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0958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x

《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x

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概述

1.1矿区位置、隶属关系

aaaa矿业发展有限公司银坑矿区萤石矿位于aa市300º方向,直距约31km处,行政隶属aa市安砂镇管辖。

矿区已有矿山公路与矿区东部约3km的将乐坑林业公路相接,并与外部乡村路网连接,可通往鹰厦铁路加福站,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1.2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矿区属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切割较深。

最高海拔在矿区北部,标高860m,最低侵蚀基准面在矿区西南部,标高310m,相对高差550m,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山脊总体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区内山高人稀,居民点分散。

经济方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谷。

其次为林业,林竹茂密,多毛竹、松木、杉木及珍稀树种。

林产品有笋干、松脂等。

部分村民以外出务工形式来增加收入。

1.3矿区范围及开采现状

1.3.1矿区范围

矿山现有采矿许可证(证号:

3504810820003)有效期为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矿区面积0.7425km2,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3万吨/年,开采标高+800m~+320m。

矿山各拐点平面直角坐标见表1-1。

表1-1银坑矿区萤石矿拐点坐标表

1954北京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

点号

X

Y

X

Y

A

2890980

39509167

2890927.404

39509118.092

B

2890400

39509167

2890347.397

39509118.094

C

2890400

39510418

2890347.402

39510369.108

D

2890890

39510418

2890837.407

39510369.106

E

2891040

39509960

2890987.407

39509911.101

1.3.2开采历史及现状

安砂镇银坑村民于1999年发现该萤石矿,并对该矿进行探采,累计采出矿石量约0.6万吨。

2004年,aaaa矿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投标取得该区探矿权并办理了采矿证,据业主提供的近年生产资料显示,矿山2005年开采至今,由于基建时间较长,同时受萤石矿市场形势的影响,期间仅进行了小规模开采,总计采出萤石矿矿量为3.49万吨。

矿山地下开采采用平硐开拓,小型汽车运输,采矿选用浅孔留矿法。

依据最近的实测资料显示矿山开拓运输系统主要有以下工程:

5条平硐(500平硐、470平硐、420平硐、390平硐及350平硐),2条溜矿井(470m-420m、420m-350m)。

矿山目前形成了500m、470m、420m(盲中段)、390m(盲中段)及350m五个开拓生产中段,中段间通过天井联络,以此组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开拓生产运输系统。

矿山现有采空区主要集中在500m、470m及420m三个中段,390m和350m中段正在往东、西两翼开拓探矿。

矿山已生产多年,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开拓运输系统及供电、供水、供气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采矿工业场地设在350主运输平硐口附近。

1.3编制目的

由于矿山采矿许可证即将到期,为了充分利用探明的萤石矿资源,业主拟向有关部门申请延续采矿许可证。

为此,业主单位于2010年11月委托我院对矿区保有萤石矿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进行开发利用方案设计,作为其申请延续采矿许可证的要件之一。

故本项目为已建矿山采矿证延续项目。

1.4编制依据

⑴龙岩市华飞矿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提交的《福建省aa市安砂镇银坑矿区萤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⑵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于2010年9月16日针对本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闽国土资储审明字[2010]26号)。

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国土资发[1999]98号)—国土资源部1999年4月;

⑷业主提供的矿山开采现状图及采矿证复印件;

⑸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⑹委托合同。

 

2、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2.1矿产品市场供应情况

萤石(CaF2)是一种常见的含氟矿物,是工业上氟元素的主要来源,是世界上20几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原料之一。

其产品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制冷、医药、农药、防腐、灭火、电子、电力、机械和原子能等领域。

透明无色或带均匀的浅色、无裂隙和包裹体的萤石晶体可做贵重的光学原料,用以制造消色差透镜与棱镜;色泽艳丽、透明度好、节理少、有一定块度的紫色或绿色萤石的萤石亦可作为宝玉石和工艺美术雕刻原料。

萤石熔点低,熔化后形成易流动的玻璃状物质,因而被广泛使用于冶金、玻璃、陶器和水泥等工业部门。

萤石与盐酸和硝酸作用微弱,在浓硫酸中可完全溶解而放出氟化氢,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工业与炼铝工业。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萤石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国外新用途有:

用作建筑和造船工业的焊剂;制造大功率激光装置的部件,生产火箭燃料;利用氟塑料制造人造心瓣膜和代用骨骼,并正在研究一种乳化的全氟化物作人造血。

因此,萤石已成为现代工业中重要的矿物原料,许多发达国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储备。

