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度第二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517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度第二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度第二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东省度第二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东省度第二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东省度第二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度第二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docx

《广东省度第二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度第二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度第二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docx

广东省度第二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

广东省2013年度第二次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省口试景点与佛山市口试景点

省点:

陈家祠、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鸦片战争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顺德清晖园;

佛山市点:

佛山祖庙、三水荷花世界、广东粤剧博物馆

陈家祠

讲解路线

【简介】——【建筑特点】——【一进(大门外)】——【二进(首进大厅和聚贤堂)】——【后进】——【西斋和厢房】

【简介】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为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

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座建筑,成立了专门保护机制,多次进行修葺,于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为6400平方米。

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0米,“深三进,广五间”,包括9做厅堂,东西斋10座房子和我建的六座庭院,大小合计19座,聚贤堂位于中央,其它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建议长康联通,组成外封闭、内开饭的形式。

门前坪地和东西后三院环绕四周,与内部庭院相应,从外往里望去,长廊贯穿南北,庭院层层相通,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16.8米。

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的规矩和传统的艺术风格。

因此,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建筑特点】

陈家祠的建筑特点有两个,一是每座房子从柱基到瓦脊全都缀满了石雕、砖雕、米雕、泥塑、陶塑、铁铸和彩绘,琳琅满目。

他们的题材都是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地方风物,精雕细刻,用材讲究,确确实实是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艺术宝库。

二是极富岭南风味。

那些华丽的装饰,陡峭的瓦脊,小巧的拱门和各种比例、手法都突出表现岭南的建筑风格。

长廊贯通全院遮阳挡雨,房舍高大阴凉,内外庭院满目苍翠,与广州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应,让人觉得幽雅宜人,极富岭南风味。

【一进(大门外)】

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介绍一下屋顶脊饰。

脊饰在明亮的蓝天衬托下,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具有浓烈的民间艺术韵味。

你们看:

那蹲伏在屋沿垂脊上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全身朱红色,大眼圆睁,张口翘尾,就像要凌空而下,气势雄伟。

陈氏书院将灰塑独角狮装饰在垂脊上,带有避邪保平安的寓意。

接着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

陈家祠花脊共有十一条,总长度为165米。

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一灰塑做脊基,上层为陶塑。

陶塑是石湾烧制的采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等五色。

石湾陶瓷瓦脊,题材丰富、形象传神、工艺特别。

人物均是有前无后,脸部有脸无珠,不施釉彩。

各种人物的头手、脚、服饰均定型化。

分别以模印制,根据人物不同的形态,选配头型、帽饰、手脚、服饰,然后用捏、按、捺、贴等手法进行加工,按仰望角度视线要求,夸张处理人体比例和特定的神态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

石湾瓦脊一般分成若干小块塑造烧制,在屋顶驳接嵌砌而成。

每条花脊,在烧制的时候,都标有店号和年代,这条首进中路花脊是光绪辛卯年(1891年)文如壁店烧制的。

当时为陈家祠烧制花脊的还有宝玉荣记、美玉成等店铺。

请大家注意看看,每条花脊两端,有一对造型独特的动物,它龙头鱼尾,长有两根往上翘的长须,向飞翔在凌空一样,气势不凡,使屋顶的轮廓线更加优美。

这种怪异的动物,就是古代民间传说能防火避灾的鳌鱼。

古人认为;“巨螯生于海,好吞火,而且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

”,同事,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了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高昂官显贵的心理。

请各位放眼望去,正门两侧那平整光滑的青砖檐墙上,有六幅大型砖雕,其中两幅长4.8米,宽2米,就像巨幅的画卷镶嵌在墙上,它使原本单调的平板的青砖墙变得秀气典雅,又使整座建筑显得更加富丽堂皇。

六幅大型砖雕,人物鸟兽形态传神生动,雕工精细入微,立体逼真,是广东现存最好和最大型的作品。

这些砖雕是选用质量上等的青砖,运用浮雕,圆雕技法,逐块雕琢,拼接镶嵌于砖墙上。

广东砖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称,能在质地松脆的青砖上雕刻纤细苍劲的线条,如垂挂的直线一般,故有“挂线砖雕”之称,体现了广东砖雕的独特风格。

