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4234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品课件之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优品课件之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优品课件之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优品课件之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优品课件之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品课件之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优品课件之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品课件之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品课件之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优品课件之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乘势而上促发展励精图治谋跨越努力构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推进XX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欠发达丘陵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步伐,要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2004年,我县工业经济坚持“企业改制、招商引资、国退民进”三个结合一齐抓,成功引进客商组建了10多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吸纳民间资金近2亿元,实现了国有资本向民营资本的成功转变,工业企业除马电外基本上实现了民营化,民营工业总产值达到11.8亿元,工业经济获得全市第一名,民营经济获得全市一等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建基地、引业主、育龙头”三篇文章一起做,929户业主活跃在XX大地上,涉及水果、制种、畜禽养殖等几大产业,产业化建设和民营业主蓬勃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经营城市坚持“规划、建设、融资、管理”四个轮子一起转,引进民间资金盘活城市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4亿元,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6个百分点,城市亲和力和竞争力日益提升。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共融、协调发展的目标。

  2、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各项改革的深入,县级财政增收压力越来越大,城乡劳动者就业压力日益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时有发生。

要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和社会服务型民营企业,让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2004年,我县民营经济实现税金6700多万元,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

仅新组建的工业企业就吸纳下岗职工2700多人,解决了几万人的吃饭问题,实现了职工、企业、政府三赢目标。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为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坚强后盾;有利于城乡居民拓宽致富门路,提高致富能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利于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中错综复杂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县增加财政收入,拓宽就业门路的主渠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主渠道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

  3、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推进XX新跨越,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

发展民营经济是欠发达丘陵地区改变面貌,增强实力,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

去年,我县招商引资、重点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获全市一等奖,都是通过发展民营经济而取得的成效。

实践证明,正是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视外来企业为衣食父母,视外来客商为XX人,我县的经济总量才得以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不断强劲。

  4、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XX强县富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5、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三个转变”具体要求的根本体现。

去年,我们在抓民营经济方面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达到34个亿,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9.7%,民营经济已占据县域经济“半壁江山”,助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强县富民的目标,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38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全县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第一要务,就是在为民谋利,就是在实践“三个代表”,就是在落实“三个转变”。

只要我们思想解放,措施到位,保障有力,就会把民营经济的潜力引发出来,释放出来,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清醒头脑,正视差距,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民营经济与沿海地区及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解放的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县委、县政府在去年狠抓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狠抓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全县上下树立起了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民营经济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观念。

但离与时俱进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个别部门、个别同志还认为“发展民营经济是县委、县政府的事,是企业老板的事,外地人赚了XX人的钱”等错误想法,没有形成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有的同志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弱化,对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执行不力、落实较差的现象。

去年,处理的几起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和事,就是典型的事例。

  2、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县委、县政府陆续推出了有力举措,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推行了部门承诺制,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一些部门和个别同志由于“三怕”作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没有看到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最近,民营企业反映了一些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一些部门“重管理、轻服务”,有的对民营企业指手画脚,要求得多、关心得少,处罚得多、教育得少,管理得多、服务得少,少数部门搭车收费、变相收费现象依然存在,个别部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部门对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支持不力,将一些审批事项还紧紧抓在自己手中,生怕放了权,生怕没人找,造成民营企业和办事对象办证办牌办事“两头跑”,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影响了发展环境。

  3、经济总量有待于进一步壮大。

去年,我县民营经济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上的飞跃,成功组建了10多户民营工业企业,企业产销两旺,生产红火,发展势头很好。

但我县民营经济总量与全省全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省的民营企业达到了11万户,全市达到了5000户,我县仅有180户,分别是全省的0.16%,全市的3.6%。

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12.4亿元,全市实现增加值98.7亿元,我县实现增加值8.83亿元,是全省的0.4%,全市的8.9%。

我县民营经济总量在全省、全市的大环境中相比还比较小。

  4、技改步伐有待于进一步加快。

我县民营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积蓄力量迅速扩张时期,各民营企业都在加快企业技术进步,金坛电化1号炉通过技改,已正式点火生产;航星钢铁正在筹集资金加强技改;齐祥食品正在加快分割肉技改生产项目,扩大生产能力,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先进典型。

但也有个别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技改投入不多。

不加快技术创新,不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就无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打造名企名品的步伐有待于进一步加快。

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加速发展能源业、机械冶金业、农产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通过“企业改制、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三篇文章一起做,以马电为主的能源业稳步壮大,以嘉宝、天府、航星钢铁、金坛电化为主的机械冶金业不断扩张,以金华、海峡、齐祥、可口爽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产销两旺,三大支柱产业效益凸现,对县域经济作出了较大贡献。

