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语危机以及客家人对客语和政府语言政策的态度.docx
《客语危机以及客家人对客语和政府语言政策的态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语危机以及客家人对客语和政府语言政策的态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客语危机以及客家人对客语和政府语言政策的态度
客语危机以及客家人对客语和政府语言政策的态度
曹逢甫、黄雅榆
1.前言
客家语言的衰亡就是客家人的衰亡,因为客家语言一旦衰亡,客家文化也势必难以持续,语言文化都没有以後这个族群当然也跟着消亡,因此客语危机也就是客家人的危机,这一些客家人中之有知之士自然有深刻的认知,但因为语言的使用多半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一般人是否有这一层认知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
说得具体一点本研究要探讨的课题主要有三个:
(一)客语危机到底有多严重?
(二)导致客语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三)客家人对客语,政府的客语政策以及母语教育等挽救客语的措施抱持那种态度?
这三大问题我们在下面的三节 会分别仔细地探讨,在最後一节我们除了总结我们先前的讨论之外,我们还会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2.客语危机
到目前为止我想多半的客家人大概都可以感觉到客语有流失的危机,但流失的情形到底有多严重,则个人的感受恐怕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能清楚显示客语流失的严重性在以下的三小节我们将分别报导,笔者之一在1995年在全台所做的调查研究,以及1996年在新竹市的调查研究,最後我们将呈现另外一位作者在2000年分别在四个客家语言社区,台北、苗栗、东势以及六堆所做的二代间,(家长与学生)语言听说能力的比较研究,因为这三个研究都已分别在别的地方(参曹逢甫,1997、2002,以及黄雅榆,2002)有较全面且详细地报导,本文只就其中与客语危机有关的精要部分做一陈述。
2.1 1995年的全国问卷调查
2.1.1问卷设计与施测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根据的是詹惠珍(1994)所设计的问卷,问卷共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包括了所有可能影响语言使用的因素-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故乡、族群、母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职业、配偶、祖父母、父母的族群及母语语言能力的自我评估,开始学国语及母语的时间以及家人的语言能力,这一部分所得资讯提供了独立变数的资料,问卷的後半部是语言使用部分,根据问题的性质又可分成三小部分,最前面的十八题是关於语言使用与谈话对象之间的关系,其後九题是关於语言使用与谈话地点的关系,最後三题则是关於话题与使用语言的相关性。
问卷的施测对象则是在台湾地区的闽南语、客语及南岛语言中之阿美、布农、邹、排湾、泰雅和赛夏之使用者中就三个年龄层(老,51岁以上,中,50-31岁,青,30岁以下)选取若干人,目的是经由对他们语言能力以及语言使用情形之了解以判断有没有母语流失的情形。
2.1.2三个族群语言能力的比较
我们拟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把台湾的三大族群的语言能力做一全面的比较:
(一)总的能力方面;
(二)就三个年龄层来看语言能力;以及(三)就教育程度的不同来看语言能力。
表1三族的国语/母语能力
族群
语言能力
全体
受试者
族群
闽南人
客家人
原住民
国语
4.64
4.63
4.86
4.42
母语
4.58
4.66
4.52
4.55
T-测试
?
?