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两扇大门。

两扇大门彩绘的门神高达4米,黑脸者为尉迟恭,红脸者为秦琼,是唐代太宗的大将军。

据说由两位气宇轩昂的大将军守卫门户,能起到镇邪保平安的作用。

【二进(首进大厅和聚贤堂)】

跨进首进大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四扇镂空双面木雕大屏门。

它立在大厅和庭院正中之间,分隔了内外空间,透过镂空雕花,院内景物若隐若现,又使到内外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一种幽深高雅的美感。

这四扇屏门上雕刻的都是吉祥如意的内容,如“金殿比武”、“渔樵耕读”、“三羊启泰”等。

其图案内容,大多含有很微妙的寓意。

如裙板上雕刻的这幅“创大业,儿孙永发”图,用芭蕉树的大叶象征大业,母鸡带一群小鸡,寓意儿孙永发。

以五只蝙蝠围绕着一团家“寿”字的烟云,被誉为“五福捧寿”。

这幅“福“字图最有象征意义,把一棵老竹雕成一个福字形状,两个”福“字一正一反,暗寓福到盈门。

几只仙鹤站在老竹从中,画面题词“青春发达,大器晚成”,比喻人和物的成长过程,又暗喻“福寿双全”。

还有这幅“渔舟晚唱”图,三只渔船停泊在河岸边,一张正在晾晒的渔网高高挂起,坐在船头上的几个渔夫手拿乐器在弹唱,母亲怀抱婴儿望着背救生浮葫芦的孩子爬到船篷上玩耍,表现出广东水乡渔民在辛勤劳动后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转出屏门视线豁然开朗,庭院各种花草树木绿荫婆娑,香气袭人。

沿着中轴线方向,前院架起了东西两道彩带般的长廊,连接首进和中进建筑。

长廊上塑有“竹林七贤”、“公孙玩乐图”等历史题材故事,有“镇海层楼”、“浮丘丹井”等清代羊城八景;还有各种花鸟瑞兽、如意吉祥图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把庭院装扮得情趣盎然。

灰塑工艺极其复杂,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入稻草或草纸,制成草根灰与纸根灰,用铜线做骨架,以瓦筒为躯干,艺人直接在建设装饰部位上制作,随意发挥艺技,最后绘上矿物质颜料而成。

灰塑的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逼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充满浓郁民间生活气息。

其中有一种以蝙蝠造形的吉祥图案,生动活泼,神态亲近可爱,化丑为美、夸张变形时民间常用的艺术手法。

因“蝠”与“福”谐音,所以我国民间把蝙蝠视为福的象征。

如在一只蝙蝠前面画一串铜钱,被称为“福在眼前”;两只蝙蝠重叠,又称“福上加福”等等。

陈氏书院的灰塑,题材十分丰富,塑艺精美,规模宏大,总长度为1800余米,居全省民间建筑装饰之上。

穿过长廊,迈上台阶,两座建筑之间,山墙高耸,形成一条通道,只见头上青天白云,前面每进升高,取其“青云直上”之意,俗称“青云港”。

站在青云巷凉风阵阵。

它美观而又实用,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及防火的作用。

中座聚贤堂是书院建筑的中心,聚贤堂是当年陈姓族人举行聚会议事的地方,堂前有一座雅致的石雕月台,月台上的石雕栏杆、月台柱及望柱头的雕饰是陈氏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

栏杆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的表现手法来雕饰。

月台雕柱有“老鼠戏葡萄”,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与多子的葡萄、石榴共戏,是暗喻百子千孙的意思。

望柱头的雕饰更加特别,以花岗石雕成的一盘盘菠萝、杨桃、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岭南佳果,既富有南国风情和装饰美,又寄寓了陈氏子孙以礼果终年奉祀祖先的虔诚敬意。

这又是一个体现广东民间艺人匠心独运的生动例子。

【后进】

后进是安放神主牌位和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

这里一共有十一座八米多高木雕大神龛,龛堂阶台上安放着密集整齐的牌位,正中最高者为陈氏元祖舜帝,列祖按序排列。

另外,凡是捐巨资兴建陈氏书院的陈氏族人,均可以在此设长生位,标明捐资金额,并按辈分大小、出资多寡及社会地位排列放置。

神龛外饰大型木雕镂通花罩,其雕工精致,规制宏大,龛堂庄严肃穆。

每年春秋两季,陈姓族人在此举行隆重的合族祭祖仪式,以示对祖先的虔诚敬意。

陈氏书院龛罩是广东现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杰作,龛罩上还铭刻着制作年代、营造商号及地址,如“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等,只是研究陈家祠营建情况的可靠原始资料。

