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570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docx

《七年级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docx

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

比0小的数正数:

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

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

(如果出判断题为:

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

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C表示为:

+8C;零下8C表示为:

-8C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

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般记为负数。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

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①n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

有理数。

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

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

也是奇数。

2.

(1)凡能写成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P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二不是有理数;

 

正整数

②按有理数的意义来分

:

有理数

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整数」零

总结:

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

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

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3)注意:

有理数中,

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

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⑷自然数二0和正整数;a>0二a是正数;av0二a是负数;

a>0二a是正数或0:

二a是非负数;a<0:

二a是负数或0:

二a是非正数.

三.数轴

1•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

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

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

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对应关系。

(如,数轴上的点n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6.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根据点的移动,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从而得

到所需的点的位置。

四•相反数

1•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

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2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

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

表示0的相反数。

说明: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

5的相反数是-5);0

的相反数还是0;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是,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

数是-(5a+b)。

化简得-5a-b);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

-5的相反数是-

(-5),化简得5);)相反数的和为0二a+b=0二a、b互为相反数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6.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

“+”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

最后化简结果;即:

“-”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五•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⑶0的绝对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为:

1如果a>0,那么|a|=a;②如果a<0,那么|a|=-a;③如果a=0,那么|a|=0。

可归纳为①:

a>0,<—>|a|=a(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

数。

2a<0>|a|=-a(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

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

都有|a|>0。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

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绝对值是0的数是0.

即:

a=0<一>|a|=0;

⑵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绝对值可表示为:

a(a>0)鸟

a|=上0(a=0)或a|=,

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

它们互为相反数。

即:

若|x|=a(a>0),则x=±a;

-a(ac0)"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

即:

|-a|=|a|或若a+b=0,则|a|=|b|;|a|是

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

|a|Tb|=|a•b|,

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即:

|a|=|b|,贝U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

即|a|+|b|=0,则a=0且

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

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或者右

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

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3)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4)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5)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v0.

5.绝对值的化简

1当a》0时,|a|=a;②当aw0时,|a|=-a

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

a+b=b+a

⑵加法结合律:

(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2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3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4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5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一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⑴当b>0时,a+b>a⑵当b<0时,a+b

4.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为:

5.

0后的和等于原数。

即:

⑶当b=0时,a+b=a

a-b=a+(-b)。

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如:

(-8)+(-7)+(-6)+(+5)=-8-7-6+5.

和式的读法:

①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

8减7减6加5”

②按运算意义读作“负

6.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用结合律时的一些技巧:

I.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同号结合法)

(-33)-(-18)+(-15)-(+1)+(+23)

原式=-33+(+18)+(-15)+(-1)+(+23)

=-33+18-15-1+23

将减法转换成加法)

省略加号和括号)

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

运用加法法则一进行运算)

运用加法法则二进行运算)

(将减法转换成加法)

(省略加号和括号)

(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

=4-10+3.8

=(-33-15-1)+(18+23)

=-49+41

=-8

n.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凑整法)

(+6.6)+(-5.2)-(-3.8)+(-2.6)-(+4.8)

原式=(+6.6)+(-5.2)+(+3.8)+(-2.6)+(-4.8)

=6.6-5.2+3.8-2.6-4.8

=(6.6-2.6)+(-5.2-4.8)+3.8

8、负7、负6、正5的和”

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7.8-10

(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并进行运算)

=-2.2

(得出结论)

川.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同分母结合法)

313217

--+-+-—

524528

32..11..37.

原式=(--)+(-+)+(+-)

552248

=-1+0--

8

=-11

IV.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要统一后再结合(先统一后结合)

312

什0.125)-(-3)+(-3)-(-10)-(+1.25)

483

13121

原式=(+_)+(+3)+(-3-)+(+10)+(-1)

84834

=!