*
*
就国语能力与母语能力的差别而言,闽南人看不出有显着的不同,客家人则普遍地国语能力比母语能力高,而原住民则相反,母语能力比国语能力高。
如果就国语能力而言,则可以看出客家人最高,其次是闽南人,而以原住民最差。
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闽南语和客语跟国语都属於汉语族,而原住民语言则属南岛语系。
前二者与国语的距离较近,而後者则远得多。
因此後者在学国语时困难自然较多。
又加上以往的语文课本都是从汉人的观点来编辑的,因此,原住民学生较难接受。
其次,就同属汉语的闽南和客家而言,资料中的客家人都属於散居的,因此他们需要用国语来沟通的机会比闽南人多得多,其国语能力较高也是预料中事。
就母语能力而言,则以闽南人较好,原住民其次,客家人殿底。
闽南人为最大的族群,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在日常的活动方面使用的机会最多。
其次,虽然在解严时期,政府有不当的压抑措施,但闽南语在媒体使用的机会还是比其他语言多得多,因此闽南人母语能力较高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客家人的母语能力比原住民还低可能是因为我们采样的偏差所引起的,因为样本中的原住民多半是聚居的,而客家人则多半是散居的。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原住民和客家人母语的流失的确比闽南人来得严重。
现在我们再来看,两种语言能力和三个年龄组的互动关系。
首先我们先从语言能力来看三族中不同年龄组的变化(表2),然後我们从不同年龄组的角度来看他们和两种语言能力的关系(表3)。
表2三族群的三个年龄层在两种语言能力的比较
族群
语言能力年龄
全体
受试者
族群
闽南
客家
原住民
国语能力
高51
3.93
4.28
4.27
3.25
中31-50
4.73
4.64
4.90
4.64
低30
4.80
4.73
4.90
4.78
P
*
*
*
*
母语能力
高51
4.1
4.85
4.91
4.96
中31-50
4.73
4.87
4.70
4.62
低30
4.13
4.35
3.92
4.13
P
*
*
*
*
表2清楚显示三族群的平均国语能力随着年龄的减少而急速增加,其中增加最快的中年龄组。
母语能力则呈相反的趋势,亦即随着年龄的递减而减少,其中减少最快的是低年龄组。
就三个族群而言,国语能力增加最多的是原住民,其次是客家人,最後是闽南人。
母语能力流失最多的是客家人,其次是原住民,最少的是闽南人。
三个族群的国语能力和母语能力随着年龄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图1和图2清楚看出。
图1三个族群的国语能力随着年龄变化图
图2三个族群的母语能力随着年龄变化图
另外三个年龄组的国语能力和母语能力的比较可由下表清楚看出:
表3三个族群三个年龄组的国语能力和母语能力的比较
族群
年龄 能力
全体
受试者
族群
闽南
客家
原住民
ANOVA
高年龄组
国语
3.93
4.28
4.27
3.25
*
母语
4.91
4.85
4.91
4.96
T-TEST
*
*
*
*
中年龄组
国语
4.73
4.64
4.90
4.64
*
母语
4.73
4.87
4.70
4.62
T-TEST
?
*
*
?
低年龄组
国语
4.80
4.73
4.90
4.78
母语
4.13
4.35
3.92
4.13
*
T-TEST
*
*
*
*
从三个族群两种语言能力在每一年龄组的均值看来,则高年龄组母语能力优於国语能力且达显着的程度,中年龄组两种语言能力则相当,而低年龄组则国语能力明显高於母语能力。
国语能力的快速成长以及母语的流失在此也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表中原住民的高年龄组和客家的低年龄组是国语和母语两种语文能力差距最大的两个小组,其落差分别为1.71和0.98。
它们所显示的意义也相当明显,前者显示原住民组是国语化最晚的族群;後者显示客家人是母语流失较快的族群。
最後我们再来看看三个族群的低教育组在两种语文能力的表现如何。
这三种变数的互动关系可以由表4和表5清楚看出。
表4三个族群的国语能力和母语能力在高低教育组的比较
族群
能力 教育程度
全体受试者
族群
闽南
客家
原住民
国语能力
高教育组
4.84
4.75
4.92
4.86
低教育组
4.43
4.22
4.84
4.24
T-TEST
*
*
*
*
母语能力
高教育组
4.53
4.66
4.45
4.47
低教育组
4.44
4.66
3.88
4.78
T-TEST
*
*
表4显示教育对国语能力明显地有提昇的作用。
因为无论哪一个族群高教育组的国语能力都比低教育组高出许多。
这一点当然是意料中的事,因为国语是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唯一使用的教学媒介语,而且他又不是受试者的母语。
不过我们更想要知道的是教育对母语能力有没有不好的影响。
