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生班政治试题.docx
《中大研究生班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大研究生班政治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大研究生班政治试题
中大研究生班政治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面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佳的,请把最佳选项前面的字母选出。
1.自然辩证法是C
A.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中间环节D。
都不是
2.在已有科学理论的框架下提出的、与现有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发生根本性冲突的科学问题是B
A.反常问题B.常规问题C.母问题D.子问题
3.作为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以下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D
A.客观真理性B.普遍性C.系统性D.阶级性
4.运用信息概念,把系统的运动变化过程抽象为信息的流程,通过对其分析处理获得系统规律性的认识,这种方法称为B
A.系统方法B.信息论方法C.控制论方法D.耗散结构方法
5.科学研究的起点是C
A.科学实验B.科学观察C.科学问题D.科学抽象
6.“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这种看法属于那种自然观D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宗教神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7.自然界物质系统内元素与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指A
A.系统的内部相关性B.系统的环境相关性C.系统的层次性D.系统的整体性
8.从所有S类事物都具有P属性,SX是S类中的一个事物,从这两个前提出发,推断出SX必具有P属性的结论,是什么逻辑方法C
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分析法
9.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是D
A.选择B.建构C.评价D.实践
10.在科学观察、实验和调查过程中意外的偶然的发现,在科学研究方法论上叫C
A.发现B.发明C.机遇D.创造
11、社会主义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指C
A、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B、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C、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到各具本国特点的飞跃;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飞跃。
12、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D
A、唯物主义B、唯物史观C、形而上学D、唯心史观
13、在列宁时期,战时(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是A
A、用军事化的手段管理经济;B、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C、民主集中制D、优先发展重工业
14、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C
A、基础作用B、保证作用C、先导作用D、前提作用
15、自然科学作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不具有下列哪种属性C
A、客观真理性B、普遍性和系统性C、阶级性D、逻辑性
16、《乌托邦》的作者是B
A、圣西门B、莫尔C、康帕内拉D、闵采尔
17、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B
A、民主集中制B、过度集权C、大国主义D、个人崇拜
18、在已有科学理论的概念框架下提出的、与现有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发生根本性冲突的问题是B
A、陈述性问题B、常规问题C、反常问题D、因果性问题
19、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品格是B
A、阶级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D、先进性。
20、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位探索者和奠基人是C
A、欧文B、康帕内拉C、莫尔D、闵采尔
21、人们对自然界某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获得比较精细的专业知识,从而在原有的学科中分化出新的学科,这叫B
A、科学的综合B、科学的分化C、科学实践D、科学继承
22、在科学理论的属性中,最基本的是A
A、客观真理性B、普遍性C、系统性D、逻辑性
23、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的社会力量是D
A、教育B、社会政治制度C、哲学D、社会生产
24、能够引起科学理论革命的科学问题通常是C
A、陈述性问题B、常规问题C、反常问题D、因果性问题
25、自然辩证法的经典著作《自然辩证法》的作者是B
A.马克思B.恩格斯C.马克思和恩格斯D.列宁
2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C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哲学门类D、思维科学
27、唯物的、辩证的,从总体来把握自然界,但缺乏实验科学基础,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形态的自然观,是属于那一种自然观D
A、科学发展观B、近代机械自然观C、唯物辩证自然观D、古代朴素自然观
28、人与自然的关系是A
A、对象性关系B、依赖关系C、生存关系D、制约关系
29、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满足后代人的需求”,这是公平原则要求的B
A、代内公平B、代际公平C、隔代公平D、合理公平
30.自然科学发展内在的基本矛盾是B
A.分化与综合的矛盾B.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C.继承与创新的矛盾D..不同学科的矛盾
31.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它是A
A.一般生产力B.物质生产力C.现实生产力D.直接生产力
32.社会生产是自然科学发展的A
A.根本的社会动力B.基本动力C.一般发展动力D.特殊社会力量
33.下面哪一点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C
A.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B.天才预测未来社会的特征
C.主张“理性”、“人道”、“天赋人权”D.进行“共产主义实验”
34.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品格C
A.社会实践B.革命性C.与时俱进D.科学性
35.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B
A.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改良
C.民主主义实践D.人道主义
36.学习和运用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科学成果是C
A.创新B.分化C.继承D.综合
3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B
A.社会主义的第一次飞跃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飞跃
B.社会主义的第二次飞跃D.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飞跃
38.第一个进行“共产主义试验”,在美国创办“新和谐公社”C
A.莫尔B.康帕内拉C.欧文D.傅立叶
二、多选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选出,填在括号里,多选、少选、错选,该题都没有分。
