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比怎么算.docx
《质量比怎么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比怎么算.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比怎么算
质量比怎么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质量成本怎么算
质量成本怎么算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
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
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一般来说,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
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
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
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
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
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
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
补救性支出还可以细分为两类:
内部补救支出与外部补救支出。
内部补救支出是指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的延误。
外部补救支出则是指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
即使被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
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三方面。
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
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
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其重要。
如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金羊网xx-07-2817:
49:
25
随着ISO9000族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和深化,已引发人们对“ISO9000问题”的理性思考,其中最突出的是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
在ISO9004-1:
1994中,“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要素明确指出;“以财务用语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
有效的质量体系对组织的盈利和亏损的影响至关重大,特别是通过运作的改进从而减少了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提高了顾客满意时更是如此。
”标准为解决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对于获证企业来讲,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
下面,谈谈关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四点建议。
一:
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对获证企业来说,“取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护照”,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手段,但不少企业是为“取证”而“取证”,未从本质上认识到“取证”的目的是以适宜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
这是导致“质量体系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根本原因。
企业应形成一种用货币价值的作用来激励和调节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气氛;废弃非理性的决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走出“管理是摆设”、“管理是花架子”的认识误区。
二:
明确职责加强考核
加强考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
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首先,质量成本目标应与质量目标有机衔接,质量成本目标应是质量目标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管理职责和有关质量体系文件中,规范每个职工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考核标准并坚持考核,真正体现出质量经济性和质量成本的思想。
第三,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科目,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使其成为质量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第四,健全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中心的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系统,理顺质量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处理、传递有关质量信息,供企业领导决策时参考。
二:
注重培训提高素质
首先,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
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其次,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第三,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
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应突出重点,在对企业质量成本现状做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质量费用的开支情况,提出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或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企业管理思想仅仅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要求,只有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并有效地运行。
5质量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教学参考资料3-5
质量成本核算
第一节质量成本核算概述
一、质量成本核算的任务和要求
1.质量成本核算的任务
