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706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7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docx

《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docx

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2009届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知识网络】

1.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资源问题。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考点透视】

一、气候资源

1.气候资源的特点:

气候资源是指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或能源的气候要素或气候现象的总体。

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光照)、热量(温度)、降水和风等。

气候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相同点:

①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②离不开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和资本投入。

不同点:

①普遍存在性:

地区分布只是数量和结构的差异;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

②数值特征(数值性):

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应充分利用。

③变率较大(变率性):

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开发利用要因时制宜。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1)气候资源与农业的关系:

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2)气候资源与建筑:

一地在进行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资源,如光照、温度、风等。

(3)日照与街道方位:

街道方位与子午线成30~60度夹角能保证街道两侧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

(4)风与城市规划:

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处或季风区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向(即风频较大的风向的下风向)。

(5)气候资源与交通:

海陆空交通运输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气候资源,并尽量避开气象灾害,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公路设计和建设时应注意沿线的暴雨及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桥梁设计和建设时应注意当地暴雨强度。

机场应布局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二、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1.主要气象灾害的比较:

台风

暴雨

洪涝

干旱

寒潮

夏秋季节

夏秋季节

夏秋季节

华北地区春旱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7~8月

冬半年,春秋季危害大

东南沿海

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

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除青藏、滇南以外的广大地区

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

锋面、气压系统造成的集中降水过程

暴雨、大暴雨造成的地表水泛滥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降水强度大,易产生洪涝灾害

水位上涨,大面积、大量积水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粮食减产,饮水困难

强降温、大风、雪灾、影响范围大。

使农作物受冻害

加强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加强预报,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营造防护林,加强农用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旱作农业

加强预报,做好防寒准备

2.主要地质灾害的比较

成因

基本知识

危害

基本特点

防御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

震动

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分布广泛危害巨大伤亡严重突发性强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宜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岩浆沿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火山构造:

火山口、火山锥、火山通道

火山类型: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火山灰和熔岩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及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典例精析】

例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舟山渔场曾组织过几次大规模捕捞大黄鱼行动,之后,大黄鱼踪迹难寻。

90年代后,舟山渔场开始伏季休渔制度,其他渔场相继效仿,几年后,渔业资源有所恢复。

据此回答

(1)—(3)题。

(1)渔业资源的性质属于()

A.可再生,取之不尽 B.非可再生,过度捕捞会枯竭 

C.非可再生,要休养生息D.可再生,但有周期性

(2)伏季休渔的目的是为了()

A.保护鱼类 B.保护环境 

C.充分利用渔业资源D.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3)既能减轻天然渔场压力,又能使人类获得更多海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是()

 A.向海洋投放营养物质,促进海洋生物生长 

 B.发展水产养殖或人工繁殖鱼苗后再放养到海洋 

C.调整产业结构,使大量的渔民发展其他行业

 D.开展远洋捕捞,取得更多鱼类资源

  解析:

本题的要注意进行了有效的信息迁移。

(1)渔业资源由鱼、虾、贝、藻等生物组成,其特点是可以不断生长繁殖,属于可再生资源,但生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生长繁殖期内不能过度捕捞,即不能捕捞即将产卵或正在生长的幼鱼,否则鱼类会绝迹,所以说,渔业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故正确答案为D。

(2)伏季禁止捕鱼叫做休渔,因为该季节是鱼类生长发育季节,可以使更多的鱼类得到休养生息,不仅生物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这不仅保护了鱼类,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海洋生态系内生物统种类和数量的稳定性,即保护了海洋生态系统,故正确答案为D。

休渔不仅是保护鱼类,故A错;也不是为了保护非生物环境,故B错;休渔就是禁止捕鱼,而不是充分利用渔业资源,故C错。

(3)减轻天然渔场压力,还能获得更多的海产品,只有靠人工养殖或人工增殖的办法,故正确答案为B。

不能向海洋中投放营养物质,那样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故A错;海洋渔业资源要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不能禁止渔民捕捞鱼类或改行从事其他行业,而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搞人工养殖或投放鱼苗,也不能放弃近海渔业而搞远洋捕捞,故C、D错。

  答案:

(1)D

(2)D(3)B

例2:

请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

(1)-

(2)小题:

  材料:

位于北太平洋的图瓦卢是由九个珊瑚礁岛组成的岛国,国土面积为26平方千米,最高处的海拔为4.5米,人口约l1000人。

2002年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

(1)导致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的根本原因是()

A.该国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B.发达国家在海域附近不断进行核试验

 C.该国由于地壳运动在不断下沉

D.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温室效应”加剧

(2)与图瓦卢有同样遭遇的南亚国家是()