1、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基础,这是因为ACD
A、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直接源泉;
B、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外部动力;
C、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主要动力;
D、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检验的客观标准;
E、科学实验对科学理论有指导作用。
2、列宁认为:
新经济政策的两个最重要的功能是BC
A.抵御垄断资本主义
B、同农民结合,易于被农民接受;
C、同资本主义展开经济竞争;
D.改善同富农的关系
E、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是ABCDE
A、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C、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D、打退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E、使苏联成为工业化的强国。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ACD
A、共同的哲学基础
B、共同的理论主题
C、共同的理论品格
D、共同的价值取向
E、共同的价值规律
5、科学假说的特征有ABD
A.科学性B.假定性C.荒谬性D.易变性E.逻辑性
6、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ABCD
A.社会历史观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
B.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
C.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
D.有的人通过实验示范和暴力革命的形式去实践他们的理论主张;
E.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7、信息论方法的基本特征有ABCDE
A、综合性B、有效性C、普适性D、形式化E、精确性
8、科学抽象的一般过程是经过三个阶段和两次飞跃,这是AC
A.感性的具体——抽象的规定——思维中的具体
B.抽象的规定——感性的具体——思维中的具体
C.“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和“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进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D.思维中的具体——抽象的规定——感性的具体
E.抽象的规定蒸发为完整的表象
9、2003年2月20日,北京地坛医院的两位医护人员来到河南省柘城县双庙村,当晚,在村卫生所,他们抽取了120个人的血,但是被抽血的人没有被告知抽血的用途。
10天后,有18个人被通知到北京。
18天后,他们每人和医院签署了一份中英文的“患者知情同意书”。
这时,他们才知道是来做人体药物试验的。
“患者知情同意书”显示,他们将接受16针药物注射,这项研究是由美国纽约国际商业集团、美国病毒基因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地坛医院合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胸腺核蛋白制剂用于治疗HIV-1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观察阶段,河南36名参加试验的患者死亡7人。
“刚来北京时,我们对为什么被选中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即将接受的是什么治疗,事后地坛医院拒绝对患者相继死亡作出任何解释。
”一位还活着的患者说。
虽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但“看不懂其内容,医疗人员也未做解释”。
你认为BD
A.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病人反正要死,为研究做贡献,符合社会公益原则
B.违反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
C.有利于维护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D.违反知情同意原则
E.这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10、《赫尔辛基宣言》明确规定生物医学研究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有ACDE
A.医学目的原则
B.经济利益原则
C.维护受试者利益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知情同意原则
11.下面哪些是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具有的特征ABDE
A.以市场为取向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C.高度集权
D.改革过分集权的政权体制E.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12、“水是万物之本源”的观点,反映了古代自然观具有ABCE
A.感性直观的倾向B..朴素的倾向C..唯物主义的倾向D.形而上学的倾向E.猜测的倾向
1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在于ABCD
A.没有真正发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B.没有真正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C.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D.没有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E.没有示范带头
14.二十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给人类作出的贡献有ABCDE
A.把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B.打败了德国法西斯C.使苏联从一个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D.使东欧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E.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15.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ABCD
A.经济结构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调B.单一的所有制形式C.分配上的平均主义D.中央集权、党政不分E.按照价值规律办事
16、现代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ABCE
A.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为主到从第三、第四产业为主
B.从满足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到满足精神需求为主要内容
C.从劳动、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到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
D.传统工业被高新技术所抛弃
E.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三、辨析题:
辨别下列观点正误,并说明理由。
1、民主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现代的表现形式。
(讲义P326)
答:
1.民主社会主义以历史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用人性、道德等因素来理解、诠释社会的进步与弊端,并以人性、道德的变革和改善作为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和实现标准。
