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4806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5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练习题

第1题【单选题】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刑罚中以肉刑最为残忍。

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废除肉刑。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B、封建愚昧思想的革除

C、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D、社会治安的好转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

“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曲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己不完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的歌谣。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北伐失利

B、西征胜利

C、天京变乱

D、东征胜利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39年,上党地区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税收改革:

取消富户捐。

该政策()

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增强

C、影响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

D、为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马克思说: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妥协行为

B、英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

D、英国的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

从1909年起,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退回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

1925年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

这一变化说明()

A、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

D、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有人说:

“清日战争可以说是日本的国家和清国的皇家的战争,被愚化的草民小家,如一盘散沙无法凝聚,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战上,都无法战胜拥有国民概念的大家集合体”。

材料认为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落后

B、缺少外援

C、军事落后

D、体制落后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

“从民族的历史看,军事失败不是民族的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原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文中的军事失败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据《清代野记》记载:

“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科会试,各省士子到京者,不及往年之半……边省竟有全无一人者。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冲击

B、清朝政治信誉扫地

C、内忧外患政局动荡

D、科举制失去吸引力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1898年一外地人到江苏苏州游玩,发现当地一家新开设的英国轮船制造局,感到很惊奇,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了一幅题为《去北京》的漫画,漫画中一个全副式装的日本武士对身后的一群全副武装的西方骑土说“去北京”。

此漫画说明()

A、日本是鸦片战争爆发的鼓动者

B、西方列强支持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C、日本诱导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列强瓜分中国是日本首先发动的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某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放弃公使进驻北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放弃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对国际贸易规则缺乏清醒认识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北洋军阀将领吴佩孚(1874—1939)曾经填词《满江红·登蓬莱阁》: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

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如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

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劲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词作于九一八事变以后②该词中“甲午役,土地削”指的是甲午战败,清政府割地赔款给日本③该词中充满了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④“甲辰役,主权堕”指的是卢沟桥事变后平津的沦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

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答案】:

【解析】:

第19题【单选题】

毛泽东说: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

A、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B、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C、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答案】:

【解析】:

第20题【单选题】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答案】:

【解析】:

第21题【单选题】

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

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相持阶段的是()①太原会战②百团大战③徐州会战④枣宜会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2题【问答题】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

(要求:

写出关键词、明确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南洋归侨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

——引自王静芳《华人世界》

材料三1840年以来,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曾依次成为中国人概括外来之物的用语。

这个次序反映了认识的逐层深化。

……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依据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的确立对英国有何重大意义?

依据材料二,指出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请你谈谈对西方“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总体认识。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895年之前,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在中国最早提出宪法问题的是郑观应,1895年,他将“开国会,定宪法”作为救国的主要方略提出。

伴随着维新变法的开展,康有为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君主立宪的思想于此初步形成,但因戊戌政变而暂时中止。

20世纪初,宪政思想的传播一改戊戌政变后的低迷状态,骤然风行鼓荡,尤其是1905年立宪的日本击败专制的俄国后,不但士绅及报刊大力鼓吹,清廷大员魏光焘、岑春煊、端方、孙宝琦等人顺时而动,纷纷上奏立宪。

8位总督中有5位奏请立宪,军机大臣则获满汉军机中地位最显要的奕劻、瞿鸿机的赞同。

宪政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之一。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

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初宪政思想再度盛行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运动有何特点。

【答案】:

【解析】:

第25题【材料分析题】

世纪末年的忧虑

19世纪末的中国该往何处去?

1899年,国人给出了答案:

山东农民朱红灯竖起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

10月,赵三多等人喊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被清廷招安纳入民团(义和团)。

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向避居东京的梁启超提议联合组党革命。

梁启超给康有为写信:

“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改造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

今上贤明,举国共悉,将来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爱戴,亦可举为总统。

甲午年弃官的末代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历经周折,于5月23日,正式开车纺纱。

湖广总督张之洞派长孙张厚琨和两湖书院学生赴日留学,渐成传统,成就了黄兴和李四光等很多革命家和科学家。

问题:

依据材料和所学,请指出1899年中国所面临的形势。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社会主要阶层应对时局的重大行动。

你如何看待1899年国人的所作所为?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