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婴儿发烧全过程指导.docx
《最新婴儿发烧全过程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婴儿发烧全过程指导.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婴儿发烧全过程指导
婴儿发烧全过程指导
婴儿发烧全程指导(上)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烧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烧,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过与不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
哪些原因会引起婴儿发烧
引起婴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
小儿科主任宋文举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
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
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
小儿科主任丁绮文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
她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
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
丁绮文主任说,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
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
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
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
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
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民间错误退烧观念和方法
综观上述论点,家长应该要有正确的态度,将发烧当作一种警讯。
小儿神经科主任赵文崇医师表示,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
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
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
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烧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这是不适当的。
宋文举主任指出,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宝宝反应会很剧烈,可能会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传统老一辈的“寒到”的观念,造成一般误以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赵文崇主任强调,其实刚好相反。
他说,发烧时全身能散热的地方以皮肤的表面积最大,散热效果最好,假使能将过多的衣服剥除,大量身体的热可经由宽松清凉的外表排除,体温很容易下降。
真正危险的发烧讯号
赵文崇主任强调,婴儿发烧病理原因可大可小,严重者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心肌发炎等,不处理会导致残废或死亡;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不理它也会自己好。
但这中间的差异若非专业人员实难判断,有时更须借助检验技术才能确实区别。
宝宝发烧,父母固不必大惊小怪,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导致病情不可收拾。
父母应学会如何有技巧、有知识、有智慧的面对它。
当小孩子发烧时会合并其他的表现:
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的现象,幼小一点的婴儿不会说话,甚至变得躁动哭闹不安。
此时,适度的处理,使体温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发热痉挛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更是需要。
宝宝发烧全程指导(下)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
综合专家的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正确的退烧方法应该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
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
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当然,在上述几种退烧方法中,对爸妈而言,最方便且迅速的是退烧药的使用,而每位宝宝家里确实都必须常备退烧药以因应不时之需,免得临时半夜发烧束手无策。
但丁绮文主任提醒爸妈,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何时用、怎样用,平时宜有正确观念,才不会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烧失控。
她说,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级,阿斯匹灵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灵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
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
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家长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
另外,宋文举主任也强调,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
还有,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
千万要记住,“药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药物(包括退烧药)都有它们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会产生毒性。
许多父母因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幼儿服用,但却没退烧,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
总之,宝宝发高烧,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体温多半可获得降低,翌日再带宝宝就医即可。
小儿神经科主任赵文崇
摘自《婴儿母亲》
宝
宝
发
烧
全
程
指
导
2009年9月27日下载打印
退烧药能随便给孩子吃吗?
问:
孩子发热时,我一般很少会给孩子用退热药,生怕给孩子的身体产生副作用,这种担心有没有必要?
答:
由于高热有可能会引起孩子出现惊厥等严重并发症,所以体温较高时还是建议用退热药及时控制体温。
儿科常用的退热剂是对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成分还是比较安全的。
偶有轻微副反应如胃肠不适、头痛、肝功能轻度受损失等也都是一过性的,很快会自行恢复,所以不必担心。
只是在使用退热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体温应在38.5℃以上;两剂退热药至少间隔4小时;服用退热药的同时仍要辅助物理降温,如少穿衣服、多喝水等,降温效果才会更好;用药后如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不要长时间使用退热药,发热过3天必须看医生。
选择退烧方式要因因而议!
“不懂,我一点也不懂得这些啊,怎么会这样啊?
”小唐为自己的无知懊悔不已,看一眼死去的孩子和泣不成声的妻子,心中又是一阵揪痛。
他十分惧怕妻子悲伤过度一病不起,就用还待在自己父母家里的儿子葳葳分散她的“注意力”。
是啊,女儿没了,对儿子就该多多当心才是啊!