我国萤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矿床类型繁多,资源储量、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随着海峡两岸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促进海西建设,对萤石消耗量将越来越大。

目前,生产的萤石矿产品除出口外,我省已有多家氢氟酸厂相继建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萤石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不能精确地预测萤石产品业的未来,但是它在一定时期内必将继续存在并发展下去,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

因为萤石主要应用的三大领域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

虽然“蒙特利尔协定”中提出氟碳化合物破坏大气圈的臭氧层,需要寻求制冷的代用品。

但到目前止,无论用R134a、碳氢化合物和混合工质三种无氟产品用来制冷,效果都不如氟里昂12制冷剂的制冷性能优越。

也就是说,氟里昂12制冷目前尚无理想的替代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一领域消费将会有所增加。

因此,本项目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其销售不成问题。

2.2产品价格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都在大幅上升,各种矿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扬。

伴随着萤石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国内外萤石需求量逐年上升,萤石矿产品市场不断走俏,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萤石矿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萤石精矿价虽有波动,但总体还是趋于稳定当中,并有缓慢提高的趋势。

近期萤石精矿价格在1200~1700元/吨(CaF2含量95%以上)之间浮动,产品供不应求,萤石矿的开采前景非常可观。

2.3项目取价

综上分析,全球相对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以及技术的发展,使世界经济进入一个黄金时期。

生产及其消费能力的飞速提高,必然导致对基础资源需求的增长。

当进入到这样一个生产——消费——生产的良性循环以后,针对项目所涉及的矿产市场前景,有理由以一种相对乐观的尺度进行评价预测,但风险的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本次经济评价的产品含CaF236%萤石矿原矿按坑口交易价250元/吨考虑。

由于矿山原矿主要销往业主单位独立核算的萤石矿选矿厂,因此本矿产品取价经综合衡量在矿山实际生产中是现实可行的。

 

3、矿产资源概况

3.1矿区总体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闽西南拗陷带北缘的aa—晋江北西向大断裂的西北端,出露古生代地层,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和构造条件都有利于热液矿床的形成。

区域内已知的热液矿床有仁场铅锌矿、余朋萤石矿、将乐坑硅石矿以及银场(坑)铅锌矿点等。

这些矿点与本矿区同属一个成矿带。

因此,本区区域地质成矿条件较好,前景可观。

3.2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3.2.1矿区地质特征

⑴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分别为奥陶系下统魏坊群、泥盆系上统桃子坑组上、下二段、石炭系下统林地组、中统黄龙组。

按地层顺序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a、奥陶系下统魏坊群(O1wf):

出露于矿区西南角401.7高地。

岩性为紫灰色中薄层千枚状泥岩、千枚状硅质岩夹变质粉砂岩及少量变质细砂岩。

见递变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及水平层理。

b、泥盆系上统桃子坑组(D3tz):

为区内主要地层单元,分布面积占矿区面积的70%,根据岩性组合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其中桃子坑组下段(D3tza)是萤石矿的赋矿层位。

岩性以灰白、黄白色厚—巨厚层状石英砾岩、石英砂砾岩为主,中下部夹少量紫灰色薄层状千枚岩。

地层走向SE-EW。

桃子坑组上段(D3tzb)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岩性为紫红色粉砂岩、石英砂岩、千枚状泥岩夹石英砂砾岩等。

c、石炭系下统林地组(C1l):

出露矿区东南部,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石英砾岩、紫灰色千枚岩等,与下伏桃子坑组为连续沉积。

d、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

出露于银坑村周边,分布面积小,呈孤立半月形,四周呈断层接触于其它地层。

岩性为石英砾岩、千枚状泥岩夹白色硅质岩,上部为灰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千枚状泥岩。

⑵构造

矿区范围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为仁场背斜的东翼。

地层基本上为的单斜地层,倾角较陡。

断裂主要有北西向(F1、F2)。

F1断层:

是区内萤石矿的导矿、控矿、容矿构造。

出露长度大于500m,宽度15--25m,沿走向有分叉复合现象,断裂产状:

走向NW270~305°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延伸,倾向北东,倾角75~87°,为强扭性断裂特征。

破碎带中的岩性由碎粉岩、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硅化岩、萤石等组成。

萤石矿体即产于破碎带中心部位的硅化岩、构造角砾岩中。

断裂带两侧岩性由于受断裂构造影响,岩石均较破碎,多次生石英交代、发生绢英岩化、绿泥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等蚀变现象,往两侧远离断裂带岩性则逐渐趋于正常。

