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9892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docx

《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docx

现代文学史名解简答论述

象征诗派

(1)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代表人物是李金发、穆穆天等;

(2)诗歌创作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提出“纯粹的诗歌”的概念。

孤岛文学*

(1)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被称为“孤岛文学”,时间从1987年11月至1941年12月。

(2)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是杂文和戏剧,代表作家有唐发、柯灵、王任叔(巴人)以及于伶、阿英等。

朦胧诗

(1)70年代后期出现的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诗潮。

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等;

(2)注重象征、暗示、联想等手法的运用,作品具有朦胧、多义的特点。

语丝社*

(1)“语丝社”创办于1924年,因办《语丝》周刊而得其名。

(2)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

九叶诗派**

(1)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

(2)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穆旦、辛笛、陈敏容等诗人;因后来出版诗歌合集《九叶集》,被称为“九叶诗派”。

(3)九叶诗派扎根现实,船代理向往光明与和平的时代情绪。

新写实小说

(1)“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发生于80年代后期;

(2)其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大多采用避免明确价值判断的冷静叙述;

(3)代表作有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等。

文学研究会

1)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2)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小说月报》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刊;3)一般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4)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2)在座谈会上毛泽东就文艺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3)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寻根小说”

1)“寻根小说”兴盛于1985年;2)韩少功等发表《文学的“根”》等文,推动了文化寻根思潮;3)韩少功、阿城、郑万隆等人创作了《爸爸爸》、《棋王》等小说,注重开掘题材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传统。

26.湖畔诗社

1)湖畔诗社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成员有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2)出版诗集《湖畔》、《蕙的风》、《春的歌集》;3)湖畔诗人的作品多歌唱爱情、友情和大自然,诗中真纯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另一表现形式

27.东北作家群*

1)指“九一八”事变后流亡至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群东北作家,他们创作了一批反映东北人民生活与斗争的文学作品;2)主要作家有萧军《八月的乡村》、萧红《生死场》等。

《白毛女》

1)四十年代创作于解放区的新歌剧;2)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等执笔;3)塑造了喜儿等形象,表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尝试集》

是胡适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新诗集,1920年版分成二编52首白话诗,“尝试”主要致力于诗的形式革新,“诗体的大解放”和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显示了诗的质与开的统一。

为中国新诗的大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文协”

“文协”全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老舍为总务部主任并主持“文协”工作。

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其会刊《抗战文艺》,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民众戏剧社

①民众戏剧社是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

②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锋、陈大悲等;

③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小二黑结婚》

①四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

②写解放区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故事:

③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式。

“反思小说”

①出现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②代表作品有茹志鹊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

③对解放以来特别是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

未名社

1)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新文学社团;2)未名社成员除鲁迅外,还有韦素园、台静农、韦从芜等;3)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社团。

《金锁记》

1)张爱玲的中篇小说;2)内容写曹七巧嫁到姜公馆,用自己的青春作为抵押,终于得到一笔遗产;3)黄金枷锁扭曲了曹七巧的人性,使她成为一个变态女人。

《日出》

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

《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日出”象征,寓意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社会应当被光明的社会所代替。

陈白露是剧中一个具有多重复杂性格的悲剧角色。

“雨巷诗人”

指戴望舒。

以其代表诗作《雨港》而得名。

《包身工》

30年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作者夏衍;内容揭露控诉日本资本家残酷压榨中国女工的罪行。

“雷电颂”

是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屈原)中的一段台词。

通过这段台词表达了屈原被诬陷后,希望自己的生命与自然同化,要把一切黑暗都烧毁的理想,也是屈原光明、正义、力量化身的表现。

京派

是指30年代身居带衰颓意味的古都,又浸染于经院学风,文化心态从容宽厚的一个带隐逸气的文学群体。

他们功利意识淡薄而艺术独立意识浓厚,其作品多由文化层面探讨人生与人性,注重于道德和文化的健康与纯正,有一定的纯文学色彩。

京派小说作家主要有冯文炳、沈从文、废名、萧乾、凌叔华等。

“汉园三诗人”

(1)三诗人指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2)以出版三人诗合集《汉园集》而得名。

学衡派

是“五四”时期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之一。

1922年1月,吴宓主编的《学衡》杂志创刊,标志着该派的诞生。

代表人物为当时南京东南大学的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

以“论究学术,阐求真理,融化新知”等标榜,称为学衡派。

七月诗派

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流派。

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等。

中国新感觉派受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等外国现代派的影响。

新感觉派小说的内容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是对畸形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光怪陆离的生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在形式技巧上花样翻新,但部分作品存在悲观颓废倾向。

乡土小说

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或者说是这时期的一种创作现象,其代表作家有蹇先艾、鲁彦、许钦文等。

其共同的特征是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村镇为背景,以回忆和描写乡村生活为题材,揭示农民苦难命运,表现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南国社