小凌一想起自己的儿子,猛地从无限悲痛中回到了现实。
她说:
“得快把儿子接回家里,否则,儿子见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会又哭又闹的。
”
事后,他们的同事私下里说:
“幸亏小唐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发生了意外还有个宝贝儿子,否则,小凌那么一个重感情又爱子如命的人非得精神失常不可。
”
半年后,小唐夫妇渐渐从丧女的悲痛中走了出来。
今年7月29日,是小唐父亲60岁寿辰。
尽管爷爷奶奶很想看到自己的小孙孙,但由于上一次的惨痛教训,老人还是在电话里对小唐特别强调说:
“咱们这山沟沟里交通不便、医疗条件也很差,你们又路途遥远,就别让小凌和葳葳来了。
”
小唐口头上答应,但内心里又岂能猜不出父母的心思。
因此,这次回乡下他特地借用朋友的小轿车举家前往,只为一旦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几十分钟就可赶到市医院。
小唐一家三口是提前一天回到父母家的,还没进家门,天空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也真是无巧不成书,葳葳因为不适应山区的气候变化,睡觉时又蹬掉被子受了凉,体温一下了升到了38℃。
小凌顿时大惊失色,连说话都语无伦次了。
小唐也慌了,立即发动车子,拉上小凌和孩子就准备往城里去。
父母和邻居们连忙阻拦,坚决不放他们走。
因为,出山的路都是黄土路,本来就险峻异常,现在又是雨天,到处是泥泞,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贸然出行,不但给孩子看不成病,闹不好还会车毁人亡。
万般无奈之际,小唐突然想起,他在来这里之前就为孩子准备了一大包常用药,并且就放在他随车带来的旅行箱里,其中包括一瓶含量为35%的酒精。
小唐自作主张,让孩子喝退烧药片。
小凌说:
“孩子属于低烧,喝退烧药不知是否妥当?
要不先用酒精擦浴的方法为孩子退烧,如不见效果再喝药也不迟。
”
小唐觉得妻子说的在理。
这一次,他们准备“严格”按照在书上抄来的酒精擦浴退烧的方法逐步进行。
为保证操作方法准确无误,小唐要小凌把抄在一个专用笔记本上的“酒精擦浴退烧法”逐字逐句地念给他听。
一切准备就绪。
小唐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是一位做医生的朋友给小唐打来电话,为小唐的父亲祝寿。
对方感觉小唐说话有些慌乱,就十分关切地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听小唐介绍完情况,对方言辞缜密、非常专业化地说:
“用酒精擦浴身体,对退烧是有帮助,你们准备使用的药用酒精的度数也没问题,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比如,你孩子现在出汗多不多?
”“多。
我给他盖了3床被子,现在他身上的汗多得像水洗一样。
”对方不由得一惊,之后,提高声音郑重地对小唐说:
“看来你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
”
紧接着,这位朋友对小唐介绍说:
“酒精擦浴退烧,一般只适合于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病人,而高热寒战或伴出汗者,不宜用酒精擦浴,否则,遗祸无穷。
”
朋友一番话,让小唐夫妇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们暗自庆幸:
“幸亏今天我们晚动手了一步,否则……”
“可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啊?
”
朋友笑笑说:
“孩子只是有点受凉,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再说,孩子不是已经充分发汗了吗?
让他适当多喝水,注意休息和避免再度受凉就行了。
如果孩子再发低烧,可用温水擦浴的方法为孩子进行物理降温。
由于酒精擦浴退烧对婴幼儿的副作用较大,现在的儿科专家也一致认为,用温水擦浴为发烧的孩子降温不失为一种较稳妥的方法,但也要随时密切观察孩子的全身情况,如果出现寒战、脉快或呼吸异常,就应立即停止擦浴。
”
这一次,夫妇俩算是完全弄明白了。
小凌再次为孩子量体温,结果只有36℃,完全正常。
事后,小夫妻俩真有点后怕。
他们借此知道,医学这个东西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一知半解或是想当然,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或损失!
退热药对孩子安全吗?