它复归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诞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2.它只是推行对资本主义的改良,并不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也不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性质,不能消除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它不变革生产关系。
4.它因为缺乏对相应理论及政策的负面作用进行分析与纠正,导致精神与道德危机存在。
2、自然科学作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因而自然科学也是有阶级性的。
(讲义P144)
答:
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
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它所反映的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些都和社会阶级无关系,也不代表阶级利益。
自然科学不是建立在特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无国界,也无阶级界、民族界,它向一切人类开放,向一切有能力进入科学之门的人开放。
自然规律能够被社会各阶级的人所发现,所继承、所利用。
4、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对科学技术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先进性。
(讲义P157)
答:
推动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以小生产和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保守落后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关系。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它的根本目的是让科学技术从属于资本,最大限度追求利润、剥削劳动人民,一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私有发生矛盾是,资产阶级就会反对和阻止科学技术。
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自由竞争和垄断以及无政府状态,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应用上。
他们会相互排挤、封锁,相互竞争,妨碍了科学的交流和合作,给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重重困难。
5.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讲义P65)
答:
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主体与科学认识客体间矛盾的表现,是科学认识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疑难和课题。
科学研究之所以始于问题,首先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探索性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特点,决定了科学研究总是从某一个科学问题开始,人们总是为了解决某个科学问题而去探索。
其次是由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所决定的。
合适的科学问题决定着科学认识主体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及能观察什么。
最后。
以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看,科学理论的进步与发展,与提出的科学问题息息相关。
只有发现原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人们才会去修正它,补充他,发展它,或建立新的理论。
6、常规问题的解决,会引起或大或小的科学理论革命。
(讲义P67)
答:
常规问题是在已有科学理论的概念下提出的,与现有的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发生根本冲突,它能充实和扩展已有的理论体系,使之更加完善和巩固。
反常问题是拒斥原有理论的框架而提出的,带有鲜明的创新特点,它的提出,会引起或大或小的科学理论革命。
7、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的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讲义P259)
答: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
各国在竞争中往往以军事冲突和战争的方式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内部的冲突加深,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2)垄断,资本输出,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
(3)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他们不可能举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有农民作同盟军,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如果这些条件汇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种直接的革命形势。
(5)发达国家的社会上层建筑会更完善、稳定,改革难突破。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8、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原则是经济效益原则。
(讲义P71)
答:
错,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
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9、科学抽象是获取感性材料的方法。
(讲义P91)
答:
科学抽象就是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
10、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讲义P105)
答:
对。
科学假说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科学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假定性推测和说明。
构成要素:
事实基础;背景理论;进行猜测;形成预见。
具有:
科学性、假定性、易变性特征。
四、简答题
1、古代自然观的特点是什么?
(课件《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答:
1、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直观地整体地从客观世界自身去寻找世界的本原;
2、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则充分地注意到世界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世界;同时看到自然界的矛盾现象,并把对立面的对立统一作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3、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是朴素的、直观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缺乏实验科学基础,把物质归结为一种具体形态,这是有缺陷的。
2、宗教神学自然观的基本点是什么?
(课件《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答:
这是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政教合一,宗教神权占据其统治地位。
其基本点是:
1、自然界及其万物是上帝(神)在虚无中创造出来的。
2、按照上帝的创造和安排,地球是宇宙不变的中心,各天体的位置和运行都是上帝的安排的,而地狱就在我们的脚下。
3、自然界万物自己是不能运动的,而是在上帝的推动下运动的,运动又服从造物主的目的。
4、人类也是上帝创造的,人类既不能理解上帝的目的,更不能改变上帝的意志,一切又服从造物主的安排。
3、形而上学自然观基本点是什么?
