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6399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述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述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述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述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述题1.docx

《论述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述题1.docx

论述题1

论述题1

4、词与语素、词组如何区别?

答:

我们把词定义为“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这个定义里强调“独立运用”和“最小”这样两点。

而这是确定词与非词界限的重要根据。

所谓“独立运用”是指词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强调这一点,是为了把词同语素区别开来。

因为语素也是一种最小的语言单位,但是它在造句中不能独立运用。

也就是说,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词,不能独立运用的是语素。

例如“人”和“民”都是现代汉语中最小的语言单位。

“人”在造句中可以独立运用。

如“人是会说话能劳动的高级动物”、“不愿动脑筋的人是学不好知识的”、“街上到处都挤满了人”,所以,“人”可以是词;而“民”在造句中是不能独立运用的,它只能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后,如组成“人民”、“民主”等,才能用于造句,所以,“民”不是词,只能是语素。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语言单位有时可以独立运用,有时却又不能独立运用。

对于这样的语言单位,我们可以说,它们独立运用的时候是词,不能独立运用的时候是语素。

例如刚才说过的“人”能够独立运用,可以是一个词,但当它在“人民”、“工人”等词里时就不能独立运用了,在这些场合里,“人”只是以语素的身份出现。

可见,能否独立运用是区别词和语素最主要的标准。

所谓“最小”是指一个词中不能插入别的成分使其扩展,强点这点是为了把词(主要是复合词)同词组区别开来,因为词组也是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但它不是最小的,还可以分割成更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

这就是说,词既能“独立运用”又是“最小”的单位,词组可以“独立运用”但不是“最小”的单位。

判断一个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不是“最小”的,一般采用“扩展法”即看能否在这个语言单位中插入别的成分使其扩展来鉴定:

能插入别的成分使其扩展,且不改变原来意义的,不是“最小”的单位——词,而是词组,不能插入别的成分,或插入别的成分使其扩展后改变了意义,或者没有意义了,就是“最小”的单位,即词。

例如“白菜”和“白花”都是现代汉语中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但“白菜”的“白”与“菜”之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使其扩展,如我们不能把“白菜”说成“白的菜”,因为那样,意义就完全变了,这说明“白菜”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一个词;而“白花”就不同了,我们可以在“白”与“花”之间插入“的”这样一个成分,使其扩展为“白的花”,而且扩展之后,并没有改变它原来的意义,这说明“白花”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即不是词,而是词组。

5、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各有哪些形式和作用?

答:

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

又如语的“老虎”、“锤子”、“石头”中的“虎”、“锤”、“石”;英语的“work”、“rewrite”(重写)中的“work”、“write”等都是词根。

词根可以单独成词,如汉语的“人”、“山”、“海”,英语的“door”(门)、“desk”(书桌)等;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如汉语的“工人”、“火山”,英语的“blackboard”(黑板)、“friendship”(友谊)等。

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

词缀又叫构词语素,其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成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

根据词缀在词中的位置,词缀又分前缀、中缀、后缀。

如汉语的“第一”、“老师”、“阿姨”中的“第”、“老”、“阿”,英语“unhappy”(不幸)、“rewrite”(重写)中的“unˉ”、“reˉ”等是前缀。

汉语的“石头”、“桌子”中的“头”、“子”,英语的“work”、“useful”(有用的)中的“ˉer”、“ˉful”等是后缀。

中缀比较少见。

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参与构造新词。

6、运用插入法鉴别词与词组有哪些条件限制?

答:

汉语中有一部分这样的组合形式,如“白纸、大树、铁锅”等,两个成分中间可以插入成分(如“的、得、不”等),插入成分后整个组合的意义也并不改变,如“白的纸、大的树”等;还有一些如“写字、唱歌、说话”等,整个组合不但可以扩展,而且扩展形式还非常自由,如“写个字、写了个大大的字、写一手漂亮的字”等,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这些成词自由实义语素的组合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

但它们在没有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在没有插入和扩展时还是可以看做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只有在插入和扩展之后,它们才成为词组。

“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像词,但在结构上和组合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语汇单位。

7、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

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答:

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

第一级中语素组是由语素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是由词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

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有不同的关系。

一种是变量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

如词与词组之间就是这种关系:

因为词组一定是由多个词组合而成的,但它们的作用都是做造句的材料,这一点相同。

另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如汉语中词和词组与句子之间就是这种关系:

因为词和词组没有表达功能,句子却要求必须说出来和用于交际,它们有不同的功能,但句子中成分数量有时可以与词或词组相等,如“好!