F2断层:

在矿区西南角通过,派生有半月形孤状断层封闭于本断裂。

⑶侵入岩

矿区侵入岩分布颇广,主要出露于区域北部。

岩性为片麻状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似斑状中粒钾长花岗岩等。

3.2.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2.2.1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本矿经地质勘探工作共圈定1个萤石矿体(Ⅰ号矿体),产于NW270~305°断裂(F1)硅化破碎带中,矿体出露地表,倾向延深230m以上,平面形态呈透镜状,总体走向283°-300°,倾向北东16°-20°,倾角83°-87°,往两侧尖灭。

矿体厚度变化于0.71—3.7m之间,平均约2.21m,但矿体延续性好,未出现平行侧列、尖灭再现、分支复合。

矿石质量

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主要为萤石。

萤石呈紫色、浅绿色、灰褐色、浅黄色,半透明—透明。

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0.3-1cm,少数可达3-4cm,解理发育,颗粒间相互嵌接成团块状集合体。

脉石矿物为石英、硅化靡棱岩化花岗岩、硅化构造岩等。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晶粒结构、碎粒结构、砂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

矿石化学成分

根据地质工作所进行的规范性系统采样化验测试,矿体CaF2含量在36.06%-40.91%之间,平均品位38.61%;有害组分主要为SiO2,SiO2与CaF2含量呈反消长关系,矿石中SiO2的含量一般49.03%-52.60%。

矿石中其余Al2O3、CaO2、Fe2O3等有害杂质远低于矿石质量指标要求。

④矿石类型

矿区矿石类型以萤石—石英型为主,CaF2含量普遍小于50%,属贫矿。

矿体围岩、夹石

矿体直接顶、底板岩性主要为硅化岩、构造角砾岩,稳定性较好,矿体与围岩的界线清晰,呈突变接触关系。

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截然,界面平直。

近矿围岩蚀变以硅化、高岭土化为主,次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

因萤石矿体较明显,从现场观察,其矿体内未见特别明显的夹石。

⑥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本萤石矿床受北西向张性断裂破碎带控制明显,破碎带内岩石普遍发生强烈硅化,萤石矿体赋存于硅化断裂带中。

矿床的形成与区内花岗岩侵入关系密切,侵入作用为矿区萤石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和物质来源。

发育在华力西晚期侵入岩(ηγ43)似斑状中粒钾长花岗岩中的北西向断裂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在上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山脊、陡崖等正地形、萤石角砾及气孔硅化岩为找矿的标志。

综上所述,来自地下深层的富含F的矿溶液,沿着断裂上升,在近地表张性环境下,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充填、沉淀形成脉状萤石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

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根据矿石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组合特性,结合各品级矿石混合开采、统一浮选的采选特点,地质报告直接引用业主单位选矿厂的生产资料进行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的评估。

选矿方法为单一浮选,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中矿一部分排入尾矿一部分返回第二阶段磨矿的工艺流程。

由于矿山入选原矿CaF2含量偏低,SiO2含量相对较高,主要是矿石中硅化石英含量高,矿料较难细磨,尾矿中CaF2含量达9.01%,精矿粒度通过-100目的量75%左右,但精矿CaF2含量可达98%,选矿回收率达86%以上,仍属易选型矿石。

3.2.2.2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属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地形坡度一般30~40°,地形切割较深,汇水面积小,地表水径流途径短易于大气降水的排泄。

山脊总体走向北东,最高点在矿区东北部,海拔高程860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南侧的山沟,海拔高程310m,为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

主要含水层(风化带裂隙潜水)富水性弱;F1断裂带导水性弱,其本身含脉状构造裂隙水,为一蓄水构造,主要受上部风化裂隙水及大气降水间接补给,但补给水有限,仅局部富水性中等,对矿山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大气降水是矿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地质报告采用比拟法预算矿坑总涌水量,预测+320m水平矿坑涌水量:

Q最大为510m3/d,Q平均为230m3/d。

综上,矿区位于水文地质单元中的径流、排泄区;地表自然排泄条件良好,无大的水体;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弱,断裂导水性弱,局部中等;大气降水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故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以风化构造裂隙含水层、充水断裂破碎带顶板直接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

3.2.2.3矿床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地层岩性较简单,岩石多以致密坚硬,厚层状、巨厚层状为主,完整性及稳定性好,有利于地下开采。

经矿山多年的开采经验,平硐大部分地段均未支护,只在硐口地段及靠近矿体的构造破碎带附近进行支护。

矿体多分布于破碎带上,矿山开采可能产生掉块、片帮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综上所述,地质报告认为矿床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

