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笔记.docx
《人体解剖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笔记.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解剖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1、定义: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2、解剖学(anatomy):
是研究机体结构的学科。
3、生理学(physiology):
是研究活的有机体各种功能的学科。
(二)解剖学研究的不同层次(①系统解剖学②局部解剖学③断层解剖学④组织胚胎学)
一、系统解剖学(九大系统)
1、神经系统:
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起调节、控制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功能。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
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NS)(CNS)脊髓(位于椎管中):
颈、胸、腰、骶、尾
周围神经系统按解剖分脑神经(12对)
(PNS)脊神经(31对)
按功能分感觉(传入)神经:
是将外周感受器发生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的神经纤维。
运动(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是将中枢发出的神自主神经交感神经(sympatheticnervous)
经冲动传至外周效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ic
应器的神经纤维nervous)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1)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呈灰暗,称灰质(graymatter)。
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层又称皮质(cortex)。
(2)白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白,称白质(whitematter)。
大脑和小脑内的白质位于皮质的深层,又称髓质(medulla)。
(3)神经束(nervoustract):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相同、起止点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
在一起形成的束状结构,又称纤维束(fasciculus)或传导束(tract),许多传导束又集合为索(funiculus)、脚(eduncle)。
(4)神经核(nervenucleus):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皮之外的其他部位,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包括树突)常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集团。
(5)神经节:
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神经节(nerveganlion)。
2、感受器:
各种感觉由感觉器官组成,包括有感受器和辅助装置,以视器和听器为主。
功能:
感受。
3、内分泌系统:
分为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器官主要有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
功能:
调节(影响发育、行为、情绪和记忆)。
4、消化系统:
包括有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主要的消化腺有肝脏、胰脏、口腔腺、消化管壁的小腺体。
主要作用为消化吸收。
5、呼吸系统:
分为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6、循环系统:
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分为心脏和血管。
主要功能为物质交换和运输。
淋巴系统分为淋巴组织(呼吸道、消化道的粘膜内)、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脏、胸腺)和淋巴管道。
主要功能为免疫功能。
7、运动系统:
分为骨(200块骨头)、骨连接、骨骼肌(600块左右)。
主要起运动、支持和保护功能。
(人体总共有206块骨头)
8、生殖系统:
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内生殖器主要包括生殖腺(睾丸)、输送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尿道)、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外生殖器主要包括有阴囊和阴茎。
女生殖器系统也分为内、外生殖器:
内生殖器包括有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外生殖器统称为女阴(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
9、泌尿系统:
包括有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主要功能为排泄和调节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二、局部解剖学:
是按照人体的部位(如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背部和四肢等),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等进行描述的解剖学。
三、组织胚胎学: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叙述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
四、断层胚胎学:
胸片、B超、CT、MRI(磁共振)
(三)生殖学研究的五个水平
1、分子水平的研究:
研究构成细胞的化学物质的功能。
2、细胞水平的研究:
细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器官水平的研究:
器官是由两种或多种类型的基本组织组成的联合体,以共同完成一些特殊的或普遍的功能。
4、系统水平的研究:
一些功能相关的器官连接在一起形成系统。
5、整体水平的研究:
不同系统联合起来在整体水平完成同一功能。
机体是一个由多种不同类型细胞有机体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生命维系系统。
(各项相互作用关系的)
(四)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急性实验法
(1)离体实验法:
把要研究的组织或器官从活的机体上分离出来,放在一个能使它的生理功能保持一定时间的人工环境中,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
(2)在体实验法:
使用一定发放使动物失去知觉但仍存活的情况下暴露要研究的组织或器官进行研究。
2、慢性实验法:
慢性实验则以完整健康而清醒的机体为对象,在与外界环境保持自然的条件下,对某一项功能进行研究。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两同化作用:
机体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综合形成自
种身的物质,或暂时贮存起来,这种过程称为同化作用(或组成代谢)。
方异化作用:
是将组成自身的物质或贮存于体内的物质分解,并把分解后的终产废物排出体外,这种过
式程称为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
2、生殖和生长发育
生殖:
是指机体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遗传:
亲代和子代之间无论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方面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变异:
