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判断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534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判断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判断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判断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判断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判断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判断练习题.docx

《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判断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判断练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判断练习题.docx

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判断练习题

GB/T19001标准判断练习题

针对下列各题中的案例,判断不符合GB/T19001-2008中的哪个条款,并简述其理由。

【案例1】

红星涂料厂将苯丙乳液配置车间承包给了一个员工负责。

于是该车间成了该厂主要生产原料的供方。

审核员在查阅供销科提供的合格供方名录时发现,苯丙乳液供方的名称是“红星涂料厂”。

审核员问:

“你们怎样控制该车间的质量?

”供销科长说:

“我们只要对其进货检验合格就行了,别的方面我们管不了,他们与厂里有承包合同,你得问厂长去。

”审核员在厂长出查看该车间与工厂的承包合同,看到上面仅规定了每年应该向厂里上缴的利润。

【案例2】

某厂进货检验抽样规定:

“进货物资10个单位以下进行100%检验,10个单位以上抽检10%,但最少检验数量不得少于10个。

”审核员问:

“在抽检的数量中,最多允许有几个不合格,可以判断该批物资为合格批?

”检验员回答:

“没有规定。

”审核员又问:

“这样如何判断进货的批量物资是否合格呢?

”检验员说:

“不知道。

不过我们进货一般都是合格的,没出现过您说的情况。

【案例3】

某厂程序文件规定:

“工厂在一年的时间间隔内最少应组织一次管理评审。

”审核员在质量管理部审核管理评审实施情况时,管理部经理说在最近的一年内只组织了一次管理评审,是在6月15日召开的,并出示了一份《管理评审报告》,报告内容仅涉及了该厂近期要上马一条新的生产线的讨论情况。

管理部经理说:

“由于最近要上一条新的生产线,因此这次评审主要讨论了新生产线的有关情况。

”审核员要求查看管理评审会议的讨论录,经理说:

“记在笔记本上。

”审核员查看笔记本,看到在6与15日召开的是总经理办公会。

管理部经理说:

“我们就把这次办公会当作了管理评审。

【案例4】

某塑料门窗厂,角焊接机通过控制焊接温度、压力和时间来控制产品的焊接强度。

审核员问车间主任:

“对于焊接机上的温度、压力显示仪表是否进行校准?

”车间主任回答:

“我们没校准过,但是机器是由电脑控制的,因此不会有什么问题。

【案例5】

某化学试剂厂进货检验规定:

“对于老供应商供应的产品就不需要再送化验室进行小试,而如果更换供应商则应送小试,合格才能使用。

”审核员问:

“那么对于老供应商进货的产品,还有其他检验方面的规定吗?

”检验科长回答:

“没有,我们只是进行外观验证。

”审核员问:

“这些老供应商的产品是重要物资吗?

”检验科长:

“是重要物资,但是因为老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所以我们就不想太麻烦了。

【案例6】

审核员在工厂销售科看到顾客来信反映上个月采购的产品包装盒内的说明书给错了。

销售科长说:

“我们查了一下发现是印刷厂给印错了,为此我们立即把仓库里尚未发出的那批产品说明全部进行了更换。

并且我们对供应科的采购员也进行了批评,还扣发了他当月的奖金。

”审核员问:

“那么对于上批产品发出的去向是否进行了跟踪,并把说明说进行了更换?

”销售科长说:

“没有,因为我们的用户都是老用户,他们对于产品很熟悉,一般不会出问题。

【案例7】

程序文件规定,必要时应对产品进行追溯,其追溯路径为:

产品合格证——随工单——领料单。

审核员看到,在领料单上没有领出原料的批次号或进货日期。

审核员问检验科长:

“这样能由成品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吗?

”科长说:

“这是个问题,不能追溯到来源。

”审核员又问:

“如果要求你们在领料单上注明批次号或进厂日期,能做到吗?

”科长:

“可以做到。

【案例8】

某乡办企业承接开关厂开关柜箱体的焊接加工,审核员发现焊点间距分布不均匀,问工人:

“工艺指导书对于焊点间距有没有规定?

