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449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docx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docx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题

1.什么是科学革命?

什么是技术革命?

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科学革命:

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

三次重大的科学革命:

①第一次科学革命

发生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末,以哥白尼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为标志

意义:

社会意义:

自然科学向宗教神学提出了挑战,使人类思想获得了一次大解放

科学意义:

自然科学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并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②第二次科学革命

发生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

以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为代表,许多新学科诞生为标志。

意义:

给神创论和行而上学以沉重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同时,这次革命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现代科学革命

始于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以20世纪初产生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为标志的革命。

由于这次革命与技术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故又称为现代科技革命

意义:

现代科学革命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由宏观深入到了微观,实现了人类认识的一次新的飞跃。

其影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科学革命。

技术革命:

当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飞跃性变革时,就称为技术革命。

①技术进步的渐进形式是指在技术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的局部改良。

包括一般性技术发明、技术改造、技术综合、技术转移等,可总称为技术革新。

②技术进步的跃进形式是指技术原理性的发展所引起的技术上的创新,称为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不同于科学革命,也不同于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是科学革命,也可能带来的是产(工)业革命,比如,20世纪的生物技术带来了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的科学革命,还21世纪的合成生物学引发的技术革命却可能带来生物产业革命。

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①第一次技术革命

发端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以牛顿经典力学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命为起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意义:

奠定了近代机械化大生产的基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了社会的生产关系,由次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体制。

②第二次技术革命

以电力技术为主导,化工、钢铁、内燃机等技术的全面发展为标志。

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意义: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

使社会工业化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促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竟争走向垄断。

③现代技术革命

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它常以科学理论突破的形式表现出来;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重大变革,它往往以科学革命作为基础,又常常作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的先导;工业革命仅指人类在工业化社会中生产领域里所产生的飞跃;产业革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而在整个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引起的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所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中生产领域内的进步,而后者反映的则是任何社会中主导产业形式的变化。

科学革命通常是指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和科学研究的社会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技术革命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的重大变革,而产业革命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内容,而且具有经济和社会的性质和内容。

所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只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时才会促进产业革命发生,并非任何技术革命都能导致产业革命。

2.现代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和内容

现代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

⒈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结合在一起

古代:

科学与技术分离

近代:

前期,先有技术后有科学

后期,先有科学后有技术

现代:

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

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几乎同时产生)

⒉技术群体化

新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关联性、综合性、交叉性极为突出,各个性领域里的新技术几乎同时出现,呈现出了极强的群体性。

⒊技术智能化

现代科技革命的核心是微电子技术,是机器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实质是一场智力革命。

技术的智能化导致了产业的知识化和管理的知识化,产业知识化的特征就是知识经济。

⒋高技术及其产业化

这次革命导致了许多领域的高技术产生。

高技术的特征是:

高智能、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技术迅速产业化,并且出现高速度、高渗透性的发展趋势。

5.是一场涉及全球的世界性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具有两大突出特点:

一是科学进步与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二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得以产业化,从而对生产力进行改造,使生产力发生根本变革。

现代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革命的扩展:

宇宙射线的新发现、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量子化学的产生;现代宇宙学的发展;生命科学的革命:

分子生物学的诞生、脑科学的进展;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系统科学的新进展。

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

3.现代科技革命产生的社会原因、科技前提与物质条件是什么?

社会原因:

社会分工的发展,专业化程度的加强,经济规模的扩大,社会各种联系的日益广泛,社会信息量增加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是现代科技革命产生的社会原因。

科技前提:

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镭元素蜕变的发现,无线电的发现及应用,以及三论的产生。

物质条件:

冶金工业的发展,精密化仪器的创造,工艺水平的提高,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生产条件。

4.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产生这种文化的根基是什么?

传统的伦理型文化产生于长江、黄河流域,这是由这里的半封闭型的自然环境和由此形成的自然经济条件及国家构成所决定的。

特征:

以人伦道德为中心,始终关注现实人生,以追求和谐为终极目的

长期的君主专制和文化专制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奴化的性格。

从文化类型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为中心、政治为本位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从文化结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为主体,其他文化作为补充的多元文化结构

从文化属性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明显的人文文化倾向

从文化价值取向看,两个显著特征:

家族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义利关系”为中心的文化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从“农业—宗法”社会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伦理型文化:

积极的入世精神

强烈的道德色彩

顽强的再生能力

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庸之道

重道德而轻事功

尚“义理”而鄙“艺器”

法经典而薄今世,尊“往圣”而抑个性

根基:

地理环境

东临大海

西部高山

北部草原、沙漠(落后)

南部崇山峻岭(落后)

经济基础(农业型的自然经济)

基本的生产方式:

种植、养殖

基本的生活方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

特点:

保守性、落后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社会组织形成:

家国同构

以父家长为中心,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原则,宗法制度延续数千年,并形成了一整套宗法意识体系,沉淀为深层的民族文化——血缘关系的伦理型文化