但是,我县的民营经济在全市乃至全省来讲,能叫得响的企业、能叫得响的XX品牌、能左右全市经济大局的骨干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全县民营经济大部分是以个体经济为主,只有2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30多户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

全县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多,一、二产业少,只占19.2%,在产品结构中,农产品初加工、建筑建材、餐饮服务等传统型企业占大多数,民营企业大多数零星分散,管理粗放,生产成本高,综合效益较低,起带动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还较少。

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高度重视,全县上下务必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切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三、明确目标,创新举措,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年初,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反复酝酿,出台了我县1号文件,明确了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目标:

今年底前,全县所有竞争性领域的国有集体企业除马电外通过改制全部实现民营化,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有新突破,今后五年全县民营经济平均每年增长20%,到2007年民营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县GDP的80%以上。

要实现这一目标,全县上下务必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抓好“四个结合”,走好“四条路子”。

  1、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走低成本扩张之路。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是实现县域经济工业化和民营化进程的现实选择,是促进县域经济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唯一途径。

最近,《南方周末》登载了《仇和:

一个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一文,《南充日报》在2月12日进行了转载,县委办也进行了转发,主要讲述了仇和在任江苏省沭阳县委书记与宿迁市委书记8年期间,一直以激进的手段推进改革,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引发集体罢课;强行划扣干部工资和强令农民出工筹资修路栽树;强行拆除老百姓住房,推进小城镇建设;强力推进国有企业、医院、学校“一卖到底”。

此举,引起国内众多媒体关注,央视《焦点访谈》三次聚焦宿迁,对其改革进行了深层次报道。

但奇怪的是,屡屡被曝光的仇和,不仅没倒,反而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得到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信任,这是为什么?

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他以改革为手段,实现了强县富民,仇和在主政沭阳4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网络查看)零20天内,使江苏最贫困的沭阳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7倍,财政收入增加2.25倍,GDP增长位居全省第二,增幅全省第一,职工人平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升了21位和9位,他让事实和数据证明了改革,证明了发展,证明了自己。

《南方都市报》评价仇和创造了一种“灰色地带治理模式”。

《人民网》评价:

为了发展,我们宁要仇和。

仇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要用50多年,走完西方300多年的路,怎么走?

只能是压缩饼干式的发展”。

此话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令人深思,我们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熟读这篇文章,从中悟出道理,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

今年,全县的改革领域要更广,力度要更大,速度要更快。

要在总结去年工业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强力推进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公益性企业及公用行业改革。

将各项改革与发展民营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凡是可以变现的资源或资产,都要进行市场化配置。

要千方百计引进外来资金,聚集内地资金,激活民间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参与企业改革,坚持支持民营经济用新的经营理念和灵活的经营机制进行运营,激活XX沉积多年的企业和闲置多年的资源,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走特色农业之路。

“三农”问题是最近一段时期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最关注的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增收的关键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走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之路。

我们要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农村,开展大规模的产业化建设,要以水果、制种、畜禽养殖三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创建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产业示范带。

重点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农业开发,努力把农业产业化这条巨龙舞起来。

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各级各部门既要两眼向内,更要两眼向外,对内要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建基地,扩规模,上档次。

对外要引进民营业主大搞开发性农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组建一批具有产品加工、储运购销等多种功能的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加农户、基地联农户、工厂带农户、公司加协会的经营格局。

积极发展服务型的民营企业,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提供销售、技术、资金、信息、生产资料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结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3、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工业园区、小城镇建设相结合,走“三位一体”之路。

发展民营经济,载体建设至关重要。

要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优势,引进客商。

要高标准、高质量完善园区硬件设施,加快“六通一平”和绿化建设。

要成立协调服务小组,对进入园区的民营企业,实行集中办公、限时办结、零规费办证,协调解决用水、用电、用气、通讯信息、政策咨询等问题,促进更多的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

发展民营经济要与城镇建设、市场建设相结合,要大力兴建和培育有特色的专业市场,逐步向“大市场、专业村”的方向发展,做到建一个市场,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

  4、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招商引资相结合,走外向型经济之路。

要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来XX投资兴业。

进一步加强与成渝经济带及沿海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将招商引资的重点从依托企业存量资产转移到依托高标准园区招商上来。