”焊工回答:

“工艺没有规定,我们都是很熟练的焊工,凭经验就知道应该掌握的焊接间距。

”审核员在查看《焊接工艺》时看到对于箱体每边有焊接点数的规定,但没有间距要求。

但是在检验科查阅《焊接检验规程》时看到规定:

“焊点应该分布均匀,两点之间距离应为10±2cm。

”上述两份文件均由总工程师批准。

【案例9】

审核组在审核某铸造厂时,在稀土铁硅合金熔炼车间的检验记录中看到,记录出“出炉温度”栏内填写的都是1100℃。

现场操作没有看到测温仪表,审核员问:

“对于温度你们是怎么检测的?

”检验员说:

“应该用红外测温仪,但是我们觉得温度测的不准,因此我们的记录是凭经验写的。

”审核员要求出示测温仪的校准记录,检验员由办公室取来鉴定证书,证书表明该仪器是上个月甘冈送到区计量检定所校准完毕,结论是:

“合格”。

审核员问检验员:

“你们使用红外测温仪多长时间了?

”检验员不好意思的说:

“也就这次为了认证才买的,大家使用不习惯,就没有用。

”审核员进一步查看《熔炼检验规程》,上面规定:

“使用测温仪检测温度,应在熔炼温度达到1100℃时出炉。

【案例10】

在机加工车间,审核员要求查看本月的检验记录,审核员在翻阅时询问检验员:

“检验员在检验记录上签名表示什么?

”检验员:

“表明已完成检验工作。

”但是审核员发现,检验记录上检验员签名已签到31号,而今天才20号。

检验说:

“反正是我一个人检验,这样是为了方便,所以就提前签完名了。

【案例11】

涂料厂《进货检验规程》规定应对第批采购的物资进行进货检验。

审核员在质检科查阅进货检验记录发现,3月15日和3月20日两批进货的钛白粉,合在一起只提供了一份检验报告。

检验员说:

“这都是一个厂的产品,所以我们就出一份检验报告了。

【案例12】

在某试剂厂质控室,审核员看到有一台从德国进口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审核员问室主任:

“这台仪器你们如何校准?

”主任回答:

“技术监督局的人说他们不能校准,还想派人到我们这里来学习如何使用呢。

”审核员说:

“难道你们自己就没办法校准了吗?

”主任想了一会说:

“我们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比对,他们提供标准物,我们进行测试,然后把我们的结果与靶值比较,结果都很满意,这算不算校准呢?

”并出示了今年3月份比对结果的结论。

审核员:

“这当然是校准。

你们公司有几台这样的仪器?

”主任:

“在开发部还有一台。

”审核员:

“他们也参加比对吗?

”主任:

“他们没有参加比对。

”审核员:

“你们与他们进行过比对吗?

”主任:

“正式的比对试验没做过。

【案例13】

在某药厂仓库,审核员要求查阅7~10份的进货检验记录。

审核时发现,7、8两个月的药材含水量记录多是6.2%、7.5%、6.3%等不同的具体数字,检验员说这些都是实测的结果;而9月份以后的记录均为8%,审核员问:

“为什么这些结果数字都一样?

”检验员说:

“用仪器检验太麻烦,对于粉状的原料还较容易,把含水量测定仪的探针插入麻袋就行了,但是对于大块的原料,我们还得烘干、用天平称量,很费事。

我们检验员凭经验用手一捏就知道含水量是否合格,所以就都填写8%了。

而且含水量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太大。

”审核员看到《进货检验规程》中规定对于进货原材料应使用仪器进行含水量的检验。

【案例14】

在某建筑装饰构件生产厂,其产品是由水泥、沙子、和各种添加物按配比搅拌均匀后,在模型中放入玻璃纤维布及加强筋,然后填入混合料而成。

审核员看到在车间四周有许多已由模型中脱模的产品靠墙而立。

审核员问检验员:

“这些产品检验了没有?

”检验员说“我们是百分之百检验,检验完一件就拉到外面场地去,因此这些是没有完成检验的产品。

”审核员问:

“有没有可能出现已经检验完而来不及拉出去的产品?

”检验员:

“有时候也也能有,但我们都能记住哪些是检验完的。

”审核员看到,产品摆放比较混乱,因为由模型中脱模出来的产品时间不同,有快有慢,因此到处都可能有已经完成的产品,但是产品上没有任何检验状况的标记。

【案例15】

在《质管部工作手册》上规定:

“定期召开公司的质量例会,对各部门质量情况进行了讨论交……”。

审核员问质管部部长:

“你们多长时间开一次质量例会?