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以及各种质量损失,使企业更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减少质量损失。
通过质量成本核算,揭示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企业各部门、各单位,以及个人在工作质量上存在的薄弱环节。
正确归集和分配质量费用,计算产品的总质量成本和单位产品质量成本。
为编制质量成本计划,进行质量成本分析和考核,实施质量成本控制,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
通过质量成本核算,要探求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条件下最经济的符合性质量水平,即找出质量的合格程度和质量成本间的变化关系,以改善质量成本结构,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性。
2.质量成本核算的要求
开展质量成本核算是我国工业企业广大财会人员与有关人员
面临的新课题,特别是新会计制度《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后,为了更好地完成质量成本核算的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对质量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以下各项要求:
紧紧围绕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讲求实效,做到核算与管理相结合。
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和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应仅仅是对企业质量费用的记录和计算,还应在质量费用的归集、分配和计算过程中,做好审核工作。
严格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做好质量费用的事前控制和监督,开展“成本——效益”的预测和分析,对于符合政策、制度和计划,有利于减少质量损失,提高产品合格率的支出,要积极支持,保证产品综合质量水平的提高。
核算人员要深入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
遵守质量成本开支范围,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
要保证质量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必须严格划分以下四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①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新会计制度下,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材
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以及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制造费用,应进入制造成本法核算的产品成本。
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产品成本,只能作为“期间费用”由当期销售收入中冲减。
这是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的重大改变,质量成本核算也必须适应这一改变。
②正确划分生产制造成本与质量成本开支的费用界限。
生产制造成本开支是指构成产品实体及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开支。
质量成本开支指按产品质量成本定义所规定的有关费用开支。
新会计制度下质量成本由过去属于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改变为分别属于生产制造成本和费用的一部分。
两者界限应明确划分,不能混淆。
③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以及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费用的界限。
质量成本开支费用应划分由本月成本负担的费用和应由其他各月份负担的费用。
严格掌握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分配,将费用发生期、费用受益期和成本核算期统一起来。
应由本月负担的质量费用,要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的分
配。
凡能分清应由某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产品的质量成本;凡不易分清应由那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则应采取较为合理与简便的分配方法,分别计入各种产品的质量成本。
应由某种产品负担的质量费用,应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划分。
正确、简便地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质量成本。
④正确划分显见成本与隐含成本的界限。
企业实际支付或发生的质量成本属于显见成本,需要在再生产过程中得到补偿。
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在会计帐户中归集和反映。
而某些质量损失虽然导致企业效益减少,但企业并没有支付或发生费用,因此属于隐含成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得不到补偿。
隐含成本不属于会计核算范围,只能用统计方法收集起来,作为质量成本会计核算的补充资料。
新会计制度下,属于隐含成本的产品降级、降价损失冲减销售收入;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停工损失列入营业外支出,由利润来承担。
这是与过去成本核算办法所不同的地方。
切实加强质量成本核算的组织领导。
建立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质量师为首的质量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企业财会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在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质
量师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质量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主要职责是及时提供准确、真实、完整的质量成本数据资料。
因此,一方面要正确反映质量成本,切忌不合实际的推算、估算,影响核算资料的可靠程度;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片面追求精确而陷入繁琐的计算,影响核算资料的及时性。
总之,要在满足管理需要的前题下,主次有别、详细得当、繁而有用、简而有理。
3.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配备专职质量成本核算人员,或由现有会计、统计人员担任质量成本核算人员。
并对有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特别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质量管理和新会计制度及质量成本等有关知识,提高核算人员的素质。
制定有关质量成本核算工作程序或规章制度。
要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
程序的制定要力求科学、合理、可行,要保持相对稳定性,经常检查执行情况。