继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向沿海重点地区长期派驻精干小分队蹲点招商。

民发局、招商局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包装我县工业、农业产业化、商贸流通企业、公益性企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县级领导、各区、乡镇及县级各部门都必须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要结合XX实际,强化举措,创新方式,主动出击,寻找县外合作伙伴,实现招商方式、引资渠道多元化,加强与沿海地区的资本、劳务、商务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2002年10月,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坚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客观审视县情,科学制定了“工业立支柱、农业兴产业、三产上台阶、城市升形象、党建出成果”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了建设“工业经济强县、农业特色大县、商贸旅游旺县、民营经济新县、绿色生态靓县、财税收入富县”的奋斗目标。

两年多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一门心思谋跨越、聚精会神抓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5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6.18亿元,比2002年增长28.5%(下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增长102%;农业总产值18.02亿元,增长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1亿元,增长8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亿元,增长33.1%;地方财政收入8769万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2348元,增长24.4%;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23.71亿元,增长37.4%;三次产业比由2002年的39.9:

26.7:

33.4调整为37.4:

31.4:

31.2。

全县民营企业20281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已达25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超过3.6万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000余人。

民营经济总产值36.5亿元,增加值11亿元,入库税金6180万元,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66%。

  

(一)创新理念,强化领导,发展氛围明显好转。

XX一无资源优势,二无区位优势,三无国贫、省贫帽子,要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我们一是牢固树立了“民营化进程决定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崭新理念,着力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2004年以蓬委发1号文件出台了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并先后三次开展了“民营经济要发展,我该怎么办”的大讨论,在全县上下树立了“只要符合民营经济发展,什么都可以干”和“视民营企业、外来企业为衣食父母”的观念,营造了“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XX形象”的良好氛围。

二是充实调整了县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抓民营经济工作。

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县民营经济发展局,负责指导、统筹和协调全县民营经济发展。

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坚持县级领导定点联系企业和项目秘书制,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评选服务质量最佳和最差单位活动,两年内先后三次开展发展软环境整治活动,32个职能部门通过电视向社会作出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公开承诺。

三是切实提高了民营企业家的地位。

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民营企业家协会,先后推荐4名民营企业家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四是县委、县政府搭台,民营企业自主投资,成功举办了“民营之声”文艺晚会和“民营之光”企业形象展示会。

五是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县党员干部队伍内部扎实开展了作风教育整顿和服务质量评比活动,邀请民营企业代表对全县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监督,多次召开有民营企业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会、座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

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在全县上下营造了一种风正心齐、气顺劲足、干事创业的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二)深化改革,锐意攻坚,民营工业全面振兴。

我们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确立了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工业经济强县”和“民营经济新县”的工作思路。

面对当时XX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量存量资产长期闲置、大多数职工下岗、群众集体上访时有发生的严峻现实,我们果断决策,把深化企业改革作为振兴工业的突破口,破除“视停产半停产企业为包袱”的陈旧意识,树立“把企业存量资产当作宝贵资源来经营”的新观念;破除“就稳定保稳定”的陈旧意识,树立“落后地区发展压倒一切”的新观念,确立了“两年内全面完成县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刚性目标和“百分之百触动产权、百分之百转换机制、百分之百转变职工身份、百分之百盘活存量资产”的原则,决心一次下定,措施一步到位,两年来全面完成了烟厂、钢厂、丝绸厂、马电、嘉宝、天府、麻纺厂、肉联厂、织布厂、植物油厂、电化厂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改制。

坚持招改结合(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网络查看),成功引进并新建了航星钢铁、金坛电化、赛克斯丝绸、金华纺织、齐祥食品等规模以上民营企业。

招改结合,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优化了结构,全县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均实现了民营化;二是盘活了存量,做到改一个活一个,工业企业的2亿元闲置资产全部用于发展工业;三是减轻了负担,消化债务4.36亿元,政府每年减少支付职工基本生活费近500万元;四是维护了稳定,所有职工得到妥善安置,3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五是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一大批优秀企业管理人才扎根XX。

六是增加了财政收入,年增加税收800多万元。

2004年8月,全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现场会在XX召开,“四个百分之百”的改制经验在全市推广。

为给我县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平台,在国家清理开发区时,我们通过千方百计向上争取,XX工业开发区得以保留,有效地解决了工业发展用地问题。

2005年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入库税金3530万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95.5%、16.8%。

  (三)调优结构,培育产业,特色农业效益明显。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结合县情,确立了水果、制种、畜禽养殖、劳务开发四大特色产业。