”质检部长回答:

“半个月开一次。

”审核员查看最近半年来的质量例会记录时发现,有两次会议时间间隔超过一个月。

质检部长说:

“那两次是因为工厂正在赶任务,大家都很忙,因此时间就拖下来了。

【案例16】

审核组在对公司领导进行审核时,要求管理者代表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中自身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介绍。

管理者代表说,我主要是保证作用,具体工作都由质管部组织进行,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来找我。

该公司的管理者代表是由生产副厂长兼任。

【案例17】

某化工厂工艺文件规定,对于110产品的工艺监控,应每小时记录一次生产流程中管道的温度、压力和流量。

审核员在检查8月份的监控记录时发现,记录的参数是每3小时记录一次。

生产组长说:

“由于工艺十分稳定,没必要每小时记录一次。

【案例18】

在试剂厂包装车间,许多工人正在往包装箱内放入装满液体的试剂瓶小包装盒。

有些盒子正放,而有些盒子只能平着放。

审核员问:

“为什么不能都正着放?

”包装工说:

“箱子就这么大,如果都正着放,就没法放这么多了。

”审核员看到,在包装箱的外面已经标记着“不能倒置”的符号,于是问包装工:

“这符号怎么理解?

”包装工说:

“我们把瓶子拧得很紧,不会漏水的。

”并且当场向审核员演示了倒置的情况。

【案例19】

某汽车制动器厂在于另一家汽车装配厂签定的《产品研制技术协议书》中规定JC型制动器总成需安装在汽车装配厂提供的试验车辆上,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磨合试验。

但该制动器厂在研制出样品进行确认时,没有与用户联系,而是按照自己制定的《磨合试验方案》进行了试验,便投入了正式成产。

【案例20】

某场的质量方正就是一句话:

“质量第一”。

【案例21】

在机加工车间有一台大型龙门刨床,还是50年代的产品,已陈旧不堪。

车间主任说:

“这台机器都用了半个世纪了,已经超过了报废期限,但是它仍然是我们的主要生产设备,现在加工精度很不稳定。

我们打了多次报告,要求购买新的设备,上面一直没有批准。

【案例22】

在第三车间,审核员查看1~4月份的成产计划及完成情况,发现其中有3、4两个月均没有完成计划。

审核员问车间主任:

“这两个月为什么没有完成计划?

”车间主任说:

“那两个月计划科说任务多,硬性给我们下达了完成50台BW-1型产品的任务,但是我们车间一个月的生产能力充其量只能完成45台,而且又没有和供应商协调好,导致一些关键的原材料出现断档的情况,因此我们只好完不成计划了。

这种事过去也发生过,计划科下达的任务有时脱离实际,最好是让他们来来干干活,体会一下我们怎么工作才行。

【案例23】

在表面处理车间,有一排设备闲置着,旁边还挂着电解抛光工艺文件。

车间主任解释说:

“电解抛光工艺对工人健康有危害,不少企业都已经不用了,我们厂上周开生产会议时也提出这个问题。

我们决定本周起停止使用电解抛光工艺。

”审核员在车间主任的生产会议记录本中看到了上述决定,审核员要求查看文件作废记录,车间主任说:

“没有。

【案例24】

某机械加工工厂过去一直由市第三钢铁厂采购QA2型特种钢板作精密冲压加工。

但是3月份由于第三钢厂的QA2型钢板一直供不应求,为了维持生产,采购员紧急从外地宜家钢铁厂进了同一牌号的钢板,结果由于材料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冲压时冲坏了模具。

审核员问:

“对此钢铁厂是否进行过合格评定?

”供应科长说:

“这是我们第一次与他们打交道,由于生产急需,来不及评定,看来以后不能从他们那里进货了。

”查该厂《采购控制程序》规定:

“对于第一次从供方采购重要物资时,应先对样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才能小批量供货,对小批量供货检验合格,才能列入合格供方名录,正式签订批量供货合同。

【案例25】

大新锅炉厂过去一直成产13个压力的蒸汽锅炉。

但是最近好几家客户到厂里来要求订购16个压力的锅炉。

该厂没有生产16个压力锅炉生产许可证,但是销售科考虑到了13个压力和16个压力的锅炉生产技术都差不多,不如先安排生产,同时办理相关的报批手续,经报厂长批次后就与三个客户签订了生产16个压力的锅炉合同。

【案例26】

某系列生化试剂产品要求的保存温度为2~8℃。

在销售科成品库存审核员看到工人正在对产品包装箱进行捆扎,准备外运。

审核员问:

“在运输途中如何保证2~8℃呢?