亲代和子代每个个体间又不会完全相同,总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生长:
发育: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稳态调节(书P7---10)
1、稳态:
旧指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
目前,稳态的概念扩大到泛指机体内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在体液等用于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神经调节:
以神经交换为基础对机体进行调节的一种基础调节
通过:
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结构基础:
反射弧: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弧种类繁多,反射弧越长,涉及的神经元越多,反射时间越长。
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结构;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结构;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内;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是将感受器和效应器与神经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
]
特点:
迅速、局限、准确
3、体液调节:
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endocrinegland)细胞所分泌的激素(hormone),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调节机制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机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n)
依赖于内分泌系统(与蛋白质结合)
特点:
慢、广泛、持续时间长(激素、酶)
4、自身调节:
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因此称为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特点:
反应过程慢、作用部位局限
5、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反馈系统)非反馈系统
调整速度有强度、最前反馈系统(吃饭前血糖浓度降低)
要的调节方式反馈系统
正反馈(排便、排尿、分娩)
负反馈
第二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本章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熟悉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及功能
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Cell---C)
细胞的命名①根据细胞大小、形态、功能分(eg:
巨噬细胞)
②根据细胞颜色分(eg:
红细胞、白细胞)
③根据细胞存在部位(eg:
肝细胞、胃壁细胞)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蛋白质
糖类
脂质
核酸
水
无机盐
元素大量元素:
C、H、O、N、P、S等
微量元素:
Cu、Co、I、Mn等
化合物无机物水分(85%---90%)
无机盐(1%---1.5%)
有机物蛋白质(7%---10%)
脂类(1%---2%)
糖类
核酸(1%---1.5%)
原生质细胞内的生命物质
生命的物质基础,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
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细胞内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组成原生质的元素有碳(C)氢(H)氧(O)氮(N)磷(P)硫(S)
无机物如水和无机盐等,有机物可分为五类: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一)蛋白质(Pr):
人体内最主要的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成分,是细胞的结构基础。
酶、激素)
aa-----肽链-----多肽-----Pr
1、组成元素:
C、H、O、N
2、相对分子量:
大,是生物大分子。
3、基本组成单位:
氨基酸。
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叫二肽。
由3个或3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链的化合物叫多肽。
蛋白质是由许多个氨基酸分子互相连接而成的。
4、功能: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细胞的功能都源于蛋白质。
如起催化作用的酶;起运输作用的血红蛋白;起调节作用的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如起免疫作用的抗体。
(二)糖类
1、分类
(1)单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2)二糖(乳糖)
(3)多糖(肝糖元和肌糖元)
2、组成元素:
C、H、O
3、功能:
(1)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2)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三)脂质
1、组成元素:
C、H、O
2、种类:
脂肪、类脂、固醇
3、功能:
(1)脂肪具有储能、保温的功能。
(2)类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3)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是激素的一种类别。
(四)核酸
1、组成元素:
C、H、O、N、P
2、相对分子量:
大。
3、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
4、分子结构:
DNA、RNA
5、主要功能: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水
1、存在形式
(1)结合水: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自由水:
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
2、功能
(1)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2)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生化反应的介质;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六)无机盐
1、存在方式:
大部分以离子的形式,少量与其他化合物结合。
2、生理功能
(1)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4)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Eg:
Ca肌肉(抽搐)、凝血因子、心肌功能
二、细胞的结构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一)细胞膜:
是包围在整个细胞最外层的薄膜,又称为质膜。
细胞质以膜为界,使细胞称为具有一定形态的结构单位。
流动性:
磷脂分子之间夹有胆固醇,能防止磷脂碳氢链变成凝胶或结晶状态,从而保持了脂质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1、细胞膜的结构:
框架(骨架):
脂质双分子层:
磷脂分子以磷脂双分子层形式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蛋白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或位于其两侧。
糖类:
附着在外侧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
主要成分:
脂质、蛋白质、糖类
疏水基:
脂肪酸链构成
镶嵌蛋白、外在蛋白
通道打开:
化学、压力、电位变化
特点:
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2、细胞膜的功能:
主要有两种:
物质交换和受体作用。
(1)物质的跨膜运输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eg:
NaK泵)
被动运输自由扩散:
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水)
高浓度—(单纯扩散)
→低浓度协助扩散: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顺浓度梯度(易化扩散)
胞吞胞吐:
大分子出入细胞
胞吞吞固体:
胞噬
吞液体:
胞饮
(2)受体作用(识别功能):
细胞膜受体是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能与外界特定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药物等进行特异性结合,引起相应的细胞内生理效应。
细胞膜上的这种蛋白质即为受体。
受体是指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各种特异性蛋白质分子,它们能够有选择性地和周围环境中一定的活性物质相结合,产生相应的信号,以启动细胞内的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某种生物学效应。
配体凡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效应的物质统称为配体或化学信号。
如激素、神经递质、抗原、药物等。
(一)细胞质基质:
主要含有多种可溶性酶、糖、无机盐和水等。
细胞器:
包括: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丝、微管、中心体等。
细胞内容物:
糖源颗粒、脂滴、黑素颗粒(衰老、黑色素)、残余体(被酶分解后)等
线粒体:
细胞供应能量的(ATP→细胞的直接供能来源),主要合成ATP的地方
内质网粗面内质网:
合成细胞自身所需的蛋白质(结构蛋白)
滑面内质网:
酶(分泌蛋白)
高尔基体凸面内质网→生成面
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
凹面内质网→排出面
溶酶体:
蛋白质、脂质、糖类的→水解酶
细胞的骨架微管(空心)→运输物质
微丝(实心)
中心体:
细胞有丝分裂(繁殖)
(二)细胞核
核膜
核仁
核液
染色体(染色质)
第二节基本组织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特点结构特点:
(1)细胞多,排列密,间质少
(2)细胞分布有极性游离面
基底面
(3)无血管
功能:
保护、吸收(肠道)、分泌、排泄(肾脏)
分类被覆上皮
腺上皮
特殊上皮
一、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
位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
覆盖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单层立方上皮
分布: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3、单层柱状上皮
分布:
胃、肠、子宫等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分布:
呼吸道腔面等
5、复层扁平上皮
分类角化:
分布在皮肤的表皮
未角化:
分布在口腔、食道、阴道等
6、变移上皮
分布:
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的腔面
二、腺上皮
1、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2、腺:
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
3、内分泌腺:
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和淋巴。
4、外分泌腺:
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出。
【二】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
细胞间质含量多,内含多种纤维。
结缔组织分布最为广泛。
主要功能是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功能。
结缔组织的分类:
广义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
(狭义的结缔组织指固有结缔组织)
一、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1、特点结构:
细胞数量少,种类多;细胞间质分基质和纤维。
分布:
广泛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及细胞之间。
功能:
连接、支持、营养、保护、修复和防御等。
组成细胞成纤维细胞
脂肪细胞
巨噬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细胞间质纤维: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基质
(二)致密结缔组织特点:
纤维粗大排列致密,基质和细胞少。
功能:
支持和连接。
(三)脂肪组织特点:
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疏松结缔组织将其分隔成小叶。
功能:
贮能、产热、保温、缓冲。
(四)网状组织特点:
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功能:
构成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支架,为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发生、发育提供微环境。
【三】肌肉组织
肌组织的概述
1、组成:
肌细胞及其间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
2、分类: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3、几个概念肌纤维:
肌细胞。
肌膜:
肌细胞的细胞膜。
肌浆:
肌细胞的细胞质。
一、骨骼肌
(一)光镜结构特点1、为长柱形多核细胞;核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2、肌原纤维(myofibril)丰富;有明暗相间、重复排列的横纹。
肌原纤维的明带、暗带
明带(I带)中部有Z线
暗带(A带)中部有H带,H带中央有M线
肌节:
相邻两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二分之一I带+A带+ 二分之一I带组成为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
(二)骨骼肌纤维的微细结构
1、肌原纤维:
由粗肌丝、细肌丝组成。
2、横小管(T小管)
是肌膜向肌浆内陷,形成横行的小管。
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
传递来自肌膜的冲动。
3、肌浆网(纵小管)
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
位于T小管之间,膜上有钙泵。
终池
三联体终池
T小管
终池
作用:
调节肌浆内的钙离子浓度。
二、心肌
(一)心肌纤维光镜结构特点
1、肌纤维呈短柱状,常有分支,彼此吻合成网。
2、心肌纤维一般只有一个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少数为双核。
3、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成为闰盘。
4、心肌纤维也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纤维明显。
闰盘:
是心肌纤维相互连接处的一条染色较深的带状结构。
电镜下,可见此处有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
(二)心肌电镜结构
1、肌原纤维不如骨骼肌规则和明显,有肌丝束。
2、T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
3、肌浆网不发达,终池较小,只能形成二联体。
