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代控制器背隙补偿功能设定说明客服版V1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693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代控制器背隙补偿功能设定说明客服版V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代控制器背隙补偿功能设定说明客服版V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代控制器背隙补偿功能设定说明客服版V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代控制器背隙补偿功能设定说明客服版V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代控制器背隙补偿功能设定说明客服版V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代控制器背隙补偿功能设定说明客服版V10.docx

《新代控制器背隙补偿功能设定说明客服版V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代控制器背隙补偿功能设定说明客服版V10.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代控制器背隙补偿功能设定说明客服版V10.docx

新代控制器背隙补偿功能设定说明客服版V10

1.前言

床台常因机构摩擦力关系,在不同进给速度停止时,马达与床台的相对位置会有所差异。

有别于齿节误差为固定值,此误差与进给速度约成指数型关系(如下图)。

为此新代背隙补偿概念是透过简易参数量测,来预测此曲线走势,并依此曲线根据不同运动状况给与适当的补偿量,以达到床台定位精度的改善。

2.背隙补偿参数说明

参数编号

说明

范围

单位

默认值

修改后何时有效

影响范围

1401~1416

机构补偿时间常数

[0~60000]

ms

0

按Reset键

对应伺服轴

●控制器机构补偿量(背隙与齿节)是以指数型曲线送出,此参数可用来决定指数型曲线的时间常数,参考建议值为10ms。

参数编号

说明

范围

单位

默认值

修改后何时有效

影响范围

1221~1236

启动背隙补偿功能

[0~1]

-

0

按Reset键

对应伺服轴

●此参数决定启动背隙补偿功能与否。

0:

关闭;1:

启用。

参数编号

说明

范围

单位

默认值

修改后何时有效

影响范围

1241~1256

G00背隙补偿量

[-999999~

999999]

BLU

0

按Reset键

对应伺服轴

●此参数代表床台在定点高速(F3000)直线反转停止时,所产生的误差量。

参数编号

说明

范围

单位

默认值

修改后何时有效

影响范围

1261~1276

G01背隙补偿量

[-999999~

999999]

BLU

0

按Reset键

对应伺服轴

●此参数代表床台在定点低速(F10)直线反转停止时,所产生的误差量。

参数编号

说明

范围

单位

默认值

修改后何时有效

影响范围

1281~1296

背隙临界速度

[0~3000]

mm/min

0

按Reset键

对应伺服轴

●如下图所示,床台在定点直线反转停止时,补偿量与速度关系曲线约呈指数型关系,此参数可用来决定此补偿曲线的收敛速度。

3.背隙补偿参数量测步骤(X轴为例)

●Step1:

关闭背隙与尖角补偿(背隙-Pr1221、Pr1241、Pr1261、Pr1281;尖角-Pr1361、Pr1441),并于完成循原点程序后热机至少20分钟。

●Step2:

如下图完成千分表架设(请参阅备注6.5)。

●Step3:

加载附件范例程序(请参阅备注6.2),进行背隙补偿参数量测实验,由低速至高速连续进行量测3次,并依序将千分表数据填入下表补偿前对应空格中。

X

补偿前

补偿前

补偿前

补偿后

F10

F100

F250

F800

F1500

F3000

●Step4:

将上表补偿前F10所量到数值填入Pr1261(G1背隙),F3000所量到数值填入Pr1241(G0背隙)。

●Step5:

根据G1及G0背隙差值,概估其下降63%左右所对应的速度,填入Pr1281(背隙临界速度),并开启背隙补偿(Pr1221=1)。

●Step6:

再次执行背隙补偿参数量测实验,并依序将千分表数据填入上表补偿后对应空格中,以观察补偿成效。

X

补偿前

补偿前

补偿前

补偿后

F10

F100

F250

F800

F1500

F3000

4.Q&A

Q1:

于检验背隙补偿成效时,发现千分表数值均不为0,且差异甚大。

Ans:

建议量测前进行热机20分钟,并反复验证机构背隙重现性是否稳定,倘若重现性不佳,请机械厂确认组装是否恰当。

Q2:

如何取得合适的背隙临界速度?