 A.马尔代夫B.斯里兰卡C.印度尼西亚D.印度

  解析:

本题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课本外的事实材料来考察海洋环境问题。

材料中指出的是位于北太平洋中的海拔很低的小岛,举国移民新西兰。

(1)迁移的原因若为地震的话,震后可以重建,没有必要迁移到他国,故A错;核试验一般不在海洋中进行,故B错;北太平洋位于太平洋板块中,不会下沉,故C错;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生高,淹没沿海低地或海洋中海拔较低的小岛,故D正确。

(2)四个国家中,可能被淹没的国家必须是面积小、海拔低的小岛,斯里兰卡岛、印度尼西亚各岛屿都是大岛,不可能被淹没,故B、C错;印度包括陆地和半岛,更不可能被淹没,故D错;只有A中的马尔代夫由小岛组成,自然环境类似于图瓦卢,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1)D

(2)A

例3:

2002年春,世界许多地方发生了强烈地震。

3月31日,台湾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7级以上地震,台北市最大烈度为2;4月9日,伊朗北部发生5.0级地震;4月12日喀布尔市发生5.8级地震,最大烈度为8;4月18日凌晨,墨西哥西侧太平洋海域发生地震;4月20日美国东北部纽约州发生地震。

回答

(1)—(3)题。

(1)下列地震,震源位于海沟附近的有()

A.台湾“3•31”地震B.喀布尔“4•12”地震

C.墨西哥“4•18”地震D.纽约州“4•20”地震

(2)伊朗“4•9”地震()

A.靠近板块交界界线B.远离板块交界界线

C.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D.震区两侧地壳互相挤压

(3)“3•31”地震与“4•12”地震中,造成台北市与喀布尔市烈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A.两次地震震级的差异B.两地海拔不同

C.“4•12”地震震源较浅D.台北距“3•31”地震震中较远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地震的分布、成因、烈度。

(1)海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带,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属于消亡边界,故A对;伊朗的喀布尔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但两侧都是陆地,故B错;墨西哥西侧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故C对;纽约州位于美国东北部,在美洲板块内部,故D错。

(2)伊朗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靠近板块交界界线,故A对;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的碰撞地带,两侧地壳互相挤压,故D对。

(3)台湾“3•31”地震的震级在7级以上,但烈度为2,喀布尔“4•12”地震的震级为5.8级,最大烈度为8。

可见两地烈度不同并不是由于震级差异造成的,故A错;烈度与海拔高度无关,故B错;“4•12”地震的震级小,烈度大,原因可能是由于震源较浅,或者台湾“3•31”地震的震级虽然大,但台北距“3•31”地震震中较远,造成烈度小,故C、D对。

  答案:

(1)A、C

(2)A、D(3)C、D

【常见误区】

1.海洋航线问题高考经常的出题知识点,也是一个热点问题。

考点主要是海洋运输、海洋环境保护和围海造陆等。

考察中可以出现区域地图,也可能给出事实材料,但必须围绕课本原理进行作答。

例:

(2002,上海,10分)冬季,一艘货船从俄罗斯北部唯一的不冻港启航,沿欧亚澳航线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至印度洋,再向东穿过马六甲海峡经新加坡到上海。

读图,回答:

(1)海港A的名称是:

该海港位于北极圈内,却成为不冻港,原因是:

(2)穿过英吉利海峡时风急浪高,货船颠簸摇晃,主要是受到风的影响。

船在地中海行驶常会遇到下雨天气,这是因为。

(3)过苏伊士运河后,进入红海,这里海水盐度特别高。

其原因是:

①;②。

(4)到达新加坡,附近海域风平浪静,这是因为新加坡地处气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风力较小。

过了台湾海峡,在上海东南的海面上矗立着高高的钻井平台,这是因为东海蕴藏着油气资源,这里开采的天然气已输往上海浦东地区使用。

答案:

(1)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西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海区较封闭,四周陆地河流人海径流量少(4)赤道低大陆架

解析:

本题通过海上航线考察沿途遇到的相关问题。

(1)A位于北冰洋沿岸,但冬季不冻,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

(2)英吉利海峡位于西风带,风急浪高,而且不分季节,而冬季的地中海沿岸受到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

(3)红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原因是,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海区比较封闭,与外界大洋交换少,加上四周陆地河流人海径流量少。

(4)新加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盛行赤道低气压带,属于赤道无风带。

上海东南的大陆架埋藏有丰富的海底油气资源,并且已经得到了开发利用,所以东海海面上矗立着高高的钻井平台。

【基础演练】

1.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状况与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耕地多,西部草原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B.北方多煤,南方多磷——地质史上植被覆盖情况不同

