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学原理练习题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513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教育学学原理练习题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公共教育学学原理练习题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公共教育学学原理练习题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公共教育学学原理练习题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公共教育学学原理练习题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学原理练习题 2.docx

《公共教育学学原理练习题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教育学学原理练习题 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教育学学原理练习题 2.docx

公共教育学学原理练习题2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D。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人文科学D.兼具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性质

2.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及自身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C。

A.教育外部关系规律B.教育内部关系规律

C.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和教育内部关系规律D.教育自身规律

3.A一生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之称,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古代典籍,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大成。

A.孔子B.孟子

C.墨子D.韩非子

4.“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B有关教育的论述,对后世影响极大。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5.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是A。

A.《学记》B.《论语》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6.“产婆术”是C倡导的教学方法。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

7.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与其他科学并列的是B。

A、夸美纽斯B、培根C、康德D、赫尔巴特

8.1632年出版的D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9.首次提出普及教育思想,并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详细论证和探讨的教育家是C。

A.孔子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D.亚里士多德

10.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C。

A.赫尔巴特B.洛克C.康德D.斯宾塞

11.“现代教育学之父”是指D。

A、夸美纽斯B、培根C、康德D、赫尔巴特

12.1806年出版的A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C。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14.19世纪德国教育家B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誉为“幼教之父”、“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

A.第斯多惠B.福禄倍尔

C.卢梭D.赫尔巴特

15.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D。

A.《大教学论》B.《爱弥尔》

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6.“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A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17.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的教育家是B。

A、陶行知 B、杜威 C、康德 D、马卡连柯

18.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立者是C。

A、杜威 B、布鲁姆 C、布鲁纳 D、赞可夫

19.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B。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杜威

20.由A主编的《教育学》是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A、凯洛夫 B、赞可夫 C、马卡连柯 D、苏霍姆林斯基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

艺术的科学。

2.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三个阶段。

3.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或《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4.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教育”思想。

5.赫尔巴特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四阶段说,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6.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著作

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7.人类教育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分别是:

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8.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9.布鲁纳强调:

“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10.教育学科体系中,以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的是元教育学和教育学史。

11.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教育文献法、教育调查法、教育个案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

三、名词解释

1.产婆术:

即"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2.教育文献法:

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探索教育问题和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简答题

1.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包括哪些?

答:

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与范畴;

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新特征是什么?

答:

①教育学走向分科化和综合化;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多样化;

③教育学研究范式多元化;

④教育学发展更加自觉化。

第二章教育概说(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说明教育具有永恒性的特征。

2.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顺应自然,重视个体身心的自由发展。

3.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观点。

4.所谓教育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要素。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将教育视为生物的本能行为。

6.以生产关系为主要依据,可以将教育发展阶段划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7.以生产力的发展为主要依据,可将教育发展阶段划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8.奴隶社会,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

9.教育的全民化,指教育必须向所有民众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10.美国学者赫钦斯在其著作《学习型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

二、选择题

1.一般认为,“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B)

A.《大学》B.《孟子》C.《说文解字》D.《论语》

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的思想出自下列那哪部著作(C)

A.《中庸》B.《大学》C.《学记》D.《论语》

3.以下不属于教育基本要素的是(A)

A.教育功能B.教育者C.学习者D.教育中介

4.最早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的是(B)

A.沛西·能B.利托儿诺C.孟禄D.卢梭

5.对于教育的起源,孟禄所持的观点是(C)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6.教育是一种(D)

A.生物现象B.自然现象C.心理现象D.社会现象

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教育起源于(A)

A.社会劳动B.意识活动C.无意识活动D.本能活动

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B)

A.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9.自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C)

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

10.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C)

A.系统性B.制度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

11.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B)

A.“六艺”B.“四书五经”C.“七艺”D.《学记》

12.下列不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A)

A.直观教学B.有教无类C.启发式教学D.因材施教

三、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中介:

是教育者和学习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4.教育民主化:

是个体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5.教育信息化:

是指在教育领域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答案要点:

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中介(或教育影响)。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联,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影响学习者,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而教育中介则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桥梁。