【西斋和厢房】

看完三进主体建筑,我们可以简单浏览下东西斋和厢房。

东西厢房是当年陈氏学子们学读书的主要用房,廊庑与厢房相连。

厢房是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环境优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

室内绘有大型壁画。

前东厢为《滕王阁》,图中描绘才气过人的唐代诗人王勃意气风发地吟作“滕王阁序”的场面,前西厢绘《夜宴桃李》,画面表现了桃花盛开时,李白和诸学友在桃李园夜宴的情景。

用文人雅士为题材的壁画,正与厢房的使用功能相匹配,虽然只有两幅作品,但却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使书院更富诗意而显得雅致清新。

总的来说,陈家祠在建筑上最突出的是它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之大成,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精湛技艺的结晶。

1959年郭沫若先生参观陈氏书院后感叹不已,即时赋诗赞曰: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对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给予极高的评价。

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一刻明珠”是当之无愧的。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讲解路线

【丹霞山概况】—【群象出山—玉女拦江】—【阳元山】—【长老峰】—【阴元石】—【翔龙湖—仙居岩】—【锦江】

【丹霞山概况】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韶关市东北的仁化县,距韶关市区45公里,总面积319平方公里。

它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陈国达教授在对丹霞山及华南地区的红石山地作了深入研究之后,以发育典型的丹霞山为名,将这一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并很快被学术界接受与采用。

此后世界上凡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

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山整体呈现一种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桥680多座,主峰巴寨618米,宛如一方红宝石雕塑园,故又称“中国红石公园”。

现我国发现的丹霞地貌有715处,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均有丹霞地貌发育。

丹霞地貌往往是丹山碧水相映,雄险奇秀共辉,因而是构成风景名山的一支重要类型。

目前国家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中,约五分之一为丹霞地貌,而丹霞山是其中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的风景名山。

丹霞山作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和岭南第一奇山,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01年被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从1980年起对外旅游开放,现分为四个区构成,即北部的丹霞山区、东南部的韶石山区、西部的大石山区和南部的矮寨恢复区。

已开发的游览区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丹霞山区:

有长老峰游览区、阳元山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和锦江长廊游览区。

近年又开辟了巴寨区的原始风光考察探险游等旅游项目。

【群象出山—玉女拦江】

现在我们将进入丹霞山中心景区,大家往右边看,锦江对面的几座山峰,像一只只大象,优哉悠哉正朝我们走来,我们称之为“群象过江”。

请仔细看山顶有一个亭子的那座山,象鼻、象牙、象眼睛、象耳朵等形神俱备呢。

现在,我们到了阳元山大桥。

大家往右看,这座山从右至左,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轮廓分明,恰似一个头枕江流,悠悠入梦的少女。

颈中的一丛绿树,犹如项链中的翡翠,我们称之为睡美人或玉女拦江。

【阳元山】

好!

被称为“雄性之山”的阳元石到了,阳元石高28米,顶部直径7米,极似男性生殖器。

据专家考证,阳元石大石柱从阳元山大石墙分离形成,距今已有30万年,现已和翔龙湖的阴元石结成伉俪,成为至善至美的夫妻石。

这鬼斧神工的“天下第一绝景”,“孤留一柱撑天地”(明朝李永茂),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天地根”(明朝吴承恩),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

【长老峰】

接着我们开始徒步登游长老峰,长老峰分上中下三个景观层;上层观日出、一览众山小,中层别传寺、鸳鸯树,下层锦石岩石窟悬空寺,山麓是阴元石、翔龙湖和仙居岩道观。

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据传是源于六祖弟子“石头希迁”和尚的高足,唐代“丹霞天然”禅师烧木佛求舍利的公案:

丹霞天然原本是个儒生。

有一天,他游历完韶州,正准备离开丹霞山,再沿刚开凿的梅关驿道,往京城长安赶考状元。

突然遇到一个禅者,拦着他问:

“您那么急冲冲去哪里啊?