”销售科长说:

“我们在包装箱内都放置冰袋,以保持温度。

”审核员:

“冰袋有效期多长?

”科长:

“三天。

”审核员问:

“途中运输要几天?

”科长:

“根据路途远近不同,近的地方一天能到,远的地方可能有一周的时间。

”审核员:

“远的地方为什么不用空运?

”科长:

“空运成本太高,我们承受不了。

【案例27】

在表面处理车间合金铬酸阳极化槽旁,墙上挂着的工艺表明处理槽液分析周期是半个月。

审核员在车间检验室查阅化验记录时,看到在合金铬酸阳极化工艺说明书中,规定了该槽液分析是10天一次,审核员让陪同人员看了一下这个规定。

接着查阅到大多数化验单都是十天化验一次,可是12月只有一张化验单,三月份三张化验单化验日期是3月3日、3月5日、3月10日,而且三次都是结论不合格,涉及到处理的357件零件,审核员问:

“这些不合格件的处置记录在哪里?

”车间主任说:

“在化验结果出来前,零件已转走,不过现在我们对这个槽子已经停用。

【案例28】

在机器制造厂昀第一车间,审核员看到剪板机、冲床等都是由国外购进的设备,车间主任自豪地说:

“最近几年我们厂效益不错,陆续从国外购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这对我们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审核员看到这些机器上都有原厂用英文写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的铭牌,便问车间主任:

“这牌子上写的是什么意思?

”车间主任不好意思地说:

“我不懂英文。

”审核员又问操作工人是否懂得牌子上写的内容,工人也说不懂。

【案例29】

在组装工序,审核员看到有的工人使用扭力扳手在紧固螺栓,而另一些工人则使用的是气动扳手。

审核员问:

“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扳手?

”工人回答:

“对轮轴部分的紧固应使用扭力扳手,因为工艺上对扭力大小有要求;其他部分使用气动扳手就行了,因为工艺对扭力大小没有要求。

”审核员问:

“扭力扳手是否进行过校准?

”工人回答:

“不知道扭力扳手还要校准,这些板手是新的,出厂都有合格证。

”审核员又看了那些在使用的气动扳手,工人说:

“这些扳手已经用了很多年了,离合器磨损较大,常不能把螺栓拧紧,往往工人还要再用手扳手去再拧几下,很耽误工夫。

【案例30】

审核组在销售科了解到,该厂产品的电镀是外包给某乡镇企业加工的。

最远连续有三家用户反映产品使用不到一年,其产品外观电镀层有脱落现象。

车间主任说,加工回来产品我们都进行了外观检验,是合格的。

并出具了对该企业的评价材料,上面说明了该企业的生产能力的检测能力,供应科对其的评价是列入合格供方。

审核员问:

“对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你们是否进行了适当控制?

”车间主任说:

“这个厂离我们较远,因此我们没有派人去看,只是搜集了一些书面材料作为证据。

【案例31】

在机加工车间,审核组看到机床旁边有一张首检记录,分别设有操作者、工厂和检验员的签字栏。

记录表明加工轴径尺寸为50-0.05,检验结果为合格。

操作工人和检验员都已签名,但是工长栏没有签名。

工人说:

“工长工作很忙,一般都不检查,也不签字,凡是检验员同意就可以了。

”审核组看到工具箱内有一个自制的专用量轴长的样板,但样板没标识。

工人说:

“这个轴台阶很多,用卡尺一段段量,既费时,也不准确,用样板量又快又好,这是我们革新成果,还受到车间表扬呢。

【案例32】

某厂电镀件利用外协加工。

工厂与电镀厂签订的技术协议中规定:

“l、电镀层表面应光滑,无划痕,并保证不锈蚀;2、镀层厚度控制在0.010~0.015mm之间;3、镀完的工件应能在250℃的工作环境下工作60分钟而不发生质变或脱落。

”在该厂《合格供方评定记录表》上对电镀厂进行评定时,在“首次供货样品检测结果及结论”栏目内填写为“外表美观、牢固、硬度高,抗腐蚀性好”。

【案例33】

公司质量手册规定由办公室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的控制。

审核员要求办公室主任介绍这方面管理的有关情况,办公室主任说:

“我们只管公司员工的培训工作。

”并出示了公司培训年度计划及按计划完成的情况。

审核员要求了解公司特殊工种和关键工序人员的名单,办公室主任说:

“这些应该归人事科管理。

”审核员请陪同人员到人事科取有关人员的名单材料,人事科长说:

“我们不管这些事,我们只管人事档案和人员招聘。

【案例34】

某服装厂仓库里审核员看到有一堆纸箱混放在一起,经询问仓库保管员才知道,其中有的是已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但是有的尚未检验;而且纸箱内有的是装的辅料,有的是封箱纸,还有一批用户提供的标牌和装饰品。

纸箱上没有明显标志,仓库管理员说:

“用户的标牌和装饰品是昨天刚运来的,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检验,因此暂时堆放在这里。

【案例35】

在质管部11月5日公司质量例会记录上,审核员看到记录有“一车间装配组连续出现两次装配错误。

”审核员要求查看相应的处理结果。

质管部长出示了I1月5日会后开出的《纠正措施处理单》上面在“纠正措施”栏内只填写了“对该组组长进行了罚款处理。

【案例36】

在销售科审核员看到在客户投诉记录上记载,上个月被客户退回来的两批齿轮的硬度不符合规定。

这两批产品的出厂批号分别是:

01921和01930,每批有300件。

审核员问:

“这两批产品是如何处理的?

”销售科长回答:

“我们给客户更换了产品。

”审核员又问:

”这两批产品后来怎么处理呢?

”销售科长说:

“交生产科送热处理车间返工了。

”审核员来到热处理车间,要求查看上面两批不合格品的返工检验记录,车间检验员说:

“我们把这两批产品和其他产品一起进行热处理了,因此没法单独出示对它们的检验记录。

”热处理检验规程规定:

每炉产品600个,抽检3个产品。

【案例37】

在销售科审核员想了解今年合同的履行情况。

审核员问经理:

“今年有没有发生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发生变更的情况?

”经理说:

“这种事情是会常发生的,因为市场变化太大,我们得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

由于我们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老客户,大家很熟悉。

如果他们对产品要求有什么变更,可以直接找相关的车间联系更改,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我们一般就不过问了。

【案例38】

某包装材料厂的质量手册中,规定工厂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0%。

审核员问质检科长:

“为什么一次交验合格率不太高?

”科长说:

“因为生产线刚上马,生产还不太稳定,所以目标定的不太高。

”半年后,审核组再次来到该厂进行第一次监督审核,当审核员再次见到检验科长时,科长高兴地告诉审核员: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们的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

”审核员看到工厂质量手册中的质量目标仍然是“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0%”。

【案例39】

审核员在生产车间查阅生产记录时,看到10月8日的记录中在“问题及处理意见栏”内填写有“原料Ca严重吸潮,板结厉害”,但是没有处理意见。

审核员问:

“这批Ca怎么处理了?

”车间主任说:

“由于我们原料供应紧张,只好用这批料了,我请示了生产部长,他同意用这批料。

好在制成产品后检测还是合格的。

”审核员问:

“按照进货检验标准,这批Ca算合格品吗?

”车间主任:

“当然不是合格品。

”但车间主任不能提供生产部长同意使用的证据。

【案例40】

在销售科的《颀客信息反馈表》中有如下记载:

“顾客反映本广试剂A质量不好,使用时没有显示反应。

审核员问销售科长:

“对此问题采取了哪些纠正措施?

”科长很为难地回答:

“顾客就是这么反映的,我们每批产品都有留样,可以针对不同批号产品重新检验以便追溯。

但是业务员带回来的信息没有说明是哪批产品发生的问题,因此我们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采取措施。

【案例41】

某厂《车间生产环境管理规定》中规定:

“车间温度应保持在20~30℃,湿度40%~60%。

”但是审核员在检查11月份的环境记录时发现:

11月10号~13号的湿度均为30%。

审核员问车间主任:

“对于湿度30%符合规定要求吗?

”主任回答:

“我们已经更改了规定,把湿度改为30%。

”审核员要求出示文件更改记录,车间主任说只是口头通知更改的。

审核员注意到,车间没有加湿或除湿的设备,便问车间主任:

“有什么手段可以根据需要加湿或除湿?

”车间主任说:

“没有”。

审核员在翻阅有关产品的行业标准时看到,车间环境湿度要求规定最低为40%。

【案例42】

某厂主要承担顾客带料加工的线路板焊接、组装任务。

其生产作业指导书规定在调试工在调试工位上应铺导电地毯,调试工在工作时应穿导电拖鞋、戴导电手套。

审核员在检查现场时发现有导电地毯,但是调试工穿的是普通拖鞋,而且未戴导电手套。

审核员问工人:

“是否知道作业指导书的规定?