建立和健全有关信息渠道。
要切实整顿和设置内部原始记录、凭证和核算报表等基础资料,保证核算资料传递畅通无阻和可追溯性。
二、质量费用的分类
企业的质量费用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分类进行核算。
分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资料的有用性。
质量费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其中,最基本的是按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分类。
1.质量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质量费用按经济内容划分,包括劳动对象、劳动手段、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具体表现为以下若干要素。
外购材料:
企业为进行质量管理工作以及发生损失而耗用的外购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辅料和低值易耗品等。
工资:
企业支付给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计量人员以及应计入质量损失的生产工人工资。
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从上述人员工资总额中提取的14%职工福利费。
折旧费:
企业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根据专门用于质量检测的固定资产原值计算提取的折旧基金。
其它支出:
不包括在上述要素内的其他质量费用支出。
其他支出又可划分为“物质消耗”和“非物质消耗”两类。
属于物质消耗部分指有关的印刷费、图书资料、报刊、办公用品等订购费,试验检验费、运输费、修理费及特约维修费等。
属于非物质消耗部分指有关的差旅费、职工培训费、QC活动经费及可由成本开支的质量奖励支出等。
将质量费用划分若干要素,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质量费用的要素构成。
为编制生产费用表,以及计算工业净产值和国民收提供数据。
2.质量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根据质量费用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若干项目,即质量成本构成项目,包括预防费用、鉴定费用、内部损失、外部损失四大项目。
各企业根据自己特点将质量成本四大项目分别细化为若干细目。
将质量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若干成本项目,便于归集、计算、分析和控制质量成本。
逐步探求适宜的质量成本结构。
3.质量费用按其形成过程分类
质量费用按其发生阶段或形成过程划分为,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费用;器材、工具等采购过程的质量费用;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费用以及产品销售服务过程的质量费用等。
质量费用按其形成的过程划分,有利于实施质量成本控制,逐步在其形成过程中实现优化。
4.质量费用按其与某种产品的联系分类
质量费用按其与某种产品的联系可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指生产、销售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质量费用,如内部和外部损失,可根据原始凭证直接计入某种产品质量成本。
间接费用是指生产、销售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质量费用,如预防和鉴定费用,一般不能根据原始凭证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质量成本,而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将质量费用划分为直接和间接的质量费用,对于正确计算产品质量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5.质量费用按发生地点或责任单位分类
质量费用按照发生地点或责任单位可以划分为A单位、B单位等质量费用。
这种划分的目的是为了合理设置质量成本核算点,及时归集质量费用,并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落实质量责任制,还便于质量费用指标的层层
分解落实。
表1 几种分类方法的关系简表
准分类。
例如按其成本习性可分为变动费用、半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按其发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显见成本和隐含成本。
各种分类,都是从不同角度为达到各自的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分类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灵活运用。
表1简要地说明了其中几种分类方法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一、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确定
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核算,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和全面经济核算的要求。
从核算内容和核算对象来看,是对企业有关的质量管理活动及其结果,即质量费用的投入与质量效益的核算。
从所运用的方法来看,仍然是经济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即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
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都是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反映的方法,都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但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
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主要是运用货币形式,通过记帐、算帐和报帐等手段,连续地、系统地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其特点是:
运用设置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
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
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
2.统计核算
统计核算就是收集和整理在经济活动中,能够反映经济现象特征和规律性的数据资料。
其特点是:
以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性为目的,不要求资料很完整。
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和其他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统计图表。
主要方法有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分组法和平均法等。
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两种方法有区别,也有
共同之处。
