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三个普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815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落实三个普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面落实三个普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面落实三个普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面落实三个普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面落实三个普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落实三个普遍.docx

《全面落实三个普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落实三个普遍.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面落实三个普遍.docx

全面落实三个普遍

全面落实“三个普遍”

扎实推进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创新

慈溪市新经济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慈溪是宁波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先行县市,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总体要求和重点项目的具体部署,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市建立了“探索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试点项目“1+5”工作体系(即一个工程、五大建设)。

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普遍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是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的题中之义。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紧扣工作“时间表”和“路径图”,把握组织和工作“双覆盖”两大目标,以党建带动为根本保证、以资源统筹为基本方法、以创先争优为强劲动力,采取工作倒逼机制,强势推进“三个普遍”。

目前,全市已建立工会组织2767家、其中新建206家,有会员44.4万人、其中新增2.4万人;建立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的企业分别达2293家、2323家,其中新增163家、265家,建制率分别达95%、96%;2293家单位签订集体合同、7819家单位签订工资集体协议、惠及39.9万职工,其中签订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议分别为8份、259份。

总体来说,我市的工作达成率与时间进度相适应,部分工作超额完成了任务指标。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着眼三个联动,把握推进“三个普遍”的目标指向

全面推进“三个普遍”,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尤其是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外来务工者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切实保障和改善职工民生,推动实现体面劳动。

为此,我们在工作定位上,把扎实推进“三个普遍”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攻坚工程、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促进工程、推动党群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自觉做到“三个联动”。

(一)把“三个普遍”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联动起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社会发展新特征新变化的时代课题,重在创新制度设计,体现公平正义,保障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推进落实“三个普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化企业在现代社会“四位一体”治理结构中的主体意识,自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构建良性互动的政企关系,对整个区域的经济转型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影响。

(二)把“三个普遍”与“平安慈溪”建设联动起来。

企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慈溪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平安稳定领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处理好劳动关系。

牢牢把握企业这个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节点,普遍建立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发展好企业劳动关系,是“平安慈溪”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三)把“三个普遍”与争创党群组织科学发展联动起来。

民营企业是我市社会组织结构和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主战场。

有了贴近一线职工的工会组织,才能有效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工会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

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是党群组织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党群组织创先争优的主要载体。

归结起来,就是要通过全面推进“三个普遍”,既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维护好、实现好、拓展好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从根本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更从全局上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突出三个重点,明确推进“三个普遍”的路径走向

我市从3月20日开始,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展“三个普遍”百日攻坚集中行动,牢牢把握目标任务,着力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载体、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把“三个普遍”向纵深推进。

(一)强势推进工会组织建设,着力完善新经济组织内部组织结构

工会组织是现代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是“三个普遍”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坚持“党建带工建”工作思路,市委组织部会同市总工会制定出台《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群共建三年规划》,把工会组织建设全覆盖的时间锁定在今年6月底。

在攻坚行动中,实行“倒计时”,实施“四抓组建”工作法:

一是先行试点抓组建。

年初开始,确定匡堰、宗汉、掌起为全市“工会组建全覆盖”先行试点单位,探索开展集中建会行动的有效举措。

及时总结试点中专项考核促建会、人大执法促建会、借助外力促建会等工作经验进行专题推介,积极宣传工会干部“5+2”、“白+黑”的工作干劲,为各地提供示范和借鉴。

二是村企并进抓组建。

工会组织全覆盖,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时间紧,坚持镇级工会集中精力抓职工人数25人以上的企业单独建会,坚持村级工会集中力量摸清底数,把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下的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普遍覆盖到联合工会中,突出各自重点、合理分配力量,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工作效率。

三是部门联动抓组建。

作为工会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总工会建立班子联镇包片制度,实行蹲点服务和工作督查,作为工会组织建设第一联系人,主动提供业务指导;旅游、粮贸等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优势,在汽车销售、旅游酒店、物流、IT等三产服务领域实现建会新突破;国税部门利用税务征管的工作资源,开展工会经费税务代征,建立工会筹备金收取制度;工商部门协助提供民营企业、中介机构注册登记、年检等“两新”组织登记情况,提供建会依据;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地集中宣传报道全覆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成功做法。