”工人说:

“不知道。

”这时车间主任过来说:

“作业指导书就在我的桌子上,他们随时可以过来查看。

【案例43】

审核组在供应科检查9月份的进货记录时,发现连续三批进货的包装瓶出现批量不合格,但是检验科均按规定办理了让步接收。

审核员在检验科进一步查看这三批瓶子的进货验证记录时发现,这三批包装瓶均是由于瓶高度较标准要求高了0.5mm。

质检科长说:

“以前这种瓶子从未发生过此类事情。

”这时在一旁的供应科长突然想起来说:

“因为这些瓶子在压盖时老是盖不严实,因此生产科要求把瓶高增加0.5mm,这事儿我们忘了通知检验科,结果他们仍然按老的标准进行进货验证。

【案例44】

某厂生产打字机色带,其工艺规程规定:

“色带染色后存放在中转库,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存放三天,然后用塑料袋密封后待加工。

”审核员问车间主任:

“规定的温湿度是多少?

”车间主任回答:

“具体数据由中转库主任决定,该数据对外是保密的。

”审核员来到中转库存,看到批号2020的色带己在库中存放了5天,但没有用塑料袋密封。

审核员环顾四周,看到墙上挂的温湿度计已经损坏,而且库房多处封闭不好,与外界能相通。

【案例45】

在设计科,审核员想了解设计人员职责,科长说:

“设计工作一般由项目负责人在设计计划中指定责任工程师,并规定有关设计人员的职责。

”审核组在检查G98齿轮箱设计计划,查阅到项目负责人和有关设计人员清单,但设计计划中没有找到有关设计人员分工的职责规定。

【案例46】

售后服务部接到顾客来电,要求派人前往修埋他们买的613型控制柜。

服务员小李到达用户现场时发现是熔断器损坏,但是由于安装位置不当,很难接近熔断器以进行更换,结果不得不将旁边的许多碍事的构件拆除,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

【案例47】

在销售部审核时,审核员要求查看8~12月份的销售合同。

审核员在合同单上的“执行标准”栏内看到填写的内容多为“执行国标”或“按用户要求”。

审核员问一位业务员:

“执行国标的编号是什么?

”业务员说:

“我忘了。

【案例48】

在某制鞋厂进行审核时,审核员根据原轻工部标准《胶粘皮鞋》(QB1002-90)的检验规则“成品外观质量要逐双检验;物理机械性能应每月随机抽取3双鞋(耐折、耐磨也可用同批成型底)进行试验,先进行剥离强度试验,然后做其他试验”的规定,要求受审核方提供每月抽检剥离强度的试验记录。

质检科长说:

“我们公司没有做剥离强度试验的设备,该地区也没有可以委托做试验的机构。

【案例49】

某铝型材工厂,生产中先将铝锭熔化后加入一些其他成分,再浇铸成铝棒送往型材车间拉制成型材。

在铸铝车间,审核员看到7月5日的不合格报告上有10根铝棒被检验员判为不合格,原因是棒材表面有裂痕。

但是质检科长认为不会影响后续挤压成型的型材质量,于是批准作了让步接收。

在拉制车间对于拉制成的铝型材是进行抽样检验,对这批让步放行的铝棒进行加工后,检验员没有提供对该批铝棒拉制成的型材检验记录。

【案例50】

某机器厂控制柜生产车间,审核员看到控制柜内相同颜色的导线几十根捆在一起,练到不同元器件上,但是导线上面并没有编码标识符号。

审核员问工人:

“这些导线没有编码标识,这样便于检查导线是否接错吗?

”工人说:

“我们一直都这么做的,我们安图接线,接完线后用三用表测试是否导通,一般不会错的。

”审核员问:

“以后出现了故障,需要查线时如果没有导线标识,这样方便吗?

”工人说:

“线接错的情况发生不多,当然如果接错了查起线来是麻烦一些。

【案例51】

在书刊装帧布印制厂,质检员大量使用卷尺对每卷产品长度进行测量,审核员发现有三把卷尺上面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了,便问检验员:

“这些卷尺能看清吗?

”检验员回答:

“我们经验很丰富,估摸着读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