”就是由一个形容词加上感叹语调造成的一个句子。

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量变关系也可以叫组成关系,就是指大单位由小单位组合而成,如语素组一定包含多个语素,词组一定包含多个词。

不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质变关系也可以叫形成关系,就是下一级单位获得上一级单位的功能,如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造句功能就成为词组,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

判断语言中某个语言片段到底属于哪种语法单位,既要看它的长度,更要看它的功能。

8、为什么说形态丰富的语言中词法问题重要,而汉语中句法问题更重要?

答:

语法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个是词法部分,一个是句法部分。

词法也称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

句法又称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

形态丰富的语言,如俄语,名词有单数与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还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动词的形态变化甚至包括时、体、态、式等一百多中形式,由于形态非常丰富,形态变化都是词法学的内容,所以研究这些语言的语法,词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汉语当中,词法形态不多,远远不像欧洲语那样重要,但像语序、虚词、结构等句法问题在语法中占有重要分量,所以在汉语中句法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9、为什么说每个语法成分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

答:

组合规则指的是就线性的不同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聚合规则指的是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即哪个成分在前,哪个成分在后的问题。

如汉语“我/买/书”这三个词,理论上可以有六种搭配组合,但只有“我买书”是成立的。

不光句子的组合是这样,词和词组的组合也是这样。

比如“他写字”、“我们唱歌”、“小张主持节目”都是按照“我买书”的组合规则说出来的。

这种组合形式实际上存在三个可替换的位置,即同类成分之间可以替换,如“我、他、我们、小张”可以相互换,“买、写、唱、主持”可互相替换,“书、字、哥、节目”可互相替换。

如果不是同类成分,则不能替换,如“写、唱”等就不能替换出现在“我”的位置上。

可见组合不是一个一个成分的组合,而是一类一类成分的组合,即什么样的成分能出现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这是语法成分的归类,也就是聚合规则。

因为每个语法成分既可能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又可能跟别的成分连接(组合),所以,我们说,每个语法成分都是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

10、词法手段都有哪些类别?

试举例说明。

答:

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

具体来说词形变化又分为:

(1)附加:

即在词的面前、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

如英语中的“cup”(茶杯),它的语法意义为“单数”,若在词的末尾加上一个“—s”,变成“cups”,其词汇意义仍然是“喝茶用的茶杯”,但其语法意义却由原来的单数变成了复数。

(2)曲折:

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

如英语中的see[si:

](看见,现在时)--saw[sɔ:

](看见,过去时),tooth[tu:

]θ(牙齿,单数)--teeth[ti:

θ](牙齿,复数)。

(3)异根:

即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

如英语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这两个词根的词汇意义都一样,都是“好”的意思,但前者表示“原级”的语法意义,后者表示“比较级”的语法意义。

(4)零形式:

即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

词在变化前的形式也有某种语法意义,所以原形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词形变化。

如前边所说的“cups”(一些茶杯)是通过加词缀“—s”后表示复数,未加词缀的“cup”就表示单数,这个单数就是用零形式表示的。

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例如在英语中有时可以用词的重音区别动词和名词,如“re’cord”(记录,动词)、“’record”(记录,名词),在汉语中也利用轻声的形式来区别意义,如“地道(dìdào)”和“地道(dì·dao)”。

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例如汉语的动词、形容词、量词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分别表示短时、尝试、程度增加、逐个等语法意义。

如清楚—清清楚楚(形容词,重叠后表程度增加),休息—休息休息(动词,重叠后表示短时)。

11、什么叫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

答: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也可以分成“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

词法范畴又分“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

(1)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

性:

即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

“性”一般分为阳性、阴性、中性三类。

俄语中如oTeu(父亲,阳性),maTb(母亲,阴性)。

需要注意的是,语法范畴的“性”,未必与这个名词或代词所代表的客观对象的天然性属一致。

像德语中的“妇女”这个词就是中性。

反过来,表示物体的名词的语法性属也不一定都是中性。

如俄语KHNra(书,阴性)。

数:

即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

一般分单数、复数。

如英语中“pen”(钢笔,单数),“pens”(钢笔,复数);俄语中cTon(桌子,单数),cTonTb(桌子,复数)。

格:

即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

各种语言中“格”所包含的数目不一样。

现代英语名词有属格和通格。

如“hisbrother’sbook”(他兄弟的书),brother’s是属格;“heisherbrother”(他是她兄弟),brother是通格。

有定和无定:

即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

许多语言中都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意义。

例如英语“ThestudentisLiLei”(这个学生是李磊),“thestudent”是有定的,即特指某个学生;“LiLeiisastudent”(李磊是个学生),“astudent”是无定的,不特指某个学生。

(2)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

时:

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

一般可分三种:

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

如英语“Istudy”(我学习,现在时),“Istudied”(我曾学习,过去时),“Ishallstudy”(我将学习,将来时)。

体:

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的一组特征。

一般有进行体、完成体和未完成体。

英语主要有进行体和完成体。

如“Ihaveread”(我已经读了,完成体),“Iamreading”(我正读着,进行体)。

态:

即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

主要分成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主动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施事,像英语中的“Everybodylikestheteacher”(大家都喜欢这位老师);被动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受事,如“Theteacherislikedbyeverybody”(这位教师被大家喜欢)。

人称:

即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

这种范畴的语法作用不明显,只有少数语言中动词的人称形式必须与主语的人称一致。

人称是和动作发生关系的,由于发出动作的人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所以动词不只有人称,相应的还有数的语法范畴。

如英语“Iamateacher”(我是个老师,第一人称单数),“Weareteacher”(我们是老师,第一人称复数),“Youareateacher”(你是个教师,第二人称单数),“Heisateacher”(他是个教师,第三人称单数),“Theyareteachers”(他们是教师,第三人称复数)。

12、简述理性意义、非理性意义与同义词之间的关系。

答:

我们前边已经讲过:

词的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与概念相联系的意义是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义的基本部分。

非理性意义一般都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所以又称作词义的附加色彩,如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而同义词就是指的那些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群词。

这样看来,我们便可以知道同义词的意义是否完全相同了。

请看:

汉语中的“西红柿---番茄”、“逝世---完蛋”、“母亲---妈妈”等,以及英语中的“tall(高)--high(高)”、“few(少)--little(少)、little(小)--small(小)”等,其每一组词的理性意义可以说是完全相同,但其非理性意义却不尽然,他们在附加色彩上或有所区别,或者在搭配习惯上有所分工,所以,它们的意义也不能认为完全相同。

再看,语言中更普遍的一类同义词,像汉语中的“漂亮—美丽”、“消灭—毁灭”、“说—讲”等,以及英语中的“handsome(漂亮)--beautiful(美丽)”、“dress(女服)--clothes(衣服)”等,就其理性意义的核心部分来说可谓相同,但在使用场合、形容的对象、语义的轻重等方面又各有制约。

所以,同义词是同中有异,它们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13、简述义素分析的程序,并举例说明。

答:

义素分析法的程序大致可归为:

(1)运用对比的方法。

把一群在意义上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词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把它们之间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提取出来,这与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有些相似。

例如: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几个词在意义上有着共同特征,即都是表示“同胞”关系的,我们便可以将此四者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2)找出统一关系和对立关系,从而把语义分割成最小的成分,描写各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谓统一关系,即相同义素。

如上列四个词的相同义素是“+同胞”。

所谓对立关系,即“非此即彼”(“+”或“—”)。

如“男性”的对立面是“女性”。

“年长”的对立面是“年幼”。

那么[—男性]就是“女性”,[—年长]就是“年幼”。

这样可以节省一些符号,从而使词与词之间在意义上的差别直观地显现出来。

(3)对分析的结果加以描写和记录。

其方式有两种:

横排列式和矩阵图。

如上述四个词用横排列式描写即:

“哥哥”:

[+同胞、+男性、+年长]

“姐姐”:

[+同胞、+女性、+年长]

“弟弟”:

[+同胞、+男性、—年长]

“妹妹”:

[+同胞、—男性、—年长]

14、做义素分析时是否将被分析的词的语义特征全部反映出来?

答:

一个词的语义特征可能有很多,义素分析应该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语义特征如果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就会使义素分析失去意义,如“男人”不需要[±胡须]这个义素。

义素分析揭示了词义的结构性,使词义研究从义项进入到义素,是语义学的一个进步。

这种分析对于辨别同义词、反义词的细微差异,说明词语搭配中词义组合的规则都十分直观。

同时,语言中义素的数量比词义的数量少的多,用较少的义素分析大量的词义,使语义分析进一步形式化,对于提高机器自动翻译和人工智能的水平都是十分有益的。

15、对多义词进行义素分析需要以什么位单位?

答:

义素分析不仅适用于单义词,而且也适用于多义词。

用义素分析法去分析多义词的有关程序与分析单义词相同,但要特别注意一个前提,即对一个多义词进行义素分析,不像对一个单义词进行分析那样,以一个词为单位,而是以其中的一个义项为单位。

例如“花”就是一个多义词,它注意包含以下几个义项:

(1)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2)样子或形状像花的。

(3)混杂的。

(4)模糊不清的。

我们对它进行义素分析,一次只能抽取其中的某一个义项,拿来与其他词的某一个与此相关的义项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找出构成这一义项的几个义素。

比方说,我们可以抽取“花”的第一个义项,即“植物的繁殖器官”与“叶”的第一个义项“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的第一个义项“植物茎秆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等词的相关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确定他们的词义构成的最小单位——义素。

16、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的理性意义上。

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并不完全重合,而是大部分重合,如“书”和“书籍”,都指“装订成册的著作”,但前者即可指个体,也可指集体,后者只能指集体。

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上却有所不同。

近义词的这些差别,往往影响到它的用法,二是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上。

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如“教师”和“教书匠”;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如“爸爸”和“父亲”。

这些附加色彩的不同,使近义词各有自己的运用领域,如“爸爸”多用于口语和较随便的场合,而“父亲”则多用于书面语和较庄重的场合。

17、如何看待语义场得系统性?