南国社是20年代初成立的话剧团体。

田汉创立,先后办《南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和南国艺术学院等。

开展话剧运动主要在1928年至1929年,演出田汉的剧本。

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其鲜明风格。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1930年成立于上海,1936年因形势变化而解散。

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组织,先后出版刊物《北斗》、《萌芽》等十几种。

左联的主要成员有鲁迅、茅盾、夏衍、田汉、丁玲、张天翼等。

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突破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创作了《子夜》等优秀作品,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但也存在“左”的倾向。

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流传在陕西在陕北晋绥一带,其特点:

一是两行一首,表达一层意思,二是首句惯用比兴手法。

论语派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以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简答题

“左联”成立后主要开展了哪些文学活动?

(1)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于传播;

(2)促进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3)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4)积极从事创作,鲁迅、茅盾、丁玲等都有出色的成就,同时培养了大批新作家。

简述新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特色。

(1)《白毛女》继承了秧歌剧长于抒情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精彩的抒情唱段;

(2)参照中国古典戏曲歌唱、吟诵、道白相结合的手段,适当安排剧中人物的道白,以推进剧情,适合大众欣赏习惯;

(3)借鉴了西洋歌剧齐唱、重唱、合唱、半场的形式以及音乐的戏剧性、性格化的传统,在广泛的继承借鉴中创造了新型现代民族歌剧的经典。

简述浩然小说《金光大道》的主要内容。

(1)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2)作品描写的是解放初期华北的一个村庄,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组织发展农村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3)塑造“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表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两个阶段、两条道路、两条路线尖锐复杂的斗争,歌颂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这是文革时期文学创作的阶段斗争模式。

简述余秋雨散文的特点。

(1)在古今文明的对比中,体现深沉的文化忧患意识;

(2)从人文山水出发,表现厚重的历史感;

(3)充满哲理思辨和独特体验的现代理性精神;

(4)行云流水、华丽雍容的散文语言。

简述台湾新文学早期作家赖和小说题材的主要特色。

(1)描写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惨遭遇和反抗;

(2)揭露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

(3)批判传统封建思想和旧势力的愚昧;

(4)表现台湾知识分子的苦闷。

以戴望舒的诗歌为例,简述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特色。

(1)戴望舒的诗歌长于感受体味或朦胧、或明朗的“诗情”,又避免直接抒情,表现出现代派诗歌注重表达孤独、寂寞和惆怅等个人情绪,诗绪朦胧、神秘的特点;

(2)戴望舒的诗歌借鉴象征主义的象征、隐喻、同感、移情和奇特的观念笼络等表现手法,将主观情感外化为意象,集中体现了现代派以象征主义为中心,诗歌的语义具有暗示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简述《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1)1966年,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2)《纪要》的核心是“文艺黑线专政论”,把1949年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

(3)践踏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全盘否定了30年代以来,特别是见过17年的文艺成就;

(4)提出了“根本任务论”“三突出”“主题先行论”等一整套理论,造成了文艺理论领域的大混乱。

简析韩少功《爸爸爸》的人物塑造与文体特色。

(1)《爸爸爸》塑造了丙崽这一艺术形象,呈现了一种具有远古意识、初民思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展示了人性中的愚昧、蛮荒、冥顽不化的”集体无意识“;

(2)作品通过象征等手法,营造出神秘诡异的艺术氛围,启发读者去思考更深层的意蕴。

巴金小说《憩园》在表现反封建主题方面有何特点?

(1)作品以一座被称“憩园”的公馆为背景,表现了杨、姚两个富贵人家共同的悲愤命运;

(2)“憩园”的旧主人杨老三败尽了祖上的家产,而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又使他不屑于自食其力,最终酿成人生悲愤;憩园的新主人姚家父子依靠封建家庭制度的遗产过着腐朽、没落的生活,结果走向破落;

(3)《憩园》揭示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其自身成员人性的扭曲与毒害,拓展了《家》的反封建主题。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

(1)张家玲小说以超脱于政治与阶级的观点去看待人生,努力寻求一种普遍的永恒的东西;

(2)描述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都市男女苍凉的经历,并暴露了人物身上的邪恶性;

(3)刻画了现代都市中传统的生活、道德观念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尖锐矛盾;

(4)表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与复杂的内心世界。

简述董桥散文的主要特征。

(1)董桥以博学着称,中西“骨董”都是他的写作题材,作品由物及人,由人及史,有情趣、有“古”意,寄托了对中国文化的乡愁;

(2)以普通人的日常人生,写人性的温暖和世事的无常;

(3)以淡笔写浓情,文学典雅而又意兴飞扬。

简述马原的先锋小说的艺术特点。

(1)马原发表了一系列以西藏为故事背景并且在叙事方式上极具先锋性的小说,代表性作品有《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

(2)小说中频频出现“马原”的形象,以此消除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作品呈现出既非虚构亦非写实的状态;

(3)故事往往是缺乏逻辑联系的互不相关的片断,这些片断通过叙述强制性的拼合在小说中;

(4)马原将小说的叙述过程与叙述方法视为创作的最高目的,故事因此失去了传统小说故事所具有的意义。

老舍《骆驼祥子》有何北京地域文化特点?

