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632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互动授课

(一)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

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二)扁形动物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

样子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

有何意义?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

什么是寄生?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板书设计

作业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蛔虫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学会做蚯蚓的观察实验,能说出蚯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线形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课题

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8-11页内容,独立思考下列问题:

1、蛔虫有什么特点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人类是怎样感染蛔虫病的?

3、怎样预防蛔虫病?

4、蚯蚓的身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有何意义?

5、蚯蚓体表粘液有何作用,实验中为何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6、试验后怎样处理蚯蚓?

知识要点:

1、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3、蚯蚓体表粘液作用是有利于呼吸,实验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板书设计

作业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缢蛏等软体动物和蝗虫等节肢动物的图片概述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学习,能辩证的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过程:

一、观察软体动物的图片并思考下列问题:

1.你都了解那些生物是软体动物?

2.你觉得软体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出示河蚌的标本和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

提问:

你觉得河蚌柔软的身体靠什么来保护?

讲述:

像田螺、河蚌这类都是软体动物。

它们的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就是石灰质的,大理石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

让你整天背着一块大理石上学你肯定不愿意,软体动物一生都背着沉重的外壳,行动是很慢的。

提问:

是否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这种保护结构?

出示章鱼、乌贼的图片

讲述:

像章鱼、乌贼它们没有沉重的外壳,行动很迅速,但有内壳,也是石灰质的,所以它们也是软体动物。

小结:

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

交流讨论: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认识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讲述:

在动物界中有一个种类最多的类群,这就是节肢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是最高等的,阅读教材14-16页,节肢动物,完成观察与思考。

出示蝗虫的图片并思考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2.从外表上看,蝗虫与蚯蚓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蝗虫、蟋蟀和蜜蜂的身体各分为哪几部分?

4.蝗虫、蟋蟀和蜜蜂、蝴蝶分别具有几对足和几对翅?

5.你觉得昆虫有哪些特征?

讲述:

节肢动物中又可以分为四大类,蝗虫是昆虫类,头、胸、腹都分开,而甲壳类与蛛形类,他们头、胸部愈合称为头胸部。

多足类胸与腹未分开,身体分为头与躯干。

用虾与蟹引出外骨骼,介绍蜘蛛

提问:

大多数节肢动物都有外骨骼,什么是外骨骼?

讲述:

同学们都吃过虾与蟹,外边有一层硬皮,就是外骨骼。

外骨骼是由蛋白质与几丁质组成的,都是细胞的分泌物,与脊椎动物的内骨骼不一样。

我们的骨是由骨细胞组成的,可以自己生长,这些分泌物不行。

提问:

这样外骨骼包着身体就限制了发育,怎么办?

讲述:

蜕皮生长,昆虫类蜕皮数是一定的,甲壳类蜕皮次数无限制。

通过比较这些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交流讨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板书设计

作业

 

《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多种多样的鱼。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识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鱼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形成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鱼类的呼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鱼的骨骼图片,知道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

列举几种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的动物。

1.让学生尝试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推测脊柱的功能

2.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鱼

1、播放海洋中的鱼类视频,学生观察。

认识到不同的鱼类具有不同的食性;鱼是变温动物,水温变化对鱼的活动会产生影响。

通常通过改变生活的水层来适应温度的变化,而某些海洋鱼类通过洄游来适应水温变化。

2、认识淡水中的“四大家鱼”和海洋中的常见的鱼类。

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

引出以下内容。

(二)鱼的主要特征

展示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的视频完成以下问题:

(注意观察1、身体分部;2、鱼的体形;3、鱼的体色;4、鱼的体表;5、鱼的侧线;6、鱼的鳃;7、鱼的鳍)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

谈谈你的看法。

(3)观察鱼的运动。

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

展示鱼鳃及鱼的呼吸视频完成以下问题:

(4)观察鱼的呼吸。

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

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

(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

分析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图片

2、明确《渔业法》相关规定:

养殖、捕捞(学生小组讨论)

三、课堂小结:

本节通过观察鲫鱼,学习了鱼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并引导学生小结鱼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作业: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阐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研究青蛙体色、外部形态特点,研究讨论它们与其功能和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爬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树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青蛙和龟的视频,提问:

1、青蛙和龟既能水中生活,又能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二、播放蝌蚪和青蛙生长发育过程片段的视频:

1、用自己的话描述青蛙的发育过程,说出他们之间的变化。

2、为什么青蛙是两栖动物?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对吗?

