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459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docx

《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docx

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参考范文】发明与交流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水罗盘)。

由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朝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

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为历史小论文。

考查学生综合写作的能力。

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根据图一的水罗盘和图二的元朝交通路线图,结合所学可知由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朝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所以图片反映的是发明与交流的关系。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水罗盘)。

由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朝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

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

材料二从贞观年间开始,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

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

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

——新浪网×××博客

(1)结合课本与你的课外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

(2)①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

②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③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是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

(2)结合材料二“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

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

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3)本题是开放式试题,只要学生能够从史实出发,结合史实总结教训和启示,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例如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得到的启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语曰:

“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②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

何时完成的?

③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少于两点)

④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①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②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南宋时完成。

③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南方农业生产发展逐渐超过北方(至少两点)

④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唐代南方户口数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可以归纳为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依据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得出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2)依据上述表格和材料反映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这个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的变化,随着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或者说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完成的。

(3)依据所学知识总结南方发展的原因即可。

如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大量增加;北方人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的重视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要引进外来技术等等。

4.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材料一认为“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试指出当时最早使用的“纸钞”是什么?

它出现在何地?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完成于何时?

材料三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哪一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四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还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4)材料四中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并根据材料四回答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交子四川

(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两宋)

(3)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市舶司

(4)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但是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根据“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等信息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两宋)时期完成。

(3)根据“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中国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根据材料“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可知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出自我国哪个朝代的哪部科技著作?

其作者是谁?

(2)这部著作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哪两个方面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这部书有什么地位?

(3)请列举出两部同时期的优秀科技著作及作者。

(4)这些科学家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明朝②《天工开物》③宋应星

(2)①农业、手工业②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①《本草纲目》李时珍②《农政全书》徐光启

(4)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观点正确,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明朝的《天工开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可知,《天工开物》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依据所学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是明代著名的科技著作。

(4)开放性题目,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等。

6.某历史博物馆准备做一个“对中国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展”,请你给下面这个历史人物写一个人物简介。

(要求写出:

朝代、主要贡献、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60字左右,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答案】北宋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为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毕昇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为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7.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工具发明于哪一朝代?

写出它们的名称。

(2)图三所示工具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具。

它是用来种植哪种农作物的?

它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3)概括上述工具发挥的共同作用。

【答案】

(1)唐朝;图一:

曲辕犁、图二:

筒车。

(2)水稻;背景: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越南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等。

(3)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发展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图一、图二所示工具发明于唐朝;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2)图三所示工具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具,它是用来种植水稻的秧马;它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越南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等。

(3)上述工具都是古代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其发挥的共同作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发展等。

8.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解史)

材料一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

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

(2)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

【答案】

(1)北方战乱较多。

(2)南宋时期。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迁往南方的原因是由于北方战乱。

(2)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诗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

并说出他西行取经的出发地点?

(2)材料一中的他,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

并说出该事件的影响?

【答案】

(1)玄奘;长安.

(2)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

(3)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可知,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求取佛法.

(2)依据所学可知,玄奘到达天竺后,在那烂陀寺学习佛法,那烂陀寺是玄奘“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玄奘回国后,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3)依据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鉴真东渡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10.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

【答案】

(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四川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2)依据材料信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可知,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在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金属铸币不能满足商业的需要,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摘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

(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

(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

A.农业繁荣B.手工业繁荣C.商业繁荣

(3)材料二中,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几个阶段?

什么时间最后完成?

(4)根据材料二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纸币

(2)C

(3)阶段:

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完成:

南宋时期。

(4)原因: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解析】

【详解】

(1)材料一中的图

(2)“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可知,这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商业的繁荣,故选C。

(3)据材料二“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可知,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

(4)据材料二“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可知,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与识记交子、宋代商业的繁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相关史实。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科举制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

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朝廷。

科举制还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打破了官僚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流社会的政治通道。

特别是科举制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

因此,科举制度不但得到了唐代统治者,而且得到了以后各个王朝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依据材料,概括科举制在唐代产生的影响。

【答案】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科举制在唐代起了重要作用。

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还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特别是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可知,科举制在唐代产生的影响有,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13.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中的“此河”是指什么河?

(2)你同意皮日体对“此河”所持的观点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隋朝大运河。

(2)同意;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汴河……”可知,它就是隋朝大运河。

(2)根据所学和材料“……隋亡……千里赖通波……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可知,同意它,因为,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环境决定论者的说法,我国经济重心由北而南的转移,纯然受着我国南北地理条件的差异所决定。

但人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必要成分,也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摘编自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朝代。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环境决定论者”的观点?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南宋。

(2)不同意。

理由: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自然条件。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环境决定论说法片面,南方的环境只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所以不同意材料中“环境决定论者”的观点。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自然条件。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作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

材料二: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义资本家指挥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材料三:

13、14世纪,租地农场的出现,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市民阶级法律地位和政治权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手工作坊是否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

请简述理由。

(2)材料二中工场手工业是什么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

请简述理由。

(3)结合材料三回答:

13、14世纪以来,农村和城市在生产经营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新变化?

【答案】

(1)不是;没有产生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资本主义性质的;产生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农村:

租地农场、富裕农民;城市:

手工工场、市民阶层。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手工作坊主……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作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可知,这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因为它没有产生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根据所学和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