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3810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一:

创境引趣,激思迁移

  师:

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看,小动物们正在玩跷跷板呢!

  课件出示

  师:

小老虎和小松鼠怎么呢?

  生:

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轻了,小松鼠怎么也把小老虎翘不动!

  师:

那小乌龟和小刺猬呢?

  生:

他们差不多重,玩得可好呢

  师:

其实不仅小动物们有轻有重,所有的物体都有轻有重,让我们到超市看看吧

  课件出示

  师:

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5个苹果1千克

  生:

玉米高钙饼干110克

  生:

大瓶洗衣液5千克。

……

  师:

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这里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

  生:

克与千克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质量单位吗?

  生:

两,斤,公斤

  师:

对,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斤、两、公斤,为了便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克与千克”

  师:

关于克与千克,你们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师让学生思考后答复,教师学生的问题

  1:

1克与1千克分别有多重?

  2、1克与1千克的关系?

  3、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克做单位,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

  4、称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工具,如何称物体的重量?

  师:

让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去展开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小动物跷跷板的活动场景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跷跷板怎么也翘不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因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轻,从而它们无法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小刺猬和小乌龟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游戏,从而提醒不仅动物有轻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

以超市的场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观察到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水到渠成的提醒今天学习的内容——克与千克。

教师让学生说说想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归纳,让学生在课之始清楚明晰学习目标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根底。

  (从情境中激趣,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严密联系)

  二:

亲身实践,体验探究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师:

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生:

看商品的标签

  生:

用手掂一掂

  请小组内把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标签,请生汇报,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么感觉?

  生:

我掂的是一包菊花茶,有15克,感觉很轻(生汇报略)

  师小结:

对,它们很轻。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师板书克g)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克作单位的物体?

  生举例

  

(2)掂一掂,感知1克

  每两个同学手中就放一个2分硬币,请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细掂一掂,感觉一下1个2分硬币有多重?

同桌轮流掂一掂看。

互相说说什么感觉?

生:

很轻

  师:

噢,很轻,怎样个轻法?

  生(像羽毛一样,特别轻,几乎没感觉)

  师:

告诉大家,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板书:

1克(1g)。

  (3)找一找,稳固1克的质量概念

  记住1克有多重了吗?

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

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生举例:

一张学具盒中的纸,一块小海绵,2个图钉等

  师:

刚刚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这个装满黄豆的袋子里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师:

你取出了几粒黄豆,你怎么判断它重1克?

  师:

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方法?

  师:

很好,我们可以用2分的硬币做标准进展掂量,那怎么准确的知道几粒黄豆就是1克呢?

生:

称一称

  师:

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掂一掂,要知道详细的重量我们可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常用天平。

  课件出示并播放声音:

这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这是1克的砝码,最重的砝码有100克

  课件演示:

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课件演示利用天平乘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师:

瞧,7颗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同学取出1克的黄豆掂一掂。

  师:

很好,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到1可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请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师:

知道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

  生:

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

  师:

说得非常正确,你很善于思考,请每各小组把10枚2分硬币合起来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0克有多重?

  师:

现在我们采用看包装袋上标签的方法,找一找你的学具中的物品哪些以克为单位,重多少,互相掂一掂,说一说。

(生活动,感知一克和几克)

  指名说,一个果冻25克,一根火腿肠重50克,一袋方便面中100克,一袋牛奶重250克,一袋盐重500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清楚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渗透着对学生认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1克的重量时,让学生用手掂,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重量,并要求学生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深度体验,在学生对1克有所感知的根底上,教师要学生在学具中找1克的物体,在让学生取出1克黄豆时,学生可以用掂的方法,但为了准确,引出了称比较轻的物体的天平,秤出了1克黄豆让学生再次掂量,并感受1克的黄豆有几颗,学生在充分感受1克有多重的情况下可以信信心满满的做“做一做”。

在对生活中以克为单位的物体的掂量中,丰富学生的认知与感性认识,为学生很好的估测物体的重量奠定坚实的根底。

  (1枚2分的硬币,学具中1克的物体,1克的黄豆,学生屡次掂量感受1克的重量,丰富的素材充足的时空使学生的体验深刻而饱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体验的根底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结合详细事物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观察,必须用秤来称一称。

这说明学生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质量的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教学评价设计之一是课堂观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掌握情况,尽量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时机。

  2.对学生课堂上的练习及时进展反响。

  3.以作业的形式进展反响。

  教师活动:

  1、拿出教师买的香蕉,组织学生猜一猜这些香蕉有多重,花了多少钱。

  2、老师告诉你们,每斤香蕉3元,老师一共花了12元,谁能算出这些香蕉有多重?