5.为什么说农业型经济基础产生的文化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上下五千年,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王朝不断更替,战乱时有发生,中国文化也历经战乱与分裂的洗礼,不断得到充实和升华。

以农立国,使得与农业有关的文化十分发达,比如说节气文化、中医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农业文化延续至今。

然而,中国文化的早期定型,也使人们产生了一种“瞻后”式的思维方式,所谓“圣人设教,为万世不易之法”,什么都是越古老越好,动不动就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式的叹息,这种文化思维模式,一方面为中国文化的长期延续和增进向心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文化守旧性格,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严重桎梏。

在农业文明阶段,中国文化在世界一直遥遥领先。

但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中国文化就开始落后了。

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既早熟又不成熟,农耕经济的这一特点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所谓凝重性,就是稳重有余,灵活不足,开放不足,保守有余。

6.科学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有哪些表现?

价值取向的冲突、认知方式的冲突、探求性格的差异

在观念更替上,科学文化强调突破传统,传统文化则竭力维护传统。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它需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又要必须超出“巨人”。

我国传统文化,基本倾向是反对创新的,以至于李宗吾说:

西方人的学问起初总是浅显粗糙,而后再逐渐发展壮大,而孔孟的学问却相反,他们已经登峰造极,后人无人能超越他们,以至于到曾思颜到周程朱张等人时已经一代不如一代。

虽然学者们主张不能“泥古守法”,但这只是传统文化中微弱的和谐音,不管怎么飞跃也飞不出“如来的五指山”,不仅孔孟曾思颜周程朱张等儒学大师的圣人之言不能更易,就象《内经》《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医学著作,后世医学家也只能注释而不能发展它。

绵延两三千年,我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基本构架,在文化史上实在罕见,是骄傲同时也是莫大的不幸。

科学文化并不彻底的排斥传统文化,并在呼唤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已经和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当今时代新生事物都可见其一斑。

7.现代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改变了生产力结构

⒈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发生了变革

⒉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对象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⒊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者的素质、脑力劳动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显著变化

⒋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过程的科学化管理

二、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变革和调整

⒈改造了传统产业部门

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崛起

⒊带来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⒋企业规模向中、小型方向发展

三、对生产资料的影响

按照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科技革命与生产关系或制度之间仍然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影响的辩汪关系。

科学技术革命首先是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变革必然引起新兴产业部门的兴起,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器大工业战胜了工场手工业.工业资本主义得到确立和发展;第二次科技革命是重化工业、飞机汽车制造业、电力通讯、军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群兴起,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第三次科技革命则促使高技术产业的崛起,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大量跨国公司的出现,同时大量拥有高技术的中小企业涌现,风险投资业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呈现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中小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存的局面。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制度对科技进步也是如此。

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寻找制度因素的作用。

内因是人类本身的需求,而市场经济中表现为市场需求。

在非市场经济中表现为某一利益团体的需求,是这种需求造成了人们探索科技的动力,当然知识产权越明晰,这种动力越完全。

四、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表现为: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世界新科技革命突出了人的作用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新科技革命的基本战略。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社会经济的基础结构:

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化时代且其发展趋势是明显而快速的。

信息社会的产品将由于知识含量的增加而大大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革:

世界新科技革命促使科技与生产相结合,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8.经济全球化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所谓经济全球化,概括地说就是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或经济因素超越国界的流动。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认可。

(5)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6)跨国公司的推动。

9.结合经济发展实践谈谈现代科技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体会、认识,研究与科技发展关系的意义

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经济建设中,应注意科学界定“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开发新技术以解决能源问题。

在当前,尤其要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

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

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发展,不能决定科技发达,两者不存在相互决定的关系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总趋势。

一方面,科学技术呈指数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度增长又惊人地加大了对科技的要素投入,强劲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

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很多国家和政府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也不是经济增长了,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快速发展。

科技与经济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关系。

科技进步可以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

科技进步可以减少一国对他国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科技进步能够使一国产业结构多样化,丰富其经济和社会活动。

结合经济发展实践谈谈现代科技对经济发展影响

一、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S.KuZnetS测算,1889-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作用份额只有33.5%;但在1929-1967年,科技进步的作用份额增加到78%,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由于重视和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奠定了其世界科技大国和经济盟主地位。

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作用在递减。

科技进步份额大都超过50%,且呈递增趋势。

二、据统计,我国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值中的比重,已由“六五”期闻的10%左右提高到“七五”期问的30%左右;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已由改革前的20%——30%提高到目前的50%——60%。

仅以深圳为例,1995—1999年五年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平均递增41%,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7.2%增长到40.5%。

199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19.79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占46.76%,商额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51.33亿元。

深圳经济发展的实例说明,尽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科技水平与主观能动性,则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潜能,在解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外在束缚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提高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主动创业精神,健全社会主义生产力自我完善、自觉运行、自动发展的内在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决定因素。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在九十年代全面展开。