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合力推进了工会组建。

四是制度设计抓组建。

建立市委领导“约谈制”,对工会组织建设不力、进展缓慢的镇(街道),由市委分管领导约请所在地党委分管领导进行责任谈话。

建立专题会议制,市委召开“工会组织全覆盖”百日攻坚推进会,把工会组织建设作为全市社会管理工作内容进行专题部署。

建立月报通报制,各地各有关部门于每月25日前向新经济组织试点办公室专报当月工会组建情况,并予动态通报。

设立专项工作突破奖25万元。

通过集中攻坚,截止5月16日,全市新建基层工会206家,其中单建工会196家,村(社区)联合工会10家、涵盖法人单位2274家,实现楼宇工会零的突破,新增会员24303人。

(二)循序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着力营造新经济组织内部民主和谐氛围

企业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应有之义。

我们以学习贯彻《浙江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为契机,立足“三个维度”,有序推进企业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一是拓宽广度。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民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在规模企业普遍建立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分别达到95%和96%。

同时,引导企业结合实际,大力推行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广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探索借鉴ISO9000标准制订厂务公开控制程序,创新符合非公企业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载体。

二是挖掘深度。

着力深化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建设,提高建制率,目前全市建区域性职代会259家。

工作中注重“三个三”:

把握代表选举培训、资料准备、会议召开三个环节,确保操作规范、程序到位;界定知情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履约监督权三项职权,确保协议落实执行;建立民主管理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劳动争议调解三个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分解工作责任。

三是破解难度。

着眼于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感,顺应广大职工注重自身技能水平提升,关注个体对企业发展贡献度与薪酬水平的实际挂钩。

我们因势利导,在调研的基础上,在省内率先试点开展建立职工薪酬待遇、职称升降、业绩评估相结合的企业内部技术职称评聘工作,把职工对企业发展的参与权、建议权集中体现在职工的技能提升、技术攻关和职业成长上。

宁波百年电器外来职工张凯,仅有中专文凭,但3年来已有12项成果获得相关专利和宁波市级新产品奖,使自己的对企业技术改善的想法、对企业发展的建议一一转化成了企业的技术专利和管理机制,他也被破格评聘为企业高级工程师。

这种具有原创性的企业版职称制度,实现了职工意愿与企业发展的结合,实现了企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由唯学历、唯国家职称向重实际能力、重工作实绩的转变,激发了职工强本领、比贡献的热情,集聚了企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企业民主管理中的全新尝试。

经试点推介,目前全市有82家企业正在推行内部职称评聘工作,且态势良好,获得了企业和职工的双向认同。

(三)合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着力推动新经济组织内部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的工作。

我们抓住关键环节,以规模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为基础,以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以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点,全面推进工作落实和制度到位。

目前全市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制率达92%,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普遍建立,突破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瓶颈,全市一季度工资同比增幅10%—15%。

工作中倾力突破“四大难题”:

一是抓队伍,破解“不会谈”的难题。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资集体协指商导员队伍,是提高工资集体协商质量的基础。

针对协商中职工与企业力量不均衡、素质不匹配、信息不对称的“三不现象”,去年开始,分批实施“千名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计划”,举办工资集体协商研讨会,梳理分析有关疑难问题,目前已建立起一支400多人、具备一定协商技巧的指导员队伍。

二是抓重点,破解“谈什么”的难题。

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注重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确定不同的协商重点。

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中,着重抓“增长”,以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核心;在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中,着重抓“标准”,以确立行业劳动定额和工时工价标准为核心;在区域工资集体协商中,着重抓“保底”,以确立工资调整幅度、加班工资标准以及工资支付办法为核心。

观海卫镇火机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对3种机型的8道工序进行广泛协商,各道工序工价增加12%,福利增加16%,职工月平均收入达到2300元左右。

在此试点基础上,全市轴承、自行车配件、毛绒、冲床等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正在同步推行。

为进一步加强指导,市劳动关系三方将从制度层面出台《慈溪市行业性劳动定额和工价的指导意见》。

三是抓程序,破解“怎么谈”的难题。

首先,明确协商主体。

明确企业工会、行业工会、区域性联合工会分别代表所属企业职工分别与相对应的企业开展平等协商,并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其次,确定协商方案。