两种核算方法的主要区别有:
理论基础不同,会计核算理论基础是工业会计学,统计核算理论基础是工业统计学;适用范围不同,会计核算要有一定的条件,统计核算适用于大多数企业;某些用于分配费用的原始凭证汇总表的格式不一样,会计核算需要直接列入质量费用,而统计核算的质量费用是作为有关成本项目中的数据列出来的。
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主要有:
原始凭证及数据收集渠道一致;质量成本的项目一致;核算程序一致,即归集汇总质量费用、分别计算质量成本、编制质量成本报表。
3.业务核算
业务核算就是对个别业务事项的记载,主要是进行单个业务的抽样核算。
业务核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套专门的方法。
为了完成质量成本核算的任务,必须将三种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形成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按照经济核算理论和新会计制度的特点,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核算,可以统计方法为主,也可以用统计和会计相结合的方法,而用会计核算为主的方法比较困难。
从质量成本核算的对象以及统计方法和会计方法
各自特点来讲,质量成本核算宜采用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相结合的方法。
即属于现行会计核算的内容,又列入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通过会计方法进行核算;未列入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则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核算。
企业采用什么方法核算质量成本,是由主管部门依据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以及企业管理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决定的。
一般地讲,企业在开展质量成本核算初期,可采用统计方法,沟通、理顺数据收集渠道,形成质量成本报表体系,进一步树立质量成本概念。
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应用会计方法。
对于上级部门要求开展质量成本核算,并同意对成本项目进行调整的,可以采用会计和统计核算相结合的方法或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的方法。
上级部门要求开展质量成本核算,未同意调整成本项目的,可以采用统计方法,也可以采用会计方法,但对其核算结果必须按规定统一的成本项目进行成本还原。
二、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
质量成本数据来源主要属于现行成本核算和应进当期损益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数据。
为了准确计算质量成本,需将某些现行成本数据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数据进一步细化。
所以必须从原始记录、原始凭证开始增加质量成本数据收集的内容、程
序和统计汇总。
为便于归集质量费用,可在有关的原始资料上加盖“QC”印章或其他易于识别的标记。
质量成本数据一般来源于下列资料。
1.废品通知单和废品损失计算汇总表
废品通知单是产品或零件报废的原始凭证。
由检验人员根据规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或零件的符合性质量作出判断。
发现不可修复的废品填写制的废品通知单。
废品通知单一般一式三联,其中一联月末交单位质量成本核算人员计算废品损失,一联交单位制品室作补料用,如果是外单位责任造成的报废还要增加一份作为办理索赔的依据。
如果责任落实到个人,还要按本单位的具体规定,据此对个人有关问题进行处理。
表2 废品通知单
年 月 日
月末,质量成本核算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废品通知单,编制废品损失计算汇总表。
一般地讲,废品损失应计算材料费和人工费,并扣除可回收利用的残值及责任者的赔偿后,作为废品的净损失。
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例,计算方法如下:
废品损失=材料损失+人工损失
材料损失=×废品数量
人工损失=累计单位定额工时×小时工资率×废品数量
累计单位定额工时=以前工序累计工时+致废工序定额工时×1/2 以上计算方法一经研究,不要随意变动,以保证资料的可比性。
表3 废品损失计算汇总表
年 月 小时工资率
审核:
编表:
2.返工通知单和返工损失计算汇总表
返工通知单是对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返
工修复的原始凭证。
此通知单在上下工序之间传递使用,由操作者自行返工修复,应在工时记录中予以统计反映。
如遇车间之间相互交付装配时发现不合格需要修复,由检验判定后由责任单位修复,同样要予以统计反映。
表4 返工通知单
年 月
月末,质量成本核算员根据汇集的返工通知单编制返工损失计算汇总表,计算返工损失。
返工损失计算方法和废品损失计算方法一致,一般计算补领材料费和返工时费,返修工时一般按实作工时计算。
表5 返工损失计算汇总表
小时工资率
审核:
编表:
返工损失=补领材料费+返工工时×小时工资率
3.物资领用单和物资费用汇总分配表
物资领用单是各单位领用物资的原始凭证。
物资领用单一般一式两份,经物资管理部门计划人员签证后,一份交库管人员填上实发数据以后,发放,一份交单位留底核查。
表6 物资领用单
年 月 领用单位
门根据审核无误的物资领用单,汇总各种物资的发放金额结转给领用单位。
各种物资耗用必须按经济用途进行归类整理,据此登记有关明细分类帐。
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财会部门统一进行汇总分析,这种办法适用于尚未开展二级核算的企业。
核算单位汇总分析单位领用的物资,非核算单位领用的物资由财会部门汇总分析。
这种办法适用于开展二级或三级核算的企业。
规定一套按经济用途分类的特征代码,各单位在填制物资领用单时,根据物资用途,注明相应的特征代码,由电子计算机进行对物资用途的分类工作。
这种方法适用于电子计算机在物资管理和成本核算有一定基础的企业。
表7 物资费用汇总分配表
年 月 日 单位:
元
审核:
编表:
4.工资结算的支付明细表、工资结算支付汇总表和工资费用汇总分配表
工资结算支付明细表,是根据有关原始记录计算单位内每一个人应付工资、贷扣款项与实发工资的一种表格。
根据工资结算支付明细表,应编制工资结算支付的汇总表,以总结反映整个企业各单位的各种工资支出情况。
企业发生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职工福利费,都要按照职工类别及工资的经济用途分配计入当月有关费用,或按规定的资金来源列支。
工资费用按经济用途分配是通过工资费用汇总分配表进行的。
5.折旧费用分配表
按照应提取折旧费的各类固定资产原值,根据规定的折旧率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并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
表8 工资费用汇总分配表
年 月 单位:
元
审核:
编表:
表9 工资费用汇总分配表
年 月 单位:
元 审核:
编表:
6.其他原始凭证
其他原始凭证包括差旅费报销凭证、产品维修结算凭证、鉴定、测试和校准费用凭证等都应予以识别和归集。
7.隐含成本统计表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因质量问题,而导致企业效益的减少,这是一种特殊的质量成本,需增设特定的统计表格来反映。
表10 产品降级降价处理损失报告单
产品名称 金额:
元
申请单位 检验部门 财会部门 签 章 签 章 签 章 年 月
表11 产品停工损失报告单
年 月 日
三、质量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