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佚诗《交交鸣》札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397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简佚诗《交交鸣》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楚简佚诗《交交鸣》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楚简佚诗《交交鸣》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楚简佚诗《交交鸣》札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楚简佚诗《交交鸣》札记.docx

《楚简佚诗《交交鸣》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简佚诗《交交鸣》札记.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楚简佚诗《交交鸣》札记.docx

楚简佚诗《交交鸣》札记

楚简佚诗《交交鸣█》劄记

  

马承源先生对楚简佚诗《交交鸣》作了精心的考释[1],廖名春先生[2]、季旭昇先生[3]等也在此基础上提出许多重要的补充。

拜读过诸先生的大作,笔者不揣譾陋,陆续写成劄记,以求教于方家。

交交鸣

,李零先生[4]、季旭昇先生读为乌。

季旭昇先生认为是乌鸦。

按:

此字从鸟、於声,“於”与“乌”同属影母鱼部,读为“乌”是合适的。

《穆天子传》卷三:

“於鹊与处。

”郭璞注:

“於,读曰乌。

”然而从诗中“集于中梁”“集於中渚”“集於中澫”句推断,此处的“乌”并非常见的乌鸦,似乎是一种栖息在水滨且善於鸣叫的乌类。

“交交鸣乌”,在结构上与之最类似的当属《邶风·匏有苦叶》:

“雝雝鸣雁。

”毛传:

“雝雝,雁声和也。

”故“交交鸣乌”之“交交”亦当与鸣叫声有关。

《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交交,通作咬咬,鸟声也。

”若豹若虎,以自为□

按:

“若”读为“如”,更合乎《诗经》的通例,如《卫风·淇奥》: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小雅·天保》: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以自为□”缺佚一鱼部字,廖名春先生补为“雅”,季旭昇先生补为“御”。

笔者认为,当补为“武”。

《管子·形势解》:

“虎、豹,兽之猛者也。

”《大雅·常武》:

“进厥虎臣。

”《鲁颂·泮水》:

“矫矫虎臣。

”孔疏:

“矫矫然有威武如虎之臣。

”《郑风·羔裘》: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郑笺:

“甚勇武而且有力。

”可见,把君子比做虎豹,是说君子有“威武、勇武”之貌。

“以自为武”之“武”,其用法、含义类似于《郑风·叔于田》:

“洵美且武。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武者,谓有武容也。

”若□若贝

廖明春先生补为“若珠若贝”,释为“就像夺目的珍珠和宝贝”。

季旭昇先生补为“若金若贝”,释为“像金像贝一样坚贞美好”。

按:

所补之字应与“贝”构成语义上的并列。

《卫风·淇奥》:

“如金如锡。

”《大雅·棫朴》:

“金玉其相。

”则“金”与“贝”不相并称。

廖名春先生所补“珠”,可备一说。

然释“贝”为“宝贝”,似可商。

“贝”当指玉,《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齿如含贝。

”张铣注:

“贝,玉也。

”“珠贝”可以并举,《庄子·盗跖》:

“齿如齐贝。

”成玄英疏:

“贝,珠也。

”《释名·释丧制》:

“含,以珠贝含其口中。

”“珠贝”犹言“珠玉”。

不过,此诗第一章已言“如玉如英”,把君子比作玉石,第三章又言“如珠如贝”,有重复之嫌。

“贝”似可释为“锦”,《尚书·禹贡》:

“厥篚织贝。

”孔疏引郑玄曰:

“贝,锦名。

”《小雅·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毛传:

“贝锦,锦文也。

”郑笺:

“锦文者,文如余泉余蚳之贝文。

”“如贝”谓君子文采斐然,恰与下文“以自为慧”相应。

则“若□若贝”所补之字或为丝织品的名称。

是好

,马承源先生读为“恺豫”。

,季旭昇先生读为“几”;孟蓬生先生读为“岂”[5]。

按:

当读为“岂誉是好”。

即“岂好誉”,意为:

难道喜爱好名声?

《管子·任法》:

“舍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誉。

”君子相交,必求有令名者,《大雅·思齐》:

“古之人无斁,誉耄斯士。

”毛传:

“古之人无猒於有名誉之俊士。

”郑笺:

“令此士皆有名誉于天下,成其俊乂之美也。

“岂誉是好?