”丹霞天然答:

“长安赶考”。

禅者说:

“求高中当官,不若出家度众生”。

一言惊醒梦中客,素有慧根的丹霞天然,于是改往江西赣州,欲拜马祖道一为师,但马祖把他荐给南岳石头希迁。

开始,无际大师并不特别看重他,他只是作为行者在道场后院打杂,过着忙碌而心安理得的寺院生活。

三年后的一天,无际大师忽然召集寺内僧众,郑重其事宣布:

“明天让我们一同刈佛殿前的杂草吧!

”第二天早课后,僧众手拿锹镢刈草,只有丹霞却以净水洗头,然后独自一人来到石头希迁前跪下!

只见那希迁欣慰地笑了起来,说:

“很好!

全寺竟然只有你了解我的意思!

”说着,就为丹霞天然剃度并说法,丹霞天然得法后掩耳而出,从此成为无际大师得意门徒!

出家后,他再到江西赣州马祖道场谒马祖道一,得赐法号“天然”,由于他的悟道等重要宗教活动是在丹霞山,所以就被称为“丹霞天然”禅师。

传说,有一天,天气大寒,实在冷得要命,丹霞天然在佛殿看到一尊被供奉的木佛,就上佛坛抱木佛下来,把木佛放在熊熊的火焰中燃烧。

火堆旁,丹霞天然却自在安详地烤火取暖,并唱着歌: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宁可永世受沉沦,不向诸佛求解脱”(石头希迁语)。

转眼间,僧众围过来很多,有个和尚呐喊:

“不得了啦!

有个疯子在烧木佛”。

有个管事的和尚匆匆赶来,捉起丹霞天然,喝道:

“你为什么烧木佛?

”丹霞天然挣脱后,随手拾起一木棒拔着火灰道:

“我烧木佛求舍利啊”。

“木佛怎么可能烧出舍利子!

”和尚道。

“既然烧木佛,求不得舍利子,那必定不是真佛;既然不是真佛,那烧来取取暖又何妨。

快!

再抱两尊过来烧。

”和尚们听了这句话,终于豁然开朗,花岗岩脑袋开窍了,满心的疑惑一时顿开。

由于丹霞天然禅师烧木佛求舍利,而使丹霞山与佛教结下深缘,有了“烧木佛旧地”的古称。

(以上故事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十四《五灯会元》卷五)至五代时,法云居士在锦石岩梦觉关吟颂了“半生都在梦中过了,来到此处方觉清虚”的佛偈后,开始在锦岩天然洞穴构筑庵堂,而大规模营建丹霞山,则是明末李永茂、李充茂两兄弟。

首先我们沿登山大道上山,过半山亭后,就来到了一个风化的岩洞——“幽洞通天”,洞高0.7米,长6米,穿洞而过,就可到达“长天一线”,它是我国现发现最长、最高、最壮观的“一线天”,峡长200多米,高50多米,最窄处0.7米。

游人过此,只见峭壁高耸、苍天一线,而峡顶夹住一石,可能会随时在游人的喧哗、脚步震动中掉下来似的,令人不得不份外小心;再走过“浸碧浮金”、“喷玉泉”,就进入了悬挂于“赤城千仞”之上的锦石岩尼姑庵。

韶关一直有以岩洞建寺观传统,锦岩数洞相连,以天然洞穴建有七佛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等殿堂,其中观音殿岩洞最大,深30米、高4米,塑有观音32相,可容数百游人善信同时参拜;而丹霞十二景“片鳞秋月”的龙鳞,则位于大雄宝殿的崖壁上,它春而嫩绿、夏则深绿、秋为黄绿、冬季褐黄。

这是为什么呢?

它是神迹吗?

不!

它原来是因为在风化而造成的蜂窝状岩壁上,生长着一种低等的藻类植物――蓝藻,其吸水性强,吸水越多,呈现的颜色越深绿,到干旱季节,所吸到的水分极少,就呈现淡淡的褐黄色。

观赏完“变色龙”,我们出来凭栏欣赏一下现存最早的摩岩石刻——宋朝赵汝耒题写的“锦岩”二字等景观。

然后,我们出锦石岩,过“委屈树”,登捷径直上中层风景区。

游过“风过竹林犹见寺、云生锦水更藏山”的别传寺,就会来到鸳鸯树下。

鸳鸯树源于唐代最长的诗——白居易描写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长恨歌》中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古代最神圣爱情是“海誓山盟”,海誓当然是在天涯海角,山盟就在鸳鸯树下,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际,相爱的人们手牵手,焚香祈祷,绕树三周;让沧海桑田之后的丹霞见证人间的真情,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让爱之圣火熊熊燃烧于生命每一刻!

