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1077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docx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docx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

中央银行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2、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制度。

五、论述题

1、试述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原则、内容与方法。

2、试对单一的全能机构监管体制与多重机构监管体制进行比较分析。

3、结合我国金融监管现状,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

四、简答题

(一)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金融活动的枢纽。

为保持一国经济稳定发展,努力实现最终的经济目标,中央银行指定一系列货币金融政策,其行为影响了所有的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公众,起着一国政府不能替代的调节作用。

中央银行的必要性:

统一货币的需要;票据清算的需要;最后贷款人的需要;金融管理的需要。

具体来讲:

①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由于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经营范围的限制,其发行的银行券的流通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需要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保证兑现;

②票据交换问题,随着商业银行间互相支付量的增加,有各自银行自行轧差清算已非常不方便,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商业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

③最后贷款人问题,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即对于破产事件,为此有必要集中各家银行的准备金,对某一银行的支付困难实施救助。

④金融监管问题,随着银行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活动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而这种管理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必须有专业性的机构来实施。

(二)1、中央银行的职能有:

(1)发行的银行:

首先,它是指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

其次,指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在决定一国货币供应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银行的银行:

全国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惟一保管者

全国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全国金融业的票据清算中心

(3)政府的银行:

代表政府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管理与协调全国金融活动。

代理国库:

财政收支

代理国债发行;

向政府提供信用支持:

直接贷款或购买公债

代理政府代办各种金融事务:

保存、管理、经营黄金和外汇储备;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处理国际金融事务和参加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充当政府金融政策的顾问和参谋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制定或执行金融法规与银行业务基本规章;

监督和管理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管理境内金融市场等。

2、中央银行制度有4种:

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一元式中央银行和二元式中央银行

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计划经济的中国

跨国型中央银行:

欧盟的中央银行

准中央银行制:

香港、新加坡

五、论述题

(一)含义:

“金融监督管理”,是指一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达到稳定货币、维护金融业正常秩序等目的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

金融监管是一国或地区的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进行审慎监督管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的总和。

目标:

稳定货币、维持金融活动正常秩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等。

原则:

谨慎原则——“CAMEL”原则

C:

Capital资本,最重要的是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A:

Asset资产,如资产的规模、结构

M:

Management管理,即管理者的能力

E:

Earning收益,即盈利能力

L:

Liquidity清偿能力,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的能力

内容:

1、金融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金融管理部门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制定必要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进行调节,对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以达到稳定货币、维持金融活动正常秩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等目的。

具体内容包括:

1、机构功能定位;2、市场准入;3、业务运营监管

(1)非现场监管、

(2)现场监管;4、风险评价;5、风险处置

方法:

公告监管;实体监管;规范监管

(二)1、单一的全能机构监管体制:

(1)在金融机构日趋多样化,不同种类金融机构之间传统的职能分工趋于淡化的情况下,一个单一的全能监管机构能更好的实行功能性监管,更加有效的监督所有这些机构的经营,而且可以更好的察觉不同业务部门存在的支付危机。

(2)从监管机构内部的规模经济看,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是机构数目越少,成本就越低;而对于被监管者来说,若只与一个监管机构打交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

(3)单一的全能监管机构更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能避免多重机构监管容易引发的诸如不公平竞争、不一致、监管重复、交叉和分歧等问题,因而能更有效的利用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

2、多重机构监管体制:

(1)在实践中,单一的全能机构并不一定比多重机构的目标明确,其监管效果也不会比针对某一目标进行特定监管的专业监管机构的监管效果好。

(2)金融机构的传统职能分工趋于小时,但并不意味着所有金融机构都形成了统一的综合经营的全能模式,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仍会保持明显的区别,三者的风险性质不同,实行审慎监管就需要不同的方法。

(3)单一的全能监管机构权利巨大,而且有可能权力过大,甚至产生极端的官僚主义,导致信息反应滞缓,或损失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或产生潜在的道德风险等。

(三)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

所谓法制化监管,也就是运用金融法规来规范一切金融活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必须依法监管,而被监管的金融机构则必须依法设立、合法经营,杜绝各种违法、违规活动。

2、正确处理监管、竞争和发展的关系

(1)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竞争的关系

(2)正确处理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的关系

(3)正确处理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的关系

3、既要注意金融监管的国际规范,又要坚持中国特色

4、改进监管手段,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货币需求

五、简答题

1、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区别。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五、简答题

(一)表面上看,两个方程式的含义相同,仅在表达上有差别,但事实并非如此,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相比,有着先进与独创之处.