(课件《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答:
1、恢复和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自然事物,承认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是客观的,是上帝不干预的,“天上”“地下”有着统一的客观运动规律。
2、具有机械性的缺陷,用力学的知识和规律去解释,说明其他一切自然现象,把其他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结为力学的范畴内,甚至认为“运动是机器”,“人是机器”。
3、具有形而上学的缺陷,认为各种自然现象是彼此孤立的,没有联系的,而且是“静止不动,绝对不变”的,即使有动,也是外力的推动。
4、自然界的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讲义P14)
答:
1.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物质是世界唯一本原和统一基础。
物质具有无限多样性,是无限多事物的普遍本质、共同本原。
物质是哲学的最高范畴。
2.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是物质不可分割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世界上不存在绝无运动的事物,但有相对静止。
运动中的事物量和质是守恒的。
3.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
世界由物质构成,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4.时间与空姐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就是物质发展过程的连续性,空间就是物质本事的广延性,是客观存在的。
5、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表现怎样?
(讲义P48)
答:
1.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
人的一切都依赖自然界。
2.自然界也由于人的存在和活动而改变其面貌。
6、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是什么?
(讲义P56)
答: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7、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以及基本原则是什么?
(讲义P63和课件《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答:
基本内涵是既要考虑当前的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既不能吃祖宗饭,也不能断祖孙粮。
基本原则: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
(1)发展的必要性——前提。
(2)发展的全面性——落脚点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3)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
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原则
着眼点——长远利益;当代人——下一代人的发展
3、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
(1)危机的共同性;2)安全的共同性;3)未来的共同性。
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8、自然科学的性质是什么?
它有什么基本特点?
(讲义P144和课件)
答:
1.自然科学是从物质运动这个着眼点去观察客观世界的,其研究对象就是自然界中的各类物体、物质的各个层次及其运动形式。
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人类了解自然和认识自然,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具有客观真理性、普遍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2.基本特征:
自然科学是生产力,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
9、现代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怎么样?
(讲义P197)
答:
1.从发展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为主的阶段转到以满足精神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劳务部门)和第四产业(信息产业)发展为主阶段。
2.从劳务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低位日趋重要,传统工业也将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得到改造。
10、科学技术进步对于人们社会生活方式有什么影响?
(讲义P199)
答:
1.科学技术进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劳动方式。
体力消耗的生产劳动让位于现代化生产手段;生产自动化、简单化,活动分散化;体力劳动人减少,脑力劳动人增加。
2.科学技术进步将生活空间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
交通、通信工具发展,世界变小,距离缩短。
3.科学技术进步将使生活时间及其利用方式发生变化。
自由时间增多,对时间珍惜,生活节奏快。
4.科学技术进步促使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改变,从而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总之,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方式,改变着人类生存活动的物质环境,同事、时改变着生活方式。
1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
(讲义P200)
答:
1.科学技术作为生存力,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2.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3.自然科学是唯物主义的天然同盟军,它是人们批判宗教迷信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4.科学技术还通过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渗透,对整个社会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影响。
12、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赫尔辛基宣言》明确规定的生物医学研究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有哪些?
(课件)
答:
基本原则:
1、不伤害原则(无伤原则):
指在医疗和生命科学技术研究、应用中不使人的身、心受到伤害的原则。
2、有利原则:
有利原则要求对医务人员行为对病人确有益处,在利害并存时,要给病人带来最大的益处和最小的伤害。
3、尊重原则:
指在医疗和生命科学研究与应用中,医务(科技)人员要尊重病人(受试者)人格尊严及其自主性的伦理原则。
4、公正与公益原则:
公正原则即指公平正义的原则,公益原则是指应该顾及社会群体、后代等公共利益,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公共社会利益优先。
伦理原则:
医学目的原则;维护受试者利益原则;科学性原则;知情同意原则
13、空想社会主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课件)
答:
1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是什么?
(讲义P238)
答:
功绩:
首先,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已经包含了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
其次,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
再次,他们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如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提出生产的目的等等;最后,他们当中有些人还分别通过实验示范和暴力革命的形式,不倦地实践着他们的理论主张。
局限性:
他们没有真正发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他们没有真正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能够解放自己,看不到无产阶级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阶级理论。
15、20世纪初,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首先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发生并取得胜利?
(讲义P259)
答: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
各国在竞争中往往以军事冲突和战争的方式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内部的冲突加深,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2)垄断,资本输出,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
(3)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他们不可能举起民族民主