三、探究“青蛙是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的”?

播放相关视频

1、外部形态的适应:

鼓膜、鼻孔、前肢、后肢

2、内部结构的适应:

肺、皮肤辅助呼吸

四、探究爬行动物蜥蜴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颈、四肢、皮肤、肺、受精场所、卵……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提示:

青蛙的鼓膜类似人的鼓膜,与声音有关

提示:

青蛙的皮肤在呼吸时的作用很重要。

青蛙皮肤一旦干燥,很容易死亡

五、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总结: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发现利用表格来对比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不同,说明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

板书设计

 

作业

《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阐明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2、概述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在对鸟类图片、视频资料分析过程中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特征的探究,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交流,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对丹顶鹤的故事的了解,培养学生养成爱护鸟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2、引导学生养成保护鸟类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阐明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几个图片,野鸭、企鹅、孔雀、鸵鸟,并问学生:

你认识它们吗?

它是哪类动物?

是不是所有这类都能飞翔呢?

能飞翔的一定是这类动物吗?

二、世界上的已知的鸟类约有8730种,我国有鸟类1200多种。

那么鸟类怎么分类呢?

同学们看书本上92页内容。

三、以家鸽为例,一起来探究鸟类适应空中飞翔的特征。

1、观察家鸽的外部形态(多媒体放映家鸽图片)

问题1:

家鸽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这种形态特征与飞行有关吗?

问题2:

家鸽的羽毛有几种?

分别位于哪里?

有什么作用?

2、家鸽的飞行器官(多媒体放映鸽子飞翔的图片)

问题3:

家鸽两翼展开后的长度大约是两肩之间长度的10倍,所以家鸽的翅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当家鸽飞行时,它两翼的羽毛会撑开并增大其平坦的表面,这与飞行有关系吗?

3、观察家鸽的肌肉(多媒体放映家鸽的肌肉)。

问题4:

观察家鸽哪个地方的肉最发达?

家鸽发达的肌肉与翼的飞翔有关系吗?

4、观察家鸽的骨骼(多媒体放映家鸽的骨骼)

问题5:

观察家鸽的骨骼有什么特点?

哪一块骨最发达?

问题6:

家鸽的骨骼比较轻与它的飞翔有关系吗?

5、观察家鸽的呼吸系统(多媒体放映家鸽呼吸系统视频)

问题7:

家鸽的呼吸器官主要是什么?

家鸽是怎么呼吸的?

气囊有什么作用?

6、观察家鸽的消化系统(多媒体放映家鸽消化系统视频)。

问题8:

家鸽有牙齿吗?

家鸽胃分为几个部分?

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肠和直肠有什么区别?

分别有什么作用?

7、总结鸟类适应空中飞翔的特征

结构

 适应空中飞翔的特征

体形

 

骨骼

 

肌肉

 

呼吸

 

消化

 

四、保护鸟类的多样性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边放边讲述这个故事给学生听,让学生形成随时随地保护鸟类的意识。

板书

作业

 

《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哺乳动物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概述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阐明狼和兔在牙齿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

多种哺乳动物的图片,包括水生哺乳动物:

海豚;鲸鱼;会飞的哺乳动物:

蝙蝠;陆生哺乳动物:

鼹鼠等。

提问:

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为什么都属于哺乳动物呢?