(1)《骆驼祥子》中的地理人文环境、民风习俗等方面都具有北京地域文化特点。

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都被置于人们所熟悉的北京文化环境中;

(2)采用了经加工提炼的北京口语,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大多采用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

简析《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1)这是一个带有封建精神特征的资本家形象;

(2)这个人物集中表现出专横、自私、阴险、冷酷、虚伪的性格特点;

(3)作品也表现了他在一定程度上的温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简述艾青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1)写出了民族的悲哀、人民的苦难;

(2)注重发掘在苦难中顽强挣扎、坚韧奋斗的民族精神;

(3)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

(4)表现了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追求。

简析柳青《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

(1)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具有自私、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的意识;

(2)具有普遍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

(3)性格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内心充满矛盾,是一位动摇于集体利益与个人发家之间的中间人物。

简述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1)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创办的《语丝》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杂文)刊物。

(2)语丝文体融英国随笔和中国古代笔纪的笔法自铸新体;

(3)于“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同时,又不失其含蓄蕴藉、稳健持重的风度,形成了两支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不尽相同的作者队伍:

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小品;鲁迅为代表的战斗的杂文。

简述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古人形象的现代意义。

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古人形象的现代意义:

(1)《补天》中宏大伟美的人类创造者女娲的形象,表现了伟大的劳动创造精神;

(2)《理水》中的大禹表现“中国脊梁”公而忘私,体察民情,艰苦实干,注重社会调查;

(3)《非攻》中墨子有勇有谋,制止外来侵略战争;

(4)《铸剑》中的复仇英雄眉间尺和宴之敖等。

(5)小说塑造了各类古人形象,尤其是古代神话的英雄形象,对当时和以后的现代生活的激励具有典型意义。

简述夏衍话剧《法西斯细菌》的思想内容和俞实夫形象。

夏衍话剧《法西斯细菌》创作于1942年,俞实夫是一位留学日本的细菌专家,原认为科学研究为国家、为民族,也为人类,为全世界人类的将来,因而,最初对东北沦陷并不关心,抗战爆发后,他被追逃到香港,但是,战火烧到香港,实验室被毁。

这些使得他终于认识到法西斯细菌不消灭,要把中国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不可能,俞实夫在现实的教训面前终于由不问政治到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人物思想转变合情合理,具有相当高的典型意义。

简述鲁迅《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1)《朝花夕拾》是鲁迅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集;

(2)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寓褒贬于平淡的叙述中;

(3)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相统一。

新感觉派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创新?

(1)"新感觉派"的创作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

(2)注重表现人物的感觉心理,强调抓取人的刹那间的感觉,采用象征和暗示等艺术手法;

(3)开掘包括人的梦幻与变态心理的无意识领域。

简析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1)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这部戏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选择了"茶馆"这个最有表现力的地点,截取三个时代的片断借以展示历史变迁;

(2)塑造了以王利发为代表的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

(3)《茶馆》的戏剧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北京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意味:

注重人物对白的个性化。

简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1)"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着的思想价值;

(2)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

(3)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

(4)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简述中篇小说《二月》中的萧涧秋形象。

中篇小说《二月》是柔石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出色地刻画了萧洞秋这个上世纪20年代中路彷徨的青年形象。

萧洞秋是一个追求精神自己的“寻梦者”。

他富于正义感与同情心,极想有所作为。

六年飘泊不定的生活,芙蓉镇上的两个月的恼人际遇,虽然令他沮丧,但他却未被黑暗势力所吞没或软化。

而在另一方面,他又缺乏信仰,行动往往盲目,情绪往往陷于悲观,在独立向旧社会开战中一再败阵。

萧洞秋形象体现着作者对个人奋斗和人道主义理想的深刻思考,正是在个人的生活愿望与现实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之上,开成了萧洞秋悲剧性的性格。

简述散文诗集《野草》的艺术特色。

(1)《野草》多数篇什,以创造象征性形象来表达复杂矛盾的内心感受。

作品中的人物和自然景物、故事,多具象征意义。

(2)由于采用象主义方法,因而艺术构思奇特,创造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形象和境界。

《野草》的艺术境界奇幻诡谲、神秘幽深,但表现的是现实的内容。

(3)《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和绘画美的特点。

简述田间的抒情长诗《给战斗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写于1937年底的抒情长诗《给战斗者》是田间风格的优秀诗篇。