组织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说的好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3、组织交流学生认识的各种秤,(同学们说的都对,那谁知道平常人们都用什么工具来称物体的重量呢?

)提示学生: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秤。

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时机。

指出每个小组老师给准备的秤叫盘秤。

  学生活动:

  1、可能有不同的说法,充分发言。

可能答复的是几斤,因为实际生活当中人们通常都以“斤”做质量单位。

  2、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

除法计算,还可以是加法计算。

  3、可能答复用“秤”。

通过老师的提示答复出各种秤,如:

电子秤、台秤、杆秤、可能答复泵秤。

  观看并认识盘秤。

  设计意图: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创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时机,获得学习的体验。

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秤,增加生活常识。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观察盘秤,说一说都有什么。

对观察仔细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2、先找几名学生用手掂一掂。

再称一称。

组织交流发现了什么,香蕉有多重?

  如果学生说出千克要给予表扬,说不出要直接教授。

  3、教授: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一个新的国际质量单位“千克”,用字母表示为“kg”。

香蕉的质量是多少。

肯定学生的答案。

板书千克(kg)。

  4、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表盘。

交流。

字母“”表示这个盘秤是以“千克”为质量单位的。

  5、小组动手先掂一掂大袋的大米的质量,在实际称一称。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

  1、有一个托盘,下面有一个像钟一样的表盘,上面有数据,有一个指针。

  有的学生会发现上面有“g”或“kg”,细心的学生会发现两个盘秤的数据不一样。

  2、观察,发现指针的变化。

(从0指到了2)学生的答复意见可能不一样,例:

是2斤,不对呀,老师刚刚说是4斤呀?

是3千克。

  3、倾听,识记。

准确读取数据。

(2千克)

  4、观察结果:

有数字从1到10。

上面还有小格。

有字母“kg”。

  5、掂一掂,称一称。

  准确读取数据。

  设计意图:

为后面的操作做准备。

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融合在一起,感受新知。

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认识新知,经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

亲身体验1千克的实际质量。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拿出一个梨,先掂一掂,说一说和大米比较谁重谁轻,再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上,称一称。

观察变化。

  再组织学生把梨放到标有“g”的盘秤上,观察。

  2、一个梨有多重?

答对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教授: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新的国际质量单位“克”,字母表示为“g”。

板书:

克g。

看我们的盘秤,指针指向多少就是多少克。

  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先用手掂一掂再称一称一个鸡蛋、一袋食盐、两小袋大米分别是多少克?

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全班交流,充分交流。

拿出硬币掂一掂,他大概重为1克。

  5、组织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

  学生活动:

  1、发现梨比较轻,大米比较重。

指针变化很小。

在标有“g”的盘秤上,指针变化明显。

这个盘秤的数据比较大,发现表盘上标有“g”和“kg”的不同。

  2、200克。

倾听,识记。

观察盘秤,正确读出数据,大概是“200克”。

  3、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准确读出数据,了解这些商品大概的质量。

  4、交流稳固知识,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

  5、称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体,不到1千克的物体用克做单位。

  设计意图:

在认识千克的根底上认识克,加深认识。

体会小组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之间融洽的合作关系。

  教师活动:

  1、刚刚有同学称出了一袋食盐重500克,那两袋食盐呢?

先算一算再称一称。

把两袋食盐放到以“”为单位的盘秤上再称一称。

  2、两个秤的数据不同,说明了什么?

教师给予肯定,并加以表扬。

板书:

  1000克=1千克1000g=1kg

  学生活动:

  实际操作,先计算500+500=1000(克)(1000以内加法还未学习但一部分学生会计算)再称食盐的质量。

(1000克)

  再称发现是(1千克)。

  2、1000克等于1千克识记,掌握。

  设计意图:

自己探索,发现千克与克的关系,更有助于理解记忆。

  1、大屏幕显示电子秤,教授认识电子秤。

  2、1000克=1千克

  20xx克=()千克

  4千克=()千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

克和千克的认识

  1千克=1000克

  Kg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