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853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1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可行性研究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某某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民族村寨)

2、项目建设地址

某某省某某县,距省会某某365余公里,距州府凯里173公里。

大利距县城25公里,宰荡距县城26公里,卡寨距县城97公里,晚寨距县城50公里。

3、规划范围

民族村寨用地规模为60公顷。

4、项目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25年,包括建设期5年。

5、项目业主单位

本项目业主单位:

某某县旅游局

法人代表:

石松敏

单位地址:

某某县古州镇

6、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8057万元。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目的、依据及内容

1、编制目的

遵循项目建设程序,为项目决策、资金筹措提出可靠依据;

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对建设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为项目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2、编制的依据

⑴《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范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1月

⑵《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GB/T18971-2003)

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

⑷《旅游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实务全书》

⑸《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⑹《某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⑺某某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编报工作的通知》

⑻《某某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某某省乡村旅游规划规范》

《某某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999-2015)

《卡寨村消防建设规划》(2008)

《大利村消防建设规划》(2008)

《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其他资料

2、主要内容

本项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基本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

⑴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原由

⑵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⑶市场分析和游客规模预测

⑷旅游发展与营销战略

⑸项目规划方案

⑹项目配套工程规划

⑺投资估算

⑻效益评价

⑼风险分析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总规划面积

Ha

60

总员工数

200

总投资

万元

8057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万元

8002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7720

流动资金

万元

337

投资利润率

%

11.83

内部收益率

%

12.34

资本金净利润率

%

1906.84

投资效果系数

%

20.76

投资回收期

13.03

盈亏平衡点(BEP)

%

52.74

保本点营业收入

万元

1854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理由

 

一、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态势

“十五”期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五年内旅游生产力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旅游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十五”计划确定的多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实现了从“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将达13710万,占世界市场8.6%的份额,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旅游强国。

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1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

其中,外国人2611万人次,增长17.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576万人次,增长2.9%。

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人数5472万人次,增长9.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亿美元,增长23.5%。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095万人次,增长18.6%。

其中因私出境3492万人次,增长21.3%,占出境人数的85.3%。

国内出游人数达16.1亿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总收入7771亿元,增长24.7%。

(二)、某某旅游业发展状况

某某省已经形成了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

全省旅游产品结构向多样化、复合型转变的速度明显加快,旅游增长方式正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

某某省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确立了第一批三个优先发展重点旅游景区,开发了一大批景区景点,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

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某某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被确立为后续支柱产业。

某某省与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在某某举办的“2006中国乡村旅游国际论坛”更使某某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

某某红色旅游势头猛进,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和遵崇公路全线通车为契机,加快发展红色旅游。

全面实施《2005—2010年某某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某某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某某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多样的生物资源和人文资源。

由于工业化进展缓慢,某某许多地方的河流山川仍保留着完好的自然生态,被称为“活着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它们具有原始性、奇秀性、古朴性、神秘性。

文化与旅游结合使某某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

某某正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特别是民族族旅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7年,某某省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626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8%;实现旅游总收入5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

表2-1某某省2007年旅游业发展指标统计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接待旅游总人数

其中:

国内旅游人数

境外入境旅游人数

其中:

外国人

港澳台同胞

全省旅游总收入

其中: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万人次

万人次

万人次

万人次

万人次

亿元

亿美元

6262.89

6219.89

43.00

15.48

27.53

512.28

1.29

31.9

31.9

33.8

44.6

28.4

32.4

12.2

(三)、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产业各要素协同发展,游客量和旅游收入迅速增长。

2007年黔东南全年接待游客114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53亿元。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经过多年的努力,黔东南州旅游产业要素基本齐全,旅游设施不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形成了以民族文化旅游为主体,融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旅游等为特色的产品体系。

黔东南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是全国侗族、苗族人口比例最多,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处于黔桂湘大侗族文化旅游圈与苗族文化旅游圈的核心位置,侗、苗民族文化和其它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构成了现代旅游的极佳资源。

在《某某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某某处于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的重要位置。

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包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最南端,黎平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某某、从江、锦屏等县的部分地区。

