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159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后训练

 

[课后加餐训练

(一)]

一、选择题

1.(2016·通州模拟)科学家发现,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最深可达9000多米)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物密度,其能量的输入主要依靠(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动物的同化作用

C.原核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解析:

选C 深海阳光无法到达,无光合作用的进行,只能依靠化能合成细菌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选B A选项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种群的繁衍;低碳生活方式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维持碳循环的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联系,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弱

C.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解析:

选D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就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弱。

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一旦被破坏,也不容易恢复,恢复力稳定性也弱。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荔枝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荔枝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平腹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荔枝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至少获得20%的荔枝同化量

B.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是寄生关系,宿主是平腹小蜂

C.以上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

D.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消费者

解析:

选C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平腹小蜂的幼虫取食荔枝椿象的卵液,获得物质和能量,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宿主是荔枝椿象;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荔枝椿象以生产者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

5.(2016·湛江一模)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解析:

选B 图中A为大气中的CO2库,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图中生产者、B(消费者)构成了一条食物链;①、②分别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以减少大气中的CO2量,缓解温室效应;③为消费者的摄入,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⑦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中耕松土不能加强过程⑦。

6.(2016·温州二模)如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B.模式图中不应有“→池塘”的箭头

C.鱼是二级消费者

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

选D “→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模式图中应有“→池塘”的箭头;图中显示鱼以蚕粪为食,是初级消费者;该生态农业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7.下列关于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鱼塘中的鱼类等生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C.塘泥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鱼类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有助于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解析:

选C 人工高产鱼塘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人工投入的能量;鱼塘中的鱼类等生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均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

8.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生产者

CO2消耗量)

乙(分解者

CO2释放量)

丙(生产者

CO2释放量)

丁(消费者

CO2释放量)

CO2相对值

100

21

30

11.5

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乙释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

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

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

解析:

选B 甲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CO2量,即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可以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乙、丙、丁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表中CO2消耗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或数量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无机环境中的CO2通过甲进入群落,乙、丙、丁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因此该表格可以表示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

9.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的是(  )

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

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解析:

选D 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引起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定。

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地萌发生长,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属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

10.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D.共同进化

解析:

选A 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蔗蟾与袋鼬之间为捕食关系,不存在物质循环;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蔗蟾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了袋鼬;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信息传递,并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共同进化,以适应环境。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表中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

固定的能量(kJ)

/

141.0

15.9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

(kJ)

501.2

79.1

13.2

0.5

192.6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示的组成成分,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

表中的Ⅰ和分解者分别对应图中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生物为第________营养级,其下一营养级生物为________(填字母);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图中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假设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图中________生物体内浓度最大。

(5)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解析:

(1)据上述分析可知,甲为大气中的CO2库,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表中的Ⅰ为生产者,与图中的乙相对应。

表中分解者与图中的丁相对应。

(2)在丙所示的消费者群体中,生物量所占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D,依据能量流动在各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的特点,可判断图中A生物为第二营养级,对应表中的Ⅱ,其下一营养级生物为B、C,与表中的Ⅲ相对应。

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5.9/141.0)×100%≈11.3%。

(3)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为含碳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图中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含碳有机物、CO2。

(4)DDT在生物体内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含量越大,因此D生物体内浓度最大。

(5)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

答案:

(1)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乙 丁 

(2)二

B、C 11.3% (3)含碳有机物 CO2 (4)D (5)间接

12.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①~④代表生物的生理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代表________,甲、乙、丙共同组成一个________。

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信息传递功能。

(2)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乙中B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调节。

(4)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序号表示);①~④代表呼吸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图中不同成分间的关系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硝化细菌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也是生产者。

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某种生物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

根据乙中能量的数值可知,B、C能量相同属于同一个营养级。

①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②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答案:

(1)分解者 群落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大于 (3)自我调节 负反馈 

(4) ①③④

13.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蝗虫和鸟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草的多样性会________。

若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________。

(3)图2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________(填字母)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应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若从c、e、g、h、i中选择若干字母,用式子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则应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植食动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有两个去向: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