4、闰盘横向:
桥粒和中间连接。
纵向:
缝隙连接。
三、平滑肌
(一)光镜结构:
呈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只有一个,椭圆形或杆状,位于细胞中央。
肌纤维相互平行或交错排列,大多呈束或成层。
(二)超微结构:
表面的肌膜向下凹陷形成众多的小凹,小凹相当于横纹肌的横小管。
肌浆网稀疏,邻近小凹。
有粗肌丝和细肌丝等结构。
【四】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概述
组成1、神经元:
即神经细胞。
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内、外刺激传到冲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神经元通过突触彼此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调节各系统的活动。
2、神经胶质细胞:
无传导冲动的功能,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绝缘和营养等作用。
一、神经元
(一)胞体
1、细胞膜
2、细胞质:
含多种丰富细胞器。
特殊结构尼氏体:
是神经元胞质中的嗜碱性物质。
由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组成。
功能为合成蛋白质。
神经原纤维:
是银质切片中胞质内呈棕黑色的细丝。
由神经丝和微管组成。
功能为构成细胞支架,参与物质运输。
3、细胞核:
大、圆、色浅、核仁明显。
(二)突起
1、轴突形态:
细长,一条
功能:
将冲动传离细胞体
2、树突形态:
较短,树枝状,有树突棘
功能:
接受神经冲动,并传给胞体
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突起的多少分多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
根据功能分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混合性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原浆型
纤维型
少突胶质细胞:
构成神经纤维的髓鞘
小胶质细胞:
吞噬作用
室管膜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Schwanncell)
卫星细胞
三、神经纤维(nervefiber)
1、构成轴索:
轴突或长树突
神经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施万细胞
2、分类有髓神经纤维:
有髓鞘
无髓神经纤维:
无髓鞘
四、神经末梢:
指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装置。
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一)感觉神经末梢
1、游离神经末梢:
感受痛、温觉。
2、有被囊的神经末梢
(1)触觉小体感受触觉
(2)环层小体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3)肌梭和腱梭感受本体感觉
(二)运动神经末梢
1、运动神经末梢是运动神经元轴突终末与肌纤维或腺细胞形成的连接结构,支配肌肉的收缩和腺细胞的分泌。
2、运动神经末梢又分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两类。
五、突触(synapse)
1、概念: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2、分类化学性突触突出前成分:
突触前膜,突触前膨大,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线粒体、微丝、微管等。
突触间隙:
宽15——30nm
突出后成分:
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
电突触(缝隙连接)
第三节人体形态人体组成
标准解剖学姿势
解剖学方位术语
轴和面
(一)人体的组成
头:
面和颅
颈:
颈和项
躯干:
胸腹盆和背腰部
四肢:
上肢(肩臂前臂手)和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二)标准解剖学姿势
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双足并立,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三)解剖学方位术语
上和下:
按解剖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
近侧和远侧:
即靠近躯干为近侧,而相对距离较远或末端的部位为远侧。
前和后:
靠身体腹面者为前,而靠背面者为后。
或者称为腹侧和背侧。
在描述手时则常用掌侧和背侧。
内侧和外侧:
以身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
内和外:
用以表示某些结构和腔的关系,应注意与内侧和外侧区分。
浅和深:
靠近体表的部分叫浅,相对深入潜居于内部的部分叫深。
(四)轴和面
轴:
即矢状轴一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冠状(额状)轴一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
面:
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正中线,则叫做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或额状面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水平面是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做的切面。
须要注意的是,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体的长轴为准而以其本身的长轴为准,即沿其长轴所做的切面叫纵切面而与长轴垂直的切面叫横切面。
第三章运动系统
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统,其功能为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运动等功能。
骨骼:
骨和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
第一节骨骼
【一】骨:
成人共206块骨头
(一)骨的形态分类
1、长骨:
呈长管状,中部细长称骨干,两端膨大称骺。
主要分布在四肢,如肱骨、股骨等。
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2、短骨:
短骨呈立方形,位于连结牢固、运动较复杂的部位。
主要分布在手和足,如腕骨、跗骨等。
3、扁骨:
扁骨呈板状,主要参与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
如顶骨、胸骨。
4、不规则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颞骨等。
有的不规则骨中含有空腔,为含气骨,如上颌骨、蝶骨等。
(二)骨的构造
骨由骨组织(osseoustissue)和骨膜(boneperiosteum)构成,骨内有骨髓腔,内含骨髓(bonemarrow)。
1、骨组织:
骨组织是一种结缔组织,其特点是有大量的细胞间质,并使骨组织称为一种坚硬而有一定韧性的结缔组织。
骨组织细胞骨原细胞
成骨细胞
骨细胞
破骨细胞
细胞间质习惯上称为骨基质(bonematrix),简称骨质。
类骨质:
无钙盐沉积的骨基质。
骨板(bonelamella):
骨基质成半层状结构。
骨陷窝(bonelacuna):
骨细胞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的骨陷窝中,骨陷窝依彼此之间的骨小管(bonecanaliculi)相连通。
2、细胞
骨细胞:
扁椭圆形,多突起,胞体位于骨陷窝内,突起位于骨小管内。
3、骨密质:
骨板排列有规律,分为环骨板、哈弗斯系统(骨单位)和间骨板。
4、哈弗斯系统(骨单位):
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呈长柱状,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单位,又称骨单位。
5、骨松质:
由大量针片状骨小梁交错排列而成的网架样结构。
6、骨膜
(1)骨外膜外层:
较厚,为致密结缔组织,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