1、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的流通速度,剑桥方程式从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比例K,强调了经济主体的意志在决定货币需求中的作用,K的引入把不稳定因素引入了经济理论研究中;剑桥学派从货币需求函数出发推导出货币数量论;

2、对于货币的职能,费雪重视的是交易媒介,而剑桥学派将其视为一种资产,强调它的贮藏手段职能;

3、剑桥方程把货币看成是资产存量的一种,对持币成本进行了分析,为现代资产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

开创了研究货币需求的新方法:

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

(二)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显著特点在于注重对货币需求各种动机的分析。

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凯恩斯全面讨论了个体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

(2)预防性动机。

(3)投机动机。

2、凯恩斯把用于财富储存的资产分为两类:

货币和债券。

3、市场利率变动往往呈现出一种周期性变动的规律,从长期来看,它将稳定在某个合理的或正常的水平上。

4、名义货币存量和价格水平的同比上升并不能给个体带来任何好处,个体在持有货币是所关心的是它的实际购买力。

(三)1、弗里德曼强调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认为货币需求中随机波动的成分很小,货币需求可以通过货币需求函数来精确的预测。

弗里德曼将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5类:

(1)财富总量;

(2)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比例;(3)其他资产的收益率;(4)影响货币需求的收益率;(5)其他因素。

也可答:

分为三类:

规模变量、机会变量和其他。

2、弗里德曼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区别

(1)凯恩斯理论仅考虑了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实际余额需求强烈的依赖于名义利率。

与凯恩斯理论不同,弗里德曼在考虑货币需求时认识到,通货膨胀率、债券利率、股票回报率和货币回报率都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2)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实际余额需求主要由永久收入决定,利率影响相当小。

由于永久收入的相对稳定性,因此,不同于凯恩斯理论,弗里德曼论强调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货币需求中随机波动成分是很小的,货币需求可以通过货币需求函数精确的预期。

(3)一个稳定的货币诉求函数蕴含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可预测性,名义收入主要有货币供给决定。

在这一点上,不同于凯恩斯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更像是传统货币数量理论的一种重新叙述。

货币供给

四、计算题

1、设某一时点我国流通中现金为10000亿元,居民活期储蓄存款20000亿元,居民定期储蓄存款40000亿元,农村存款8000亿元,企业活期存款9000亿元,企业定期存款7000亿元,机关团体部队存款6000亿元,其他存款4000亿元。

试计算M1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2、假定某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且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那么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银行体系将创造出多少存款?

如果每家银行都希望持有5%的超额准备金,情况将如何?

如果银行每增加一元的支票存款,便有15分转化为流通中现金,20分转化为定期存款,且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3%,则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

(以上各情形中,均假设贷款需求无限大)。

3、若原始存款为1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超额准备金率为5%,现金漏损率为5%,其它条件不变,试计算派生存款是多少?

4、若存款总额为1000亿元,原存款准备金率为20%,现改为10%,若不考虑其它因素,问:

流通中的货币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

五、简答题

1、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2、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1、货币供给2、基础货币3、存款乘数4、货币乘数

六、论述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的联系与区别。

四、计算题

1、M1=10000+8000+9000+6000=33000亿元

2、10000/10%-10000=90000元;

10000/(10%+5%)-10000=56666.67元;

10000/(10%+5%+15%+20%*3%)-10000=22679.739元

3、100/(10%+5%+5%)-100=400万元

4、1000*(1/10%-1/20%)=5000亿元,增加

五、简答题

(一)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

M2=M1+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二)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1)法定准备金率rr和超额准备金率re都与货币乘数反向变动;

2)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n与货币乘数K1同向变动;

3)现金漏损率q与货币乘数K1和K2反向变动。

以上4个指标又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到:

(1)rr---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结构、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和处所。

(2)re---商业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商业银行借入准备金的代价、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偏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传统;(3)q---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非银行持有的机会成本、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其它非经济因素;(4)n---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保有定期存款的机会成本、定期存款的利率。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不同货币的购买力而仅以面值计算的货币供给量,而是及货币供给是治安货币能买到的货物数量来衡量的货币供给,或者说是用货币购买力来衡量的货币供给。

2、基础货币:

从来源看,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是整个货币供给量的一部分。

从运用来看,是由两个部分构成:

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

3、存款乘数:

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

派生存款是指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4、货币乘数:

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六、论述题

1、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存款扩张倍数又称存款乘数,是指总存款(或银行资产总额)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

2、货币乘数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的相同点为:

二者都是用以阐明现代信用货币具有扩张性的特点。

3、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两点:

一是货币乘数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的分子分母构成不同,货币乘数是以货币供应量为分子、以基础货币为分母的比值;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以总存款为分子、以原始存款为分母的比值。

二是分析的角度和着力说明的问题不同,货币乘数是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进行的宏观分析,关注的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全社会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进行的微观分析,主要揭示了银行体系是如何通过吸收原始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转账结算等信用活动创造出数倍存款货币。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五、简答题

1、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各有哪些类型?

2、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社会经济效应,并提出治理对策。

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若干观点。

3、通货紧缩的成因、危害与对策有哪些?