(4)蛇与鼠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对方或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解析:

(1)图1中共有5条食物链,蝗虫和鸟类都以草为食,二者为竞争关系,鸟类又吃蝗虫,二者为捕食关系。

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分解者属于生物成分。

(2)在图1中草为第一营养级,当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会使草的种间竞争加剧,从而导致草的多样性下降。

若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猫头鹰从第三、四、五营养级变成第三、四营养级,短时间内猫头鹰的种群数量增加。

(3)根据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可知,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g表示。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包括植物呼吸释放的能量和储存在植物体内的能量。

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a=c+b,b=e+d,d=g+f,f=i+h,所以a=c+e+g+h+i。

植食性动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4)蛇与鼠根据气味去捕捉或躲避捕捉,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

答案:

(1)5 竞争和捕食 分解者 

(2)下降 增加 (3)g 小于 c+e+g+h+i 被分解者利用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后加餐训练

(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

B.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

D.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容易

解析:

选A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处于第一营养级,都处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属于同一营养级;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稳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对所有捕食者来说不一定都是有利的;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一旦被破坏后恢复起来难度就越大。

2.某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碳以CO2的形式沿着箭头所示渠道流动

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

D.蜗牛和乌鸫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解析:

选C 碳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群落内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流动;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损耗的能量就越多,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会变得简单,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会降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3.下表所示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作用

散失量

能量[J/(hm2·a)]

1.05×1010

3.50×109

4.55×109

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田鼠粪便量不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109J/(hm2·a)

D.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0×1010J/(hm2·a)

解析:

选D 田鼠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其同化能量的比例为(1.05×1010-3.50×109-4.55×109)÷(1.05×1010-3.50×109)×100%=35%;田鼠粪便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05×1010-3.50×109)×20%=1.4×109[J/(hm2·a)];田鼠种群只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第二营养级的一部分,其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1.05×1010-3.50×109)÷20%=3.50×1010[J/(hm2·a)]。

 

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碳元素在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B.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

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过程的能量值为②与③过程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解析:

选A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能量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不可循环的;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①过程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生产者呼吸消耗(②过程),一部分被消费者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③过程),所以①过程的能量值>②与③过程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5.(2016·岳阳二模)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为次生演替,群落的演替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可以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

C.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D.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和E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

解析:

选D 图甲所示为初生演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条件适宜时群落才可演替为森林;流经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大都来自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化学能(蔬菜、粮食等);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是生产者,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B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成分。

6.(2016·南通二调)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Ⅰ、Ⅱ、Ⅲ)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100万kJ)。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

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量约为69.50万kJ

C.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

解析:

选B 由题图中同化的能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种群Ⅱ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

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利用,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69.50万kJ;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0÷15.0×100%=20%。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量(M)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N)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次生演替现象

B.曲线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

C.第10~20年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某些生物可能消失

D.如果该生态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那么在一年之中影响曲线N变化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解析:

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的数量不是从0开始的,所以为次生演替。

N表示的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其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草食性动物数量增加。

第10~20年该生态系统正处于发展时期,所以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营养结构也变得复杂,自我调节能力也逐渐增强,该过程中某些生物会因竞争力弱而消失。

限制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温度。

8.下列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捕食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

C.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

D.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解析:

选C 捕食链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能组成生物群落;第一营养级主要是植物,它们共同竞争着阳光、空气、水等;从图中看,虽然某些物种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种类不变,所以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规律可知,a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9.科学家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能量数值

   (kJ·m-2·a-1)

动物种类  

摄取量(I)

同化量(A)

呼吸量(R)

生产量(P)

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0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解析:

选D 根据表格可知,收割蚁同化量为31.00,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只有0.10;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因而盐沼蝗摄入食物未同化量为3.71-1.37=2.34,该部分能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黄鼠的同化量为3.80,而呼吸量为3.69,因而其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与能量传递效率无关。

10.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解析:

选D 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与乙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二、非选择题

11.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

下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