攀过“呼吸通天”的石峡、御风亭、“宜若登天”的丹梯铁索、霞关后,就来到上层风景区观日亭。

在这里“极目楚天舒”,大千世界尽收眼底,东面可看到僧帽峰、望郎归、蜡烛峰、双龙壁,西面有姐妹峰、玉壶峰、巴寨、朝天龙、送子观音等远景。

山顶还可游览雪岩、海螺峰、宝珠峰及丹霞十二景之螺顶浮屠、虹桥拥翠、舵石朝曦等景观。

【阴元石】

然后,我们下山去观赏翔龙湖景区。

首先我们去欣赏“天下第一奇景”阴元石。

阴元石被称为人类母亲石,高10.3米,宽4.8米,洞高4.3米,洞最宽处0.75米,无论颜色与形状都活色生香酷似女生殖器。

它的形成已有10多万年了,男女朋友们都不妨到“快乐之门”去重生、转运、留影。

不要道貌岸然或掀不起羞涩的盖头来。

【翔龙湖—仙居岩】

接着,我们面前出现一条长1350米的龙——翔龙湖。

湖水面有15公顷,龙头处深18米。

这里小径清幽、轻舟惬意、清澈透底、修竹烂漫,还可游览到道教张天师南游圣地——仙居岩,这里又是龙文化集中地,龙是我们龙的传人共同图腾,各朝各代“龙”字摩岩石刻随处可见,其中最大的“双龙夺珠”崖刻,长28米、宽6米,是丹霞山最有规模的壁雕之一。

【锦江】

最后,我们乘游艇观赏丹山碧水的锦江,传说女娲补天之五彩锦石取自江中而得名。

在春江烟树、丹崖锦石中,轻舟漫过“锦水滩声”、“九索长虹”、“金龟朝圣”、“六指擒魔”、“玉壶峰”、“朝天龙”、“送子观音”、“拇指峰”、“仙山琼阁”等九曲美景,领略尽丹霞美之极致。

 

鸦片战争博物馆

讲解路线

【概况】—【虎门人民抗英群像】—【销烟池】—【展览馆】

【概况】

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是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又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口社区,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

馆区面积约3万平方米,它通过实物、历史照片、图表以及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

整个陈列生动有趣,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在上级有关领导的关怀和全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鸦片战争博物馆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融纪念性、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被人们称之为“立体教科书”,每年接待的国内外观众超过100万人次。

从1990年起,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的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该馆视察,对该馆充分利用文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

被评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虎门人民抗英群像】

进入正门,迎面处屹立着一座粉红色的大型群雕,前排正中的中年人拄叉挺立,左侧的青年曲腿行进,右侧戴笠的渔女持标侧立,后排左侧的壮汉蹲身抽刀,右后的老者向后呼唤。

五个人都是渔民打扮,一副时刻准备上战场的架势,异常醒目地告诉你,这里曾是古战场。

那一个个抚炮擎戟、横刀欲跃的英雄形象,令人顿觉雄风扑面,豪气陡增。

【销烟池】

在群雕的右前方,有两个大水池,即为“销烟池旧址”。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将收缴的115多万公斤鸦片在此当众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街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组雕中的第一块,展现的就是这一场景。

对于销毁鸦片,我们一般认为用火烧就行了,现在的公安禁毒部门基本上都是用火直接把海洛因等毒品烧毁的,挖这饿大水池有什么用呢?

不要急,听我慢慢讲给你听你。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来到广东禁烟。

经过一番努力,在虎门海面共收缴英国鸦片115多万公斤。

怎么处理这批鸦片呢?

开始时准备押送京城验明烧毁,后来考虑到押送上京费工费时,而且还有路上被人偷漏劫掠的可能,后来道光皇帝下令就地焚化处理。

怎么样才能把鸦片尽快处理干净呢?

