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400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2分)下列包含“化”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气化    

B.镁条氧化    

C.冰块融化    

D.空气液化    

2.(2分)(2019九上·金坛月考)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19个元素组成    

B.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2    

D.相对分子质量为148    

3.(2分)(2015九上·重庆期中)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水经自来水厂处理后,得到软水    

B.水电解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D.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检验水的硬度    

4.(2分)(2019·电白模拟)下列事实或做法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着火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的氧分子更多

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防止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呼吸道使人窒息

5.(2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其它物质也不能继续溶解在该饱和溶液中

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静物,则纯净物一定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6.(2分)(2018九上·哈尔滨期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硝酸铵与氯化钠

观察颜色

加水溶解并触摸容器外壁

B

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

滴加稀盐酸

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C

食盐水和稀盐酸

滴加酚酞溶液

滴加硝酸银溶液

D

浓硫酸和稀硫酸

将木条分别伸入

闻气味

A.A       

B.B       

C.C       

D.D    

7.(2分)(2014·河南)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稀释浓硫酸    

C.

过滤      

D.

加热液体    

8.(2分)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

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片状固体  ②有腐蚀性  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⑤    

9.(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

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片状固体 ②有腐蚀性 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0.(2分)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合理的是()

A.用饱和Na2CO3溶液和KOH溶液来制取NaOH

B.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Ca(NO3)2中混有的杂质CaCl2

C.用稀盐酸和石灰水检验一种固体中是否含有CO32﹣

D.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证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

11.(2分)(2019九下·茂名期中)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a和b分子个数比为1:

3    

B.a物质和c物质都是有机物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12.(2分)(2017·常州)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S→SO3    

B.CO2→O2    

C.Fe3O4→Fe    

D.Ca(OH)2→NaOH    

13.(2分)(2018九下·陇西期中)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CO2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B.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D.氧气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14.(2分)(2017·宁城模拟)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

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

向盛有一定量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

15.(2分)(2019九上·沛县期中)云龙湖是我市著名的淡水湖。

某同学对云龙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云龙湖水属于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湖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要加入________,静置后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若含有异味,一般加入________进行吸附。

(3)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________,搅拌。

(4)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6.(2分)(2018九下·右玉月考)某初中化学社团------“拉瓦锡实验室”的活动丰富多彩。

下面是它们以“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两次活动记录:

活动1:

在观看了“西气东输”与“石油分馏”等视频后,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认识到:

①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②现在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所以开发和利用风能、________等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③人们将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工艺可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化学纤维、塑料盒合成橡胶等。

其中塑料属于________材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活动2:

同学们展示了各自收集到的有关“化学物质与健康”的相关资料及一些常见食品,如:

高钙牛奶、加点食盐等。

并针对“化学制品对人体有益有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而认识到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如缺铁元素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钙元素会引起________;还认识到一氧化碳、甲醛等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大家形成了“保护自然,关爱生命”的共识。

17.(3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

(2)碘酒中溶剂的化学式 ________ 

(3)两个铵根离子________ ;

(4)结构示意图

所示的粒子符号 ________ .

18.(2分)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A,B,C代表KNO3三种不同状态下的溶液,请回答:

(1)A,B,C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是________.

(2)将C点溶液转化为B点溶液时,溶液温度应该降至________℃.

(3)保持溶剂质量不变,将18.55gA点溶液降温至10℃,可析出KNO3________g.

(4)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30

60

90

溶解度/g

35.7

36.3

37.3

39.0

25℃时,将含KNO3,NaCl各40g的固体混合物投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加热至50℃(溶剂质量保持不变),最终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成分是________.

19.(1分)(2016九上·哈尔滨期末)测定某黄铜(铜和锌组成)中铜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黄铜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为3.5g,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 g

(2)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

列出求解黄铜中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

(4)

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

(5)

将反应后得到的滤液加入54.7的水后,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

(6)

若工业上制备400t该黄铜,则需要含Cu2S70%的辉铜矿的质量为________ .

20.(2分)(2017·钦州港模拟)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1.(2分)又到六月荔枝成熟的季节,九年级的几个同学结伴到彬彬家去摘荔枝和进行野炊活动.

(1)小美吃了一颗荔枝,赞不绝口:

“真甜!

”荔枝“甜”,是因为荔枝中富含________ (填基本营养素名称).

(2)东东上网查阅了有关荔枝中营养成分的信息(如图),其中“铁、硒”是人体必需的________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灵灵被蚊虫叮咬了,又痛又痒,蚊虫分泌的蚁酸呈酸性,她应该涂抹的是________ (填“食酸”或“牙膏”).

(4)小美利用________ 检验处彬彬家的井水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 .

(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洗洁精来洗碗,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_______(填“乳化”或“溶解”)主要.

(6)他们还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都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________ .

A.CO(NH2)2  B.KCl  C.Ca3(PO4)2 D.KNO3.

三、推断题(共1题;共2分)

22.(2分)(2019九上·深圳期末)如图所示A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已知F、K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Y是红棕色固体,G、L、X、E都为黑色固体,X、E为单质,G、L为氧化物。

(通常情况下)B、D、H为气体,它们之间发生如图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作出推断:

(1)反应①由A→C的过程是________(“放出”或“吸收”)热量的;

(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写名称),贝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B→D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4)B的固态的用途是________;G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________作用。

(5)E与H生成L的现象是________。

(6)写出D与Y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四、流程题(共1题;共2分)

23.(2分)(2019·平顶山模拟)粗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下面是除去粗盐中MgCl2、Na2SO4、CaCl2等杂质的流程图(提示:

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1)写出操作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________。

(2)写出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

________。

(3)滤波X中含有几种溶质?

________。

五、简答题(共1题;共2分)

24.(2分)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

(1)

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某“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考生生锈.

(2)

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

①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Fe和CuSO4溶液B、Mg和MnSO4溶液C、Mn和FeSO4溶液,Mn、Fe、M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 .

②利用下列各组药品,能完成验证锌、铁、铜活动性顺序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A.Zn、Cu、FeSO4溶液

B.Fe、Cu、ZnSO4溶液

C.Cu、ZnSO4溶液、FeSO4溶液

D.Fe、ZnSO4溶液、CuSO4溶液.

六、综合题(共1题;共3分)

25.(3分)(2019九上·绥棱月考)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

(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

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

如果实验现象是________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二:

向装有一定量稀盐酸的试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正确吗?

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

15-1、

15-2、

15-3、

15-4、

16-1、

17-1、

18-1、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20-1、

21-1、

三、推断题(共1题;共2分)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四、流程题(共1题;共2分)

23-1、

23-2、

23-3、

五、简答题(共1题;共2分)

24-1、

24-2、

六、综合题(共1题;共3分)

25-1、

25-2、

25-3、

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