答:

系统性是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

一个语义场就是一根局部的词义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素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成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

在意义领域恒定或封闭的情况下,一个词义占据的地盘大了,其他词义的地盘势必会缩小;反之亦然。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中某个词语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

如在先秦时代,“牙”、“齿”都指“牙齿”,但二者分工不同,“牙”指两旁的牙齿,“齿”指中间的牙齿,后来随着词义的发展,“齿”退出了口语交际领域,“牙”便扩大了自己的意义范围,指所有的牙齿。

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中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18、什么是文字?

人民平时对“文字”都有哪些不同的理解?

答:

人民平时所说的“文字”有三种不同的意思。

一是指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等;二是指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英文、中文等;三是指文章,如“文字通顺”中的“文字”。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

世界上的文字尽管千姿百态,有的甚至差异很大,但都是用来记录语言的。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所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就相应地具有读音形式和字义内容。

任何一种文字都能够传达它所记录的语言的含义,同时人们有能够将它读出声来,还原成有声语言。

音标之所以不是文字,就是因为它是用来准确记录音素的,不标记任何意义。

文字还是一种符号,是用人们能感觉(主要是视觉)的另一种事物来代替语言的符号。

所以文字就是用来记录语言这种符号的符号。

录音机虽然也能把有声语言记录下来,但它的作用仅仅在于不断地再现语言的符号,而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才正是文字的性质。

19、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怎样?

答: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

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等同。

在现代汉语中,“文字”至少有三个不同的义项:

(1)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等。

(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

(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如文字通顺、文字晦涩等。

因书面语是“文字”的一个义项,同时又是语言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故不少人就把文字和书面语等同起来,进一步就把文字和语言等同起来,这是很不客观的。

要注意文字符号有多有少,表式不一,与语言的精炼与否无关;文字的基本单位——字符和语言中的词语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另外,书面语保存的古代语言的语音形式和文字作为一种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的功能也应区别看待。

20、语言分化的产物有哪些?

试举例说明。

答:

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

当一个社会集团由于某种原因而分化为几个社会集体时,语言也会出现分化。

同时,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

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

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

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封建割据、交通阻隔等原因,有时分化为若干半独立的社会单位,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多,关系疏远,交际减少,但整个社会并没有完全解体。

这种社会分化导致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体系中差别的扩大,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方言。

如汉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封建割据,交通阻隔,接触减少,先后形成了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

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国家的解体、国家分治等原因,有时分化为几个独立的社会单位。

它们的交际濒于断绝,相互间失去共同的交际工具,语言便在不同方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几种独立的亲属语言。

例如,蒙古帝国瓦解以后,原来的蒙古语各个方言便分化为许多独立的语言:

蒙古语、东乡语、土语、达翰尔语、保安语以及苏联的希里亚特语等。

另外,同一种语言还可以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方言。

21、民族共同语选择基础方言的原则是什么?

答:

基础方言,即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那种地域方言。

以哪种方言为基础方言,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

这几方面的因素在各民族的共同语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都相同。

像汉民族的共同语为什么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是由于政治、文化上的原因。

近千年来,北方方言的代表地点北京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政治中心,是辽、金、元、明、清的都城;而西安、开封、洛阳等几朝古都也都处于北方方言区里,因此,几百年来,北方方言已成为中央政府的施政工具,被称为“官话”。

另外,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宋人话本、元曲、明清的白话小说等,都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创作而成,流行甚广,影响深远。

再者,北方方言的使用区域和人数也在所有的地域方言中占绝对优势。

所有这些因素使北方方言成为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而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为伦敦方言则取决于伦敦在经济上的显赫地位。

英国的产业革命以伦敦为中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大批劳动力。

来自各方言区的人们彼此交际多有不便,因此纷纷效仿伦敦方言,一时间伦敦方言声势浩大,进而成为英吉利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共同语的词汇和语法通常以整个基础方言的词汇、语法为主要来源,但语音系统则只以基础方言区的某一地点的语音为依据,如意大利的共同语就以多斯岗的首府——佛罗伦萨的语音为标准。

共同语有口头和书面两种,而地域方言一般说来只有口头形式。

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很大,尤其在交通还不发达的时期,共同语的书面形式更是国家行政、商业和文化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

22、试述社会因素对语言产生的影响。

答:

社会诸因素都可能在语言上留下印记,具体说来,阶级和阶层的差别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差异。

美国所谓的“黑人英语”就是一种社会下层阶级的社会方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