由要约方根据职工工资增长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行业平均工资水平、消费者价格指数等确定工资调整幅度、工时工价标准等协商要点。

再次,明确协商流程。

根据有关规定,明确工资集体协商的12项流程,即:

工会要约—企业复约—确定协商代表—确定协商议题—收集意见—召开协商会议—形成协议草案—提交职代会审议—形成协议文本—正式签约—提交劳动部门审查并公布—履行协议。

四是抓监督,破解“不落实”的难题。

建立履约监督机制是保障协商成果落到实处的有效措施。

建立监察检查机制,市劳动关系三方定期开展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协议履行中出现的问题。

建立连带机制,明确将工资集体协议履行情况作为评选和谐企业的必要条件。

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及时把协议内容告知职工,接受职工民主监督。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未履行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上级工会会同劳动部门及时介入,督促协调,对拒不履行协议的企业由劳动部门给予相应处罚。

三、强化三项制度,保障推进“三个普遍”的源头支撑

全面深入推进“三个普遍”,是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实践,是呼应职工群众民生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三个普遍”,我们切实强化“三项制度保障”。

(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制度。

市级分别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政协副主席、总工会主席任组长的市工会组织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以项目化管理形式全力推进。

镇(街道)和村(企业)也分别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定期汇报等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门就加强工会组建、深化工资集体协商提出提案,发挥人大、政协的推动和监督作用。

(二)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

建立工作责任分解制,制订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三个普遍”目标任务分解表,逐级量化工作指标,明确工作任务数量。

建立工作倒逼机制,根据工作任务,设立工作进展时间表,明确时间期限。

建立党委领导责任制,有关市级部门负责人和各镇(街道)党群书记作为属地第一责任人与新经济组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订《“三个普遍”全覆盖工作责任书》。

实行一票否决制,把是否全面完成“三个普遍”工作任务,作为党建工作领域评先评优的前置条件。

(三)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度。

把“三个普遍”与创先争优、“三思三创”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序列,作为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绩效考核内容。

把“三个普遍”与和谐企业创建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三个普遍”是和谐企业的重要创建内容,落实“三个普遍”是创建工作的必要条件。

市委督查室适时开展专项工作督查,邀请5位副市级老领导组成巡视组,不定期开展指导督促。

新经济组织试点工作办公室还设立了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日常工作和表彰奖励。

经过前期合力攻坚,我市“三个普遍”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们体会到:

要全面落实“三个普遍”,扎实推进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必须把争取党政支持、部门协同与工会主动作为结合起来,形成“党政主导、工会运作、各方协同、职工企业参与”的工作格局;必须把统一思想与服务管理结合起来,把企业、职工、部门等方方面面的认识统一到企业持续发展上来,强化部门服务功能,真正把工作的落脚点体现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必须把建章立制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眼长远,形成一整套切实能破解新老问题的制度机制和引导长远发展的评价体系;必须把推动实现职工体面劳动和企业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树立多赢意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

当前,离试点工作“交卷”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会议精神,继续凝心聚力推进“三个普遍”百日攻坚行动,既做好量上的扫尾工作,更做好质上的规范深化,为圆满完成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不懈努力。

 

积极试点创新建制

全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全覆盖

江北区洪塘街道党工委

洪塘街道位于宁波市西北部,南临姚江,北靠马鞍山,2004年7月撤镇建街,面积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外来人口7.8万,下辖22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是宁波市八大副商业中心之一,是宁波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街道工业总产值40亿元,财政收入6.58亿元,位列江北区街道财政收入增幅前茅。

街道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商贸业18家,服务业13家,餐饮业3家,其他中小企业约占辖区企业总数80%,有钢材、汽车、花卉、轻纺和钢管租赁等5大专业市场。

为在辖区内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街道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和谐企业创建为载体,在辖区内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通过“依托载体找突破、培育主体强基础、规范操作抓关键、全面覆盖达目标”的四部曲,形成了“行业突破、片区联动、区域推进”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特色模式。