五、简答题

(一)1、通货膨胀:

是指在不兑换纸币制度和物价自由浮动的条件下,伴随着货币数量相对于真实产量的过快增加而出现物价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

分类:

(1)爬行的通货膨胀;

(2)中度的通货膨胀;

(3)奔腾的通货膨胀;

(4)恶性的通货膨胀;

2、通货紧缩:

是一般物价水平随时间的推移持续下降的过程,或者是指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的货币价值不断上升的过程。

(二)1、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1)需求拉上论

①凯恩斯的需求拉上论:

凯恩斯认为,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加所造成的,而总需求的增加却不一定导致通货膨胀。

②货币需求说的需求拉上论:

货币数量的增加是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唯一原因,其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将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比例的上升。

③导致需求上升的具体因素:

引起通货膨胀的需求变动包括

ⅰ消费倾向的加强或私人部门自发性投资的增加,这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

ⅱ货币当局为追求某种特定目标而持续的采取放松银根的政策,这常常出于某种政治上的需要或者为了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

ⅲ财政当局持续性的实施赤字财政的经济政策,并采用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发行公债而向中央银行买入等方式弥补此项赤字。

ⅳ商品、劳务净出口的增加。

ⅴ外资的流入,包括国际债务和直接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引起本国货币的增多。

(2)成本推进论:

生产成本的提高将会导致企业生产压缩、失业增加和总供给减少。

所以,成本推进论认为,生产成本的提高既是通货膨胀的根源,也是失业增加的根源。

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的原因主要有:

①工资推进;②利润推进;③生产要素推进。

(3)结构性通货膨胀与输入性通货膨胀理论

①需求移动性通货膨胀

②小国开放型通货膨胀

③国际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

2、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①促进论:

就是认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能促进经济增长。

②促退论:

认为通货膨胀具有负的产出效应,会降低效率、阻碍经济增长。

③中性论:

吐过预期是理性的和完全的,价格是灵活的和有弹性的,则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对经济活动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为社会公众可以及时、准确地调整其行为,使得所有真实变量都不发生任何实际变化,从而对经济活动不发生作用。

相反,如果特别对通货膨胀采取措施,反而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3)通货膨胀与就业:

通货膨胀可能带来就业的增加,但这种代替关系只在短期内存在。

3、通货膨胀的治理

(1)需求政策

①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ⅰ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货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以及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ⅱ中央银行提高基准利率。

ⅲ中央银行动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实施紧缩。

②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ⅰ增加税收

ⅱ削减政府支出

ⅲ减少政府转移支出和社会福利开支

(2)供给政策:

主要运用刺激生产增长的方式来改善供给。

(3)收入政策

①强制性的工资-----价格管制

②自愿的工资-----价格指导线

③以税收为手段的收入政策

(4)指数化政策

①债券(存款)指数化

②税收指数化

③工资指数化

(三)(按PPT相关内容作答)

1、通货紧缩的成因

(1)纯货币的通货紧缩理论:

将货币供给看成是外生的,认为中央银行不适当的货币政策是通货紧缩的罪魁祸首。

(2)通货紧缩的金融结构理论

(3)通货紧缩的经济周期原因:

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是通货紧缩的根源。

(4)技术进步的通货紧缩效应

(5)经济全球化的通货紧缩效应

2、通货紧缩的危害

(1)通货紧抑制社会总需求

①通货紧缩影响企业投资

②通货紧缩推迟消费支出

③通货紧缩降低货币存量及其流通速度

(2)通货紧缩会导致不利于生产的财富再分配

①财富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

②财富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重新分配

(3)通货紧缩会造成金融的不稳定

①通货紧缩削弱银行体系

②通货紧缩恶化了金融市场

3、通货紧缩的治理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①增加货币供应量

②利率政策

③信贷政策

(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①削减税收

②加大公共工程支出

③加强各种社会保障体系

(3)其他政策

①推行信贷担保制度

②货币贬值

货币政策

1、什么是货币政策?

它有哪些构成要素?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关系。

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有哪些?

4、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是如何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5、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有哪些?

6、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

它由哪些部分构成?

7、试述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

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最终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二)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2、关系: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这两个目标之间有着显著的矛盾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也有矛盾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常常产生矛盾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选择标准有三个或四个:

1、可测性:

是指中央银行能够对这些被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

2、可控性:

是指中央银行可以较有把握的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3、相关性:

是指被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内联性。

4、抗干扰性:

是指被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能独立地发挥作用。

(四)(按PPT内容,详细具体做答)

1、存款准备金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如何调控:

若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商业银行就会有较多的剩余准备金可用于贷款或投资,并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而创造出较多的派生存款。

优点:

(1)作用力大,

(2)主动性强,(3)见效快。

局限性:

(1)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尤其是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将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

(2)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决定货币乘数的重要因素。

2、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

优点:

(1)对经济的影响较为缓和;

(2)是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3)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

局限性:

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3、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优点:

(1)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处于主动的地位。

(2)公开市场业务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治目标的调整而随时作出逆向的操作。

(3)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4)公开市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调节不仅迅速、灵活,而且它所调节和控制的乃是整个银行系统的基础货币总量。

局限性:

(1)央行必须具有足以干预金融市场的实力;

(2)具有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3)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五)1、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2)不动产信用控制

(3)消费者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2、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

①信贷配给

②流动性比率

③利率上限

④直接干预

(2)间接信用控制

①窗口指导

②道义劝告

③金融检查

(六)货币政策时滞:

是货币政策从认识、决策、制定、实施政策工具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

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操作时滞、市场时滞

(七)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