C.西南湿润,光照少,垂直地域差异大——降水多,地形复杂

D.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田——灌溉水源的丰富程度不同

2.关于图1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矿的性能源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

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该地区是我国酸雨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其形成原因和减轻酸雨危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气候湿润②地形以盆地为主③有色冶金工业发展

④汽车尾气排放量大⑤限制使用汽车⑥调整能源消费构成,大力发展水电

A.②④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①③⑤

4.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的农业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因素B.城市因素C.人口因素D.自然因素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分析5—7题

5.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6.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7.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

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

据此回答8—9题。

8.2004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下列措施中,从“开源”

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⑤

9.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0.读图13“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

读图回答:

(12分)

(1)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有(填写字母),其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基地(填写字母),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至少答出两点)

(2)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填写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工程,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工程。

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选择填空)。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②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

③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④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此图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至少答出两点)

11.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读某技术员日记片段“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里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

在附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一堆柴草,逍烟遮盖着田野。

”据此回答题1—4题:

1.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

A.春夏季、华北平原B.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

C.5—9月份,三江平原D.12—3月份、华北平原

2.此时期该地盛行()

A.东南季风B.西风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

3.农民燃放烟雾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是()

A.降霉、增强太阳辐射B.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

C.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D.促进小麦生长、增加CO2含量

4.当地农民利用塑料大棚发展生产是为了()

A.提高土地利用率B.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料

C.增加作物开花的机会D.防御台风、暴雨、寒潮

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图1

注:

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3—沙漠化为主

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5—岩溶、塌陷为主

5.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6.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据此回答7—10题:

7.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不少,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的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

④人口的急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新加坡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①新加坡的年降水量十分稀少

②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境内没有河流或湖泊

③新加坡的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地区分布与季节分配都十分不均匀

④人口的急增与经济的高速发展

A.④B.②④C.①④D.①②

9.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

①地表径流较少②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多③污染和浪费

④地表植被少⑤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⑥降水时间分配不均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⑥

10.世界上缺水国家或地区的共性是()

A.降水稀水B.远离海洋

C.淡水资源匮乏D.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开工。

据此回答11—12题

1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A.南起江苏扬州的江都B.将长江流域的水调至黄河流域

C.利用京杭大运河自流输送D.输水线路跨越五大水系

12.从水循环角度来看,“南水北调”工程()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B.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雨水下渗

C.导致长江流域水量不平衡D.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水循环

读图分析,该图为30°纬线附近某地等高线图,A、B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

已知A处筑港水域自然条件优于B处。

据此回答13~15题。

13.该河上游补给水源主要是()

A.地下水B.湖泊水C.季节性冰雪融水D.高山冰雪融水

14.试判定C处盐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A.1月B.2月C.6月D.7月

15.在图2中30°纬线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分布的农产品是()

A.咖啡B.椰子C.油橄榄D.剑麻

我国2001年明确提出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构想,并于今年确定岙山、镇海、黄岛和大连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基地。

读图,完成16~17题。

16.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

A.进一步开发国内石油市场

B.调节石油生产与消费的需求

C.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D.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17.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

A.接近原料地B.接近消费市场

C.国防安全需要D.石化发达的城市

读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回答18—20题。

年太阳辐射量年降水量

18.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原因主要是()

A.甲地纬度低B.甲地距海近

C.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D.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

19.甲地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

①复种指数高②小麦颗粒饱满③瓜果甜度高④水稻种植面积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国家,①②③箭头依次表示小麦、

石油、铁矿石的进出口状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国火山地震非常频繁

B.该国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中部地区

是发达的工业区

C.东南部是该国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也是经济重心地区

D.该国的农业生产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

二、综合题:

21.

材料一:

中美两国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沙化已经十分严重,源自西北内陆的沙尘暴不但对我国东南部地区产生影响,而且还波及到邻国日本、韩国,乃至美国西海岸。

但是,沙尘暴并非总是把丑陋的一面示与众人,它也有美好的一面。

由于沙尘中含有碱类物质和营养盐类,它使日本、美国夏威夷群岛和西部沿海地区受益匪浅。

材料三:

A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材料四:

AB两地位置关系图

(1)中、美两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的差异表现为:

所以,造成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2)根据材料三中A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

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①②③④中的段。

材料四中B处若为—16℃,当A地气温降至℃时,开始起到抑制风沙的作用。

(3)一年中,主要考虑风力因素,我国北方沙尘暴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