问:
孩子发热时,我一般很少会给孩子用退热药,生怕给孩子的身体产生副作用,这种担心有没有必要?
答:
由于高热有可能会引起孩子出现惊厥等严重并发症,所以体温较高时还是建议用退热药及时控制体温。
儿科常用的退热剂是对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成分还是比较安全的。
偶有轻微副反应如胃肠不适、头痛、肝功能轻度受损失等也都是一过性的,很快会自行恢复,所以不必担心。
只是在使用退热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体温应在38.5℃以上;两剂退热药至少间隔4小时;服用退热药的同时仍要辅助物理降温,如少穿衣服、多喝水等,降温效果才会更好;用药后如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不要长时间使用退热药,发热过3天必须看医生。
给孩子退烧最安全的方式
昨天,杭州市六医院传染科张思泉医师跟我说,提醒一下家长,伢儿发烧,退烧药不好随便吃的,前两天有个小病人,发了一身疹子,差点当麻疹病人治了。
孩子得麻疹,一般要“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
但市六医院前两天接诊的小病人,发烧当天出疹,第二天就痊愈了。
张思泉医师说,实际上,这孩子是吃退烧药吃出的皮肤过敏,并非麻疹。
这个9个月大的女伢儿送进医院时,身上密密麻麻的红疹,手心脚底板都有。
张医师问了家长,伢儿没咳嗽,没拉过肚子,麻疹最基本症状排除了。
“不会是麻疹。
”张医师说。
“孩子吃过什么?
”张医师怀疑是食物或药物过敏。
奶奶说,前两天伢儿发烧,只有她一人在家,一头想叫孩子爸妈回家带去看病,一头又不放心伢儿发烧太久。
她急匆匆跑到药店买了些退烧药喂孩子。
“我识字的,退烧药盒子上写着:
儿童装。
”奶奶说。
张医师一看药盒,退烧药含“复方氨基比林”。
复方氨基比林是非处方药,退烧效果不错,但易引起过敏。
张医师立即给小女孩开了抗过敏药。
第二天,孩子疹子没复发,烧也退了。
最近,市六医院接诊了好几例类似小病人。
张医师说,“孩子发烧,吃点退烧药。
大人的这个做法应改一改。
如果孩子发烧,可用温毛巾给孩子擦身,物理降温。
一般体温不超39℃,医生不会给孩子开退烧药。
盲目吃退热药,除了可能引起过敏外,还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诊疗。
”
儿童退烧不宜太快!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家长在孩子发烧时非常着急的情况不少人,认为孩子一旦发烧,甚至热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家长就急着用退烧药,甚至要求医生马上打针退烧,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退烧了就好,否则对医生怨言很多,或在几家医院轮流转。
对这种做法,作为医生非常不赞同,小孩发烧退热不宜过快。
如果用很强的办法来降温,对孩子的身体影响非常大。
很多家长急于给孩子退烧,他们担心发烧会烧坏孩子的大脑,怕影响孩子的智力。
其实发烧本身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是人体血液的白血球与细菌、病毒在交战,抵抗细菌、病毒等的一种反应。
发烧说明孩子有一定的免疫力,是有能力对抗疾病的表现,不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孩子发烧,家长朋友应该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
要正确使用退烧药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5℃,一般不需要用退烧药物,应该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若小儿体温达到38.6~39℃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退热药治疗,如口服退热药、退热栓等,或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身,30%的酒精擦颈两侧、腋窝等处。
发烧时要适当减少衣着不应采取捂汗的方法降体温,因汗水流失过多会使患儿感到疲惫无力或虚脱。
中医认为损失大量津液,反而对患儿恢复不利。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室温不要过高,保持在18℃~20℃为宜,同时,不要让过堂风直吹患儿,不要把风扇或空调的风口对着孩子,以免造成体温下降过快。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往往容易在一家人、小集体中传染,保持小环境的空气清洁,最好的办法就是通风。
饮食宜清淡为主患儿发烧时,食物要便于消化及吸收,饮食宜清淡为主,以半流质为宜。
如营养粥和鸡蛋面汤之类的饮食,多吃蔬菜及水果,尤其要吃些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少吃不容易消化和生冷的食物,在退烧的时候多喝些水,以补充发热时丢失的水分。
配合医生做好检查患儿发烧一定时间若不缓解,要配合医生,做好其他各项检查,便于早日找出致病的原因,便于有针对性地对症治疗。
一般来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多数情况下发烧持续3~7天左右,体温在用药的情况下波动比较大,如果没有肺部感染等情况,孩子会表现出较好的精神状态,食欲基本正常,活动较多。
由于发热只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因此对于那些精神状态较差,高热持续时间长,甚至用退烧药后效果不明显的孩子,应该及时送医院就诊。
对于曾经有发热时惊厥病史的儿童,退烧药的使用要积极一些,一般在38.3℃左右就可使用,部分病人甚至同时服用安定等药物预防惊厥再次发生。
给孩子退烧的注意事项!