作者以深厚的感情描述对侵略者的憎,对祖国的爱,对人民奋起抗战的歌颂,充溢着饱满的战斗激情和高昂的时代精神。

诗中,作者巧妙地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现象组织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运用了精短的“鼓点”式诗行和急促、跳跃的节奏。

简述周作人《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

(1)周作人于1918年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明确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

(2)“人的文学”是人道主义的方案,这种人道主义文学是灵肉一致的文学;

(3)反对违背人性的礼法制度和兽性的遗留,排斥“非人的文学”。

简析抗战爆发后戴望舒诗风的变化。

(1)戴望舒早期诗作,多抒写对现实生活的迷惘、失望、感伤的情绪;

(2)抗战后的诗收入《灾难的岁月》、《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作品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

(3)诗风从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简评赵树理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赵树理是第一个塑造解放区历史变革中农民形象的作家,被称为“农民作家”。

(2)赵树理小说表现新政权下农民的生活与斗争,塑造了“小字辈”的新农民形象,与鲁迅、茅盾笔下的农民形象有很大区别;

(3)赵树理创造了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作出了贡献。

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1)形象性,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统一,创造了许多类型形象;

(2)抒情性和讽刺性,丰富多样的文体和风格,主要风格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

(3)简练犀利、生动幽默、多姿多彩的语言。

简述臧克家诗作“意新语工”的艺术特点。

(1)臧克家诗在技巧形式方面受到我国古典诗词和闻一多新格律主张及手法的深刻影响。

(2)诗人的艺术注意力大部集中在创意和创词上,并为此下过不少功夫。

(3)在创意方面,他常在人所共见的生活素材中出奇制胜地开掘新意,并赋予诗以丰美的意象。

(4)在创词方面,他不断地掂量着每一个字、词的色泽和韵味,力求安得妥贴、新奇。

(5)他的全部艺术追求,可用“意新语工”四个字来概括。

他确立的是一种严谨的创作作风。

简述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和《湘西》的艺术特色。

(1)作者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作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与事,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资料加以穿插。

(2)沈从文的散文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形成小说的情节性有情境氛围。

(3)作者的抒情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

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

涉及敏感的政治性问题时,作者则采用曲笔。

简述《狂人日记》的思想内涵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揭露了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2)塑造了“狂人”形象,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3)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白话小说,是中国新文学(或称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简述朱自清早期散文的创作特色。

(1)真挚深厚的感情;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3)缜密精巧的构思;

(4)清丽细密的语言。

简述闻一多“三美”诗论的主要内容。

(1)音乐美。

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2)绘画美。

指诗的辞藻要力求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3)建筑美。

指从诗的整个体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简述鲁迅小说中农民形象塑造的思想意义。

(1)鲁迅小说写农民物质和精神上的“病苦”更侧重于后者。

闰土、七斤、祥林嫂、华老栓、阿Q等等鲁迅笔下的农民一方面贫困交加,一方面精神麻木,揭示出旧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图景。

(2)通过这些农民的悲剧,客观上还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

解放妇女的重要性等重大问题。

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点与风格,最突出的是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

具体表现为:

(1)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有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2)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3)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还有浓郁的“幽默味道”等。

主要作品有《乌篷船》、《故乡野菜》、《喝茶》等。

简述“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诗作特点。

(1)受法国后期象征诗影响,由“主情”转到“主智”,追求思辨美和深度人生体悟,关注哲学命题;

(2)不满足西方现代诗风,注意诗的中国古典传统衔接;

(3)也吸收民间传统,将下层社会的事物入诗,写诗以口语为主。

简要评价郭沫若的《女神》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

(1)它继胡适《尝试集》后,以全新的内容与形式,打破了旧体诗的表现形式,是新诗奠基之作;

(2)它以叛逆、创造的精神,启示新诗革命首先是内容革命;

(3)它表现了作者关于形式绝对自由的主张,创造了多样的自由诗形,在艺术上提供了新鲜经验。

简析夏衍话剧《上海屋檐下》的主要思想内容。

(1)剧本描写了上海寄居屋檐下的一群小市民和穷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2)剧本描写了匡复、林志成、杨彩玉三人的情感故事,揭示黑暗社会是造成婚恋家庭悲剧的社会原因;

(3)剧本通过一群人物的不幸命运,对黑暗势力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了强烈控诉。

简述沈从文《边城》中“边城世界”的特点与意义。

(1)用人性描绘一个“爱”与“美”的理想化世界和浓厚的悲剧意识;

(2)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的思考与表现。

简述戴望舒早期诗作的思想特点。

(1)多抒写对现实生活的迷惘、失望、厌弃情绪。

(2)感伤气息浓重。

为什么说《朝花夕拾》具有传记意义?

(1)《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记叙了作者从童年到中年时期的一些生活片断。

(2)贯串全书的人物形象是“我”——作者。

(3)“我”从充满童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