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即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2分)

3.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

(2分)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

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

(2分)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

(2分)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

(2分)

五、案例分析(16分)

评分要点:

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3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

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乎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分)

3.本案中,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事先准备好汽油带到现场并且泼洒在地,开始着手实施放火行为,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放火的行为,因此,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属于犯罪来进而非犯罪预备或中止。

(?

分)

4.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此,对于王某的行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刑法,就是规定——、——和——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和———————————相适应。

3.根据屈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4.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和——三个基本特征。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6.——的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7.在共同犯罪中起——或者—————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有期徒刑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对犯罪的时候——的人和审判的时候——,不能适用死刑。

10.追诉期限通常从——之日起计算。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

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刑法第13条规定:

“一切…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D.前段的例外

3.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作斗争。

A.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

C.一切违纪违法行为D.一切犯罪行为

4.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

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

D.犯罪对象的多少

5.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可能打死小孩,但打猎心切,于是不顾一切地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

6.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B.免除或者减轻

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

7.某甲意图杀死某乙,于是携带匕首尾随某乙到了一偏僻处,正准备下手时,下起了大雨,某乙急忙跑向附近一户人家。

某甲见状,只得罢手返家。

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D。

犯罪预备

8.某甲以暴力抗拒税务人员依法征税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抗税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

C.结合犯D。

吸收犯

9.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

10.吴某囚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

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

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

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主体

2.犯罪中止

3.刑罚

4.累犯

5.刑罚执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

2.简述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情节。

3.简述一般缓刑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

王某,男,2l岁,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尚未工作。

2002年6月4日,王某和两个同学吃完晚饭后在街上散步,行至县城城北的某某路时,不小心踩着该地有名的“阿飞”吴某的脚。

王某向吴某道歉后与同学继续前行。

吴某却赶上王某并从背后踹了王某一脚,将王某踹倒在路边的栏杆上,王某的门牙被磕断。

王某无比气忿,便打了吴某一拳。

吴某于是把几个同伙叫了过来,随即将王某围住一顿暴打。

混乱中,王某摸出裤兜里正好带着的一把水果刀,挥舞着试图冲出人群。

谁知,一刀刺中了吴某的心脏,吴某倒地身亡。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

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

(只答处理原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L犯罪刑事责任刑罚

2.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

3.行为结果

4.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5.危害行为

6.间歇性精神正常

7.次要辅助

8.六个月十五年

9.不满18周岁怀孕的妇女

10.犯罪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2.A3.D4.B5.C

6.A7.D8.A9.AB10.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主体:

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中止:

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刑罚:

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4.累犯:

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5.刑罚执行:

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4分)

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

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14周岁。

(1分)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2分)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16周岁。

(1分)

2.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犯罪的动机。

(1分)

(2)犯罪的手段。

(1分)

(3)犯罪的时间、地点。

(1分)

(4)犯罪侵害的对象。

(1分)

(5)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

(2分)

(6)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

(1分)

(7)犯罪后的态度。

(1分)

3.缓刑,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伺:

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

一般缓刑就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4分)

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1分)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

(2分)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1分)

五、案例分析(16分)

评分要点:

1.王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3分)

(判断正碗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3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梆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及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贵任。

(3分)

4.本案中,王某在受到吴某等多人暴力侵害的情况下,以挥舞水果刀的方法实施防卫,以求逃脱围改,虽然造成吴某死亡的结果,但其既无伤害或者杀害昊某的故意或者过失,其行为也并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完全符合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及其特别防卫权的规定,因此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7分)

(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刑法,就是规定、和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和

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6.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和

7.在共同犯罪中起或者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依法对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9.对犯罪的时候的人和审判的时候,不能适用死刑。

10.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和正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

3.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

A.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

4.我国刑法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5。

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

6.金某与李某因争抢座位发生争执,李某打了金某两拳。

几分钟后,汽车到站打开车门时,金某从后面用脚将李某端下了汽车,致使李某受了重伤。

金某的行为属于()。

A.假想防卫B.防卫过当

C.正当防卫D.防卫不适时

7.某甲意图杀死某乙,于是携带匕首尾随某乙到了一偏僻处,正准备下手时,下起了大雨,某乙急忙跑向附近一户人家。

某甲见状,只得罢手。

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

C.犯意表示D.犯罪中止

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

C.结合犯D.吸收犯

9.管制刑的执行机关是()。

A.人民法院B.劳改机关

C.公安机关D.人民检察院

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

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客体

2.犯罪中止

3.剥夺政治权利

4.数罪并罚

5.刑罚执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2.简述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情节。

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

 

五、案例分析(16分)

案情:

被告人徐某某,男,15岁(1984年lo月21日出生),某校初三学生。

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儿”建立了关系。

2000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向母亲赵某提出自己能否不上学,赵某见儿子又想逃学,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嘴巴。

当晚,徐某某趁赵某熟睡之际,从东屋找来铁扳手,残忍地向赵某头上猛砸几下,眨眼间赵某就没了动静。

徐某某从赵某身上搜去60元钱后逃之天天。

赵某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因颅脑损伤,已成了个“植物人”。

请分析:

徐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他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如果应当负刑事责任,如何对其进行处罚?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犯罪刑事责任刑罚

2.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

3.从旧兼从轻原则

4.社会危害性程度

5.危害行为

6.自然人单位

7.次要辅助

8.国家审判机关犯罪人

9.不满18周岁怀孕的妇女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的罪犯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2.ABD3.C4.B5.C

6.D7.A8.A9.C10.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2.犯罪中止:

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剥夺政治权利:

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

4.数罪并罚:

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5.刑罚执行:

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起因条件:

不法侵害已经产生与存在。

(1分)

(2)时间条件:

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2分)

(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

(2分)

(4)主观条件:

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

(1分)

(5)限度条件:

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分)

2.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犯罪的动机。

(1分)

(2)犯罪的手段。

(1分)

(3)犯罪的时间、地点。

(1分)

(4)犯罪侵害的对象。

(1分)

(5)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

(2分)

(6)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

(1分)

(7)犯罪后的态度。

(1分)

3.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是:

(1)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1分)

(2)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分)

(3)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2分)

(4)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分)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分)

 

五、案例分析(16分)

评分要点:

1.徐某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分)

3.本案中,徐某某故意以残忍手段对其母亲施暴,致使其受重伤成了“植物人”,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构成犯罪,且徐某某时已年满15周岁,已达到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因而,徐某某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