就这一点而言,只有原住民组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低教育组明显地在母语能力方面优於高教育组。
在闽高人的情形我们看不出教育对母语能力的影响,因为高教育组与低教育组的母语能力是相当的。
但在客家人的情形,结果都和我们预期的相反。
这一点我们还得回到我们的样本来解释。
样本中的客家人,如前所言,全为散居者,因此离开了学校以後可能在社会上工作也没有太多机会使用他的母语-客家语,他们的母语能力也就相对地减弱。
另一方面,高教育组的客家人也可能比低教育组有更多的机会来省思自己族群认同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有较多的族群意识,因此可能花较多的时间去学好自己的母语。
现在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育程度和语言能力在三个族群的互动关系:
表5三个族群高低教育组在国语能力与母语能力的比较
族群
教育程度能力
全体受试者
族群
闽南
客家
原住民
高教育组
国语
4.84
4.75
4.92
4.86
母语
4.53
4.66
4.45
4.47
T-TEST
*
*
*
*
低教育组
国语
4.43
4.22
4.84
4.24
母语
4.44
4.66
3.88
4.78
T-TEST
*
*
就高教育组而言,教育对国语能力的提昇几乎是全面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所有受试者的平均高到4.84,但对母语能力显然有负面的影响。
在客家和原住民的情形其影响皆已达极显着的程度,但对闽南语的影响则比较有限,这很可能是因为闽南是最大的族群,闽南人在学校以外的环境还有不少机会可以使用闽南语的缘故。
在低教育组方面,情况则有所不同。
闽南和原住民有同一种表现,就是低教育程度组的母语能力普遍高於国语能力,但客家人的表现却相反。
低教育程度和高教育程度都有相同的表现,就是国语能力普遍高出母语能力相当多。
这一点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样本中的客家人和闽南人及原住民不同,他们多半是散居的,也因此不论教育程度为何,都有面对非使用国语或闽南语方能生存的威胁。
这一点也是可以解释为什麽他们的国语能力是三族中最高者,而他们之中只有族群意识较高的高教育程度组还能维持较高的母语能力。
2.2 1996年新竹市客语的调查研究
这一部分的研究是根据1996年在新竹地区蒐集的资料所作的分析,我们并且拿应分析与前一节所作全国性调查结果做一比较。
本研究的问卷设计与施测方法与全国性调查所使用者基本上相同,在有效问卷767份中闽南语部分为605人而客家语部分为162人,分别占总数的百分之78.88与21.12,与新竹市两个族群的人口分布比例差不多。
本次研究与1995年全国之研究唯一不同的是为了更清楚了解各年龄层的语言能力与语言使用情形。
我们把所有的受试者分成五组,高、中高、中、中低和低。
五十岁以下三十五岁以上的人士当他们入学时,刚好是政府在台湾全国推行国语的时候,也就是说,他们是有机会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世代。
三十五岁以下二十六岁以上的人是接受九年(而不是六年)义务教育的第一代,前面两组分别代表中高、中年龄组,二十五岁至十六岁为中低年龄组,十五岁以下为低年龄组。
而高年龄组,顾名思义,当然是指五十岁以上的人。
2.2.1 语言能力
从表6可以看出一般闽南人的母语能力比国语稍高,而如果从性别这个变数来看,表五的结果只是微弱地支持了Trugill(1983)的两个理论,即1.女性比男性有爱受使用强势语言的趋势,和2.1非标准语对男性使用者是一种隐性威权象徵。
这一点在比较男女使用者的国语与母语能力时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男的母语能力比国语能力好得多而且达显着的程度,而在女性的情形则差别并不明显。
就母语能力而言,男性显然比女性来得好,但也未达显着的程度。
表6:
闽南族群的母语和国语能力均值
(*表示比较的结果达0.05级以上的显着程度)
M
MT
P
总的
4.354
4.488
性别
男
4.301
4.535
*
女
4.4070
4.4413
P
教育程度
低
4.2000
4.3693
高
4.7305
4.7725
P
*
*
年龄
低(15以下)
4.7012
3.8302
*
中低(16-25)
4.8136
4.4211
*
中(26-35)
4.4359
4.8000
*
中高(36-50)
4.5584
4.7744
*
高(51以上)
3.2712
4.8421
*
P
*
*
注:
M表国语,而MT表母语。
国语运动的推行成功在台湾的情形跟教育的普及有极密切的关系。
又因为国语是台湾教育唯一的媒介语,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的预测到:
教育程度越高,国语能力也越高,这一项预测在表6得到强有力的证明。
表6也清楚显示:
中高年龄组(36-50)及中年龄组(26-35)这两组在国语和母语能力方面是差别较小的。