充分实现了劳动关系双方“工资共商、机制共建、效益共创、成果共享”的良性互动局面,较好地维护了辖区内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的“双赢”,促进了区域职工队伍的稳定。

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依托载体找突破。

近年来,街道积极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已实现了辖区内企业创建全覆盖。

但要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贯彻落实创建标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创建工作的基础和动力。

街道结合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创新的要求,以和谐企业创建为平台,将工资集体协商作为突破口,寻求平衡劳资关系、化解劳资矛盾的有效途径。

切实保障了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工资收入,劳动安全卫生等职工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确保了辖区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是在合力推进上下功夫。

为确保协商工作落实到位,街道高度重视,健全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专门成立了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从工会、经济、劳动等部门抽调业务能力强、熟悉情况的骨干力量,集中精力开展该项工作,并划拨专项工作经费、设置专门办公场地,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人、财、物方面的保障。

同时,由街道总工会牵头组建了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指导组,具体负责操作中的日常事务、业务指导以及各方关系的统筹协调,并详细制定了《洪塘街道探索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作方案》。

在街道形成了党政支持、工会主抓、各方协助,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在制度创新上求突破。

宁波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六个加快”的总战略,在“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调节、平衡、协调劳资利益,减少、约束群体性争议发生的重要法律制度。

街道紧紧抓住此次契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力度,寻求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中发挥作用的结合点、着力点和切入点。

针对单个企业建制难的问题,创新地从行业、区域建制上寻求突破,从行业、区域层面完善职代会制度,推动工资“要约行动”制度化、规范化,健全工资集体协商的各项激励制度,达到以行业、片区建制带动企业建制的目的,进一步完善了工资集体协商的机制体制。

三是在统筹协调上抓进度。

街道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把“统筹协调、分类指导、一站服务”作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中服务企业的工作要求。

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有所侧重,实施分类指导。

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工会的支持,统筹协调工会与商会的关系,对企业创先争优、和谐企业创建、工资集体协商等工作提供一站式的指导服务,多渠道引导辖区内企业和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认知度,形成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培育主体强基础。

针对工资集体协商普遍存在的“企业不愿谈、工会不会谈、职工谈不了”等问题,街道根据洪塘企业的共性和差异性,采用分层别类的方式,积极培育不同类型的工资集体协商主体,依法产生工资协商代表。

同时,以行业先行,选择了辖区内规模较大、职工较多、工会工作基础较好、和谐企业创建较成功的刀片行业作为试点,树立典型标杆,然后逐层推广,着力夯实协商的基础。

一是找准企业方协商主体。

在企业方协商主体的选择过程中,街道通过座谈会,下企业走访等形式,积极与企业老总进行沟通,答疑释惑,使企业老板全面了解工资集体协商对保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解决好企业经营者“不愿谈”问题,并通过沟通最终达成了以商会为企业方协商主体的共识。

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商会的支持,帮助各行业、区域组建商会。

如,刀片行业,有相关企业26家,经过多次与刀片行业的老总联系、磋商,在区工商联的指导下,由福达刀片、开利刀片等几家单位发起,成立了全区首家刀片行业商会,26家刀片企业成为行业商会会员。

为体现协商的公平、合理性,在商会会员中物色工资协商代表,7名代表中有2家中小企业代表,并在行业商会推选产生。

这项工作得到了上级工商联部门的认可,切实提高了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权威性。

二是明确职工方协商主体。

针对各企业工会组建情况不同,我们明确职工方的协商主体应由区域工会组织或行业联合工会来承担。

区域由街道总工会作为主体,而行业必须成立行业联合工会才能作为合法主体。

对此,我们先是筹建工会组织,由筹建组成员开展工作。

在刀片行业,26家企业中只有6家单建工会,其他20家均是与村、社区联建工会。

于是街道帮助其建立了刀片行业联合工会,将联合工会明确为职方协商主体,并在此基础上推选出7名协商代表。

代表人选上争取涵括来自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车间等各工作线上的代表,确保能切实代表广大职工利益,首席代表由联合工会主席担任。

