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化学物质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6076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docx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边的化学物质一.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docx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

空气

一、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B、(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

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

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5、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测量结果)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

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口诀: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

由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

由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

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来划分的。

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4、空气中存在的三大环境问题:

(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5、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6、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

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特点: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

见教材P32。

氧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

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考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C+O2CO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发出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O2SO2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目的是)。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发出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放出热量,生成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放出热量,生成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注意:

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目的是。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

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

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

,,、、等。

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

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成正比;

3、氧化反应包括和。

考点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

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考点四、反应类型:

①: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

A+B+……→E(简称“多合一”)

②: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

AB→A+B+……。

(简称:

“一变多”)

③: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自然界的水

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内容

给水通直流电

实验现象

①正、负极上分别产生和

②正、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

气体检验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现象是,证明该气体是

②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现象是气体(色火焰),证明该气体是

结论

①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②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不能再分

推论

①每个水分子由和构成

②水的化学式为

通电

③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考点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

考点二净化水的方法:

、、、

1、沉淀(吸附沉淀):

试剂:

明矾净水原理:

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

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

(2)

“三靠”:

(1)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

(2)

(3)

③仪器: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作用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

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各种静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

难溶性杂质

可溶性杂质

降低水的硬度

沉淀

过滤

吸附

蒸馏

考点三、硬水与软水1、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

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例:

开水

2.鉴别方法:

用,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

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均为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是;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最多的元素是。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考点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

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考点2、水污染

A、水污染物: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可用于;、

2、石墨: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性和性。

可用于、、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3、无定形碳: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等,活性炭可用于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

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

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

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

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2

2CO

3、还原性:

C+2CuO

2Cu+CO2↑(置换反应)

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小结:

还原剂:

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

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应用:

冶金工业:

2Fe2O3+3C

4Fe+3CO2↑C+CO22CO

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

由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

气体的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考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考点)

1、药品: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

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

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不利于。

③不能用浓盐酸的原因:

2、原理: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

(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检验方法:

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用点燃的木条,放在,木条。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

CaO+H2O===Ca(OH)2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三不:

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不助燃,不支持呼吸(CO2能用于灭火的原因)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H2O+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和碱反应):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

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考点二):

①灭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

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

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2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

H2燃烧的火焰是: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燃烧的火焰是:

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燃烧的火焰是:

发出蓝色火焰。

鉴别:

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

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2)还原性:

CO+CuO△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

冶金工业

现象:

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

2Fe+3CO2(现象:

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可燃性C+O2

CO22CO+O2

2CO22H2+O2

2H2O

B还原性:

H2+CuOCu+H2O CO+CuO

Cu+CO2

C+2CuO

2Cu+CO2↑

除杂:

①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②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u+CO2

常见气体的鉴别:

(考点三)

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气体是氧气

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小烧杯,再翻转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有蓝色火焰,小烧杯上无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气体是一氧化碳

本章知识间的联系:

①C→CO:

2C+O2

2COC+CO2

2CO

②C→CO2:

C+O2

CO2C+2CuO

2Cu+CO2↑

3C+Fe2O3

3CO2↑+2Fe

③CO→CO2:

2CO+O2

2CO2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

④CO2→H2CO3:

CO2+H2O===H2CO3

⑤H2CO3→CO2:

H2CO3===CO2↑+H2O

⑥CO2→CaCO3:

CO2+Ca(OH)2===CaCO3↓+H2O

⑦CaCO3→CO2:

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

CO2↑+CaO

拓展性课题氢气(H2)

1、物理性质:

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用途:

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

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当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应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2)还原性(用途:

冶炼金属)

化学方程式:

H2+CuOCu+H2O  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3、氢能源  三大优点:

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

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

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

4、实验室制法:

原理H2SO4+Zn==ZnSO4+H2↑装置固液常温型

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C

A

B

a

b

c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固(+固)]

[固+液]

简易装置

[固+液]

排水法

向上

排空气法

向下

排空气法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药品

1

2

3

 

反应原理

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

检验

用,伸进集气瓶,若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气体燃烧,瓶口火焰呈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①法(不易溶于水)②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法(难溶于水)②法(密度比空气小)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

(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若木条复燃,则已满,否则没满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

操作步骤

查、

同CO2

1、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装药品反应:

先装,后装

4、收集气体

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固固加热时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药品要平铺,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⑤导管伸入试管不宜过长。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3、归纳整理:

许多化学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请按照以下反应类型,各写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一:

选择题

1.以下对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在常温时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

B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C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镁带是银白色的固体。

3.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下列气体无毒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二氧化碳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A磷B硫C铁D碳

7.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用于炼钢。

B液氧可做火箭发动机里的助燃剂。

C氧气可做气焊时的气体燃料。

D可供登山、潜水、航空等缺氧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呼吸。

8、下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B.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D.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9、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混合加热能迅速制得氧气其主要原因是()

A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B氯酸钾加速了高锰酸钾的分解。

    

C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D高锰酸钾比氯酸钾易分解。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只有跟氧气发生的反应才是氧化反应。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的过程是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凡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1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看集气瓶口是否有气体冒出。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12、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金属的锈蚀B食物的腐败C酒精的挥发D动植物的呼吸

13、燃烧、化学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都很剧烈。

C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D都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二、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B)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C)金刚石切割大理石(D)木炭还原氧化铜

2、已知碳酸钙和另一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含碳量大于12%,则另一物质可能是()

(A)Na2CO3(B)KHCO3(C)MgCO3(D)K2CO3

3、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的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4、氧气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