水果业以四次蝉联国家农博会金奖、荣获“中华名果”殊誉的锦橙100号为主,其规模已逾1000万株。

畜禽养殖业以生猪为主,成功引进成都创景物业公司投资3500多万元在河舒镇新建巨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整体租赁蓬雪面粉厂,收购饲料加工厂,新建气调保鲜库,大力发展生猪产业链,全县畜禽养殖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1%。

以水稻、花生、玉米良繁为主的制种业迈入全国种子百强县行列。

深度开发劳务产业,两年共向外输出劳务33.44万人次,创收16.27亿元。

大力打造“回引工程”,积极引导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

  (四)培育市场,活跃流通,商贸旅游日趋旺盛。

稳步推进商贸企业改革,完成了食品公司、农经实业等11户企业改制任务,盘活存量资产2323万元,消化债务4595万元。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积极应对宏观调控,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引导城乡消费,全县商贸经济出现了逐步繁荣、稳步发展的运行格局。

目前,全县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大、中、小型市场20多个,总面积达3.5万元,集贸税收近千万元。

专业一条街、专卖店、特色店、连锁店在XX发展良好,流通方式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和现代化,全县初步形成了“经济组织以民营为主,社会投资以民间为主,社区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基本格局。

大力发展旅游业。

坚持打造相如品牌,修订完善旅游总规,大力宣传相如文化,深入挖掘相如资源,成功承办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第四届桃花艺术节,全年接待游客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00多万元。

  (五)优化环境,扩大开放,民营总量不断壮大。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我们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从严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积极对接沿海地区及成渝两地产业转移,多层次拓宽招商领域,全方位拓展招商渠道,先后4次派出小分队开展蹲点招商,一批企业、一批项目纷纷落户XX。

两年来共引进项目204个,到位资金11.82亿元,是前6年的总和,2004年和2005年均获全市考评第一。

二是加快硬件建设,构建良好发展平台。

我们以项目招引业主,吸引民间资金投入重点工程建设,两年共启动项目21个,总投入19.2亿元。

由省港航公司控股90%,投资11.6亿元新建装机容量15万(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网络查看)千瓦、年发电量7亿千瓦时的金溪航电枢纽工程,一枯工程顺利结束,二枯工程全面启动,提前实现大江截留。

总投资达56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气调保鲜库建设已陆续启动。

总投资8000万元的南(部)渠(县)路正在建设,总投资3500万元的周(口)河(舒)一级路已竣工通车,总投资1600万元的金(溪)周(口)公路即将交付使用,XX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日益改善。

二是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坚持“专家规划,社会建设,政府把关”的原则,聘请专家完成了县城区、锦屏片区、河舒片区控制性详规和工业园区、滨江大道、木桥河治理等规划设计。

转变经营机制,公开竞价拍卖土地使用权、出租车、公交线路经营权和城市空间广告权等无形资产,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

完成了三星级相如饭店改建、县城主要街道弱电线路入地、主干道路面维修和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四大”工程,打通了城东、城南、城北“三大出口”,加快了抚琴二期、城东小区“两个小区”建设。

强化城管职能,落实“门前三包”,实行环卫人员24小时轮流保洁和执法人员24小时巡逻执法,彻底治理了城市“脏、乱、差”,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六)鼓励创新,推动技改,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我们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后劲,努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加大技改投入。

通过制定技改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协调各大商业银行注入技改资金1500万元,组织企业自筹技改资金6370万元,推进了企业技改进程。

二是大力实施技改项目。

2005年,我们统筹安排了11个技改项目,支持马电、嘉宝、天府、金华纺织、兴华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加大技改,上质量、上档次、上规模、出效益。

金华纺织新增1万锭棉纱生产线于“5.1”前正式投产,该公司2004年仅用八个月时间,达到了2万锭生产能力,2005年又仅用半年时间使生产能力达到了3万锭,年产值(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网络查看)可超过7000万元。

金坛电化公司1号电热炉技改工程于2005年元月竣工投产,现在三台炉子均正常生产,年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

嘉宝公司投资1400余万元建设川北模具制造中心、马电公司已完成投资1600万元进行城网改造二期工程、泰兴纺织公司新增100台布机技改等一批新项目顺利实施。

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共完成技改投资9800万元,企业科技实力大大增强。

三是加快产品开发。

加大科技项目引进力度,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2005年共开发新产品15个,已实施金坛电化硅锰合金、金华纺织棉混纺纱、嘉宝公司YN5系列车厢部件、赛克斯重磅绦丝织口、天府公司汽车变速器、可口爽公司粒粒橙等6个项目。

同时,加快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嘉宝公司已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正在实施ISO/TSI6949质量体系认证。

  二、2006年民营经济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