3.2.2.4环境地质条件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属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历史上未发生过较大级别的地震,属稳定区域。

矿区内历史上也未发生中型以上地质灾害,仅见局部小规模浅层土质滑坡、崩塌等,其危险性小,危害性小。

矿山开采为地下开采,局部地段硐顶及两壁岩石较破碎、裂隙发育,须采取支护措施。

地表未见变形、塌陷等现象。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可作为回填矿山路基所用及定点堆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矿区远离居民生活区,并且采用地下开采,开采产生的噪声、粉尘小,其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小。

矿区地质环境条件总体较好。

3.2.3设计利用矿产资源量

本次设计以《福建省aa市安砂镇银坑矿区萤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为依据,确定本次设计利用矿产资源量以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于2010年9月16日针对本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闽国土资储审明字〔2010〕26号)为结果,即截至2010年5月底,矿区范围内萤石矿保有(122b+333+2S22)矿石资源储量28.96万吨,CaF2矿物量11.18万吨,CaF2平均含量38.61%。

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矿石量21.12万吨,CaF2矿物量8.15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6.49万吨,CaF2矿物量2.51万吨;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1.35万吨,CaF2矿物量0.52万吨。

3.2.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福建省aa市安砂镇银坑矿区萤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是龙岩市华飞矿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提交的。

该公司在充分利用前人地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同时对主要控矿构造F1断裂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矿体数量以及矿体产状、规模、力学性质及赋矿特征,重点查明了矿区萤石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以及顶底板围岩和夹石特征;基本查明了矿石的物质组分、化学成分、质量变化以及构造类型等,大致查明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从而为矿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依据。

探求出的(122b)基础储量占矿区总资源量的72.93%,符合闽国土资综【2006】17号文关于储量的规定。

依据《储量评审意见书》,该储量核实报告可作为已建小型非金属矿山编制开发利用方案的依据。

 

4、主要建设方案确定

4.1开采方案

4.1.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本矿属已建矿山采矿证延续项目。

矿山已生产多年,但由于矿山地质工作程度低,矿体规模小,且开采条件相对较为复杂,故根据业主的委托结合闽国土资综[2006]135号文中关于已建萤石矿最小开采规模的规定,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仍为年采萤石矿原矿石3万吨。

产品方案:

矿山所产矿石全部销往矿山附近的选矿厂加工,故产品方案为萤石矿原矿石;其采出矿石平均品位:

(CaF2)36.29%,矿石块度≤350mm。

4.1.2确定开采储量

本矿经储量核实,在采矿证范围内共核实122b+333+2S22萤石矿矿石资源量28.96万吨。

其中122b基础储量是以实控工程探求的,可靠性较高,可以全部做为设计利用储量;333资源量为工程控制程度不够或实控工程外推求得的,一般不能作为设计的依据,但根据本矿山多年的生产实践,该资源量尚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部分作为小型矿山设计的储量依据,本次设计确定其预可采系数为0.6;而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是指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

该类别矿体位于采空区上方,开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故本次设计不予利用该类别资源储量。

因此本次设计将122b资源量的全部和333资源量的60%作为开采储量,计算得矿山开采储量为:

25.01万吨,矿床平均地质品位(CaF2)38.61%。

4.1.3矿床的开采方式

根据矿体赋存情况、矿区地形地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及本矿已地采多年的实际情况,本次设计确定矿山仍采用地下开采。

4.1.4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

本矿山经过近几年的开采,Ⅰ号矿体地采420m标高以上0线两侧约45m范围内的矿体已基本采空,目前遗留的采空区分别位于420m、470m及500m中段,部分未采矿体位于420m及470m中段采空区上方,储量核实报告将这部分矿体列为2S22类别而不予开采。

目前矿山设置有500m、470m、420m、390m及350m共5个开拓生产中段以及450m辅助生产巷道,其中420m及390m是盲中段,通过安全通道、通风天井及溜矿井等工程与上下中段巷道贯通。

与相应中段巷道衔接的生产运输平硐有:

510m回风平硐、500m回风平硐、470m平硐、420m平硐(正在掘进尚未与420m中段巷道贯通)、390平硐(正在掘进尚未与390m中段巷道贯通)以及350m主运输平硐。