孩子健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感冒发烧等小病却总是不期而至。
尤其是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的变化,让抵抗力差的孩子接连不断地感冒。
专家认为,小儿感冒是常见病,对于感冒,虽然我们不能消除它,但还是有相对应的缓解症状的好办法。
孩子感冒别急着用药
家长看见孩子感冒了,多半不太在意,随便买几种“消炎药”就给孩子吃了。
医学专家提醒,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
对于感冒,没什么特效药,要想治好感冒,静养是最重要的,药是在缓和症状和防止体力消耗过大时才可使用。
孩子感冒尤其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
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不但对病毒无效,对儿童身体的毒害性却很大。
家长还要注意,无论用哪种抗感冒药,对孩子来说剂量都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一般以5~7天内为宜;在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轻药物对儿童肝肾功能的损害。
注意保护孩子的颈部
感冒在不少人眼里只是小毛病,可若随其发展,小毛病也可能出现大问题,尤其对还处于发育期的孩子,感冒可能引发一种名为寰枢炎的并发症,使孩子的脖子失去灵活性。
人体与颅骨相连的第一颈椎叫寰椎,第二颈椎叫枢椎,这两部分同周围韧带一起构成寰枢关节,主要掌控着头部转动的功能。
这个关节紧靠咽部,人们得了感冒后,咽部特别是咽后壁的炎症就可能危及寰枢关节,使脖子不太稳定。
如果此时孩子头颈部用力运动,如忽然伸屈或扭转,则可能导致颈椎脱位。
医生提醒,由于该病“青睐”儿童,所以当孩子感冒后,家长不要忘记保护孩子的颈部,如睡觉勿用过高的枕头等,一旦发现孩子颈部活动受到限制,出现头无力或诉说颈痛等情况则应立即就医。
给孩子退烧的注意事项!
