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148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docx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附详细参考答案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2、“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

”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文景之治局面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局面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A.秦汉时期、北宋

B.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宋

C.秦汉时期、南宋

D.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

4、“苏湖熟,天下足。

”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

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

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

5、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农民常年出海经商

B.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

C.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

D.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7、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福州

8、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

B.市舶司

C.中书省

D.宣政院

9、下列叙述错误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B.茶树的种植遍及大江南北

C.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D.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首位

10、下列经济发展成就发生在南宋的是

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B.棉纺织业发展到长江流域

C.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D.景德镇制瓷业兴起

1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自北向南逐渐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调整政策

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

C.南方贸易发达

D.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1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3、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D.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5、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1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史记》)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

17、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时期,下列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18、下面的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东汉

B.南朝

C.唐朝

D.南宋

19、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

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

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20、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

A.隋朝

B.明朝

C.南宋

D.元朝

二、填空题()

21、填空补缺(10分,每空1分,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1】唐太宗在位时任命富于谋略的__________和善断大事的_________做宰相,人称_________。

【小题2】隋朝大运河北至          ,南至           。

【小题3】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          ,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

【小题4】        前期,      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22、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             

2、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         

3、北宋司马光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4、宋代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5、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6、明朝中期,__________到浙东沿海抗倭,取得了九战九捷的战绩

7、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23、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     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    ,加以管理。

24、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   ▲   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   ▲   ,加以管理。

25、         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地区也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___________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6、       前期,         地区出现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7、从             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完成。

2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四川地区出现的             。

29、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浙江哥窑烧制的                  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后发展为瓷都的是            。

30、如图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见右图),其上面的文字“半两”的字体       是全国统一规范的文字;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五、问答题()

31、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七、综合题()

32、统治者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⑴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这一改革有何意义?

(2分)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

……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2分)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⑶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分)

材料四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⑷材料四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1分)

材料五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

“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⑸材料五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1分)

33、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改革的措施?

(1分)

材料二: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

《唐语林》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景象?

(1分)

材料三: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送运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

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至少写出一点)(2分)

材料四: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五:

日本的新统治者(明治政府)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4)材料四、五所述两个历史事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分)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请问这一失误是什么?

(1分)

34、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分裂时期,造成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从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从东晋南朝开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宋元时期,南移的过程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南方的原因有哪些?

35、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后,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图为隋朝大运河地图。

材料三:

《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分)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36、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

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审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合适的图名:

(2分)                             ,围绕这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有何意义?

(3分)

(2)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三个国家分别是:

①(1分)              ,②(1分)              ,③(1分)              。

史实:

(3分)

(3)材料三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至少答出3点)(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

材料二:

据法国史学家谢和耐的著作《南宋社会生活史》写道: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3分)

38、材料题。

材料一:

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

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中古西欧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

(4分)说明了什么?

(1分)

(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

(1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2分)

(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

(2分)

3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

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诗句: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谚语?

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有何变化?

(2)材料二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它与元朝统一有何关系?

40、下面是奇奇和小明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讨论,请你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奇奇:

“小明,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而不在繁华的都城东京产生呢?

小明:

“这个问题讲起来很复杂,不过,你需要明白几点:

第一,‘交子’最早是由民间发行的纸币,而非官方发行,它不在东京流行就比较正常;第二,‘交子’出现在四川,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北宋建立以前,我国曾出现过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

当时,中原地区的许多达官贵人为逃避战乱,携带资产来到地处偏僻、资源富饶的四川定居,于是促成了四川经济的发展;至于第二嘛,你看看书就会明白。

” 

疑难问题一:

你能否结合北宋的经济状况与四川的地理环境,将“交子”产生的其他原因分析一下。

 

奇奇:

我觉得宋朝商人只需向政府交税,其社会地位比其他朝代的商人的地位都要高。

现在,我们国家搞市场经济,经商致富是受人欢迎的。

历史上,“士农工商”,商人在社会各阶层中怎么会排列最末一位?

 

小明:

“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和宋政府为增加收入而重视商品经济发展有必然联系。

至于历史上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是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的结果。

” 

疑难问题二:

小明的理解正确吗?

“重农抑商”是什么政策?

举例说明这项政策对商人限制的表现。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

19.8%

998

80.2%

唐代

392

43.2%

515

56.8%

北宋

1122

62.9%

662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问题一:

分析材料一,西汉至唐朝时期,我国的统治中心在哪一地区?

(1分)

问题二:

唐朝时,我国商业繁荣,大城市数量多,其中哪一个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1分)此城市在布局方面有何特点?

(1分)

问题三: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我国经济重心在宋朝时有何变化?

(1分)请简单分析发生此变化的原因。

(2分)

问题四:

宋朝经济繁荣,请列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     ———宋高宗

请回答:

(1)宋高宗为什么说“市舶之利最厚”?

宋朝对海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

(4分)

(2)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

(2分)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______,南宋时期的纸币是_______________(2分)

(4)通过学习宋朝的海外贸易政策,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建议?

(2分)

43、材料一:

(下图文字说明:

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  船。

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二: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广州、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市舶:

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

亦指海外贸易。

请回答:

(1)请在材料二的划线处填空。

(4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

(4分)

〈答出2个要点〉

(3)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答出2个要点〉

44、请阅读有关中国古代江南开发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                                                ——南宋《陆游集》

(1)材料一表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物资贫乏。

那么材料二中说明我国江南地区到南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分)

45、古代社会,人口是衡量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约)

年份

649年

705年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总人口数

1900万

3714万

4141万

4531万

5291万

1690万

1576万

材料二 部分朝代南方与北方人口对比表(约)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据材料一,说说从649~755年唐朝人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一,说说从755~821年,唐朝的人口又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据材料二,说说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与北方的人口发展趋势有何不同?

(2分)这一发展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封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2分)

46、请你分析下面两段材料: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629

37.1%

材料二“(宋朝)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能反映哪些问题?

(2分)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分)

(3)结合所学,试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分)

47、阅读下列材料:

(本小题5分)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什么问题?

(1分)

(2)从材料二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分)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至少写出两点)(2分)

48、阅读下列材料:

(6分)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                                                  一一《陆游集》

材料四:

一——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的状况如何?

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分)

(2)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1分)

(3)举例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1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2分)

4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追溯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江南开发】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