区域内的都柳江沿岸景色秀丽,河谷两侧和区域内计多地方座落着众多富有特色的侗寨建筑和象征侗族文化的鼓楼及风雨桥。

该区内主要旅游吸引物还包括黎平八舟河风景区、东风林场、某某的车江大坝及三宝、侗寨和古榕树群、摆贝(苗)、隆里古镇、岜沙(苗)、肇兴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景区。

目前,制约黎-从-榕旅游区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较差,特别是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总体上公路质量等级不高,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体系尚未形成等。

根据《某某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某某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生产力布局安排及全省首批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工作安排,某某县位于全省旅游布局的黎平一从江一某某优先发展综合旅游区,属于全州“六大精品系列”的侗族原创性文化旅游精品系列、“八大水景旅游区”的都柳江旅游区,在黔东南州具有突出的产业地位。

从旅游区位优势看,某某县位于黎从榕综合旅游区连接省内黔东南凯里-镇远综合旅游区和黔南荔波综合旅游区的中心地带,紧靠仰阿莎水上休闲旅游区,为张家界、桂林、昆明二大国际旅游城市所环抱,县境内外是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域,体现了良好的地缘联动优势。

从周边旅游的竞争态势看,某某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特别是旅游业发展迅猛,将成为某某县旅游市场上的重要竞争对手,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一是某某县可以借助周边地区共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利用周边业已形成的旅游市场,进行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和市场营销,力争使某某县的旅游产品成为周边地区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二是有利于与周边地区在旅游开发上的联合与协作;三是可以利用周边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制定旅游业发展策略和政策以实现后来居上。

需要清醒认识的是,由于目前某某县旅游品牌知名度不算很高,产品不够成熟,某某县发展旅游应树立竞争意识与危机感,充分发挥与周边区域的线路联动效应,努力做到以产品赢得市场,以特色吸引市场,以质量取信市场,力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某某县基本概况

1、地理区位与建制沿革

某某县位于某某省东南部,史称古州,曾为江南八百州之一。

某某地跨珠江、长江流域,介于东经108º04′-108º44′,北纬25º36′-26º27′之间,东与黎平、从江两县相连,南与黔南州荔波县接壤,西接丹寨、雷山与黔南州的三都县,北与台江、剑河毗邻。

某某县城驻古州镇,位于都柳江中游与寨蒿河、平永河交汇处,分别距省城某某365公里、州府凯里173公里、广西桂林340公里、柳州390公里。

是连接某某至广西桂林、凯里至桂林、黎平至某某、黎平至荔波樟江等景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连接州内南线-中线-北线的交通要道。

某某地处都柳江中上游,历史上曾是某某南部航运重要码头,是黔、桂、湘三省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

城内至今保存着会馆、古码头、古建筑,以及清代总兵署、古衙门、红七军军部旧址。

某某县从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起,历代都有建制,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立古州厅,民国2年(1910年)改古州厅为某某县。

全县总面积3315.8平方公里,东西宽66.5公里,南北长93公里。

2、气候与自然条件

某某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总积温6635℃(≥10℃年有效活动积温5445℃),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39.5℃,极端最低-5.8℃);年均降水量1211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31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12.6小时,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区域性气候差异明显等特点。

县境土壤条件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质地多为轻粘轻壤,三河流域(平永河、寨蒿河、都柳江)沿河河谷和坝子土地的农业可利用率高,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境内物产丰富,种类繁多。

有农作物500多种(系),鱼类150余种,野生动物有500余种,野生植物有258科678属1400余种。

小个子黄牛、香猪、香羊是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畜产品。

境内溪河密布,都柳江在县内逶迤而过,直下从江,通达广西。

八开河、平永河、寨蒿河等主干流,均位于都柳江上游,属珠江水系。

平阳乡、两汪乡、朗洞镇属长江水系。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25.8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4.68瓦,已开发利用仅有7243千瓦,占可开发量的4.93%。

1998年,雷榕110千伏输电工程架通,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动力基础。

某某县森林资源丰富,是某某省10个林业重点县之一。

全县有森林面积327.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968.13万立方米,森林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