这一举措得到了企业职工的一致认可,也解决了工人“谈不了”的问题。

同时,街道还针对选出协商代表和职工代表,就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程序、谈判技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专题培训,有效提升工会干部素质,提高协商代表参与协商谈判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好工会“不会谈”的问题。

三是行业联合工会主席专职化破题。

协商工作推进过程中,街道积极探索工会干部专职化的路子。

以招聘街道工作人员为契机,在社会上为刀片行业联合工会专职配备了一名学历高、能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的工会干部,负责协助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同时,将熟悉劳动、工会相关法规章程,了解辖区企业职工情况,有20多年丰富工作经验黄祝夫选任为洪塘刀片行业工会专职副主席,由政府发薪,工作比较超脱,确保了协商的公平公正,避免了工会“不敢谈”现象的出现。

(三)规范操作抓关键。

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街道严格按照《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和劳动保障部《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我们抓住“劳动定额和工价”这一工资协商的关键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定体系;规范操作,推动协商工作科学、民主、有序的展开,有效解决了协商力量不均衡,素质不匹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是摸清家底,科学测试。

由于辖区内企业规模不同、经营项目不同、工作时间差异大,造成需协商的工序复杂、工种繁多、计薪方式多样、职工工价难以统一等现象。

而且还出现了有部分企业认为日常运作中本来就在测定工价,不需要再进行重测定的情况,一些同志也出现了畏难情绪。

对此,街道高度重视,统一了思想,认为越是情况复杂,越是要进行“精准化”操作,于是,专门邀请省市专家、劳动行政部门相关力量组成了劳动定额测定工作小组,在发出工资协商“要约”的同时,进行“企业劳动定额工作写实”工作。

通过对同一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同一工序,根据不同设备,不同熟练度的流水线,分别进行定时测算。

如刀片行业就选择了规模人数分别为358、140、9的三家企业,针对刀片生产工序中冲压成型、热处理、上油、刀片包装等6个工序,又分别选择工人熟练程度不同的3条生产线进行了全天候的“工作写实”,掌握了生产一线的第一手数据材料。

同时,还借此组织协商代表深入生产一线,倾听广大职工的呼声,摸清企业职工的劳动强度。

并把调研结果汇总向有关专家进行请教,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工价评定体系。

为确定协商内容、找准协商切入点和形成统一的合同文本积累了素材,摸清了底数。

二是反复协商,形成共识。

开展集体协商是整项工作的关键,而核心是协商的内容。

街道坚持“功夫下在协商前,心思花在沟通中”的原则,始终把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利益的工资问题作为集体协商的核心内容,在协商前做好准备功夫,掌握企职双方最真实的意见和想法,以便在协商中能够及时抓住突破口,因势利导的开展真谈、细谈、实谈,使广大职工从中获得真正的实惠。

在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中,我们根据掌握的一线资料,首先是引导双方代表确定劳动定额工价,其次是对行业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保障性协商,再次是对职工中反映较强烈的高温津贴问题进行专门协商,通过台下的反复沟通,和台上的集体协商,终于使上述问题逐一达成共识;在区域工资集体协商中,重点放在抓好工资增长保障线和最低工资保障线上,针对加班工资支付、个别企业可能会出现的乱扣乱罚工资现象以及工会女职委、职工巡视代表的待遇保障上进行细化协商,切实为职工的最低保障和利益最大化挂上了“双保险”。

每次双方协商的过程都十分激烈,刀片行业的工资集体协议草案就修订了五次,区域工资集体合同草案更是六易其稿,最终形成了让行业企职双方都认可满意的行业工资集体协议和区域工资集体合同的内容。

三是召开会议,履行程序。

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街道将企业民主管理融入其中,把职代会作为一种制度进行规范建设。

首先是选好职工代表,在代表名额确定中充分体现代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如在区域职工代表推选中,将区域划分为四个片区,职工代表名额,按片区所辖企业的5%和职工人数的2‰比例确定。

然后分别召开了行业职代会和区域职代会,各级职工代表认真审议了行业工资集体协议约定的22项条款以及区域工资集体合同约定的28项条款,并进行了表决,2份合同均一致通过,形成了正式合同文本,并由双方首席代表当场签字。

我们在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签订后,及时将工资集体合同报送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