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促使学习者身心发展,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

2.简评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答案要点: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儿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这种观点认为: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教育活动是一种生物现象和自然现象,是生物的本能行为。

此观点把教育视作一种无目的的活动,以及一种不能为人的意识所调节、控制和支配的活动,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因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并不是来自生物界的本能行为。

3.简述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案要点:

(1)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出现,学校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学校教育基本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相脱离;

(3)由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学校教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人之术,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一般是强调死记硬背和强迫训练,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

4.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案要点:

(1)教育的普及性、世俗性和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

(2)教育同生产劳动日益结合

(3)学制日益多样化,学校教育系统更为开放、完备。

(4)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日益多样化和现代化。

5.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答案要点:

(1)全民化和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2)信息化、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3)市场化和民营化的发展趋势;

(4)终身学习成为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6.简述终身学习的要义

答案要点:

(1)终身学习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学习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成为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

(2)终身学习是一种主客体的切化,它强调学习者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3)终身学习是一个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过程;

(4)终身学习是一种自主式学习,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导性。

第3章练习题

选择题:

1.关于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A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规模

B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目的

C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D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

2.《学记》: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具有()B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科技功能

3.关于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

A人口出生率与受教育程度呈正比关系

B人口质量与教育质量呈正比关系

C教育结构与人口结构有关也与人口数量有关

D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市场技术工人缺乏同时并存说明教育机构与人口结构不相协调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C

A决定作用B制约作用C主导作用D辅导作用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B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

填空题:

1.(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2.人的发展是按照“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的顺序发展的,这表明了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3.“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理论是(教育万能论)。

4.认为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的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

名词解释

1.个体发展的含义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积极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

简答题: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3.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状况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

(2)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

(4)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影响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第4章学校教育(上)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双轨学制,二是______,三是______。

2.《______》标志着我国教育向现代教育迈出的第一步,宣告了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3.借鉴于美国而制定颁布的《______》在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中施行时间最长、占有重要地位的学制。

4.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学生______的培养。

5.从作用特点来看,教育目的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二、选择题

1.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来实现。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

2.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施发全面发展的教育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4.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是()

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

C.教育目的D.教育内容

5.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以()的出现为标志?

A.教会教育制度B.行会教育制度C.国家教育制度D.中等教育制度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教育目的的功能是什么?

3.我国学制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第4章学校教育(上)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单轨、分支

2.癸卯学制

3.壬戍学制

4.创新能力

5.价值性教育目的、操作性教育目的

二、选择题

1.b2.d3.c4.c5.c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指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四、简答题

1.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

2.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3.适度发展学前教育;切实普及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第五章学校教育(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B)。

A.创造性B.示范性C.公共性D.模糊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B)的特点。

A.教育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创造性

3.“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D)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4.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B)。

A.课外活动B.课堂C.游戏D.提问

5.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A)

A.说服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6.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

(B)

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

7.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

8.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D)

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

9.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A)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0.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 A)。

A、孔予B、孟子C、荀子D、朱熹

11.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C)。

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

12.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B)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13.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C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C.促进者    D.指导者

14.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B”。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D.教师主体性

15.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6.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A)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B.主体价值C.创造价值D.教育价值

17.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说到:

“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这句话反映了教师是(C)的劳动作用。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18、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连续性D、示范性

19.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C)”

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教师D学生

20.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A)

A热爱学生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C热爱劳动D热爱教育工作

21.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D)

A管理学生权B科研学术活动权C民主管理权D教育教学权

2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

A高等教育B在职培训C继续教育D终身教育

23、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B)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4、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

25、当代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是(   )

A、现代化B、科学化C、国际化D、专业化

二、填空题

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3.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__任务__和___角色的多重性_所决定。

5.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6.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

7.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8.1995年12月12日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聘任。

9.199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10.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发展:

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2、教师角色:

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身份并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3、师生关系:

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互相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

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5)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2.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3、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如何定位?

答:

教师应站在改革的前列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要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要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要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4、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5、教师需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6、教师建立威信的途径有哪些?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案例分析练习题

案例一:

两个分苹果的故事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教育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3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3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一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