美国政府在1992年就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技术经济导向政策,高科技发展迅速,成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

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超过汽车、钢铁、建筑业等传统产业而成为最大产业。

继美国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方案之后,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等也纷纷制定本国的“信息高速公里计划”。

信息网络技术跨越地区、国家等空问障碍,触及全球各个角落。

它使各国都处于一个联系紧密的生产、交易、信息和通讯网络之中。

由于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劳动力的比率在5%以下;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超过70%;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率超过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占60%以上。

四、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

有资料表明,西方工业国家在20世纪初,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中仅为5%——2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目前已经达到80%。

世界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物化在商品中的科学技术的竞争。

高技术竞争促成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竞争。

许多国家把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例如,众所周知的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日本的“科技振兴基本政策”等。

研究高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各国进行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据统计,世界工业品的贸易总额,在20世纪80年代初达到5000亿美元,其中高技术产品占25%,90年代,全世界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增长率将是其它产业的2倍,进入21世纪,其发展的速度将更快。

就产业领域来说,一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技术蓬勃发展,纳米科技时代即将到来。

10.现代科技革命产生的背景与近代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

第一次科学革命开头是自然科学为争取生存权利而反对宗教的斗争,而后在天文学、力学、数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领域,以力学为带头学科,标志着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的真诞生。

第二次科技革命,由于人们的自然观、宇宙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各个领域的科学成就猛烈地向形而上学自然观发动进攻,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周围的一切都毫无例外地服从科学定律,并把自然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诸如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应用到其他领域。

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开始深入人心,科学理论走向统一,使科学由落后于技术与生产的局面一路而处于领先地位,并对技术和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变了过去科学与经验技术相脱节的现象,使它们之间发生紧密的连锁反应,即科学起到了指导和推动生产和技术的作用。

现代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始建立,自然科学在工业生产中有了广泛应用的必要和可能。

电力技术的发展,明显地表现出技术对科学的依赖性、科学理论对技术的指导作用。

科学在日益分化和深化的基础上,趋向综合化、理论化、系统化和技术化方面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各垄断集团之间、发达国家之间争夺地国内外市场加剧,科学技术成为竞争的最重要的商品。

首先,现代物理学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的发展,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创立,有力地促进了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发展,为新技术领域的开辟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近代两次技术革命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也为现代技术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各种社会需求,尤其是生产需求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广阔市场,成了促进现代技术革命兴起的强大动力。

第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动现代技术革命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五,战争对现代技术革命的兴起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到19世纪,机械决定论和还原论仍然影响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

它已经根深蒂固地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甚至人类的文化方面。

人们在研究复杂事物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从实体上进行还原的方法。

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以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为起端,以20世纪中叶的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空间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有着区别于历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即:

科学成为生产技术的前导、科学技术发展多元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全球化。

11.现代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其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第三,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

冷战期间存在的两个所谓的平行的市场,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成为全球通行的机制,也促使经济全球化在冷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推动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步走向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的新阶段。

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科技革命及其成果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促使发达国家经济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国际间的分工和合作关系越密切,客观上要求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日益密切,从而整个世界经济也就连接成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加强了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密切交往和联系,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明显特征。

12.伦理性文化的特征及其在当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的演变趋势

特征:

重血缘、重祖先、重传统、重人伦

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农耕时代的精神表达,由于传统社会的生产主要是凭借简单工具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因而,靠天吃饭是当时人们的惟一选择,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便有一种对大自然的崇拜和顺从。

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生活是不相适应的。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必须要实现理论的现代化,传统文化要生存,必须经过不断的发展、变革而走向现代化。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同时必须结合新的时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江泽民:

《论三个代表》)。

这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理想文化的模式应该是等级差别与竞争公平的统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统一、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统一、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统一、家庭和谐与社会主导的统一、法律与道德的统一、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的统一。

承认社会等级差别的同时,追求机会均等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相辅相成

注重个人修养的同时,夯实文化的开放性

13.科技革命的异化及其克服异化的思考

科技异化的问题。

科技革命一方面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如果应用不当,科学技术会异化为一种破坏人类生活、违背人的本意、制约人压迫人的“异己”力量。

科技的进步带动全球性问题的出现。

因特网的建立、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网络安全、高技术犯罪成为不可不防的问题,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然严峻。

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既有其自身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也会受到社会力量、社会条件的制约。

科技的作用也表现出另外一面科技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甚至是反过来影响支配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科技已不再是给人类带来自由和解放的伟大工具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造成了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人不再是掌握控制科技的主人而被迫成为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所谓科技异化就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及人的实践改造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而是反我的科技异化的主体是人科技异化的基本观点是科技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甚至是影响和支配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人不再是掌握控制科技的主人而被迫成为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科学技术异化不仅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破坏,同时也发生在对精神文明的侵蚀。

一方面,科学技术异化对物质文明破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