二、引导学生看课本36页,总结哺乳动物的两个特征

特征1、体表被毛(少数水生种类除外)。

 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特征2、胎生: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

哺乳:

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

胎生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三、师:

展示兔子和狼的牙齿图片,引导生观察并讨论课本上的问题,并总结哺乳动物的第三个特征。

特征3、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四、引导学生看课本37页,总结哺乳动物的最后一个特征

特征4、哺乳动物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感知外界环境变化,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

五、总结: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六、引导学生看课本37页,总结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并思考鼠类猖獗应该怎么办?

提示:

门齿臼齿,犬齿的作用

板书设计

作业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关节的结构。

2、认识肌肉的特性。

教学难点:

1、掌握骨、肌肉、关节的协调运动。

2、理解运动是各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做出伸肘与屈肘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该动作是靠哪些结构完成的?

这些结构如果部分受损是否会影响运动。

二、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和肌肉,其中骨骼又分为骨和关节。

1、观察家兔的骨骼图P42尝试找到自己手臂上的尺骨与桡骨首先,伸出你的任意一只手,将掌心向着天花板,找到前臂的内侧与外侧那么,内侧的就是尺骨,外侧的就是桡骨。

2、关节是指活动的骨连接。

观察P43关节示意图

关节是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组成。

关节窝中间凹陷象个窝正好容纳关节头,关节头与关节窝的相对面有关节软骨,关节软骨能缓冲运动的冲撞力,减少摩擦力。

关节囊牢牢的包裹着关节头,关节窝,使之能在正确的位置上。

关节囊所包围的空间就是关节腔,关节腔里面有滑液,也能减少运动中的摩擦。

我们平时所讲的脱臼就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

3、骨骼肌是指附着在骨上的肌肉

上臂上有着两块与伸肘和曲肘运动相关的肌肉,他们就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伸出手,掌心向上,上臂上,上面的是肱二头肌,下面的是肱三头肌。

骨骼肌是由肌腱和肌腹构成。

肌腱是指骨骼肌两端呈白色的部分,肌腹是指中间鼓起的部分,肌肉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

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并且,只有收缩时才有力量,能牵拉骨,停止刺激会舒张。

舒张时没力量,不能推动骨。

任何一个关节上都包裹着两块肌肉。

任何一个运动都必须要有两组肌肉才能完成。

三、运动系统的正常运转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运动系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又是提供能量的保障,所以,人体内各系统也是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

四、运动对动物的生存的意义

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运动中肌肉只收缩了一小段距离,而在骨的作用下却引起了很大范围的运动;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板书设计

作业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试编写探究实验报告。

过程与方法

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2、在问题探讨中,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提前布置观察日记,真实、具体的记录身边的某种动物的行为,推选两名同学在班级交流。

日记一:

····刚出生的三只小猫···刚出生的四五天,它们眼睛一直不能睁开···小猫几乎就知道吃、睡,一直不离开猫妈妈,···猫妈妈经常用舌头舔小猫的全身···小猫吃奶的时候很不情愿让人靠近,猫妈妈会发出警告···五天后,三只小猫陆续睁开了····近几天,我一到那里,叫它们三个的名字,它们就向我走来,象阔别已久的老朋友一样···

日记二:

····两个月前邻居李奶奶家母鸡正在孵蛋,二十一天后我听到了小鸡的叫声,我赶紧过去看,窝里已经有七、八只小鸡了。

这时刚好有一只蛋被啄开一个口,口越来越大,小鸡的头从里面探出来,它身上湿漉漉的,紧接着两只翅膀也出来了,后面的蛋壳对此时的它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了。

它用翅膀和头部与束缚它的半截蛋壳抗争着,但仅仅几分钟它就成了胜利者,它试着站起来,抖了抖潮湿略显光秃的身体,可动作刚进行了一半就摔了一跤,它勇敢地站起来试着迈步,刚走两步又摔了一跤,看来要站稳、走路对它目前来说还真不容易,但它学得很快,一会的工夫就能走很快了。

··几天后,小鸡们已经能从窝里跳上跳下了,也能到院子里活动了,但是一听到大的响动就逃向妈妈身边。

会被淘气的小猫追得落慌而逃;会从别的小鸡嘴里抢吃同一条虫子;会在吃的时候防着人家来抢····它们长得很快,现在羽毛丰满多了,每次我去看它们,都被它们围起来,尤其是巧巧,不知道它把我当成了妈妈还是食源了,紧跟在我身边,有时我突然停下,它煞不住脚,或撞我腿上或向后坐在地上··

二、我们观察到了动物的哪些行为?