Ans:

假设G1背隙为23um、G0背隙为12um,且实验所得背隙走势如下图所示。

因此概估高

低背隙差下降至63%的背隙量约为23-(23-12)X63%=16um,对照背隙走势可得背隙临界速度约

为400mm/min。

Q3:

于验证背隙补偿成效时,发现中速段补偿成效不佳,应当如何进行调整。

Ans:

假设补偿量过大,建议将背隙临界速度(Pr1281)调小,加速背隙修正量收敛速度;反之则调大背隙临界速度,减缓背隙修正量收敛速度。

5.备注

5.1.直线背隙程序说明

Setp1:

移动床台至X负方向。

Setp2:

以所需实验速度移动床台回X轴机械零点。

Setp3:

将千分表归零。

Setp4:

提升主轴。

Setp5:

移动床台至X正方向。

Setp6:

以所需实验速度移动床台回X轴机械零点。

Setp7:

下降主轴。

Setp8:

观察千分表数值并做纪录。

5.2.范例程序

//F10背隙实验

G54G90G1X-10.Y0Z0F500;

X-10.F500;

G4X0.5;

X0.F10;M00;//背隙实验归零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

Z-2.F10;//慢速提升主轴

Z-30.F500;G4X0.5;//快速提升主轴

X10.F500;G4X0.5;

X0.F10;G4X0.5;

Z-2.F500;//快速降低主轴

Z0.F10;//慢速降低主轴

M00;//背隙实验结束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纪录

//F100背隙实验

G54G90G1X-10.Y0Z0F500;

X-10.F500;G4X0.5;

X0.F100;M00;//背隙实验归零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

Z-2.F10;//慢速提升主轴

Z-30.F500;G4X0.5;//快速提升主轴

X10.F500;G4X0.5;

X0.F100;G4X0.5;

Z-2.F500;//快速降低主轴

Z0.F10;//慢速降低主轴

M00;//背隙实验结束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纪录

//F250背隙实验

G54G90G1X-10.Y0Z0F500;

X-10.F500;G4X0.5;

X0.F250;M00;//背隙实验归零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

Z-2.F10;//慢速提升主轴

Z-30.F500;G4X0.5;//快速提升主轴

X10.F500;G4X0.5;

X0.F250;G4X0.5;

Z-2.F500;//快速降低主轴

Z0.F10;//慢速降低主轴

M00;//背隙实验结束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纪录

//F800背隙实验

G54G90G1X-10.Y0Z0F500;

X-20.F500;G4X0.5;

X0.F800;M00;//背隙实验归零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

Z-2.F10;//慢速提升主轴

Z-30.F500;G4X0.5;//快速提升主轴

X20.F500;G4X0.5;

X0.F800;G4X0.5;

Z-2.F500;//快速降低主轴

Z0.F10;//慢速降低主轴

M00;//背隙实验结束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纪录

//F1500背隙实验

G54G90G1X-10.Y0Z0F500;

X-20.F500;G4X0.5;

X0.F1500;M00;//背隙实验归零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

Z-2.F10;//慢速提升主轴

Z-30.F500;G4X0.5;//快速提升主轴

X20.F500;G4X0.5;

X0.F1500;G4X0.5;

Z-2.F500;//快速降低主轴

Z0.F10;//慢速降低主轴

M00;//背隙实验结束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纪录

//F3000背隙实验

G54G90G1X-10.Y0Z0F500;

X-20.F500;G4X0.5;

X0.F3000;M00;//背隙实验归零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

Z-2.F10;//慢速提升主轴

Z-30.F500;G4X0.5;//快速提升主轴

X20.F500;G4X0.5;

X0.F3000;G4X0.5;

Z-2.F500;//快速降低主轴

Z0.F10;//慢速降低主轴

M30;//背隙实验结束点,纪录千分表数值并做纪录

5.3.有效版本

Version200810141(待确认测试版编号)。

5.4.千分表相关事项

5.4.1.注意事项

⏹千分表探针头请勿以板金及非光滑面作为接触点。

⏹直线背隙测试中,当机台停止于归零点时,仅需单纯纪录千分表数值即可,而不要再去旋转千分表刻度转盘,以强迫指针回至零点。

⏹倘若机构组装不佳,出现幽蚓现像,此时千分表架设位置不同,将会得到不同数实验结果。

5.4.2.千分表架设方式

说明:

将千分表置于床台,再将平台往X正方向移动,当探针微极为靠近主轴时,变更为手輪模式,并设定手輪解析度为1um。

当主轴确实与千分表接触后,再往X正方向移动30um,最后设定此点为机械坐标零点(G54)。

 

5.4.3.千分表探针头与量测方向的相对几何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