孩子感冒常常会引起发烧,这也是特别让家长担心的,于是就大量给孩子使用退烧药。
其实,医学专家不主张孩子一出现发烧,马上就把体温降下来。
因为发烧也是孩子自身抵抗疾病的一种表现,一发烧就降温,对孩子免疫功能也没有什么好处。
38℃以下都属于低烧,家长不用特别担心。
专家建议,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上,可以吃点退烧药,不过,退烧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更可取的是采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
儿童退烧药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
小儿用成人药
相当多的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认为只要减少一点用量就行,此种做法十分有害。
必须弄清楚,小儿与成人不仅是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未完全。
药物代谢容易产生不良反应,重者可致残甚至死亡。
误区二:
退热药用法用量不当
小儿应根据其年龄或体重,同时酌情考虑发育、营养状况或其它情况,确定退热药剂量的使用。
若不根据小儿具体情况而随意使用可以引发严重后果。
误区三:
注射退热针剂好得快
实际上目前使用的退热药物针剂主要是吡唑酮类,如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可引起虚脱,粒细胞减少,甚至可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类药物已在2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儿童最安全有效的首选退热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其特点是退热迅速、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
误区四:
滥用抗生素
并不是所有发热都由感染引起,60%的发热不宜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恶化、体内菌群紊乱、抵抗力下降、器官粘膜受到损害等综合问题增加,最后影响治疗。
误区五:
滥用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虽然可以退热,但它属于一种机体免疫抑制剂,在病理上并不能阻断病情的发展,在临床上掩盖病情的表现,从而可以加重病情,却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误区六:
乱服中药
中医认为引起发热有很多情况,虚寒火燥都可以引起感冒发热,虚寒用凉药,反而寒彻入骨,不可收拾,所以必须辩证施治,不要轻易用药。
误区七:
糖水服药
糖可干扰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烧药的作用,降解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
总之,糖水服药不利于治病,最好用白开水送服。
误区八:
使用退热药预防发热
退热药,顾名思义,发热才需服用。
有的家长怕小儿发热,在小儿不发热时也服用退热药,以便预防发热。
这是不对的。
在小儿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小儿出汗过多,丢失过多电解质,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造成虚脱,甚至休克。
发热超过38.5℃再退烧
常见的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类。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元凶”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大多患者能自愈。
但感冒的症状让人很不舒服,另外,感冒会诱发其他严重的疾病,所以需要积极治疗,一般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感冒初期,针对咽喉部不适可服用解表的中成药。
当出现流涕、打喷嚏、头痛、低热等症状时,可服用复方感冒制剂(大多为复方伪麻片)。
抗生素一般不需要应用。
当普通感冒出现并发症,如鼻窦炎、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或有基础疾病(如慢阻肺、糖尿病等),感冒病程超过一周,可适当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能自作主张随便吃,尤其是青霉素类,必须先做皮试。
请进入感冒专题
感冒会引起发烧,但不能一烧就用药发汗,如果汗流不止,既耗散阳气,又损耗阴精,尤其老年人容易导致虚脱。
一般体温38.5℃以下为机体正常的防御反应,不需要退热处理,38.5℃以上可以适当使用退热药。
对感冒“发汗”,要见汗即止,不可太过。
如出汗较多,应及时补充果汁和淡盐水。
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五忌”:
一忌多吃“荤”,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二忌洗澡,洗澡时再次受寒会使病情加重;三忌劳累;四忌烟酒;五忌乱服药,治疗应辨清寒热虚实,对症下药,才会有效。
作者: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孩子出水痘别盲目退烧
昨日上午,妈妈带着3岁的韦韦到医院看病,原来韦韦的脸上长了很多红色的小丘疹,医生检查后确诊是出水痘了,医生告诉韦韦妈,不用太担心,过7到10天就会慢慢好了。
但是到了下午,韦韦突然开始发烧,韦韦妈赶紧给医生打电话,医生却说不用吃退烧药。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马丙祥说,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很强,冬春季节属于高发期,秋季以散发居多。
但由于该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因此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孩子患病后要注意隔离,至少要休息7天,等水痘结痂或完全脱落后才能去学校或幼儿园,避免传染给周围的孩子。
水痘一般多发于孩子的头部、脸部、胸部和四肢部位,一些患儿的口腔、鼻腔等部位也会出现溃疡,患儿发病时家长要加强护理,剪短患儿指甲并保持清洁,避免孩子因瘙痒而挠破皮肤,引起感染。
患儿如果瘙痒感剧烈,可以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时可以涂抹四环素软膏或者红霉素软膏。
马丙祥说,孩子出水痘后,可以服用柴胡口服液、柴黄颗粒、蒲地黄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具有清热解毒效果的中成药,发烧在39℃以下的孩子,尽量不用退烧药。
如果发烧超过39℃,可以让孩子服用泰诺林或者美林糖浆。
此外,水痘患儿应注意多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油炸类食品,穿干净宽大的衣物,避免衣物过厚而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