生1:

摄食行为,如鸡吃米。

生2:

运动行为,如跑、走、跳、爬等。

生3:

防御行为,如斑马看到狮子就跑掉。

生4:

繁殖行为,如母鸡孵蛋。

生5:

贮食行为,如蚂蚁将食物搬入洞中。

生6:

攻击行为,如雄象海豹为争夺领域而战斗。

这些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会的吗?

生1:

小猫吃奶,小鸡啄食,睡觉等,是一出生就会的。

生2:

单独养的母鸡也会孵蛋,说明母鸡孵蛋的行为是生来就会的。

师:

生来就有的行为我们称它为先天性行为,而由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为学习行为

师: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有了先天性行为了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三十二页寻找答案。

生:

因为动物体内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决定了动物生来就有这些行为。

师:

没有这些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否能建立起来呢?

生:

不能。

学习行为要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三、观察P48、P49图片,区分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性行为。

四、学习行为越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例1、小松鼠学会爬树,在树上吃东西,做窝。

这样就逃避了比它强大的动物捕获,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例2、大山雀学会偷喝牛奶,使它能轻易获得大量的、优质的食物,对大山雀们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得更好。

例3、老鼠吃东西时戒备心很强的,它的一对鼠目不停的转,耳廓张开,随时准备逃离,也是它对环境的适应

例4、还有,我们的祖先学会了钻木取火,少挨冻,多吃熟的食物,生活质量有了提高,比从前更适应环境了。

五、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保证。

但是资料3中小鸟喂鱼的行为对小鸟本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并没有什么益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浪费。

象这种哺育后代的繁殖行为是有阶段性的,到一定时期就会消失。

如果动物没有学习行为,一旦亲体的繁殖行为消失了,就要忍受饥饿,生命将结束,物种将灭绝。

所以只有先天性行为是不行的。

板书设计

作业

 

《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教学难点:

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人类营群体生活,形成了人类社会,很多成员的行为不仅仅是为自己的生存服务,即行为具有社会性。

自然界中其他生物还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吗?

观察蚁群图片,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质疑:

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

蜜蜂个体的大小有差异。

分工也不同:

雄蜂交配、雌蜂产卵、工蜂取食、保卫。

地位也不同。

蜜蜂个体有利他的社会行为。

二、观察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找出哪一个是首领。

羊群中有头羊,只要管好头羊,不必拴羊而牧。

说明羊群存在等级其中最强壮的那个是首领。

首领有指挥群体行动,优先享有食物、配偶的特权。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问题:

人类为了很好的合作利用动作、语言、文字,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

而群体生活的动物怎样交流信息呢?

并举例。

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都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如:

蜜蜂发现蜜源回蜂箱跳圆形舞。

黑长尾猴用叫声传递信息。

菜粉蝶用性外激素的气味互相寻找。

四、什么样的动物集群生活?

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蚂蚁、蜜蜂等小动物,还有羚羊、鹿、大象等性情温顺的动物集群生活。

这有利于他们获得食物、抵御敌害、顺利繁衍。

板书设计

作业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括动物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2、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动物对植物的生长、繁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研究并阐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关注与动物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动物对植物的生长、繁殖的影响

教学难点:

概括动物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一段动物取食的视频,导入本课的学习主题。

二、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通过课前回顾,植物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导入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根据食性不同,让学生能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并能举例。

师生总结,大多数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三、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四、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板书设计

作业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探索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细菌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