高年龄组(51以上)的母语能力明显地比他们的国语能力要高,而对二十五岁以下的人而言,情况正好相反:
他们的国语能力比他们的母语能力要高出许多,而中组(26-35)及中高组(36-50)则正好处在过渡时期。
接着我们来看看客家族群的情形,表7显示客家族群的母语和国语能力。
从表7我们可知,与闽南语相反的,客家族群总的来讲呈现出
国语能力优於母语能力的局面。
从性别来说,虽然符合了Trudgill(1983)的第一项理论亦即女性说话者的国语能力远高过他们的母语能力,可是在客家族群中,我们可看出即使是男性,他们的国语能力还是比母语力高出许多。
而在教育程度这个变数中,依旧是教育程度高的人其国语能力比教育程度低的人要高。
比较可喜的是高教育程度的人,其母语能力也比低教育程度的要高,显示高教育程度的人在学国语的同时也相当注意自己的母语。
表7:
客家族群的母语和国语能力均值
(*表示比较的结果达0.05级以上的显着程度)
M
MT
P
总的
4.6125
3.953
*
性别
男
4.5844
3.9726
*
女
4.6386
3.9342
*
P
教育程度
低
3.2551
4.481
*
高
4.9535
4.5714
P
*
*
年龄
低(15以下)
4.7451
2.6875
*
中低(16-25)
4.6923
2.9091
*
中(26-35)
4.8125
4.7333
中高(36-50)
4.8000
4.7826
高(51以上)
3.9333
4.7841
*
P
*
*
注:
M表国语,而MT表母语。
在年龄的分布,上中及中高年龄组,也如同闽南语组一样,是属於两种语言能力差异较小的两个年龄层。
但跟闽南语组不同的是低於二十五岁的客家人,国语能力远高过他们的母语能力,而且他们母语能力也远低於比他们年龄高的人。
高年龄组,如同闽南语组,是唯一母语能力远优於国语能力的一组。
比较闽南及客家两族群总的国语能力,客家确实优於闽南,但是闽南族群的母语能力却是远高於客家族群。
而我们从语言变迁趋势图来看,也可看出客家族群母语及国语能力的差异要比闽南族群大得多,而且年龄越低差距越大,也就是说在母语能力方面,客家族群正面临着比闽南族群更大的流失的危机。
2.2.2 语言使用
除了两人交谈的情形之外,语言使用研究还包含同一语言社区一个族群内部语言使用者的互动情形,以及同一社区不同族群间的语言互动情形。
在後一类的研究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范域」(domain),而范域又可进一步根据交谈者的角色关系、谈话地点和话题三方面来分析。
根据Fishman(1972)的研究,「范域」虽说是根据谈话资料而分析得到的抽象概念,但其在社区人们的心里真实性绝不下於有形体的社会机构。
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个多语的社会里,人们可能以标准语充当他们对某种人,在某些场所还有谈到某些话题时的交谈语言,反之,在别的情形,也许会使用别一种语言,譬如说母语。
总而言之,语言的使用取决於谈话对象与说话者的关系、谈话的地点以及话题的正式度。
本节就是研究这三大因素与国语及母语使用的关系。
资料来自问卷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语言使用频率只分三等级,即3为经常使用,2为有时使用,1为完全不用。
1.闽南与客家族群在不同角色的范域中之语言使用
表8:
闽南族群在以不同角色界定的范域中之语言使用均值
(*表示比较的结果达0.05级以上的显着程度)
M
MT
P
总的
2.4589
2.4392
性别
男
2.4173
2.4953
女
2.5026
2.3039
*
P
教育程度
低
2.4227
2.4060
高
2.5458
2.5211
P
*
*
年龄
低(15以下)
2.6501
2.0419
*
中低(16-25)
2.7154
2.1911
*
中(26-35)
2.5128
2.5874
中高(36-50)
2.1507
2.6012
*
高(51以上)
2.0114
2.7500
*
P
*
*
注:
M表国语,而MT表母语。
在讨论闽南族群对不同的角色使用母语或国语时,我们很惊讶的发现母语使用的频率竟然比国语略低一些,虽然这种差异还没达到显着的程度。
而在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上的情形则跟表6如出一辙。
亦即在性别方面,只有女性使用者明显地使用较多的国语。
在教育程度上则越高者明显地使用较多的国语。
在年龄上则清楚地看出年龄越低使用国语的频率越高而使用母语的频率越低。
表9:
客家族群在以不同角色界定的范域中之语言使用均值
(分数最高为3,最低为1,*表示比较的结果达0.05级以上的显着程度)
M
MT
P
总的
2.6193
2.0824
*
性别
男
2.6052
2.1410
*
女
2.6322
2.0282
*
P
教育程度
低
2.6151
1.9948
*
高
2.6300
2.3128
*
P
*
年龄
低(15以下)
2.8121
1.5655
*
中低(16-25)
2.8352
1.5463
*
中(26-35)
2.5564