唯心是藇。

”相仿的句式有《左传·僖公四年》:

“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皆芋皆英

马承源先生读为“偕华偕英”。

季旭昇先生释为:

“和社会的精英相处得很和谐。

”廖名春先生读为“嘉华嘉英”,释为:

“他们是值得赞美、嘉奖的精华与精英。

按:

拙文曾指出楚简中的“芋”,从艹,省声,为“华”之简体[6]。

从“皆小皆大”,“皆上皆下”判断,诗中的“华”、“英”当为由形容词转化来的名词。

“华”有“玉有光华”义,“英”有“玉光”义,这里引申指英才,优秀的人物。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郑玄注:

“英,俊选之尤者。

”“谐华谐英”为使动用法,指使英才之间关系和谐。

皆上皆下

按:

“上下”一般指君臣。

《周礼·训方氏》:

“与其上下之志”。

郑玄注:

“上下,君臣也。

不过这里似特指指卿大夫,《礼记·曲礼》:

“君臣上下。

”陆德明释文:

“上,谓公卿。

下,谓大夫士。

”首章言“华英”,指贤人,次章言“上下”指友僚,末章言“小大”,指上下级,层次分明。

皆小皆大

按:

《书·无逸》:

“至於小大。

”孔疏引郑云:

“小大,谓万人,上及君臣。

”《鲁颂·泮水》:

“无小无大,从公於迈。

”郑笺:

“臣无尊卑,皆从君而来。

”是小大为尊卑之臣。

█自为

马承源先生读为“以自为慧”,可从。

按:

拙文曾指出,实乃“岁”字,这是一个从“钺”省,从二“止”的讹变字[7]。

“岁”古音属匣母月部,与“慧”“卫”皆属同音通假。

慧,才智也。

“以自为慧”是说自己以对方为有才智之人。

集於中澫

“澫”,马承源先生读为“漫”,廖明春先生读为“湡”,李零先生[4]、孟蓬生先生读为“濑”[5]。

按:

《交交鸣乌》之第三章,当押月部。

“澫”读为“濑”,可备一说。

笔者认为,简文“澫”即“厉”之加旁字。

《说文·厂部》谓“厉”:

“从厂、虿省声。

”则“万”亦可视为“厉”之简省声符,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第11简“万性者”,“万”即读为“厉”。

“澫”所从水,与“谷”写作“浴”一样,都是累增形旁。

《卫风·有狐》:

“在彼淇梁。

”“在彼淇厉。

”《交交鸣乌》:

“集于中梁。

”“集於中厉。

”二者文例相同。

《广雅·释诂》:

“厉,方也。

”王念孙疏证:

“厉谓水厓也。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淇厉谓淇水之旁,正与河侧同义耳。

”君子相好,以自为

长,马承源先生释为“善”义。

季旭昇先生释为“领导”。

按:

“以自为长”,即“自以之为长”,自己以对方为师长。

《大雅·皇矣》:

“克长克君。

”毛传:

“教诲不倦曰长。

”屈原《橘颂》: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以自为长”是说君子之间相师,《小雅·鹿鸣》:

“君子是则是傚。

”上博简《诗传》:

“以道交,见善而傚。

”《论语·里仁》:

“子曰:

‘见贤思齐焉。

’”君子之交在於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

唯心是□

廖名春先生补为“向”,季旭昇先生补为“匡”。

按:

试补为“养”。

“惟心是养”,意即“养心”。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养性者,习也”。

《荀子·不苟》:

“君子养心莫善於诚。

”郭店楚简《尊德义》:

“行矣而无违,养心於子谅,忠信日益而不自知也。

“惟心是养”是说君子之间交好、相师,是为了涵养心性。

惟心是万

“万”,马承源先生读为“劢”,训为勉治。

季旭昇先生读为“励”,砥励之意。

按:

此字读为“厉”。

《说文·厂部》“厉”段注:

“俗以义异,异其形。

凡砥厉字作砺,凡勉励字作励,惟严厉字作厉,而古引申假借之法隐矣。

“惟心是厉”,意即“厉心”。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厉性者,义也。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诗书,义之府也。

”《说苑·建本》:

“诗书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

”卝司

马承源先生:

“”,《说文》所无,《篇海类编》载有“”字:

“呼计切,音系,门扇也。

”与“间”通。

廖名春先生:

《说文·门部》:

“,古文闲。

”疑当训为安闲。

按:

马先生读为“间”是正确的。

但对於的字形及其来源,有待补充。

《说文·门部》所收“闲”的古文与简文字形稍异,前者从门从外,後者从门从,所以二者不能直接等同。

郭店楚简《老子》甲第23简有“”字,与所从部件形体相同。

与今本《老子》对照,“”即“间”字。

故亦“间”字。

大概是从门,声。

闲,为会意字。

凡象形、会意之字往往有後起之形声字予以替代。

《说文》所录闲的古文,段玉裁已指出其字形各本皆误,今似可据楚文字以正之。

季旭昇先生读为“谋治”。

按:

疑读为“谋始”,《周易·讼卦》:

“君子以作事谋始。

”孔疏:

“凡欲兴作其事,先须谋虑其始。

”韵部

廖名春先生:

逸诗的每章都是句尾隔句押韵。

第一章押阳部,第二章押鱼部,第三章“澫”、“万”为元部字,“贝”“大”为月部字,属於月元通韵。

按:

前文已述,“澫”、“万”俱读为“厉”,故第三章亦一韵到底,俱押月部。

此诗以押偶句韵为主,唯第二章首句“交交鸣乌”之“乌”亦入韵。

章意

按:

此诗首章赞美君子德如玉石之美,君子相好、相师,见贤思齐,涵养心性,以德润身,故能使英才之间关系和谐。

次章赞美君子有威武、勇武之貌,威仪棣棣,君子相好,互为楷式,故能使公卿大夫之间关系和谐。

末章赞美君子文质彬彬,君子相好,能够砥砺品德,切磋学问。

故能使尊卑之臣之间关系和谐。

此诗各章分别从德、仪、才三个方面对君子展开赞美,层次分明。

余论

《交交鸣乌》每章以“君子相好”一句为界,前半部分都可以从《毛诗》中找到与之结构类似的诗句,如

交交鸣乌雝雝鸣雁

集于中梁集於中泽

恺悌君子岂弟君子

如玉如英如圭如璧

但自“君子相好”起,诗句的用词和语法都与《毛诗》存在显着差异。

这种现象与後世的拟《诗》颇为接近。

所以,笔者推测楚简佚诗很可能并非删诗的孑遗,而是《诗经》定本形成之後,由战国时诵习《诗经》的儒者所拟作。

《交交鸣乌》在语言方面明显受《雅》诗的影响。

以“岂弟君子”“君子相好”两句为例进行分析

1.“君子”是《诗经》中的高频词,据向熹先生统计,做“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这个意义的“君子”在“颂”中仅1见,《风》中27见,而在《雅》中则126见。

[8]

2.“岂弟君子”是《诗经》的常语,但只出现在《雅》中,凡17见。

3.“相好”一语,《诗经》中仅两见,《邶风·日月》:

“逝不相好。

”《小雅·斯干》: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

”而从另一首佚诗《多薪》中“兄及弟淇,鲜我二人”推断,“相好”一语来源於《雅》的可能性最大。

从思想内容看,《交交鸣乌》的主题赞颂君子相好,互为楷式,使各种人际关系和谐,反映了贵族所推崇的礼乐精神与道德风貌。

这和《雅》诗中的宴饮诗的主题非常接近。

可见,《交交鸣乌》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受《雅》诗的影响很深。

诗言其志,《交交鸣乌》的作者大概是一位楚国贵族。

楚国的贵族教育,历来都非常重视对《诗》的传授。

《国语·楚语》:

“庄王使士亹傅太子箴……问于申叔时,叔时曰:

‘……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而耀明其志。

’”楚简《诗传》的发现也证明,战国中期时,楚国的《诗经》传授非常发达。

更为重要的是,楚国贵族不仅诵诗,而且作诗。

屈原的早期作品《橘颂》就是一篇带有明显“《诗经》体”特徵的四言诗。

和《交交鸣乌》相比,《橘颂》共36句,《交交鸣乌》共30句,二者长度接近,也都使用比兴手法。

但内容与体式方面,《橘颂》比《交交鸣乌》有所突破。

《交交鸣乌》重章叠句,形式更接近《诗经》;《橘颂》则突破了重章叠句的限制,全诗分前後两部分。

内容上,《交交鸣乌》以赞美君子为主,与《雅》诗颇类;而《橘颂》则以咏物为主。

根据文学发展的一般通例,《交交鸣乌》应当产生在《橘颂》之前。

李零先生认为上博简的墓葬年代大约在前400-前300年之间,属於战国中期,基本上早於屈原。

[9]因此,《交交鸣乌》的发现,为我们填补了从《诗经》到楚辞文体发展的过渡环节——拟《诗》体。

清儒所辑的佚《诗》中或许就有此类作品。

正是有了像《交交鸣乌》这样成熟的拟《诗》体作品的出现,才有可能为後来屈原创作突破《诗经》体的四言诗奠定基础,并进而影响到骚体的形成。

这对於我们加深理解风、骚文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楚简佚诗的发现,还有助於我们重新审视以往对先秦文学史的认识。

从“诗三百”到屈赋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并不是一个缺乏文人诗歌创作的空白时期。

“诗三百”由於儒家的广泛传播,不仅取得“经”的地位,而且还成为文学的典范,对战国时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国的儒者、贵族在诵习《诗经》的同时,也尝试着仿照《诗经》体进行创作,并注重与民间的楚歌结合、改造,对楚辞的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马承源: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73-177页,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廖名春《楚简〈佚诗·交交鸣鸟〉补释》,简帛研究网2005-02-12。

[3]季旭昇《〈上博四·佚诗·交交鸣乌〉补释》,简帛研究网2005-02-15。

[4]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334页,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