整个矿山形成了一个较完善平硐-溜井开拓生产系统。

根据如上所述地形地貌和矿区范围内萤石矿矿体的赋存条件,综合考虑矿山的现有开拓生产系统、矿山公路工程及采矿工业场地等,设计矿山采用平硐、斜坡道开拓,即矿山350m水平以上仍采用平硐开拓,以下采用斜坡道开拓,以此形成一个完善的开拓生产、通风运输系统。

本次设计矿山开拓运输系统详细叙述如下:

⑴设计于矿山东翼4线附近560m标高处新开掘回风平硐。

⑵考虑矿山500m平硐年久失修且中段平巷位于采空区上方的实际,本次设计拟废弃该平硐,重新于矿山2线附近510m标高往东开掘设置一个生产运输平硐。

而原位于0线和3线之间的510m平硐因处于开采错动范围之内设计对其进行封闭,以开掘的中段巷道继续往东、西两翼掘进,东翼与新开掘的510m中段巷道贯通,西翼于3线附近510m标高新开凿一个平硐并与该中段平巷贯通。

⑶对于正在开掘的420平硐、390平硐继续掘进,并分别与420m、390m中段平巷贯通。

⑷于350m主运输平硐开掘坡度为13%的斜坡道至320m水平,设置320m中段。

⑸设计各中段平巷均往东、西两翼掘进进行开拓探矿,上下中段间通过天井联络。

结合矿山已形成的生产中段设置情况,设计矿山开拓生产中段高度取30m~50m,共设有560m(回风)、510m(残采)、470m、420m、390m、350m及320m七个中段,中段间通过人行通风天井联络,并最终与矿山东翼的560m回风平硐相通,确保各个中段回采均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并形成矿山的统一抽出式通风系统。

回采350m以上矿体采用平硐开拓、无轨运输,采出的矿岩采用矿用小型汽车直接运出地表外销或运至废石场集中堆存;其中390m中段矿石通过2#溜井下放至350m水平装车运出;回采320m中段采用斜坡道无轨运输,采出的矿岩用小型汽车直接运出地表外销或运至废石场集中堆存。

材料、设备和人员由各平硐口出入。

本矿已生产多年,矿山350m主运输平硐口附近设置有较完善的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区,包括空压机房、配电室、简易办公房和生活设施。

可经修缮后继续使用。

4.2防治水方案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中矿床水文地质情况的描述,本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以风化构造裂隙含水层、充水断裂破碎带顶板直接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

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为310m,设计开采的矿体均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质报告预测矿山最低开采水平320m最大涌水量为510m3/d,平均涌水量为230m3/d。

矿区总的防治水方案叙述如下:

为防止大气降水经断裂带和采空区渗入井下采场而产生水患,设计拟在矿山开采错动范围5m外设置截洪沟,将大气降水引致开采范围之外。

本矿上部平硐开采可自流排水,矿坑水可以至少3~5‰的坡度由各平硐向硐口方向自流出地表。

而深部(350m水平以下)则采用机械排水。

根据矿山的开采现状,本次设计拟采用一段排水系统,即在320m中段斜坡道口附近设置水泵房和二条水仓(每条水仓的容积为80m3),在泵房安装3台长沙天鹅泵业D40-25型水泵(其中1用1备1检修)(参数:

流量20~35m3/h,扬程32~56m,电机功率7.5KW),配两路DN100排水管,及时将320m中段的矿坑涌水排出地表。

为防止开采过程中地表水体与地下水联通,要求矿山在生产的过程中须加强涌水量的观察和预测工作,并通过已施工的中段工程收集水文地质资料,判断涌水状况,及时封闭已揭露的次级断裂和废弃的采空区。

必要时,须在关键巷道内(如井底车场)设置防水门,防止泵房、变电所等井下关键设施被淹。

防水门应设在岩石稳固的地点,由专人管理,定期维修,确保其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要求矿山在今后开拓、开采深部矿体的过程中,需打超前孔探水,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以免发生突水事故。

4.3排土场

根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和设计开采储量计算,按15%的开拓开采废石率,矿山地下开采将产生2.66×104m3废石,其中约30%的废石可用于维修约11km长的矿山公路或作为建筑材料,其余70%需集中堆存在排土场内。

按1.5的废石松散系数和1.2的废石沉降系数计算,废石松散后约2.33×104m3需堆存于排土场。

排土场设于矿山南侧350m主运输平硐口下方的山沟内,约该排土场使用面积约为6720m2,从315m堆置到345m,按平均堆高5m计能堆置约3.36×104m3废石,完全能满足矿山服务年限内生产排废的需要。

矿山已在沟口315m标高处修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