2.1735
*
中高(36-50)
2.6713
2.4105
*
高(51以上)
2.0824
2.6116
*
P
*
*
注:
M表国语,而MT表母语。
由表9中可知,对不同的角色使用母语或国语时,客家族群还是惯用国语。
而情形较特别的是,在这个范域中,即使是男性,他们使用国语的频率也是远大於母语的。
在教育程度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出高教育程度者比低教育程度者明显地使用较多的母语。
至於年龄方面则与闽南语组情况相似,只是低二十五岁的两个年龄组使用频率仅达1.5,已经逼近完全不用的1,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表10:
闽南与客家族群在以不同角色界定的范域中之语言使用均值
(*表示比较的结果达0.05级以上的显着程度)
题数
闽南
客家
M
MT
P
M
MT
P
1-2
(与祖父母交谈时)
1.5655
2.7811
*
2.1475
2.8836
*
3-4
(与父母亲谈时)
2.1675
2.6768
*
2.4303
2.3152
5-6
(与兄弟姊妹及配偶交谈)
2.1489
2.8328
*
2.3644
2.5800
7
(与子女交谈时)
2.4254
2.5903
*
2.6429
2.2208
*
8
(与老师交谈时)
2.8449
1.6667
*
2.8963
1.3404
*
9
(与同学交谈时)
2.7570
2.1301
*
2.8731
1.6442
*
10
(与上司老板交谈时)
2.5318
2.5088
2.7931
2.0425
*
11
(与同事交谈时)
2.4549
2.5911
2.7463
2.1290
*
12
(与属下员工交谈时)
2.4504
2.6842
2.8438
2.0303
*
13
(与很好的朋友交谈时)
2.5544
2.4182
*
2.7589
2.0078
*
14
(与邻居交谈时)
2.3900
2.4911
2.6785
2.0294
*
15
(与不认识的人交谈时)
2.5652
2.1074
*
2.7817
1.6036
*
16
(当您与说不同母语的人交谈时)
2.6545
1.8794
*
2.7553
1.5873
*
17
(当您与说相同母语的人交谈时)
2.2611
2.6076
*
2.5040
2.2605
18
(当您与数位语言背景不同的人交谈时)
2.6289
2.0341
*
2.7391
1.6636
*
注:
M表国语,而MT表母语。
前面七个题目都与语言在家庭范域之使用有关。
在闽南族群方面,使用母语的情形都比国语来得好。
而在客家方面,从表九可以清楚的看出,除了在对祖父母、兄弟姊妹及配偶交谈时使用母语较多之外,当客家人与父母亲及子女交谈时,大都是使用国语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国语已明显地侵入了客家族群的家庭范域。
监於过去数十年政府在台湾强力推行国语,使得国语成为各级学校唯一的教学用语,同时它也是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被允许大量使用的语言,而闽南语在近几年来也逐渐成为一种在各种传播媒体上常用的语言。
反观客家语,我们几乎很少在教育体系或各类媒体中看到或听到。
因此,很多的客家小孩从小就从电视里学到国语,而当他们进入学校後他们更是非得使用国语不可,也因此有很多客家小孩对自己的母语兴趣缺乏,因为对他们而言,那种语言既少在电视上听到,在学校也几乎不使用,所以他们对自己母语的学习兴趣不高,成效当然就不彰,父母亲也只好常常要用国语与孩子沟通了。
再往下检视第8、第9题的回答,我们毫无疑问地就可看出,在学校里,无论交谈对象为何,闽南及客家两族群使用国语都比使用母语来得多。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几十年来,国语一直是学校里唯一的媒介语,而且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学校普遍地设有罚则,对在学校无意或故意使用母语的人给予处罚。
这些措施都使得学生很容易惯於在学校使用国语而非母语。
从表中我们也可看到,当与同学交谈时,闽南人使用母语的频率要比客家人高出许多。
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越来越多的媒体中都可听到闽南语,而同学们平常交谈的话题则是与这些媒体所传播的讯息有关,因此用闽南语来交谈是很自然的事。
当然这也可能跟在新竹市的学校里说闽南语学生远比说客家语的学生为多有关。
问题10-12是有关於受试者在工作的环境中采用何种语言与工作伙伴交谈。
从闽南人的回答中显示出,如果交谈对方的地越高则闽南人越趋向於使用国语;相反地,如果对方的地位越低则越趋向於使用母语,这种现象或许跟一般人的谈话策略有关──对方的地位越高,我们越容易使用较正式的语言,而国语既然是高语言,在正式的场合使用它似乎是很合理的事情。
可是在客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