如果按照以前的老方法,即拌以桐油火烧,那残膏余沥就会渗入土中,如果把这些泥土挖起来重新提炼,50公斤泥土还可以得到烟膏一二十斤,流毒实在难以尽绝。

为此,林则徐费尽心思。

他深入民间,多方采访考察,从百姓那里得知鸦片最忌海盐和石灰,一跟海盐、石灰搅和在一起就会销化,即使有残渣,也不可能再合成烟膏。

经过试验,林则徐发觉确实如此。

林则徐又从印度“开池制造”的流程中悟出“开池销化”的道理。

于是,林则徐就准备采用这一方法销毁。

150多年前,虎门镇口村这里还是一片海滩,林则徐经过勘察,决定就在此地挖两个长宽各15丈多池子,池周围用木桩钉板,池底平铺石板以防渗漏,池前有通海的涵闸,后有通水渠,涨潮时可以把海水通过水渠引入池中,退潮时则打开涵闸把以溶解的烟土渣滓流入大海。

你看这个设计多么的科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林则徐那种科学务实的精神。

当然今天我们看得到并非原貌,经过百余年的沧桑变化,原来的销烟池已湮没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在原址上的复原品,考古发掘出的木桩、池板现陈列在展馆中,等一下大家可以在展馆内看到。

销烟那几天,虎门海滩人潮簇拥,旌旗蔽日。

林则徐率文武百官并邀请在粤外国领事及商人参加观赏。

销烟从6月3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除去中间端午节停顿一天及清池用了两天外,整个销烟实际用了20天,才将缴获的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了中国坚决禁烟和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林则徐也因此成为民族英雄,更被誉为“世界禁毒第一人”。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990年6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来此参观时,题写林则徐诗句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赞扬了林公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惧万难、不逐名利的高尚情操。

【展览馆】

再往前走就是博物馆的主展馆。

这座建筑颇具炮台的神韵,大楼前放置两对威武的石狮,周围是模仿炮台墙造型的围墙,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这座陈列楼建筑面积为2400平方米,展馆内图文翔实,内容生动丰富。

一楼展馆是基本陈列,主要内容是《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史实陈列》,分八部分。

通过销烟池木桩、木板、鸦片烟具、林则徐手迹等文物,还有大炮、大刀、长矛等抗击英军时用过的武器和缴获英军的洋枪、洋炮等,揭露了当年英国侵略者武力侵略中国的罪行,概括反映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肯定林则徐等爱国官兵的历史功勋,歌颂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楼展馆主要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其陈列形式突破了传统的陈列手法,注意把文物放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去展出,采用画物结合,实物与辅助展品结合,采用场景、沙景、声光电模型、寻像放映的多种放映手段,使陈列形式生动、形象。

如该馆为了反映当年林则徐、关天培用木排铁链封锁虎门海口的情形,把征集来的木锚及一艘早期的划船送上展厅,并复制了大木排铁链,与长33米,高2.8米的虎门海口形势背景画相结合,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颇为壮观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用木排铁链封锁虎门海口的形势,大大增强了展览的效果。

在展馆,有一样必须要看的重要文物,就是“节马碑”。

关于它,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传奇故事呢:

1841年1月7日,英军大举进攻沙角炮台。

守军告急,清廷拒发援兵。

六百余名守军奋起抗击数倍的侵略军。

他们用土炮、弓箭歼灭拥有洋枪、洋炮的敌人五百余名;弹药耗尽后,又挥刀肉搏,守将陈连升和大部分士兵壮烈牺牲,他的儿子陈举鹏也一同战死。

陈连升战死后,据说其战马被英军掠到香港,英国侵略者喂之不吃,近之则踢,骑之则摔,刀砍不惧,后来被放到香港的山中,它连地上的草都不吃,每日朝着虎门沙角炮台的方向悲鸿嘶叫。

当有人说带它回虎门时,它就摆着尾巴跟着走。

但是,英国侵略者始终不肯放它回来。

它长期忍饥挨饿,因绝食而死在香港,成为百世流芳的英雄节马。

清同治年间,虎门水师将领刻了一块节马横碑,嵌在虎门寨关忠节祠上。

这块碑是用黑色的云石所刻,长1.5米,宽近半米,左边是马的画像,右边是赞颂节马的《书马行》诗文。

1938年,日军对这里进行了空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