+33-3】+102-1

8483

=(3--11)+(丄-31)+10-

44883

=21-3+10-

23

1

=-3+13—

6

V.把带分数拆分后再结合(先拆分后结合)-31+10—-12—+4—

5112215

原式=(-3+10-12+4)+(-1+—)+(—-—)

5151122

=-1+

411

+_

1522

=-1+9+兰

3030

7

30

2-3-4+5+6-7-8+9…+66-67-68+69

原式=(2-3-4+5)+(6-7-8+9)+…+(66-67-68+69)

=0

W.先拆项后结合

(1+3+5+7-+99)-(2+4+6+8…+100)

七.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法则一: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专指

“两数相乘”的情况,如果因数超过两个,就必须运用法则三)

法则二: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法则三: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

积是负数;

法则四: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0.

2.倒数

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1(a

a

111

工0),就是说a和一互为倒数,即a是一的倒数,一是a的倒数。

aaa

互为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

0没有倒数;若a工0,那么a的倒数是1;

a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土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注意:

①0没有倒数;

2求假分数或真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点颠倒位置即可;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3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不改变这个数的性质);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或-1,不包括0。

3.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⑴乘法交换律:

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⑵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

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在

把积相加。

即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

零不能做除数,即-无意义

0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1)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

的顺序进行。

八.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的概念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

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中,a叫做底数,n叫

做指数。

(1)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

a2>0;若a2+|b|=0二a=0,b=0;

2

0.1=0.01

(2)据规律1二10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0=100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幕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幕的正数;注意:

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b)n=-(b-a)n,当n为正偶数时:

(-a)n=an或(a-b)n=(b-a)n.

(2)正数的任何次幕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幕都是0。

九•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十•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

科学记数法

近似数的精确位: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有效数字:

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

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特殊值法:

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

用于证明.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

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

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

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

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

0,1,-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X十……”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

式.注意:

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

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用

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n,-1,2n+500,abc。

2.代数式书写规范: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X”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X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X11应写成-a;

22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十a写成-的形

a

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出现除式时,用分数表示;

(7)若运算结果为加减的式子,当后面有单位时,要用括号把整个式子括起来。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

a2-b2;a与b差的平方是:

(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则三位整数是:

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偶数是:

2n,奇数是:

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n+1;

(4)若b>0,则正数是:

a2+b,负数是:

-a2-b,非负数是:

匸,非正数是:

-a2.

1.单项式:

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4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常数项的次数为0。

22

注意:

(若a、b、c、p、q是常数)ax+bx+c和x+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即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

'单项式

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整式分类为:

整式」.

.多项式

注意:

分母上含有字母的不是整式。

6.多项式的升幕和降幕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

至川、)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幕排列(或降幕排列).注意:

多项式计算的最后

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幕(或降幕)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合并同类项

2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2)运用加法交换律,把同类项交换位置后结合在一起;(3)利用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写出合并

后的结果。

5去括号

去括号的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变;

(2)括号前面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6添括号法则:

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

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7整式的加减:

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8整式加减的步骤:

(1)列出代数式;

(2)去括号;(3)添括号(4)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

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

“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

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般形式:

ax+b=O(x是未知数,a、b是

已知数,且a丰0).最简形式:

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丰0)

注意:

未知数在分母中时,它的次数不能看成是1次。

如1・3=x,它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x

5解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注意:

“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验算!

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6移项

移项:

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移项的依据:

(1)移项实际上就是对方程两边进行同时加减,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

(2)系

数化为1实际上就是对方程两边同时乘除,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

移项的作用:

移项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向左移,常数项往右移,使左边对含未知数的项合

并,右边对常数项合并。

注意:

移项时要跨越“=”号,移过的项一定要变号。

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注意:

去分母时不可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分数线有括号的作用,去掉分母后,若分子是多项

式,要加括号。

解下列方程:

(1)4x_3=4_2x;

(2)4x_3(20_x)=6x_7(9_x);(3)2=3;

263

0.1x-0.2x1_

(4)3

0.020.5

8用方程解决问题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审清题意、设未知数(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